
电视纪录片 苏园六纪
( 解说:林如 方明)
《苏园六纪》是专门介绍苏州园林的6集电视专题片:《吴门烟水》、《分水裁山》、《深院幽庭》、《蕉窗听雨》、《岁月章回》、《风叩门环》。
以下文中紫色字为女声,蓝色字为男声,黑色为被采访嘉宾的发言。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kuànɡ)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
是几幅简炼的山林写意,却不乏那般细细微微
采千块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一片迷蒙的吴门烟水
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
第一纪《吴门烟水》
1997年12月4日,苏州的四座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对于一个世界性组织向苏州投来的瞩目,苏州的平民百姓像迎接每一场如期而至的春雨一样,似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平常。因为最了解那些古典园林价值的毕竟是他们,可以说他们就住在园林里。苏州本就是一座园林城市,假如园林都不是遗产还有什么能是遗产呢?
苏州城是不是园林城市只看一眼这些立在街头的路牌就清楚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所列入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就散落在苏州城的不同角落。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园林已融入了他们的家乡情,三两句说不清。外地人到苏州更是必须要到园林里看一看,看一看是不是像一些介绍所说的拙政园真是那般阔大?留园真是那般精致?网师园真是那般小巧?还有环秀山庄的叠山手段真是那般的高超?门票虽然涨了点价钱,但园林还是一定要看的,不然这趟苏州就算白来了。在许多人的眼里没有园林苏州便不是苏州。
园林又称城市山林。城市山林一词颇有意味,城市是繁华的缩影,但好像又总和嘈杂分不开,而山林二字却勾勒出了一种自然环境、一种宇宙间本真的幽静与深邃。苏州园林恰好是闹中取静的典型,墙外长街虽然是车水马龙,但在粉墙之中黛瓦之下却是鱼戏莲叶的悠闲,满地蕉荫的恬静。
其实苏州园林对现代人来说,不仅可以在喧闹中获取幽雅,而且可以从今日寻找到昨天。倘是沿着那一泓碧水而徜徉,你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宋代;如果迈过了那一道幽深的石库门的门坎儿,你就会一步跨进明朝。
苏州的园林大致分为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三种,现存的园林多是私家园林。春秋时期,吴王阖闾(hé lǘ)建造的姑苏台、夫差(fú chā)建造的馆娃宫当是苏州最早的皇家园林。
晋唐之间佛教大兴,寺院丛林的一时之盛带出了寺庙园林的涌现。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是一种形象的写照。可惜由于历史的久远,那些园林的飞檐翘角早已隐入迷濛的吴门烟水,淡淡地变成了一片遥远的梦。
历史的织锦织到了宋代,特别是织到了苏州这一段便特别地精细起来。因为它不仅织进了宋词的花草、织进了宋诗的田园,而且还织进了苏州的私家园林。
到了明代苏州园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极盛时期。据《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府有大小园林271处,著名的拙政园、留园、艺圃、天平山庄等园林都建于这一时期。
此时苏州文化艺术的天空出现了一抹绚丽的霞光,这就是与兴盛的昆曲、繁荣的话本所同时发展的吴门画派。著名的画坛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qiú)英的独特画风,也被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到造园艺术之中。据记载说文征明就参与了拙政园的设计,至今在拙政园的入口之处还有一株文征明手植的紫藤,历四百余载这株紫藤老干盘根、阅历深厚,已亭亭如盖矣。
进入清代苏州的园林建造达到了新的水平与规模。怡园、藕园、环秀山庄、曲(qū)园、听枫园、鹤园、畅园等等都是那时的作品。
人们常说苏州的私家园林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经明清两代的发展与完善,苏州的园林艺术更臻成熟,进而形成了精深的造园体系、丰富的园林内容、深湛的园林艺术并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