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7705】
读物本·《在最美宋词里邂逅最美的爱情》李清照篇
作者:狸仙儿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7812
0
1
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文学体裁,与唐诗并称双绝。宋代重文轻武,培养出一大批出色的词作者,青楼文化更成为催生宋词的土壤。邂逅美好宋词,邂逅美丽爱情;聆听缓缓而吟的诗意与柔情,品味字里行间的美丽与哀愁。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6-15 08:45:06
更新时间2024-06-17 11:43:19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1.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古杭杂记》记载:有一个叫郑文的太学生收到老婆从家里寄来的一首《忆秦娥》:“花深深,一勾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钿带结同心。”很快,这首诗就被同窗室友撒播出去了,一时间,外面的酒楼妓馆都在竞相传唱。据说,《醉花阴》这个词牌名就是根据这首词的意思演化而来。

 

2.

李清照这首《醉花阴》做于夫君赵明诚宦游期间。

词的上阕点明了时间、地点。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女人的闺房。天气不晴朗,空气里飘着淡淡的雾气,天空的云层很厚,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天气里,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懒,不想动弹,想东想西,开心不起来。

瑞脑又称龙脑香、冰片,是龙脑香树的树脂凝结形成的一种近于白色的结晶体,是礼佛的上等供品。《本草纲目》记载,龙脑“以白莹如冰,及作梅花片者为良。故俗呼为冰片脑,或云梅花脑”。

 

3.

我看着瑞脑香在金兽香炉里一点点地燃尽,就这样无聊地打发完了一个白天。白天难熬,晚上更难熬,半夜睡不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感到玉枕和纱帐透进来阵阵寒意,侵入肌肤。天冷不要紧,关键是身边少了一个既暖身又暖心的人。

李清照并没有直问:“郎君呀,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实在想你想得不行了。”只写了一个女人一天生活中的几个片断,愁云,瑞香,枕席,纱帐,好似现代电影中的几个特写镜头。无需画外音,观众就已感同身受。

 

4.

下阕则是人和菊花不断变换的镜头。菊花,女子,酒,菊花,女子,风,女子,菊花。“东篱把酒黄昏后”,在古代,有重阳喝菊花酒的习惯。唐代诗人孟浩然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诗句“就菊花”就是喝菊花酒的意思。菊花酒又称长寿酒,由菊花、糯米加酒曲酿成,味清凉甘甜,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可以菊花酒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李清照告诉自己的夫君说,我在黄昏时采菊花,喝菊花酒。有的读者会问,人家只说在喝酒,哪里说到采菊了?

 

5.

自陶渊明写下“采菊东篱下”之后,东篱就成为赏菊和采菊的地方,东篱句隐去了“采菊”二字,若要把这句写全了,应该为:“采菊东篱,把菊花酒于黄昏后。”所以,接下来,她又写道,有暗香盈袖。我采来了菊花,我的指尖和衣袖充满了菊花的香气。记得往年这个时候,都是你,亲手采来菊花,将它轻轻插于我的云鬓于间。此时此景我怎么能不想你呢?你看,那被秋风卷起的绣帘中独坐的女子,比那菊花还清瘦。活脱脱勾画出一个菊样女子的形象。

“人比黄花瘦”句使李清照荣登了宋词人气榜的榜首。

 

6.

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这话是很有见地的。“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说李清照把自己写的词寄给了老公赵明诚。赵明诚一看,又惊喜又惭愧,心想,自己一个堂堂男子汉,饱读诗书,怎么可能连老婆都不如。

 

7.

大概也是不服气,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三天三夜,绞尽脑汁写出了五十首词,临时又多了一个心眼,把老婆写的那首又抄了一份,连自己写的一共51首词,拿给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一页页地翻,开始脸上还有点笑模样,越来越麻木,越不耐烦,翻到李清照这一页,眼睛一亮,看了又看。最后说:“要我说,这堆稿子里就只有三句最好。”哪三句呢?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就这三句,最好。”

赵明诚彻底无语了,脸上笑得挺那啥的,心里却不是个滋味。

 

8.

