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505】
读物本·第81集丨每天读本书《百变小红帽》
作者:[已注销]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6880
9
10
16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小红帽不是固定的角色,它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作出调整, 小红帽不是统一的思想,它是结合社会的进步而提升认知, 小红帽不是单纯的故事,它是隐喻社会的残酷而自我抗争, 小红帽不是简单的抗争,它是借助社会的发展而修炼心性。 图文来源于网络,仅限习读,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2-10-13 21:17:31
更新时间2024-02-20 23:01:09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百变小红帽》

图文来源于网络,仅限习读,如侵联删。

原文地址:

https://d.dedao.cn/DXj7AhKeH7vkqLCr

本文配乐是首歌曲,分享给大家,可以按个人喜好选择性播放,也可以自配舒缓的曲子诵读。

【Deep East Music - Bygone Bumps (昔日的颠簸)】

【Raphaël Beau - Micmacs à la gare】

【Richard Clayderman - Greensleeves (绿袖子)】

【林海 - 欢沁】

【纯音乐 - 所念皆星河 (钢琴版)】

【龙舟 - 千与千寻 (与你同在)(陶笛版)】

【樹莓蛋奶酥 - ふわふわ♪ / 轻飘飘♪(翻自 牧野由依)】

【吴金黛 - 森林狂想曲】

【羽肿 - Windy Hill (风之谷)】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凯瑟琳·奥兰丝汀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一位美国自由作家,她的很多作品都在关注女性问题。在她看来,小红帽的故事也是如此。

关于本书

《百变小红帽》的构思源于她的毕业论文。毕业后作者继续研究这个课题,她发现:不同时代的小红帽故事折射出不同的性观念和道德观念。最初,《小红帽》是流行于法国上层的性寓言;后来经格林兄弟之手变成欧洲的家庭寓言;到20世纪,小红帽的形象成为讨论女性主义的载体。

核心内容

1.《小红帽》的故事蓝本是怎么出现的?

2.小红帽的故事是如何演变的,不同版本的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观念?

3.“外婆”和“大灰狼”这两个角色如何让《小红帽》变成一个独特的童话故事?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要为你介绍的书是《百变小红帽:一则童话中的性、道德及演变》。

“小红帽”的故事是很多人小的时候最早听到的童话之一。在这个故事里,我们认识了幸运的小红帽、狡猾的大灰狼、无辜的外婆,还有正义的猎人。故事简单,但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有趣,所以这个故事能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今天这本《百变小红帽》的作者凯瑟琳·奥兰丝汀是一位美国作家,她的很多作品都在关注女性问题、道德问题。同样,在作者看来,小红帽的故事也很不简单。

正如本书副标题“一则童话中的性、道德及演变”,作者认为,不同版本的小红帽故事,能够折射出不同时代性观念、道德观念的演变。最初,《小红帽》是流行于法国上层的性寓言;后来经格林兄弟之手变成欧洲的家庭寓言;到20世纪,因为女权运动,小红帽的形象变得具有主动性、攻击性。甚至在有的故事版本里,小红帽和狼的强弱地位竟然发生对调,小红帽竟然成为征服者。 另外,《小红帽》的故事之所以成功,除了小红帽的形象在适应各个时代需要,“外婆的故事”和“狼人的故事”这两大文化元素也功不可没。

下面,我们分三部分来重新看一下“小红帽”的故事。

第一部分,我们先看一下,《小红帽》的故事蓝本是怎么出现的?

第二部分,我们沿着时间线索,看一下小红帽的故事是如何演变的,不同版本的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观念。

第三部分再看一下故事中的外婆和大灰狼。这两个角色如何让《小红帽》变成一个独特的童话故事。

第一部分

我们先看,小红帽故事最初是怎么出现的。

《小红帽》的故事你可能是在《格林童话》中读到的,其实,早在中世纪的欧洲,这个故事就已经在口口相传了。不过,要说最早的文字版,是一位叫夏尔·佩罗的法国人在1697年写成的。夏尔·佩罗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他写的作品你很大概率是听过的,除了《小红帽》以外,还有《睡美人》《灰姑娘》《拇指姑娘》等等。

夏尔·佩罗写的《小红帽》跟我们熟悉的版本相差不大,但情节有两点显著不同:第一是小红帽竟然与大灰狼同床共枕,并乐在其中;第二个不同是,这个故事以悲剧收尾,也就是说小红帽被狼吃掉后,并没有猎人来救她,最后死在了狼的肚子里。

既然是童话,那故事的情节就应该是纯洁阳光的,故事结尾也应该积极向上。为什么夏尔·佩罗的版本里会有少儿不宜的情节,并设定了一个悲剧结尾呢?

