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107】
读物本·《梁冬说庄子 人间世》第一章 你对人心难测不了解才是问题
作者:露澜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5491
0
2
0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魚阅精选]:梁冬以幽默犀利的语言为你深度解读人性中的我执、我慢、我嗔、贪心、刷存在感、苛求别人、自以为是、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等等人性的弱点。愿我们每个人都活成一个慈悲跟智慧永远并行的凡人。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9-11 17:07:33
更新时间2024-09-11 17:41:44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尊重知识产权,转载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文本共28段

世界因你而变

“人间世”是一个很有趣的剧场

01.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人间世》?

“人间世”是什么呢?其实,人间世是一个很有趣的剧场,不停上演着一出出很复杂的剧情,总是在反转,而我们有幸都是活在这里面的演员。

年青时,如果我读过《人间世》的第一个故事,那就好了。想当年,我怀着一颗特别热情的心加入一家互联网公司,作为一个空降的副总裁,对传媒有理想,心怀天下,觉得自己想做点儿事情。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动机很单纯,不为名——为名的话,还不如在凤凰卫视;不为利——起码当时看不出来能有多少钱,只是直觉地认为有一个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就去了。结果,我在职场里心力交瘁。

02.

一开始,我还总觉得是别人的错。经过十年的沉淀之后,我终于意识到,这全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今天如果我再有机会去任何一家公司打工的话,我可能不会伤害别人,也不会那么容易让别人伤到自己,还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得比较善巧方便(随顺机宜而施设的巧妙智用),与别人方便的同时,也给自己方便,在不作、不痛苦、不愤怒、不抱怨的情况下,缓缓地把事情做成。

读完《庄子》,我发现,我们每个人都被某种奇奇怪怪的方式扔到某个时空里,其中最大的时空就是“从娘胎里被扔出来的那一刻直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刻”。

03.

其实,在这个大时空里面还有很多小时空。比如,我们大概平均三到五年就有一次新的变化——工作单位变了,有时候还会到一个新的城市;会进入一个新的家庭——从原生家庭进入和自己的配偶共同组建的家庭。之后,你还可能加入不同的社群组织,比如一些微信群、论坛,等等。其实就是被丢进了一个个新的小时空中。

时空对于我们来说,体现的是人和人的互动,而我们很难真正理解时空对我们的影响。所以,我们常常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旁边的人让你舒服,最大的痛苦也莫过于旁边的人让你痛苦。


 你与人沟通的模式,决定了你生存的环境

04.

在人间世里,当我们一次次被扔进不同的时空之后,如果心智模式和沟通模式没有改变的话,你会发现自己正一遍一遍地落入同一个族群——小时空当中。你以为去了一个新团体,结果却总是到了一个旧朋友圈。很快你就会发现,曾经在别的朋友圈里折磨过你的人,在新的朋友圈里面又会有一个差不多的人以类似的方式折磨你;你在别的朋友圈里喜欢的人,在新的群里还是找这样的人去喜欢——老出现这种事就怪不得别人了。

05.

这其实就是,你的心智模式、你与人沟通的模式,决定了你生存的环境。我们以为环境影响着我们,其实环境都差不多,我们一直都是在创造一个自己所看到的环境。

在同一个环境、同一个群落里面,总有一些人活得很快乐,总有一些人活得很郁闷。这只能说明,外在环境好像是变化的,其实是虚幻的,只有我们内在的那一颗与别人相处的心,才决定了外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06.

现在,大家都在讲阳明心学,阳明心学的核心就是,世界因你而变,这句话展开来讲就是,世界因你的心智模式而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一个人情商的高低,本质上就是他能否随时切换自己看世界的角度。而这种能力是可以经由觉察和训练来获得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像训练我们的肌肉那样,训练我们以不同视角看世界的能力呢?


 任何世道都很艰难,人心都很叵测

07.

任何世道都很艰难,人心都很叵测,自有其险恶的一面,在承认这种无常的前提下,我们如何来训练并建构自己的心智模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我们可以先做一个训练,把自己内心特别不喜欢的人的名字列出来,然后扪心自问:“他们真的有那么讨厌吗?”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在心里都有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妒忌的人和羡慕的人。然后,你还会发现,为什么自己在内心里觉得如果还有一些人活得不那么好,或者他们的身上突然出问题的时候,会隐隐地产生连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认的小幸福感?

08.

你不需要告诉任何人上述想法,只需要问自己是否承认。如果你承认自己有一些阴暗的心理,那么别人为什么不能有?

你再扪心自问第二个问题:“自己还算是个好人吗?”

于是,这两个问题就形成很有趣的逻辑,大部分人觉得自己是好人而“横行于世”的时候,为什么都觉得自己屡屡受挫?因为我们对自己不诚实,我们有意无意活在了自我的暗示中——“我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我是个好人”。

09.

认为自己“我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我是个好人”,这其实是我慢。但是,关起门来想一想,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有很多阴暗的心理,甚至还有很多对自己的不满,只是我们不愿意去讨论、不愿意去面对、不愿意去思考、不愿意去承认。

所以,生活中大部分问题的本质都是对自己“我是个好人,但我很多时候也不是好人”这个矛盾心理的不接受。

一个不愿意承认自己存在我慢的人,后果一定是比较严重的。而一旦开始接受“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时,你就能够瞬间理解别人也是这样的,心里就好受多了,慢慢也就活得比较海阔天空。

10.

