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执念,才能等到幸福来敲门
人生不过是路过,没什么不可放下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1. 是什么因缘让李叔同毅然放下世间的一切名闻利养,在38岁盛年之时,悄然皈依佛门呢?从此,豪放不羁的李叔同不再,我们渐渐习惯叫他弘一法师,而不是李叔同。24年后又被佛门弟子奉之为律宗第十一代宗师。
世人汲汲于求的,正是弘一法师急于放下的。也许,富贵会让我们的身心一度快乐,但却会让我们离灵魂越来越远。而世间的名利,不但令世人混乱,也令法师感到窒息。为了解脱,为了灵魂的修行,他选择放下一切干扰他的东西。
2. 有人会问,难道法师对妻儿没有一点儿眷恋吗?怎么会没有呢?只是,弘一法师要做的事情,是必须放下一切的。我们世人,往往这也做不成、那也做不成,就是因为我们什么都不想放下。你一手抱着一件珍宝,就再也腾不出手来抱别的东西,而你又常常抱怨说:“啊,我没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你一定听过有一些明星说:“我真想过平常人的日子!”难道这很难吗?好像那些名利都是别人一定要放在他们的身上一样。直到有一天,人过气了,再也红不起来了,他们真的归于平淡了,又不甘心了,想尽办法让自己再红起来。
3. 在放下与舍得之间,我们经常是放不下、舍不得。我们对功名利禄放不下,所以总有买官、贿官;我们对金钱富贵放不下,所以出现盗窃、受贿;我们对爱情婚姻放不下,所以产生了爱恨情仇。
有一个人拎着一个油瓶在路上走,一不小心,油瓶掉到地上摔碎了,油洒了一地。这个人只是看了一眼,就接着赶路了。
路人见状,以为他不知道,便好心地在后面提醒他:“喂,你的油洒了。”他应了一声,仍然头也不回地继续走路。
路人赶上去说:“喂,你的油洒了!”
他说:“我看见啦,可是油已经洒了,我无法再把它捡起来,我停下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莎士比亚说过:“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自己的损失而哀叹,而是想办法来弥补损失。”
4. 一天,师徒二人一起下山化缘。当他们经过一条河时,发现因为昨夜刚下过雨,河水变得很急。河边有一个姑娘,由于水流太急,她无法过河,正在河边哭泣。师父走过去,二话不说,把姑娘背到了河对岸,便放下她,转身就走了。徒弟一路上闷闷不乐。师父问他怎么了,徒弟说:“师父,你是出家人,怎么能背女人过河呢?”
师父笑了,说:“我早就把那女施主放下了,你为什么还背着呢?”
三祖寺的宏行法师道德高深,有人曾一手提着一只花瓶前往三祖寺拜见他,向法师求教。法师见到他后,说道:“放下!”那个人听后,就把一只花瓶放在了地上。法师又说:“放下!”那个人又把另一只花瓶也放在了地上。接着,法师又说道:“放下!”那个人不解地问道:“法师,我已经将两只花瓶都放下了,现在两手空空,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放下了,您还让我放下什么呢?”
5. 法师缓缓说道:“我让你放下的不是手上的花瓶,而是心中的杂念。杂念已经填满了你的内心,只有将这些东西放下,你才能摆脱生活的桎梏,理解生活的真谛,活出真正的自我。”宏行法师接着说:“‘放下’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了地位,就放不下地位;有了财富,就放不下财富;有了欲念,就放不下欲念;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做到‘放下’的人真的很少呀!”
遇到放不下的事,不妨问问自己:成天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压得心又沉又痛,对人生有帮助、有改变吗?再问问自己,是不是还有比你更惨的人,如果这些人都能够挺过去、能够放下,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拿起,而在于放下。幸福就在一拿一放之间。会“放下”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富贵终如草上霜
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弘一法师
6. 弘一法师小时候,很看不惯自己的二哥,因为,二哥待人接物的礼貌往往视人的贵贱不同而异。对有钱的人,礼貌有加;对穷人,则傲慢无礼。小叔同看在眼中,很鄙视二哥的行为,便故意反其道而行之。遇到贫贱的人就敬重他,对富贵者就轻视之。
二哥年轻时,吃喝玩乐,挥金如土,法师也看不起这种行为,偶尔忍不住要顶撞几句。等他东渡日本留学,到1910年毕业回国时,再见兄长,发现他已经改变了以前的种种行为,成为一个忠厚的长者、天津有名的中医了,心中非常欣慰,对哥哥的态度就跟以前大大不同了。
7. 冈察洛夫曾经说过:“钱是个可恶的东西,用它可以办好事,也可以办坏事。”人们经常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等类似的话,说明钱有时候确实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钱寸步难行,一分钱憋死英雄汉的故事时有发生。金钱的作用虽然是不可低估的,但比金钱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
大师在俗时,在学校做教员,他的学生刘质平考入东京音乐学校,需要赴日本留学,可是苦于没有学费,弘一法师曾为他申请过官费,但没有成功。接着刘质平家中亦宣布要中止资助。在这种情况下,弘一法师毅然决定解囊相助,并给学生立下了规矩:
8. 1 此款系以我辈之交谊,赠君用之,并非借贷与君,因不佞向不喜与人通借贷也。故此款君受之,将来不必偿还。
2 赠款事只有吾二人知,不可与第三人谈及。家族如追问,可云有人如此而已,万不可提出姓名。
3 赠款期限,以君之家族不给学费时起,至毕业时止。但如有前述之变故,则不能赠款(如减薪水太多,则赠款亦须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