先把答案告诉你,这是因为夏尔·佩罗笔下的故事并不是童话,而是寓言。这个故事最初并不是写给小朋友看的,而是写给法国贵族,特别是国王路易十四看的。

路易十四有句名言“朕即国家”,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路易十四专权的野心。为了避免贵族分享权力,路易十四想到一个办法。他在巴黎郊外建造了精致的庭园,园子里到处都有美食、好酒、美女、剧院、赌场、球场,他再让王公贵族拖家带口都住在这里。 贵族们无所事事、不理朝政,每天只需要考虑今天穿什么衣服好,怎么才能把其他人都比下去,深陷在温柔乡里,不能自拔。

路易十四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但一个严重的问题随之出现,你可能猜到了,这就是法国上层社会风气的腐化。比如,路易十四的弟弟奥尔良公爵每天都忙着跟贵族女性们厮混。人们说,欧洲所有天主教国家的王室都有他的后代。

作者在书中提到,贵族妇女们也盛行婚外情。例如,路易十四宠幸一位叫苏比斯的公爵夫人,她是有夫之妇,竟然跟国王纠缠不清。而且,她不仅劈腿国王,其他贵族也来者不拒。据说,苏比斯喜欢通过耳环来释放信号。 什么意思呢?当她戴绿色耳环的时候,说明丈夫不在家,男性贵族们就可以来做客了。这类事情,不只发生在苏比斯夫人身上,很多贵族夫妇都想换换口味,什么婚姻的忠诚、专一早就被抛在脑后了。这种风气也在腐蚀国家政治,不少贵族夫人其实是把自己的身体作为交换筹码,通过巴结高级贵族,来帮自己的丈夫捞好处。

夏尔·佩罗是当时著名的知识分子,后来担任宫廷官员,并加入法兰西学士院。他眼睁睁看着宫廷风气日渐萎靡,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他想通过文字来告诫宫廷里的贵族,肆意享受,很容易遭到危险,“小红帽”的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但有一点很奇怪,在夏尔·佩罗的《小红帽》故事里,大灰狼最终得逞,“小红帽”不幸丧命。宫廷娱乐里可不只有女性,更多的是男性贵族。

为什么夏尔·佩罗要特别针对“小红帽”,而没有给大灰狼安排一个罪有应得的结尾呢?

这就要说到17世纪法国上层社会的一种新生事物:“沙龙”。沙龙在当时是巴黎上层人士的一种社交聚会。这种聚会跟路易十四的宫廷聚会不一样,组织者都是贵族夫人,聚会地点是这些贵族夫人的家里,参与者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精英,谈论的主题是文学、哲学、艺术。

由于沙龙的出现,到17世纪末,贵族群体中女性的识字率已经超过男性。一些优秀的女性甚至能在文化、文学方面成为意见领袖,引领时代风潮。比如著名的赛维涅女侯爵,唱歌舞蹈、辩论骑马,无所不能。她有个习惯,喜欢和其他贵族互通信件,信件内容倒也没什么,无非是奢华的晚宴、贵族少女的闺房秘事。不过由于她是沙龙圈的宠儿,名气很大,而且她的文笔也很好,这影响了法国的知识分子,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出现,书信体在18世纪变得非常流行。

照这样看,沙龙的进步意义非常大,既促进文学艺术发展,还推动了女性地位上升。这一切在今天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只可惜在当时显得太超前了。

沙龙中有不少青年才俊,这些有文化、有思想的男男女女来来往往,免不了互生爱慕。但17世纪的贵族婚姻,本质是一种政治互动。就像投资一样,贵族会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来安排子女的婚姻。17世纪欧洲各地的法律基本都有这样一条:未获父母认同的婚姻形同诱拐或绑架,违反者将会被处死。

而且,女性地位在当时遭到严重压制。根据1673年法国颁布的法律,父亲享有未婚女儿的支配权,他可以把女儿圈禁在家里,直到她结婚。另外,父亲和丈夫有权未经国王批准随意放逐家中的女性成员。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也就不难想象,沙龙在当时的保守人士看来,有多么伤风败俗。夏尔·佩罗作为宫廷官员,他也选择站在主流的道德立场,他广泛搜罗各种民间故事,编辑出一本名为《附道德训诫的古代故事》的作品。听这个书名,你或许就已经感受到他的良苦用心。

