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329】
读物本·【花与树的人文之旅】(01向日葵)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5248
23
40
16
1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植物文化随便,仅限习读,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7-30 20:51:49
更新时间2023-07-31 10:34:1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新系列开篇语

0.一种植物发源于何处?如何被传播交流开来?在不同的文化中又有怎样的意象?在不同的国度,植物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即便在同一种文化中,植物的象征意义也会随着历史变迁而改变。从科学性、人文性出发,结合中外文化交流史、园林史、美术史等,本书从更为综合的角度看待人类如何认识植物、如何赋予不同植物不同的文化意义,以及各种植物在不同地区、文化中传播的历史细节和反映的文化现象。名称来历、全球传播、文化内涵与历史典故,40篇植物文化随笔构成的这本书,让你有一种在文化与植物交织的时空中畅游的感觉。

向日葵:科学之眼与艺术之眼

1.像我这样爱吃葵花籽的人,在马德里看美洲博物馆之前还没意识到,明代以前的中国人可能根本没有见过葵花籽,也没有看到过向日葵——也就是说,如果宋代真有潘金莲这个美貌妇人的话,她一定没嗑过葵花籽,可是写《金瓶梅》的明代文人兰陵笑笑生有没有见过向日葵却难住了我,因为他的书里只写到“瓜子”,可没说到底是南瓜子、西瓜子还是葵花籽。

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太监刘若愚撰写的《酌中志》这些书来看,在明代流行的瓜子主要还是西瓜子,清代大概也是以西瓜子、南瓜子为主,葵花籽是清末以后才兴起的。

2.向日葵的原产地在美洲墨西哥一带,近5000年前美洲印第安部落就开始人工种植,野生向日葵在古印第安人的培育和选择下,花盘逐渐变大,籽粒增多,分枝习性逐渐退化成只开一盘花,结一巢果,并最终成为今天我们所见的栽培向日葵的模样。印第安人吃它的花,也把种子磨碎了做面粉。直到16世纪初才由航行到美洲的西班牙人把它带到马德里的皇家植物园当作花卉来观赏,进而传播到西欧各地。17世纪末有人尝试把嫩花加上佐料做成凉拌生菜吃,并把籽粒采来作咖啡粉代用品和鸟饲料。估计那时候在欧洲这也是新奇的植物,17世纪中叶在伦敦为宫廷权贵作画讨生活的佛拉芒画家安东尼·凡·戴(Anthony van dyck)的一幅自画像上就出现了向日葵花盘,估计那时候的英伦人士还觉得这种花木是新鲜事物,否则不会如此郑重其事地摆在富贵人家的厅堂中。

《手指向日葵的自画像》局部,1633年,安东尼·凡·戴克

3.与地理大发现同步,植物学也是在16世纪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上古到中世纪,欧洲对植物的研究主要来自对草药治疗作用的观察和研究。16世纪40年代意大利比萨、帕多瓦等地建立的早期植物园也是大学附属的药草园,目的是帮助学习医药学的人辨识将要使用的药材,但是到16世纪末,他们开始全面研究植物的分类、使用乃至经济效用,古老的实用性药草图绘也被更为写实的手绘植物图谱取代。

西欧的殖民者把向日葵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大概也是在明代中期从南洋——那时候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已经盘踞在那里——传到中国的华南、华东。明嘉靖年间浙江的《临山卫志》就有关于向日葵的记载,万历年间赵岖著的《植品》卷二中提到当时西方传教士将“向日菊”和“西番柿”传入。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