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pc-web/image/article-detail/fontSize.png)
【大唐诗人折腾史】篇拾
李白番外篇1:为何我总爱望向那片月
1.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一提起李白,一般人印象最深的,总是他“超越常人”的那部分。
比如有才傲娇——什么国忠捧砚,力士脱靴,玄宗亲手给盛饭,喝高了皇帝也叫不动(天子呼来不上船)。
再比如土豪任性——好好的工作说辞就辞(翰林待诏),一辈子正经上班的时间也就两三年,却整天五花马,千金裘,好像从来不差钱。
还永远潇洒自在,无牵无挂——什么说走就走的旅行,对李大哥来说那就是日常标配,一年到头不是在外面耍,就是在出去耍的路上……
啧啧,这么爽的人生,感觉也是没谁了。
2. 所以一说起这位李大哥,人人心底都有一句呐喊:如果能重来,我要做李白!
可问题是:一千年前真实的李白,真如我们想象得这般无忧无虑、随心所欲吗?
不好意思,我又要来打破大家对偶像的幻想了。
因为当我对李白了解得越多,就越发现,一直以来,我们太过于神化李大哥的这些仙人特质了,完全忽略掉了他身上的烟火气息。
其实,李白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烦恼忧愁样样有——比如,漂泊在外、孤独寂寞冷时,他也常会哭唧唧地想家。
是的,你没看错。李白也会想家,因为他终究是人不是仙。
3. 李白最后一次望见故乡的明月,是在二十四岁的那个秋天。
当时的他风华正茂,文能“作赋凌相如”,武可“杀人都市中”,还跟着身为纵横家的名师赵蕤ruí,学了一身的治国经略之术。
嗯,装备已齐,是时候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了。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一个月色清冷的秋夜,年轻的李大哥告别亲友,独自乘舟出峡。
乍离故乡,未免依依不舍,李白回首西望,只见高峻的峨眉山顶衔着一轮弯弯的秋月,月色铺展在水中,随江迤逦向东,与自己一路相伴。
4. 江行见月,如见亲朋。
李大哥伤感怅惘的脸上,顿时浮上一抹暖暖的笑:等着我呀故乡的月,很快我就会衣锦还乡的。
可惜,很快李白就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自己出川后四处拜访达官贵人,却“十谒朱门九不开”,所带的万贯家财也因为大手大脚、随意施舍而很快散尽。酒肆歌坊间结交的江湖朋友一下子都不见了踪影。
独在异乡的李白,开始饱尝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偏偏此时他又大病一场,贫病交攻加举目无亲,差一点就命丧他乡。
你说这种时候,叫你你想不想家?
秋夕旅怀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5.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又是一个秋天,转眼间自己离家已经两年了。
秋风吹过海面,吹来了寒意,更吹起了我的乡思。可故乡远隔云山万重,拖着病体向西遥望,除了连绵无际的山峦什么也看不到,流水不停奔腾,何时才能带我回到故里啊……
除了这首大家不怎么熟悉的《秋夕旅怀》,这期间李白写的思乡诗中,还有大名鼎鼎、堪称万千华人熟知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是啊,夜深人静,月光满地,叫人如何不想家?
6. 同期写给师父赵蕤ruí的信中,也是浓得化不开的思乡情,什么“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什么“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如此高频度的思乡诗,不难看出当时病卧异乡的李大哥想家想到什么程度。
可是光阴飞逝而功名未就,再想也不能回啊!
三年后,已在湖北安陆结婚安家的李白,在地方上的干谒yè奔走依然毫无成效,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不得不北上长安求职。
到长安后,他“历抵卿相”,压着自己的傲气到各个王公贵族府上投诗文、递简历,却依然是处处碰壁一头包。
为了排遣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离开长安后他四处漫游,来到了东都洛阳。
7. 一个春风怡人的夜晚,喧嚣了一天的洛阳城随着夜幕四合而归于静寂。李白独自一人在客栈里,伴着孤灯,喝着寡酒,盘算着未来的出路。
忽然,远远地有笛声飘来。
静夜里,这笛声是如此凄清、婉转,随着春风吹遍了整个洛城。
李大哥不由得闻声而起,倚窗独立,望向窗外的一轮明月。因为他听出来了,这笛子吹奏的乃是一支思乡怀家的《折杨柳》。
在清悠绵长的笛声中,李白想起了自己出川的那个夜晚,夜空中也是这样的一轮明月,千里照离人。
一转眼,居然十年过去了,故乡的一切都还好吗?
今夜,峨眉的山月,是否也这样皎洁地照着家乡和亲人?……
8. 想到这里,李白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伤感之情,提笔在月光下写就一首动人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再等等我呀,故乡的山水明月。我一定会成功的,咱们到时见!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四十二岁那年,李大哥在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的举荐下,奉诏入京,一步登天,走到了玄宗跟前。
可惜,一切荣光不过是昙花一现,此时的玄宗早已不是当初励精图治的明君,而他也从未把李白看作是“济苍生,安社稷”的庙堂之才,君臣之间只谈风月、不涉国事。
于是,不到三年,一个傲娇裸辞,一个顺水推舟,李大哥就这样被赐金放还了。
9. 一下子从御用文人跌落到社会最底层,李大哥的心理落差我们不难想象。然而最令他痛苦的不是一切又回到了原点,而是从宫廷出来后,自己还能往哪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