佩罗在每篇故事后都附上了“道德训诫”,比如在《小红帽》的文末,他就加了这么几句话:“诚如人人都看见的,孩子,尤其是受过良好教养和熏陶的漂亮年轻女孩,不会听任何陌生人的话,这是毫不奇怪的事:狼会吞噬她们…… 甜言蜜语,舌灿莲花,跟随年轻女孩走进她们的屋子,直到床边。”

你看,夏尔·佩罗其实是想通过《小红帽》故事来警告上流社会的女性:沙龙中的男性或许魅力四射,但这都是伪装的。年轻的女性们如果不听劝告、卖弄风情,跟陌生男性来往,甚至把他们带进家里,那结果就会像小红帽一样惨。

第二部分

既然《小红帽》的故事是个警示贵族的寓言,为什么传到德国后,在格林兄弟的版本中,小红帽却得救了呢?这样的话,警示的寓意不就减弱了吗?

这是因为两个故事的写作目的不同,夏尔·佩罗写的是寓言故事,目的是警示贵族小姐;而格林兄弟写的是童话,目的是成为小朋友的枕边书。在格林兄弟时代以前,并不存在童话这种文学形式,甚至都不存在“儿童”这个概念。

为什么以前没有“儿童”这个概念呢?

这里说的“以前”,主要指18世纪以前。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儿童的夭折率很高。所以,人们会尽可能多生孩子,孩子多的话,家长在一个小孩儿身上投入的精力就不会很多。而且,当时的人们并不认为人的一生中有个特殊阶段,叫“儿童”时期。未成年人只是“体型比较小的人”,和成人相比,只是力量小一点,经验少一些。他们并不是家庭的中心,并不会获得额外的关注和培养。

但在格林兄弟的时代,这一切发生了变化。原因是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革命首先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人们饿死的情况变少,医疗条件也改善了,所以小孩儿存活率变高,欧洲家庭在生儿育女方面也逐渐改变策略,从重视数量的“多生”,变成了重视质量的“优生”。

其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现代工厂和学校的出现。以前,小孩儿年龄稍大一点就会被送去铁匠铺、磨坊等地学门手艺。当学徒的时候,儿童得在师傅家吃住两三年,所以跟家人住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但工厂出现给孩子和家长都带来巨大变化:首先,上班总得掌握技术,一些重要岗位需要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所以学校就办起来了。学校会根据儿童的年龄、知识水平划分年级,相同年级的人会聚集在一起,这样的话,儿童这个独特的群体就出现了。其次,无论是成年人在工厂上班,还是未成年人在学校上学,都有比较严格的时间表。所以家长和儿童都能按时回家,父母之间相处的时间就变长了,家庭的氛围变得浓厚。

工业革命还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普通人也能看得起书,其中就出现了一类专门针对儿童这个群体的书,也就是童话。 格林兄弟编写的书就是这个类型。其实,这个时代不只有格林兄弟,还有我们很熟悉的“童话大王”安徒生,他也生活在19世纪。

童话主要是写给孩子看的。既然对象是小孩儿,故事结尾就不能太悲惨、太黑暗。所以,格林兄弟就得想办法给夏尔·佩罗的《小红帽》续写一个积极向上的结尾。怎么改呢?

作者提到,这可能是格林兄弟受到一个民间故事的启发。这个故事的名字是《野狼与小孩》,其中有个情节,野狼吃掉小孩后,好心人把野狼的肚子剖开,先救出小孩,再把一块大石头放进去,最后把野狼的肚子缝上。

于是,格林兄弟仿照《野狼与小孩》的故事桥段,在《小红帽》故事里增加了一个角色,这就是猎人。猎人最后救了小红帽和外婆,逆转了故事的悲剧结尾。

格林兄弟版本的《小红帽》跟夏尔·佩罗的版本,在情节上有两个不同。刚才我们提到,格林兄弟增加了“猎人解救小红帽”的情节,另外,兄弟俩还给这个故事增加了一个开头:妈妈在小红帽出行前,她叮嘱小红帽要小心坏人,早点回家。

“小红帽得救”的作用,是为了让结尾更加光明。为什么开头要设置妈妈的戏份呢?

