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659】
读物本·《道德经》新解 第一集
作者:风云☁️掌🖐️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联系作者】读物本 / 古代字数: 5503
30
52
36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道德经》原著: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首,是人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学经典。《道德经》共81章,前37章为道经,第38章往后为德经。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2-11-14 21:39:53
更新时间2022-11-15 12:36:24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上篇》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什么?我们通常把它理解为:道路,马路。老子说:我讲的这个道,它可不是一般的道路,它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道”字是怎么写的?一个首先的首,一个走出去的走,中国的汉字有很深的内涵。我理解为:首先走出迷宫,走出三界的那个人所留下的一条修炼的路,就是老子说的“非常道”。它是一条金光大道,它是一条通天的大道,也可以说是上天的阶梯。

 “名可名,非常名。” 

        名是什么呢?我们通常理解为名字,名称,代号。对他的一个形容和概括。这是指普通的名字,普通的形容。老子说:今天我所讲的这个名,他可不是普通的形容,他有着更高、更深的内涵。 

“无名,天地之始。” 

        无名,就是没有名字,也没有文字记载的,也没有文字可以形容的,那是天地最原始的状态,那是非常非常遥远的,没有人能知道那是怎样的情形,所以也没有留下任何对他的形容。

“有名,万物之母。”

         有名,就是有记载的,我们能知道的,就像我们打开《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开篇就是“盘古开天地”。告诉我们天地的由来,盘古就是这个宇宙的代名词,他就可以说是创造万事万物的那个伟大的母亲了,我们都生活在宇宙中,就像生活在盘古的身体里一样。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故,就是所以的意思。常无欲,以观其妙:就是说如果你能经常保持无欲无求,清净无为的状态,你就能看到事物变化的规律和其中的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如果你经常有执著、有欲望、有追求,那么你就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看不到它的根本原因。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此两者,就是说:这两个方面。同出而异名:同出于欲望,都是在讲欲望,但名字却相反。一个是有欲望;一个是没有欲望。同谓之玄:是说它俩都很玄妙,都会随着欲望的减少和增加发生着不可思议的变化。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之又玄,就是说发生的变化会超出人们的想象,使平常人不敢相信,也根本想象不到最终的结果是无比的美好和无比的可怕。天外有天,天堂之上,还有天堂;反过来讲:地狱之下,还有地狱。

         众妙之门,的意思是说,有欲和无欲正是万般变化的开始!这就是众妙之门。

         我们都听说过:无欲则刚,有欲则伤,欲多者病,欲过者亡。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无欲无求就像金刚一样,谁也动不了你。你有欲望了就容易受到伤害,你的期望越大,可能失望也越大。得不到你想要的,就会感到失落。

       欲多者病,就是说欲望太多了,人就会生病。中医讲:百分之七十的病都是生气上火和别人过不去得的。欲望越多,痛苦越多。欲望太多了,生气上火也就多了,疾病灾难就会随之而来。

       欲过者亡,欲望过头了,就是在走向灭亡!就像那些抢劫银行的,杀人越货的。等待它们的就是枪毙和死刑。

       老子告诉了我们一个变化的规律,要想升华上去,就得无欲无求。记得我的恩师说过:“三界之内都被情泡着”。在我看来,三界之内就像都是水一样,而人就像一个容器,就像一个瓶子。因为装满了三界内的欲望、执著、追求、七情六欲、名利情,就像瓶子里装满了水,它就会一沉到底。就像在苦海里挣扎!你把这些东西倒出去一些,就升华上来一些。倒出去的越多,升华上来越高。完全倒出去,就完全升华上来了。你就出了三界了!这就是佛家讲“空”,道家讲“无”的真意。

第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wu恶yi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shi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释:天下的人都知道了美的标准。那么有的人,发现自己不够美却也想达到美的标准。那么她就采用各种方法,甚至不择手段,只要能够达到美的标准不惜一切。就像现在的美容、整容,过去是用胭脂,描眉,还有易容术。通过这些方法就掩盖了她的本来面目。老子认为这已经是让人厌恶的事情了!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到一张假脸。在生活中我们也发现:有的人长的很漂亮,但越看越难看,越看越不想看。为什么?就是因为她的内心肮脏,垃圾思想太多。

        就像有的人一张嘴说话,谁都不愿听。他满脑子都是卑鄙下流,龌蹉肮脏的思想。反过来讲,有的人长相很一般,但是你却发现越看越顺眼,越看越爱看。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内心高尚,内圣外王。人的内心如果都是真诚善良,宽容忍让。无私无我,先他后我。那么,相由心生,面相就会流露出祥和慈悲,就会让人感到舒服,安全。

       有很多人整容失败了,后悔的不行,天天沉浸在痛苦之中,不敢照镜子,自己也感到很厌恶。

       天下的人都知道了善的标准。当看到做了善事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荣誉,从而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地位也得到了提升。那么他也要做善事,可他却不是发自内心的要去帮助别人,而是为了达到他自己不可告人的目地。那么这已经是不善的了!是伪善、是假善。那么我们看到:因为知道了美的标准而比较出了丑,因为知道了善的标准而显出来了恶。

