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686】
读物本·【幼鱼出听爱读书】成长系列 3 四季如春 生活斑斓
作者:幼鱼出听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6461
9
18
24
1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25段。幼鱼出听yu你一起成长,在生活、职场、情感中保持自我,提高认知,实现内心丰盈和成长…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1-28 10:03:01
更新时间2025-05-21 15:56:3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幼鱼出听爱读书】成长系列 3 四季如春 生活斑斓

1.   你努力挣钱的样子真美

大饼是我第一份工作的同事。“大饼”这个别号出自她对自己的调侃:“生得好一张又白又圆的大饼脸。”其实她的脸远没有她自我调侃的那么大,天生一张圆脸,加上年轻充足的胶原蛋白和白得发光的好皮肤,往人群里一眼望去,最先看到的就是这个有着一张圆圆脸的姑娘。当时同一批进公司的人里,大饼是最为出名的,只因为工作的第一年她就花了半年的工资买了一个名牌包包。那个时候我对名牌知之甚少,曾经在服装城买了一个假名牌包而不自知,不自知的不是它是赝品,而是我根本就不认识那个牌子,只觉得那个包小巧别致而已。

2.   大饼将新买的名牌包带到办公室,年长几岁的女同事对大饼说“你这包是新款呀”,拿着包左盯右瞧,看似欣赏,实则试图一辨真伪。于是公司里开始流传大饼是个“富二代”,连她进入公司的途径也变得神秘起来,新人、老兵都对她客客气气的。

午休的时候,大饼不再跟我们外出拼餐,每天中午到楼下的“7-11”买一个饭团便是一餐。大家以为她减肥呢,她倒是坦然地说,因为那包预支了半年工资,接下来她只能勒紧裤腰带度日了。

于是公司里关于她的流言又转了风向:真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

3.   半年后大饼从那家公司离职,一年后我也换了工作,我俩再见面已经是三年之后。我在蓝色港湾的单向街书店参加一个作家的分享会,刚出门,迎面走来一个穿着入时的女生,我没认出她来,倒是她大声叫出了我的名字。

“你可真是一点都没变啊。”大饼笑着对我说。

我觉得她似乎长高了一些,低头一看她踩着一双细跟鞋,穿了一身职业装,我虽然看不出牌子,但能看出剪裁得体,质感很好。她拎着的也不是当初那个让自己吃了半年廉价午餐的包,但依然是名牌。

“你倒是变得让我都认不出来了。”我回应道。

4.   我们在咖啡厅挑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聊起曾经短暂共事的经历。大饼说:“你们当时都觉得我特别虚荣吧。”

我不置可否地微微笑着。她一副了然于胸却并不特别当回事地接着说:“我能理解,但是我对‘虚荣’的定义跟大家不太一样,对外是虚荣,对内是欲望。我买那个包不是期望别人对我另眼相看,而是我背着它会觉得生活特别有奔头。为了还信用卡,光靠节流当然是不行的,还得想办法开源,那个时候我每天晚上都苦学英文,周末去参加各种职业分享沙龙,半年后我离职就是去了一家外资企业。”

我恍然大悟,原来每天中午大饼啃着饭团在街心公园抱着的是一本单词书。

5.   曾经跟一个朋友闲聊,她问我:如果可以选择,想不想投胎到富裕家庭?我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也没吃过什么苦,当初只身来北京,也没住过地下室,所以我常说我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京漂”。

当时年少,对于富裕的想象便是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可是如果一样东西太容易得到,那么得到后的满足感也就大大降低了。我曾经为了买一台SONY的CD机存了整整一年的零花钱,那台CD机播放出来的音乐格外悦耳,让熟悉的歌曲焕发出新的生命。我十分珍惜它,生怕碰了磕了,到现在都还收藏在老家的抽屉里。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当时为了买CLAMP的画册,克扣了自己半个月的口粮,每次欣赏画册前他都要沐浴焚香,甚至戴上手套。

6.   那些需要我们努力才能够得着的东西,能带给我们极大的满足感,这是因为超脱于价值本身,凝结在得到它的过程中的努力,让它变得更为珍贵。所以那个时候的我想了想回答:“还是不要了,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生活,太无聊了。”

后来我有了很多需要铆足劲才能拥有的东西:第一台苹果电脑,第一个两万元的包包,一口经过矫正整齐而有弧度的牙齿,一处北京的小巧而安稳的居所……这些阶段性的欲望成为我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人生旅途中一座座旗帜鲜明的山峰,提醒我不断攀登,是对我足够努力的具象化的表彰。

7.   许多公众号上描述的岁月静好,归园田居,引导不得志的青年人退回到一种淳朴自然的生活中去,殊不知归隐田园的生活需要极为强大的灵魂和极端丰富的内在与之匹配,不得不承认,我们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我们向往的归隐生活不过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逃避。

日本青年一代“佛系文化”的盛行,让日本进入一种“低欲困境”,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萎靡、消费不足、少子老龄化、缺乏创新等社会问题。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腾飞,9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以及随后持续二十年的萧条,上一代“亚洲白人”的自信在这一代逐渐消亡。年轻人对未来不确定,对前途感到迷茫,心中充满了“即使再怎么努力,也不会获得幸福”的绝望。不努力,成了一个社会结构性问题的代名词。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