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松篇【一】
怒虎神人
武松,天赋英雄。上天不仅给了他豪气冲天的英雄气质,还赋予他风华绝代的英雄素质。
不知山有虎,故向虎山行
武松的出场在第二十一回,当时他以为自己打死了人,躲在柴进庄上。后来他才知道,这个人只是被他一拳打得昏迷过去,所以,他的第一场精彩,不是阳谷县打人,而是景阳冈打虎。
景阳冈打虎,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情节,也是《水浒传》中写得最为精彩的章节之一。金圣叹在本章的回前总评上说:“天下莫易于说鬼,而莫难于说虎。无他,鬼无伦次,虎有性情也。说鬼到说不来处,可以意为补接;若说虎到说不来时,真是大段着力不得。所以《水浒》一书,断不肯以一字犯着鬼怪,而写虎则不惟一篇而已,至于再,至于三。盖亦易能之事薄之不为,而难能之事便乐此不疲也。”金圣叹又说,“读打虎一篇,而叹人是神人,虎是怒虎”,这都是在说《水浒》作者描写手段的高超。
我们比较一下鲁智深和林冲的出场。
鲁智深一出场,也是打,打的是人,恶霸镇关西。
林冲一出场,却是不打,不打的也是人,色狼高衙内。
打有打的道理,鲁智深这样个性的人,碰到镇关西这样的市井恶霸,不得不打。
不打有不打的原因,林冲这样性格的人,碰到顶头上司高太尉的养子,只能忍气吞声不打。
而武松一出场,打的却是虎。
虎是无道德意识的,无所谓好与坏,无所谓忠与奸。
武松打虎,也是不得不打吗?
是,也不是。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武松并没有一定要打这只老虎的理由,他也没有打虎的打算。
这个问题实际上李贽(zhì)早就看出来了。他在本回的回末总评上说:“人以武松打虎到底有些怯在,不如李逵勇猛也。此村学究见识,如何读得《水浒传》?不知此正施、罗二公传神处。李是为母报仇,不顾性命者;武乃出于一时,不得不如此耳。俗人何足言此,俗人何足言此!”
李贽(zhì)的意思就是,李逵连杀四虎,毫无胆怯退避之意,乃是因为这四只虎吃了他的母亲。也就是说,他是为母报仇,不得不打虎。
而武松却是一时仓促,路遇猛虎,无可退却,不得不硬着头皮打。而在此之前,他并没有打虎的打算。
武松在柴进庄上,得知自己并没打死人,于是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店招上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武松进去,软磨硬泡,强买强要,前后共吃了十五碗(应该是十八碗,金本改得对。)手提哨棒便走。酒家赶出来告诉他,前面景阳冈上,最近出现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
听说有虎,而且是害了很多人性命的老虎,武松是否像鲁智深听说镇关西欺负金翠莲一样,马上要为民除害,去打死这只老虎呢?
没有。
武松听了,并不相信,他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你看,他一意孤行要独自过景阳冈,是他不相信有老虎。
当然,他也说了,即使有虎,他也不怕,但那是吹牛。
武松的一大特点,就是好吹牛,好显摆,好炫耀,好逞能。
他一意孤行,走上景阳冈,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在庙门上见到贴着一张印信榜文,上面所写和酒家所说一致,武松知道真的有虎,他是怎样的反应呢?
如果他想打老虎,无论是为民除害,还是仅仅为了显示自己的神威,他都要抖擞精神、斗志昂扬才对。
可是,他的第一反应是: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
可见,他不想打。
为什么不想打呢?
我们刚刚说过,他是一个特别爱炫耀、好逞能的人,打死一只老虎,可以让他炫耀一辈子。事实上,他后来就是时时拿自己的打虎经历炫耀于人的。
那么,为什么他此时不想打呢?
原因是,他不敢打。
虽然他对酒家的一番好意,两次吹牛说,真有大虫,他也不怕。其实,他是怕的。
为什么说他怕呢?有根据吗?有。
当酒家第一次告诉他虎情时,他说:“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当酒家怕他不信,要他进屋看官司榜文时,他拒绝了,还说:“你鸟做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
当武松来到了冈子下,见一大树,刮去了皮,一片白,上面写着有虎的警告。武松看了,笑道:“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我却怕甚么鸟!”
你看,三次他都说不怕。但是,这三次说不怕,是有原因的。
第一,是他根本不相信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