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942】
读物本·【历史杂谈】两汉风云【下篇】28第二十二战 党锢之祸【叁】
作者:辛夷格格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4532
2
1
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本书以二十四场战役为主线,深入剖析与生动再现两汉四百年历史风云。作者通过生动的文笔,对当时的经济制度、科技发展、思想学术等方面进行深度解读,让读者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文明。本文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4-09 17:51:21
更新时间2025-04-09 17:51:21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封建脉络之百战系列:两汉风云(下篇)28

第二十二战 党锢之祸:

皇权角逐巅峰战

01

叁 东汉“亲小人”的逻辑怪圈

在刘秀对权力结构进行改造后,虽然没有绝对权威的内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为行使皇权的情况下,作为“太后皇权”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就会权重干政。

公元89年,窦宪打秃北匈奴的时候,和帝封了窦宪为大将军,领大军镇凉州,然后外朝中大将军的级别和待遇一跃到了三公之上。

不过刘家的皇帝到了和帝这时依然威猛,十三岁的和帝在公元92年的时候就利用三公中袁安、任嚣和丁鸿对窦家专权的不满,通过身边的宦官作为谋事和传话的臂膀搞政变扳倒了窦宪,政权又回到了刘家手上。

02

大体说下政变过程,政变前窦宪彻底搞死了北匈奴,意得志满地带兵回洛阳,和帝在不久前令司徒丁鸿行太尉事并兼任了卫尉的官职。

卫尉是统领南军保卫宫门安全的,本由窦宪心腹邓叠担任,但邓叠此时跟窦宪出征在外。

窦宪到洛阳时已经天黑,和帝命他次日入朝。当天晚上,和帝突然驾临北宫收了符印,然后命中常侍郑众带着诏书和兵符令此时兼卫尉的丁鸿率兵封闭城门,堵住了窦宪和城外武装的联系。

在部署完毕后,和帝开始捉拿窦氏一党。

还记得前面我们说过的政变四要素吗?

再复习一遍,按重要程度排列,依次是武库>司马门>皇帝>军队。

03

首要因素,武库。有武器才能武装起大量的军队,并能阻止别的反对力量武装军队。皇宫里的人除了保护宫殿的郎卫军和部分保护宫门的卫尉军外,都是没有兵器的。

第二关键的是司马门。控制司马门就截断了皇宫内外的联系,保证你从皇宫里传出来的政令的合法性与唯一性。

第三,拿下皇帝和玉玺、虎符等合法性印鉴。

最后,拿着合法诏书,正式武装国家军队,源源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实力并占领政治制高点,令反对派放弃抵抗。

04

到了和帝发动政变要整权臣时,我们发现这个十三岁的孩子有惊人的政治天赋,或者说给他出谋划策的宦官郑众有着极其厉害的头脑与嗅觉。

窦家其实是控制了皇宫内廷的很多重要禁卫军的,也就是宫廷内的郎卫环节(现在叫虎贲了),太后和玉玺、虎符等重要信物全在北宫。

和帝平时是居南宫的。

结果,窦宪回来当夜和帝突然夜赴北宫,然后偷袭拿到符印给早就准备好的诏书盖了章。

就算窦家掌握着禁军,人家皇帝大半夜的来拿玉玺盖个章你是没法说啥的,而且窦家的禁军领导们此时很可能根本没在值夜班。

05

窦家已经狂到“侵陵小人,强夺财货,篡取罪人,妻略妇女”了,奢靡骄纵,估计是不会再有面对权力危机应有的警觉性了。

和帝随后马上令郑众持诏令命丁鸿封锁了北宫、南宫。

这也就意味着,宫内窦家控制的禁军无法得到外面窦宪的指示,因此会变得群龙无首,而且由于宫门封锁,信息来源被封闭,里面的人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与此同时,窦宪在外面即便知道发生了啥也无法把指令传到宫内。

即便皇帝只有十三岁,但宫内一群小小的禁军在没有窦宪这个权臣指示的情况下是什么都不敢做的。

这也是为啥控制司马门代表的宫门所有权这么重要,能排到仅次于武库的第二位。

06

窦宪现在唯一的指望是强打武库,武装自己手里的兵丁反扑夺回北宫控制权,但这大半夜的,他又刚刚回家,估计是在被窝里被抓起来的。

和帝这个孩子算是老天给刘家的最后希望,因为这个“东汉康熙”不仅年纪轻轻就在一个太监的帮助下擒了鳌拜,不对,擒了窦宪,还随后开创了“永元之隆”。

对内减税慰民,整顿吏治,对外四夷宾服,设立西域都护(没错,此时六十多的班大爷仍然在事业的上升期,瞅瞅人家这寿命)。

但是,没多久,东汉皇族的自我造血功能彻底崩溃了。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