李清照才高八斗,胸中的笔墨山河比男人还要壮烈,雪肤柔肌之下是一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男儿风骨。可是,在赵明诚面前,她是个完完全全的小女人。她在他面前好强、逞能,也是一副小女人撒娇的情态。所以,赵明诚虽然心里不愿意自己输给她,却也输得开怀。毕竟,那句人“比黄花瘦”是为自己而书写的,她的心全在他的身上。

没有赵明诚,便没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宋词里的这个小女人。稍晚于李清照的南宋朱淑真便没有这样的福气,她的一生都在抗拒和挣扎里度过,从来没有完整地拥有过一段爱情和婚姻并举的生活。才女比才子更需要幸福的婚姻,她需要一个包容、理解的人爱她,否则,她便容易被自己的才华和精神所毁灭。

 

 

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9.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调为周邦彦创制,因首句“一剪梅花万样娇”,故名《一剪梅》,因韩淲词中有句“一朵梅花百和香”,亦称《腊梅香》,因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又名《玉簟秋》。伊世珍的《琅嬛记》里又有这样一段记载:“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不过,我更倾向于将此词定为闺思或别愁,因“罗裳”应指女子的裙子,若独上兰舟的是赵明诚,何来“轻解罗裳”的说法呢?

 

10.

《琅嬛记》,其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据说,有一年,宰相赵挺之要给三儿子赵明诚物色老婆,赵明诚听说后大概很是担心或者幻想了一番,自己未来老婆到底是什么样子呢?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是王家的,还是谢家的,还是张家的?想着想着,大白天的就做起梦来了。他梦见自己在读一本书,醒来后,就记得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他把自己梦的就说给父亲听,父亲想了一想,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合起来不就是‘词女之夫’吗?意思就是说,你将来的老婆是个会作词的。”

 

11.

赵挺之也是经过一番考查,认为同朝为官的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待字闺中,颇有才华。就这样,赵明诚就把当朝第一才女李清照娶回了家。从此,赵明诚每次出场都被戴上“易安之夫”的帽子,摘也摘不掉了。

其实,当李清照大概还是十三四岁的小女孩时,就已经见过赵明诚。那年春天,日光丰盛,她在花园里荡秋千,荡完之后,她正懒懒地整理自己的衣服,秋千荡得太欢,太阳又正暖,出了点汗,把轻薄的衫子都打湿了,正像一朵含露的花儿。正在这时,她听到门外有脚步声,从花叶的缝隙中瞅见一青年男子的身影。想来,女孩游玩的地方应该在后园,来客不应该来到这里,大概,他偶然听到女孩子的笑声,才信步走到这里的吧。

 

12.

她羞得仓皇逃跑,连鞋子和金钗都掉了。在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里,女人的绣鞋和金钗是有特别含义的。那些掉了鞋子和金钗的桥段中,必有一个捡拾者,循着旧物寻去,多半要演绎出一段爱情传奇来。我们不知道鞋子和金钗有没有被人拾到,倒是她,到底还是再一次回眸,佯作倚门嗅梅,斜目偷觑少年的风神。

荡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有人说,对于男子来说,喜欢一个女人,便想办法“湮灭自己的良心”去偷窥她,对于女子来说,就是芳心暗动,含羞抚面地退回自己闺房时,回眸那么一望,倒是很有些道理。

 

13.

她和赵明诚的婚姻度了很长一段蜜月期,他们在一起最快乐的事就是收集文物。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赵明诚在太学期间,小夫妻的日子非常清苦,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们却醉心于文物收藏,每逢初一和十五,便典当了衣服,然后结伴去大相国寺逛文物市场。有一次,“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14.

最开怀的还是他们每于饭后所作的赌博游戏。“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谁赢了,谁就喝一口茶,输的那个没茶喝。她赢的次数居多,笑得她前仰后合,把手中的茶都洒到了衣服上,搞得大家都没有茶喝。

看这些文字,感觉有张爱玲的风格。仿若她不是生在宋代,而是生在民国。只有民国女人才敢用这样的笔触去记录自己的恋爱情事。也正因为此,我们才得以看到宋代也曾有过这样平等的夫妻。

 

15.

正因为在一起的时光太过美好,分别时,便分外难熬。他和她只有初一和十五才能相聚,聚少离多,到底还有个盼头,更何况小别胜新婚。这一次,他走的时间似乎有点长了。

“红藕香残玉簟秋”,这个夜晚,红荷已经凋残,竹制的凉席传出沁入肌肤的凉意,这一切,宣告着秋天的到来。玉簟:音diàn,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在宋词中,所有的花谢都是年华易逝的流伤,被冷、席冷、枕空等皆是情人不在之暗指。

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我倒不觉得有什么不食烟火之感,只觉精致到极点,如玉琢般剔透美好。

 

