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pc-web/image/article-detail/fontSize.png)
【幼鱼出听爱读书】成长系列 4 未来可期 心有静气
1. 从前慢
我向来喜欢夏天,喜欢游泳池里漂白水的气味,喜欢冰镇过的西瓜甜脆多汁,喜欢洗过的头发不必蓄意吹到干透,湿答答地披在肩上,趿拉着人字拖去楼下买新鲜的啤酒。每一年,灵魂都会在夏天重新鲜活一次。
刚工作那会儿的夏日傍晚,我经常跟同事们骑着路缘儿在小脏摊吃烤串、饮啤酒,那时候精酿啤酒尚未流行,一排半透明的绿酒瓶在路灯下排成一排,很好看的。一众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说不上有多少“共通性”,连聊起童年记忆都因为地缘差异而甚少雷同。虽专业各异,同为出版人,至多有几分“好读书”的交集,带点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气质,对于“成功”的想象乏善可陈,每个人都有些现在看来略显质朴的傻气。那时的我们都聊什么呢?似乎每个人都好健谈,话赶话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显得那么笃定。
2. 那阵子的夏日格外绵长,我们谁都不焦灼,仿佛时间总是挥霍不完。从北二环出发,沿着三环路漫无目的地走着,智能手机还未普及,没有那么便捷的电子导航,朝着大方向,随意漫步就是了,绕一点路也无关紧要,偶然知道原来你也接受过《新概念》的洗礼,《萌芽》也曾是他的文学启蒙,我们都籍籍无名地混过一个叫“暗地病孩子”的论坛,给青春期喜欢过的作者写过私信,并何其荣幸地得到过礼节性的回复。只因这一点点雷同,就轻易认定了对方是可以相交的朋友。后来这些人相继换了工作,换了行业,有的人为人母为人父,有的人依然茕茕独立、孑然度日。这份朋友情依旧不刻意地延续着,哪怕彼此熟知的行业秘闻早已不再相同,哪怕各自的性格悄然生变,依旧是话赶话,急于剖白的。也是后来才明白,原来与人的交往中,不必敛情拘性、无拘无束是何其珍贵。
3. 那一点精神上的相似性,也只是当时看来寻常。
但我也曾短暂地中意过冬天。成都经年的湿气,让冬日的清晨总是下着雾,呼出的热气凝成一团白雾,让呼吸这件事变得具象而真实。学生的早起是真的早啊,唯有路灯相伴,环卫工人的扫帚发出有节律的声响,更彰显了这份清清冷冷。这是我苦涩的高三生活中恒定的小确幸,耳机里流淌着音乐,影子在眼前逐渐变矮变短,骤然又被下一盏路灯抛之身后,如此循环往复。想来,果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来北京后,冬日印象截然迥异,原来白雪皑皑不只是一句文学性的比拟,原来北方的风真的可以吹得人身形晃动,原来落雪天是不必打伞的,落在肩头的雪并不会浸湿衣衫,而是如碎屑一般,任人拂落的。
4. 有一次,我们在鼓楼的小咖啡馆开会讨论项目的宣传,出门时,雪把街道连成一片,映得夜色不知深几许。在路边打不到车,三五个人便冒雪前行,身后一地杂乱无章的脚印,深一脚浅一脚,没人抱怨归途遥遥,只是默不作声地暗自惊喜这一场偶然。当时我想,这一幕我大概是要记很多很多年的。
我曾经的“千年老室友”马小姐,也是那时出版社的同事,同住的那些年,每到雪天,我们便一人盘踞沙发的一角,各自看各自的书,那只叫“趴崽”的猫蜷在沙发正中,懒懒无语,偶尔读到某个印象深刻的片段,我们还会彼此分享、讨论。茶几上两盏热茶,袅袅茶香,一室静谧。
5. 我和马小姐暗地里有着某种积极的攀比,我早起的功课是雅思绿皮书,她床头就得放一本红皮书;她订一年份的《读库》,我就得追加一年份的《三联生活周刊》,那时候的我们非常单纯质朴地热衷于成为“更好的人”,与功名无关,与利禄亦无关。
每每回忆从前,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无论是友人还是自己,都是那么鲜活。现在与人聚会,虽说热闹非凡,但总是少了一种想要把自己拆解开来与人评说的冲动,遇到不同的见解,也懒于争辩,什么话题倒是都能接上一两句,却总是朦朦胧胧隔着一层什么,无法融入话题。
6. 我在想,这便是人到中年吗?
荞麦在《郊游》一书中曾谈及“80后”一代的集体失败:
我们当时被灌输的,不管是理想主义还是什么东西,现在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了。虽然可能有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但并没有生活在年轻时的理想世界中,也没有变成年轻时理想的自己。
那些炙热的对于某种深刻性的期待,很难说是一代人的时代特征,还是少年人才葆有的气节心性。大概一代人总有一代人流动的盛宴,一代人总是执着于一代人的黄金年代。
只道是,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

7.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摩登爱情》第二季里有一个关于心理测试的小故事——Am I…? Maybe This Fun Quiz Game Will Tell Me(我是……?也许这个有趣的测验游戏会告诉我),讲的是一个青春期的少女希望通过心理测试来探索自我。她感受到自己对另一个少女强烈的好感,但是心理测试表明她是一个异性恋者。于是她一边感受着两个人互动中的吸引力,内心却又十分挣扎:这是喜欢吗?我弄错了怎么办?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中对青春萌动的细节捕捉,因为喜欢的人在人群中,目光短暂且热烈地为自己停留而心跳不已。因为她和你喜欢同一部漫画而笃定缘分,因为查看手机的动作过于频繁而让一分钟、一小时、一整天超出常识地漫长。可是谁能告诉我这是爱情吗?心动的定义是什么?我需要心理测试来悄悄告诉我。
8. 这个故事的编剧对于生活的洞察力很强,用一个小切口引发出关于“自我到底是什么”的讨论。热衷于心理测试的人和热衷于星座、塔罗、占卜的人一样,动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源于对自我的好奇,想要通过某种统计学上的“科学性”来完成对自我的探索;另一种则是希望从测试结果中攫取一些褒奖性质的词汇来完成自我价值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