        所以,有,可以解体变成无;就像地震使高楼大厦变成了废墟,高楼大厦没了。无中也可以生有。本来是块平地,用沙子、水泥、钢筋也可以盖起高楼大厦。

看着是件很难的事。但是如果掌握了方法,其实也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也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有的人把很简单、很容易的一件事,搞的很复杂,结果变成了很难达到的一件事。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难者是因为他不会!真正会的人觉得是很容易的事,没有什么难的。

       长的和短的,它是相比较而言的。说这个长的也可以把它截成短的,那短的,如果需要也可以把它接起来,变成长的。

父母要爱护儿女,儿女也要孝顺父母。这样才能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皇上要爱民如子,人民也要拥护皇上。这就是高下相倾,只有这样才能江山稳固,国泰民安。

音有频率,声有大小。巧妙的融合就会悦耳动听。凡事有度,能恰到好处都是美好的。

前人做事情要为后人着想,后人也要吸取前人的前车之鉴,按照前人指引的正确道路前行。

       这就是为什么圣人总是保持一种清净无为的状态,一切随其自然,不做有为之事。圣人的言行,即是榜样,不用过多的去说教,身教胜于言教。

万物的作用就是它生命的价值,一切都是按照规律在运行。它的存在与毁灭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样,也是循环往复。也都是有因缘因果关系在里边的,不需要干涉。一切随其自然就好。

       圣人(佛道神)虽然创造了一切,但并不据为己有。虽然付出了一切,也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即使创造了辉煌,感觉也只不过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并没有因此而不可一世。

      正因为圣人没有居功自傲,所以才会保持永恒不变,什么都不会失去。

第三章

        原文: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a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释:不推崇科举、比武、功名利禄。那么人们就不会为了名誉和地位,而不择手段的去争夺、去攀比、去明争暗斗甚至去暗杀。

不看重很难得到的宝物,人们就不会去偷盗。不让人们看到那些能勾起欲望的东西。人们才会安居乐业,过稳定的生活。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他要教化民众,不要有私心杂念,首先要让百姓吃饱穿暖就是衣食无忧。然后告诉百姓不要有想当国王,将军的想法。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会有谋权篡位的事情发生。

        要鼓励百姓锻炼好身体,让每个人都强壮有力,这样对建设国家是非常有好处的。从修炼的角度讲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虚其心,实其腹。就是要把心放到肚子里,让心变得空无虚清,让气進入小腹,守住丹田这口真气。弱其智,强其骨。就是去掉欲望、执著、追求。通过修炼使自己的筋骨变得强壮。做到这四个方面就可以延长寿命!老子是希望统治者能够让人们修炼!这样人们就能保持住思想的纯净。不该知道的就不会去打听。

        人们的思想境界cen参ci差不齐,不该有的欲望,就不会去追求。这样的话,即使有少数人知道了一些不该知道的事情,他也会约束自己不敢乱来,从而不至于造成混乱的局面。统治者做事情要顺天意得民心,不要做有为之事,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要顺其自然。那么,每个人都会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社会就能稳定,天下就会太平!能明白这个道理就没有治理不了的。

第四章

        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zhan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解释:道冲就是在一条大道上往前冲,却总也冲不到头。这是开天目的一种感受。天目开了之后,你用天目去看,却发现随着天目层次的不断提高,看到的空间也越来越多,怎么也看不全,怎么也看不到他的底,因为这个宇宙太大了!空间太多了!纵向的空间,横向的空间多的去了。看不全也看不到他的底。就像释迦牟尼佛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一样,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渊兮似万物之宗:

       渊兮,就是说这个道,这个宇宙太博大了!博大到好像是无所不包,无所遗漏,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就好像是万物的主宰。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说当看到这个道,宇宙的博大之后,再有能力的人,再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在道面前,都会感到自己很渺小,不值一提。锐气瞬时间消弱了,甚至没有了。任何生命在道面前都会感到自己很渺小。

      再大的纠纷和争斗,在大道面前,都能迎韧而解,瞬间一切都化解了。能看到道的伟大的人,都会去同化他的光芒。学习他的智慧。

在大道面前,再大的生命或者是星球,也只不过是像一粒尘埃一样。(就像地球在宇宙中一样,只不过是一粒尘埃而已。)

zhan湛兮似或存:

      道大到什么程度呢?平常人根本看不到他的存在,它无形无影无相。只有真正修炼的人才能感受到,体会到他的存在。当然,天上的神都知道,是道在制约着一切。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我不知道是谁造就了道,好像比主宰天上的帝王还要早,就已经有了道。

第五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chu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tuo橐yue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解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上一章,我们讲了,在大道面前再有本事的人,再了不起的生命也都显得很渺小,啥也不是。刍狗就是草扎成的狗。人不会把草扎成的狗当回事儿。天地把万物看成刍狗一样,也不把万物当回事儿。圣人把百姓看成草扎成的狗,也根本不把百姓当回事儿,所以大家看到飞机失事,轮船沉没,车祸,疾病,瘟疫,地震,洪水。人类在天灾人祸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脆弱,不堪一击。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这个宇宙中有一个规律,叫做“好的留下,坏的去掉”。当人类道德败坏的时候,就像那个食物腐烂变质了一样,就像那个烂苹果一样,也是要被淘汰掉的。也是要被抛弃掉,销毁掉的。

    老子在第七十九章告诉我们: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什么意思呢?上天是不跟人讲什么亲情,友情,感情,关系的。上天只保护真正善良的人。你不修炼,你不做好事儿,他就保护不了你!佛道神只为一切正的因素负责!