16.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红荷虽然有凋残之象,但毕竟还可以抓住花开的最后时刻尽情欣赏。于是,她换下裙子,穿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到荷塘中散心去了。“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月光满满的西楼之上,她看见大雁排成“人”字阵形飞回来了,不知它们带来了谁家的书信呢?“锦书”,即锦字回文书。前秦时期,秦州刺史窦滔因得罪了苻坚的属下被流放到流沙县,妻子苏蕙思念丈夫,便在一块锦缎上绣上840个字,纵横20几个字的方图,可以任意地读,共能读出3752首诗。后来便以“锦字回文书”代指情书。

 

17.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日子就是流水一样过去,我就像那荷花独自凋零。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就像一个人成天闷闷不乐,你要问他,为什么不快乐呀,他却理不出头绪来。大概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闲愁还会跑来跑去的呀,一会跑到眉头上,一会又跑到心头上,赶也不赶不走。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其实,李清照词最大的好处就是情真,自古以来,都是男人借妇人口写闺思,多半有形无神,其实,感情是女人的本能,女人才是天生的诗人,感情泛滥起来,男人只能甘拜下风。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18.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词谱》卷二十五引《列仙传拾遗》:“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凤凰来止。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

 

19.

相传战国时,秦穆公的小女儿因自幼爱玉,小名弄玉,精通音律,尤擅吹笙。到了及笄之年,秦穆公开始为心肝宝贝物色夫君,这弄玉却说什么也不嫁。秦穆公明白女儿的心思,可是,上哪儿找一个能和女儿般配的音乐高手呢?

一天晚上,弄玉在月光下吹笙,依稀听见有箫声传来,竟在与自己的笙乐相和。接下来一连几天都是如此。秦穆公派人寻访,一直寻至华山,才听见樵夫们说:“有个叫萧史的青年,在华山中峰明星崖隐居,他喜欢吹箫,箫声可以传出几百里。”

 

20.

就这样,弄玉终于和萧史得以相见,终成眷属。萧史教弄玉吹箫,过了十年,二人的吹箫水平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能以箫声吸引凤凰飞来。秦穆公就建了一座凤凰台给夫妇二人居住。有一天,二人在台上吹箫,突见一双金龙紫凤飞来,弄玉坐上紫凤,萧史跨上金龙,双双化仙而去。词牌《凤凰台上忆吹箫》由此传说而来。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这句是说,女主人公一觉睡到日头晒到屁股了,这才起床,不燃香,不叠被,不梳头,不化妆,也不打扫卫生,也没吃早饭。这么懒的婆娘,还能见人吗?见什么人呀,敢这样过日子的女人,就只有一个可能,老公不在身边。

 

21.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人生最怕的就是离别之苦,其中的隐情,想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更不知道怎么去说,更不知道跟谁去说。只有过来人,才能说出这番话,才能懂其中的滋味呀。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我又瘦了,瘦的原因不是因为我嗜酒,也不是因为那句“却道天凉好个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好一句休休,犹如戏文中的一句高亢的唱腔,暗示高潮的到来。他这一走,就是唱一千遍一万遍的阳关曲,也追不回他的心!绝望凄厉到极点。

 

22.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一说“武陵人远”,很多读者都会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里的武陵人,但这里武陵另有其人。南朝刘义庆《幽明录》记载,汉朝的时候,有两个人,名叫刘晨、阮肇的到天台山采药,竟然误闯到仙女所住的桃林里,乐而忘返,与她们在一起生活了大半年。返家后,他们的妻儿都己不在人世,只见到七世孙。《北词广正谱》卷三云:“有缘千里能相会,刘晨曾入武陵溪。”而北宋韩琦《点绛唇》中所写的:“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意境更与李清照此词相仿。“烟锁秦楼”的秦楼,便是凤楼,即我们开头所说的凤凰台的故事中的女主角弄玉的住所。

 

23.

“武陵人远,烟锁重楼”。如今,秦楼里只有弄玉,不见吹箫人,因为他正眷留于武陵溪边的桃林。武陵人应指赵明诚,秦楼是指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居所,“烟锁”二字是李清照在暗示,自己和赵明诚原先那种琴瑟相和的夫妇关系发生了变故。用这个典故,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分居了,分居的原因不外赵明诚另有新欢了。从此,“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作家张小娴说,“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24.

那时的男子把“妒”看成是女人失德,不仅干涉丈夫的“恋爱自由”,更影响了家庭和睦。李清照的妒大概也曾招来赵明诚的厌烦,使带着小妾独自上任去了。妒原本就是人性的本能之一,是人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可惜,妒忌赢不回爱情。好在,出身高贵的她对丈夫的喜新厌旧保持着清醒的理性,纵然是烟锁秦楼,也还是守住了自己的婚姻。“武陵人远,烟锁重楼”似乎只是李清照婚姻中的一段小插曲,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随着金人一阵纷沓而至的铁蹄声,夫妻二人双双加入了南逃的队伍中,他终于牵回她的手。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25.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青春年少时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句时,觉得费解,费解之处就在寻寻觅觅,寻觅好解,只是寻觅下面紧跟着冷冷清清是何意呢?说到寻觅,那么下句该说寻找什么吧,又没有。

 

26.

