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617】
读物本·【大唐诗人折腾史】 篇拾 李白番外
作者:幼鱼出听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6995
12
19
15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本集36段。本系列是一部有趣、有料、有知识的盛唐诗人折腾史。作者用诙谐的语言将诗、史、传融于一体,考据翔实,用近三百首经典唐诗,串联起诗人们有血有肉、快意酣畅的一生。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8-15 20:06:48
更新时间2023-08-27 15:33:14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大唐诗人折腾史】篇拾

 

李白番外篇1:为何我总爱望向那片月

1.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一提起李白,一般人印象最深的,总是他“超越常人”的那部分。

比如有才傲娇——什么国忠捧砚,力士脱靴,玄宗亲手给盛饭,喝高了皇帝也叫不动(天子呼来不上船)。

再比如土豪任性——好好的工作说辞就辞(翰林待诏),一辈子正经上班的时间也就两三年,却整天五花马,千金裘,好像从来不差钱。

还永远潇洒自在,无牵无挂——什么说走就走的旅行,对李大哥来说那就是日常标配,一年到头不是在外面耍,就是在出去耍的路上……

啧啧,这么爽的人生,感觉也是没谁了。

 

 

2.   所以一说起这位李大哥,人人心底都有一句呐喊:如果能重来,我要做李白!

可问题是:一千年前真实的李白,真如我们想象得这般无忧无虑、随心所欲吗?

不好意思,我又要来打破大家对偶像的幻想了。

因为当我对李白了解得越多,就越发现,一直以来,我们太过于神化李大哥的这些仙人特质了,完全忽略掉了他身上的烟火气息。

其实,李白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烦恼忧愁样样有——比如,漂泊在外、孤独寂寞冷时,他也常会哭唧唧地想家。

是的,你没看错。李白也会想家,因为他终究是人不是仙。

 

 

3.   李白最后一次望见故乡的明月,是在二十四岁的那个秋天。

当时的他风华正茂,文能“作赋凌相如”,武可“杀人都市中”,还跟着身为纵横家的名师赵蕤ruí,学了一身的治国经略之术。

嗯,装备已齐,是时候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了。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一个月色清冷的秋夜,年轻的李大哥告别亲友,独自乘舟出峡。

乍离故乡,未免依依不舍,李白回首西望,只见高峻的峨眉山顶衔着一轮弯弯的秋月,月色铺展在水中,随江迤逦向东,与自己一路相伴。

 

 

4.   江行见月,如见亲朋。

李大哥伤感怅惘的脸上,顿时浮上一抹暖暖的笑:等着我呀故乡的月,很快我就会衣锦还乡的。

可惜,很快李白就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自己出川后四处拜访达官贵人,却“十谒朱门九不开”,所带的万贯家财也因为大手大脚、随意施舍而很快散尽。酒肆歌坊间结交的江湖朋友一下子都不见了踪影。

独在异乡的李白,开始饱尝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偏偏此时他又大病一场,贫病交攻加举目无亲,差一点就命丧他乡。

你说这种时候,叫你你想不想家?

秋夕旅怀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5.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又是一个秋天,转眼间自己离家已经两年了。

秋风吹过海面,吹来了寒意,更吹起了我的乡思。可故乡远隔云山万重,拖着病体向西遥望,除了连绵无际的山峦什么也看不到,流水不停奔腾,何时才能带我回到故里啊……

除了这首大家不怎么熟悉的《秋夕旅怀》,这期间李白写的思乡诗中,还有大名鼎鼎、堪称万千华人熟知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是啊,夜深人静,月光满地,叫人如何不想家?

 

 

6.   同期写给师父赵蕤ruí的信中,也是浓得化不开的思乡情,什么“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什么“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如此高频度的思乡诗,不难看出当时病卧异乡的李大哥想家想到什么程度。

可是光阴飞逝而功名未就,再想也不能回啊!

三年后,已在湖北安陆结婚安家的李白,在地方上的干谒奔走依然毫无成效,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不得不北上长安求职。

到长安后,他“历抵卿相”,压着自己的傲气到各个王公贵族府上投诗文、递简历,却依然是处处碰壁一头包。

为了排遣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离开长安后他四处漫游,来到了东都洛阳。

 

 

7.   一个春风怡人的夜晚,喧嚣了一天的洛阳城随着夜幕四合而归于静寂。李白独自一人在客栈里,伴着孤灯,喝着寡酒,盘算着未来的出路。

忽然,远远地有笛声飘来。

静夜里,这笛声是如此凄清、婉转,随着春风吹遍了整个洛城。

李大哥不由得闻声而起,倚窗独立,望向窗外的一轮明月。因为他听出来了,这笛子吹奏的乃是一支思乡怀家的《折杨柳》。

在清悠绵长的笛声中,李白想起了自己出川的那个夜晚,夜空中也是这样的一轮明月,千里照离人。

一转眼,居然十年过去了,故乡的一切都还好吗?

今夜,峨眉的山月,是否也这样皎洁地照着家乡和亲人?……

 

 

8.   想到这里,李白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伤感之情,提笔在月光下写就一首动人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再等等我呀,故乡的山水明月。我一定会成功的,咱们到时见!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四十二岁那年,李大哥在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的举荐下,奉诏入京,一步登天,走到了玄宗跟前。

可惜,一切荣光不过是昙花一现,此时的玄宗早已不是当初励精图治的明君,而他也从未把李白看作是“济苍生,安社稷”的庙堂之才,君臣之间只谈风月、不涉国事。

于是,不到三年,一个傲娇裸辞,一个顺水推舟,李大哥就这样被赐金放还了。

 

 

9.   一下子从御用文人跌落到社会最底层,李大哥的心理落差我们不难想象。然而最令他痛苦的不是一切又回到了原点,而是从宫廷出来后,自己还能往哪个方向努力?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