无论是妈妈这个角色,还是猎人这个角色,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价值观。

增加妈妈叮嘱小红帽的情节,其实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核心家庭”的出现。前面已经提到,工业革命后,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上升,欧洲的家庭模式主要变成“父母+子女”的核心家庭模式。妈妈这个角色正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而猎人象征着成年男性,他是个保护者的形象。这个角色其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家庭规范,也就是女性应该服从于父亲或丈夫。

但你也能听得出来,“女性要服从于父亲和丈夫”这是不符合现代观念的。随着社会发展,小红帽的故事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到了20世纪,很多人提出,《小红帽》是很多小女孩读到的第一个童话,怎么能给她们灌输落后思想呢,一定要去除这种性别教化的糟粕。

二战之后的几十年里,《小红帽》这个故事被很多人重新改编。在新故事中,作为拯救者、保护者的猎人消失了,小红帽面对大灰狼,英勇自救。还有的版本里,外婆和小红帽亲手把大灰狼制服,这象征着新时代女性的自立、自强。

随着女权运动发展,不少人提出,只是有更平等的政治权利、社会权利还不够,女性还应该更多关注自己,要大胆展示作为女性的魅力,充分掌握定义美的权利。

不过,《小红帽》的故事在20世纪末发生剧烈变化。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为“香奈儿五号”香水拍了一条广告。广告片只有短短三十秒,但展示了丰富的内容。小红帽是女主角,她不再是一个小女孩,而是一位性感的巴黎美女。她穿着红色内衣和衬裙,轻扑几滴香水之后,穿上猩红色的披肩打算出门。小红帽身后是一只灰狼,作者认为,这只灰狼是她的宠物。灰狼没有张开血盆大口,而是被她的魅力折服,痴情地望着她,希望跟她一起出去。这时,小红帽转过头,把一根手指放在嘴唇上,示意安静。这只狼果然听话地安静下来。最后,小红帽拉一拉披肩,微笑地走出大门,到巴黎街上去参加与另一群狼的狂欢之夜。

你看,在这个故事里,小红帽和狼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大灰狼是被驯服者,而小红帽不仅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甚至成为征服者。她要出去游荡,她把自己的性魅力作为武器,寻找新的猎物。

第三部分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几百年来小红帽这个形象这么受人追捧吗?

这是因为,《小红帽》这个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前两部分,我们了解了《小红帽》故事的演变,不只是“小红帽”的人物情节,其实“小红帽”这个题目也很关键。

这里的“小红帽”,并不是“一顶小号的红色帽子”那么简单,它在英文中是“Little Red Riding Hood”,指的是“红色的连帽披肩”。这是18、19世纪英国女性的常见装扮。 中世纪欧洲女性多穿裙子,是露肩的。这种“连帽披肩”,不仅可以遮蔽肩膀,同时还能遮住头发和一大半的脸。“小红帽”代表的正是广大的女性。与其它童话中的各类公主相比,小红帽这个形象会让人直接联想到19世纪最普通的女性。后来,欧美的作家、编剧、商人、女权主义者,都拿“小红帽”这个形象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除小红帽这个主角以外,外婆和大灰狼这两个角色,也很值得一说。

我们先说外婆。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在很多不同地区的民间传说中,都有类似的“外婆”的故事。

比如,你小的时候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户人家,丈夫去当兵了,妻子去城里卖布,留了三个孩子在家里。狼妖幻化成外婆的样子,进了家门。半夜里,三个小孩儿中年龄最大的姐姐被嚼东西的声音吵醒,姐姐问狼外婆在吃什么,狼外婆回答是花生和炒豆。当姐姐嚷嚷着自己也要吃的时候,她发现狼外婆递给自己的并不是花生和炒豆,而是一些黏糊糊、有血腥味的东西,摸起来很像人的指头。姐姐用手一摸床,发现小妹和小弟不见了。危急关头,姐姐急中生智,借口上厕所逃跑了。这是我们中国民间的狼外婆的故事。

在法国民间其实也有类似的《外婆的故事》。大致情节是这样的:一位妇人让女儿把热面包和牛奶送给住在森林深处的外婆。出门后,小女孩儿遇到了狼人。狼人从她口中打探到了此行的目的,于是率先赶到外婆家吃掉外婆,并化妆成她的样子。小女孩儿赶到后,狼外婆让她把衣服脱掉,来到狼外婆的床上。她问外婆为什么有那么多毛,为什么指甲很长、嘴巴很大,狼外婆凶相毕露,恶狠狠地说:“这样才容易把你吃掉”。聪明的小女孩儿假装要上厕所,想借机逃走。狼外婆刚开始不答应,最后在她脚上绑了羊毛绳才放她出去。小女孩走出房间外,把绳子绑在李子树上,成功脱险。

你看,两个版本的《外婆的故事》主题情节是有很多相近的地方。法国和中国距离那么远,为什么这个故事的相似度却这么高呢?