其实,人寻觅的不光是东西和情感,也有可能只是寻觅本身。比如,人伤心难过时,便不免“魔怔”起来,摸摸索索的,翻来翻去,找来找去。总觉得少点什么,待人家奇怪地问起:“你在找什么吗?”便突然茫然:“是啊,我在找什么呢?”

她在找什么呢?那就要看她少什么了。“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行整整齐齐的文字入眼,便使人心上不禁生出一股凉气,能够到这地步的人,心头该有多大的悲凉笼罩!然后才恍然明白,她找的东西太多,但什么都找不回来了。

 

27.

国破家亡,她随着丈夫流离失所。家没有了,还可以再布置,放不下的只有他们穷尽一生钱财和心血收集的古董器物,夫妻二人带着这些笨重的宝贝到处逃难。那时,国还在,直到靖康之难,金人的铁锤砸烂了汴梁的琼楼玉苑,掠走了徽、钦二帝,北宋的书页遂翻到了最后一篇。那一年,她45岁。

他们随新皇帝南下,每天都似下着寒雨一般。那年,他们一路坐船,要找个能安放身体和这些古玩字画的地方。就在这时,赵明诚得到皇帝命令,要他赴任江宁。

 

28.

他弃舟登岸,目光如炬,明亮异常。她心里却被一种不祥的感觉笼罩着。她突然想起什么,冲着岸上大声地问:“如果局势紧急,敌军来犯,我要怎么办?”那时,他已走出一段距离,听到她的喊话后,只伸出一个手指,远远地应声回答:“跟着人群走,实在万不得已,就丢掉辎重,再不行就扔掉衣被,再不行就扔掉书册卷轴和古器,只有一样不能丢,那就是咱家的宗器,你要随时背着它们,与身俱存亡,千万不要忘了!”声音洪亮有力,说完,他便策马而去。

那时的他未曾想过死,但他确确实实地在交代着后事。

 

29.

他冒着酷暑一路奔波,中了暑气,待到了建康,人就爬不起来了。七月底,李清照才得到他生病的报信,知他性子急,发烧便会乱服凉药。她一昼夜赶了三百里路去看他,果然他服了柴胡等大量凉药,疟疾加上痢疾,已病入膏肓,八月十八日那天,他歪在床上写下一首绝笔诗,撒手人寰,对她却没有留下一句话。

安葬了他,她带着他留下来的文物,又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可一个女人,怎么保护得了这么多东西?随着金兵的南下,这些古物都像云烟一般消失了,只留下一些残破的书册字帖,她拼命护着,那是他留下来的唯一一点东西了,万万不能再丢失了,留给她最珍贵的一样东西,就是一部尚未完成的《金石录》。她在以后的岁月里,就以整理《金石录》来打发日子,也是支撑她活下去的动力。

 

30.

这时候,她的人生中发生了一件事,曾让人们一度怀疑她对赵明诚的爱,那就是,她再嫁了。当然,在宋代,女人再嫁本是平常事,王安石便曾经把自己的儿媳改嫁了。甚至那时政府还有法令,寡妇不肯再结婚的,父母有权命她再嫁。官员家里有女眷守寡,不给找婆家,甚至会受到御史的弹劾。女人从一而终的观念是南宋至明清才被逐渐扩大,并且以为那是女人自有天地以来便该守的本分。

这柴米油盐的日子,一个势单力薄的女人要如何应付?男人只管他们自己好过,哪里管得了女人要怎么活?

 

31.

在战乱中惊惶失措的李清照又大病了一场,她深知,自己是多么需要一个结实可靠的臂膀啊!他叫张汝舟,进士出身,斯文有礼,能言善辩。他不嫌她是寡妇,对她呵护有加。处于绝境中的她对此又怎能不心动?若赵明诚还活着,有男子对她这般倾心,她定会说“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但此时,他却是另一个赵明诚。他向她求婚,她同意了。她把自己用生命拼命护下来的东西细细藏好,梳洗了一番,便起身跟他走了。不复当初嫁给赵明诚的喜悦,那样的喜悦一个女人一生只能有一次。

 

32.