    人生最可怕的事儿就是人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自己变坏了,还不知道,大难临头了,还不知晓。坏人还觉得自己好。所以,善恶不分,助纣为虐,没有正念的人在圣人的眼里就是刍狗。那么这样的人很可能就会在天灾人祸中死去。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真正善良的人,心胸坦荡,光明磊落,有什么好怕的呢?

    天地之间,其犹tuo橐yue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在天地之间,有一个运行的规律,就像大风箱。你不动,什么都像静止一般,什么也没有。你一动,一推一拉,就会有风吹出,就像天地间,风云变幻一样,其实,都是有规律的。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我无论说多少话,就是把话都说尽了。还得回到这个主题上来。就是守住心性!守住德!你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只有我们守住自己善良的本性,守住自己的良知,做一个真正善良的人,做一个善恶分明,有正念的人。才是最安全的,才会得到上天的保佑,才是符合道的,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修炼界讲:气入丹田,气入小腹,意守丹田,打坐入定。也是守中。)

第六章

       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解释:谷神,识神,元神,灵魂。这些都是指人体肉身的主宰,只是叫法不同。修炼界讲“谷神不死,元神不灭。”就是人们所说的灵魂,并没有死。现在医学界也发现了人死后,灵魂离体而去。元神为什么不灭呢?是因为生你元神的那个父母在这个宇宙中,可能在很高的层次上。宇宙中能产生生命的物质,在人看来就是神的父母,用人类能理解的语言就叫“玄牝”。(玄就是大家看不见的,很难理解的,非常玄妙的,很高很高层次的。牝就是能产生生命的那个母亲。)

      佛教中也讲:“六道轮回”。就是说:人的肉身死了,灵魂却可以轮回转世。人的肉身在神的眼里就是一张人皮,就像一件衣服。

      那么,神的父母又是从哪来的呢?那就是产生天地的那个父母所产生的。我们都知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人类的语言就只能这么去理解了。

       在这个宇宙中能产生生命的物质到处都是,他们在相互作用下就能产生生命。而且是连绵不断的,无穷无尽的。就是说:这个宇宙中的生命太多了,无量无计。

第七章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ye邪!故能成其私。

       解释:对于人来说,天地似乎是永恒的。天地为什么能长久的存在呢?“以其不自生”:以,是因为,其,是他,不自生,的意思是说:不是因为自己而生存,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别人而活着。所以,他才能长久存在!因为天是空的,所以他能包容一切;地是厚的,所以她能承载万物。正是因为他们能包容,能承受,不为自己考虑,完全是为了众生,所以才能长久不变,所以才能永恒存在。

       正因为圣人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有好事先让给别人,无私无我,先他后我。结果却受到了大家的赞誉和推崇成为了圣人或首领。

为了正义不畏强权,将生死置之度外。反而活的很好!受到了上天的保佑,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例如:像为了正义,不畏强权的曼德拉,被非法关押在监狱里二十七年。出狱后,依然带领百姓民众不配合邪恶政府的统治。最终获得南非的独立!)

        这些不正说明,只有无私无我,完全为了别人而活着的人,才能成就更伟大的生命和更伟大的尊严和形象吗?无私无我的结果,不正是成就自我辉煌的根本么?!

第八章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释:上善是指上面的善,是指大善,是指高层次的善。包含佛的慈悲普度,道的清净无为,高尚品德,就像最圣洁的水一样!能净化人的身心灵。在人类这里我们都看到了水的品德和作用:万物离开了水,就无法生存,就无法生长。

       但是水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求,水有与世无争的境界!人往高处走,是为了越过越好,是为了回归来处。水往低处流,是为了所有的生命都能够得以生存。这是怎样的境界?这是可以为众生付出一切的境界!这是了不起的,是伟大的,是应该受到众生尊敬的。当然,越往下越浑浊,越往下越肮脏。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众生。就连众人都厌恶的地方,水依然心甘情愿,任劳任怨的付出。就像佛,菩萨为了度人,不惜化成要饭的形象,只为了能唤醒人的一丝善念。

       所以,这几乎就符合了道。人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就会居住在风水宝地,内心就会强大到深不可测,与之交往的也都是智者高人,圣贤大德。说出的话必然是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如果让他治理国家必然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为他能看到事物的因果和变化的规律。所以,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行动起来,就能抓住最有利的时机。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什么事都不会放在心上,与世无争,所以,不会得罪他人就不会有危险和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