荷兰历史学家田海曾写过一部书,名为《讲故事》,这本书提到,其实全世界“外婆吃人”的故事都来自中国。这原本是古代中国民间流行的一条谣言,后来口口相传,传播到亚欧大陆的各个地区,衍生出各种本土化版本。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接下来这个话题,“外婆的故事”跟《小红帽》的故事情节非常接近,作者在书中引用了民俗学家的观点,他认为《外婆的故事》很可能是《小红帽》故事的原始版本。这个故事跟一般的童话情节都不一样。

童话的主角往往都是被动的、顺服的,需要别人来解救和保护。比如,白雪公主吞下王后送来的毒苹果后,昏死在玻璃棺材里等待一位王子来解救她。

但在《小红帽》原始版本《外婆的故事》,却是一种“英雄之旅”的叙事风格。 这一点不同,正是《小红帽》故事红遍全球、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英雄诞生最关键的环节是获得勇气,具备自力更生的能力。 在故事里,小女孩一个人离家走向阴森森的树林,准备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这暗示着女孩长大后要走向独立。狼人则象征着女孩遭遇陌生男性,或是来自家庭的各种压制。狼人不允许女孩离开床,但女孩却解开绳子悄然离去,这意味着女孩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危险,获得独立。这正是“英雄之旅”的故事。

聊完《小红帽》故事中的外婆,我们再看《小红帽》的故事中的另一个角色,这就是大灰狼。

大灰狼是欧洲童话故事以及中国的民间故事里出场频率最高的一个形象。除了《狼外婆》的故事以外,《狼来了》《三只小猪》《狼和七只小羊》这些故事里,狼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为什么狼的出场率这么高呢?

这是因为狼是古代世界各个群体内心恐惧的最大公约数之一。农民种地,农田旁的树林里会有狼出没。猎人打猎,山洞里也会有狼的身影。草原有狼,戈壁也有狼,我国青藏高原有藏狼,甚至加拿大极地岛屿还有北极狼。你看,狼作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哺乳动物,人类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面临着它们的威胁。这种对狼的恐惧,被人类写进基因里、编进故事里,并在夜幕降临时,围着篝火,讲给小朋友听,让他们记住狼是一种特别可怕的东西,绝对不要靠近他们。甚至,狼逐渐成为一切可怕、未知对象的代名词。

其实,除了恐怖、陌生以外,作者提到,在《小红帽》故事里,狼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它象征“被魔鬼附身的人”。

16世纪,欧洲社会流传着许多有关狼人的故事。很多人相信,魔鬼附在人身上,人的行动就会像狼一样,凶恶、好色、贪婪。如果别人遇到举止诡异的人,很可能会把他当作“狼人”。这时,人们拿着刀剑猛砍他的手脚,或者是把他押送到教会法庭进行审判。当时的欧洲社会正进行疯狂的猎巫运动,如果一个人被扣上“和魔鬼结盟”的罪名,那它的下场会非常惨,它会被游街示众,并当众处以火刑。

我们知道,《小红帽》里狼的下场是很惨的,他被猎人剖开肚子。所以,《小红帽》这个故事并不只是讲给小孩听,要提醒他们听家长的话,或许也讲给那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警告他们:必须要安守本分,正当行事,否则就会被当作狼人,遭受残酷的处罚。

结语

到这里,《小红帽》的故事就介绍完了。

《小红帽》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童话,它就像一面镜子,当时代变化,镜子的画面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几百年来,小红帽的形象从无辜的受害者,变成懂得反抗的独立女性,最后成为征服者。不同的形象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道德观念。

而小红帽故事之所以广泛流传,不只因为“小红帽”讲述的是普通女性社会身份变化的问题,也因为《小红帽》故事里集合了“外婆的故事”和“狼人的故事”这两个文化内涵深刻的隐喻。

其实,《小红帽》还给我们带来一个启示。

正如本书作者所说,比起我们定义童话,更重要是童话故事如何定义我们。童话包含了我们了解自我和待人处事之道的规范。它预备着我们跨入真实世界的能力,并提供终身受用的功课。

《小红帽》一直被赋予符合社会和伦理风范的无数意义、道德、训诫和警示。它在不同时代的演变和发展,不仅为我们了解历史和社会思潮的提供了一个视角,也是我们了解自我和他人的一个视角。

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