婚后才知,上天并没有赐给自己另一个赵明诚,他原是为了她的藏品而来。这怎么行?她可以再嫁,可以死,只要把他放在心里,她怎样都无所谓,唯一有所谓的,就是,谁都不可以碰他的东西。哪怕是他的一件旧衣服,她都精心地藏好,那是只属于他和她的回忆。

张汝舟见她守得严,不肯交出来,便原型毕露,对她大打出手。

她绝不是嫁鸡随鸡的蠢女人,她开始寻找机会摆脱这个欺世盗名的伪君子的魔掌。只是,想离婚谈何容易?上天垂怜,一次,张汝舟喝醉了酒,扬扬得意地对她说起当年科举作弊的勾当。

 

33.

想来,这个蠢男人没想到一个弱女子早已暗暗产生了与他鱼死网破的离婚念头。他绝想不到,为了离婚,她会去官府告他,因为法律规定,妻告夫,即使告赢了,也要坐两年大牢。她赢了官司,却住进了牢房。幸好,得朋友帮忙,没几天她便出狱了。

再回到这首《声声慢》,我们便知道,她寻觅的东西何其多,她的家国,她的亲人,她这一生最爱的人,她和赵明诚一生的收藏,失去的又何止是这些,她失去了一切希望,无从追回。这就是她寻寻觅觅的原因,越寻觅,就越凄凉。

 

34.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乍暖还寒”是什么时候呢?为什么这种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就是调养的意思,在这里,应是使人安稳的意思。乍暖还寒,应该是一天中气温刚刚上升的时段,但晓寒未消,人便不知道是该减衣还是该加衣,说冷吧,太阳还有那么两三分的暖意,说暖和吧,偏偏寒气挥之不去地锁在骨头里。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说“晓来风急”,正与“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早晨一般在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大概因为早起寒气太浓,喝一口酒能驱掉寒湿之气。可喝酒也没有用,秋风骤起,万物萧瑟,冷的何止是身体啊。

 

35.

“雁过也”的“雁”,是北归的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北雁南飞,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竟然是易安这一天中所见到的最可安慰的事。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就是黄色的菊花,菊花开了一地,堆堆叠叠。花怎么满地堆积呢?想来已经到了深秋,风急雨大,花头太重,菊枝禁不住而倒伏在地,花压着花,便堆积在一起了。这景象肯定不能太好看。想想当年东篱把酒的情致,再看看今日黄花萎地的景象,岂可日而语。当年,菊花开的时候,她要把它们采来,插在瓶中,戴在头上,酿成菊花酒,制成菊花茶。如今,它们只能随着秋天枯萎。花可怜,人更可怜。

 

36.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形容自己日子难过,我们张嘴便来,说自己度日如年,然而,因夸张过度,倒使听者心耳麻木。但这“守着窗儿,独自怎么生得黑”的滋味,想必很多有过相思之苦的人都明了。这词,妙就妙在全是大实话,而且是用方言土语写的大实话。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好容易挨到了黄昏,天又下起了雨。雨下得不大,雨丝很细,敲打在梧桐叶上,就像一个女人在小声地哭泣,絮絮叨叨地,没完没了。

 

37.

在这里,易安又用了一个四字叠词,点点滴滴,在寂寞中她一分一秒地数着雨滴让人抓狂的情景里跃然纸上。她害怕听雨声,可是越怕听,就越听得清楚,每一声滴嗒声都清清楚楚楚地敲打在心上。

连李清照也无法用文字形象地表达出这种深入骨髓的凄凉。所以,她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写到这个地步,已经不需要咬文嚼字了。什么山抹微云,云破月、花弄影,怎么读,都有卖弄之嫌。诗词一旦耽于卖弄,情便假了。如果说,易安的《醉花阴》还有小资女的刻意情调,这首词已是笔力老辣,如陈年老酒,不需添加任何香料,香气自溢,堪称登峰造级之作。

 

38.

那年,她满怀欣喜地在书签里夹了一瓣重阳的菊花,还直嚷嚷“人比黄花瘦”,真是搞不懂,那有什么愁的呢?那时候,他还在,青春年少,风流俊美,她风华正茂,才情洋溢,还经常觉得他不够爱自己,难免冲他发发小脾气:你看你,人家因为想你都瘦成什么样子了!如今,白发已经悄悄夹杂于发间,眼角的皱纹已经如刀刻般遮掩不住。出门时路上的孩子已经喊她作阿婆,她已经不懂得什么是愁,她心里的苦岂是一个“愁”字便能形容的?但她又找不到合适的字眼来称呼这东西,那么,我们就暂且叫它“寻觅”吧。


(李清照篇完结)

文章转载自网络

请尊重知识产权

侵权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