做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不甘心仅仅做个好人。他很想获得那些“坏人”得到的东西,但他又不能接受自己用坏人的方法获得这一切。然后,一旦别人用这个方法对他,他又心生不解,甚至怨恨。

从表面上看是好坏的问题,其实是能力的问题。本质上,所有哭泣、悲伤、愤怒或者其他简单的情绪表达,都是对自己能力不足的遗憾和怨恨,对自己无能的痛苦,但又不能表现出来自己无能,也不能告诉别人自己无能,这几种情绪往往一交杂,就以一种很粗暴的形式表达出来。


 “没看到人间险恶的一面”“看到人间险恶的一面”“根本不知道人间有没有险恶”

11.

读完《人间世》,我有一个直接的感触:这个人间有三种人。

第一种人,没看到人间险恶的一面;

第二种人,看到人间险恶的一面;

第三种人,根本不知道人间有没有险恶。

以上三种人在人世间分别会遇到什么麻烦呢?我觉得,麻烦甚至危险主要体现在各种人际关系——职场关系、亲密关系、朋友关系等各种人际关系中。比如,职场关系。在职场中,为什么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被人背后捅了一刀?其实是被嫉妒了。

12.

嫉妒是人性恶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嫉妒是什么呢?嫉妒就是特别不希望你好,你好了之后我很生气,所以我想方设法让你没有那么好——嫉妒是用来喂养“觉得自己好”这种感觉的食物。

人性里面的嫉妒感是如此强烈,而且如此普遍。无人没有,无处不在。所以,我们一定要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对于别人可能会对我们产生这种嫉妒的恨要保持理解。不是防范,而是理解,非常非常理解。如果我们理解了别人对自己这种感受时,就会采取一种很谦卑的方式,这样大家都舒服。如果不理解,一次又一次越努力地去表现你的好,就会被别人捅越多的刀。

13.

你每次表现好,都是被人捅刀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漂亮女孩总是命运多舛、风言风语比较多的原因。庄子教导我们,只知道世界有漂亮而不知道别人觉得你漂亮是一件罪恶的事情,就是在让自己漂亮的同时,播下了仇恨的种子,你用你的好来衬托别人的坏,就是做了一个恶,这种恶其实就是造业。当然,这个好或漂亮是一种指代,包括你的智商、钱财、美丽、善良、好的口碑等一切成功。

我觉得,那些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逃跑的人,其实是善良的,因为他们没有让你有时间、有机会对他们作恶。也就是说,他们用自己的智慧避免了你可能多增添一层罪恶。

14.

禅宗有一个公案:一个和尚知道有人要杀他,但是,杀和尚是一个很深很深的罪孽,于是和尚为了避免别人再多添一层恶,就搬块石头,“啪”的一声把自己砸死了。活在人世间,我们不需要那么壮烈,尽自己所能不要给别人留下作恶的机会即可。

一些人不仅仅自己被捅,还给别人留下作恶的机会,这其实也是不道德的,害人害己。

归根到底,在人世间不管怎么折腾,仅仅做个好人很危险,仅仅做个有心机的人也很危险,仅仅做个没有觉察的人,还很危险。

于是问题就来了,如何才能不显得那么好?其实这可能是个伪命题。

15.

真正显得不那么聪明的人,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他见过比自己聪明太多倍的人。他已知的“海岸线”越长,对无知的“海洋”的了解就越深,所以他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谦卑感。以我自己为例,我特别喜欢做室内空间设计,正安的很多室内设计都是我做的。但是自从我认识了两位设计大师之后,就再也不敢在他们面前展示我的设计了。

我看到的那些比较接近得道的人,他们总是表现出不那么好的样子,体现出他们和光同尘的一面,甚至有意地体现出自己的缺点。

16.

记得第一次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时候,我有一点儿不自然——虽然我也见过很多智者。然后,他就跟我分享了他头疼的经历,还问我中医有什么办法处理这件事情。后来我才明白,他是有多么大的慈悲啊!他什么样医术高明的医生没见过?他的弟子里面就有很多顶级的医疗专家,但他为什么要和我谈这个话题呢?实际上,他只是要让我在那一刹那间感受到他并没有那么高高在上,他用这种方式来证明他也是一个凡人。

17.

成熟懂事的大人都知道蹲下来和孩子聊天。孩子在用各种方法骗你的时候,你还配合他让他来骗你,这就是慈悲,这就是智慧。所以,慈悲跟智慧永远都是并行的,真正的慈悲一定是有智慧的。真正的智慧也一定自然长着慈悲的心,这就是“智悲双蕴”。

在人世间,我愿我们每个人都活成一个慈悲跟智慧永远并行的凡人。

从本质上来说,《人间世》讲了三种情况:好人该如何入世,坏人该如何入世,以及不知道自己好坏的人该如何入世,与这个世界优雅相处。

梁同学的私房笔记,必有各种不究竟,恳请斧正。


18.

 如果你觉得自己算是个好人,但却屡屡受到伤害,你就要和我一起学习《人间世》。

第一章 人心难测没什么问题,你对人心难测不了解才是问题

原典

颜回见仲尼,请行。

曰:『奚之?』

曰:『将之卫。』

曰:『奚为焉?』

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chōu乎!』

19.

仲尼曰:『 ,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且德厚信矼gāng,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


当你的人际关系陷入困境时,《人间世》可以帮你

20.

《人间世》是《庄子·内篇》的第四篇,主要讲的是与人相处之道。

在《人间世》中,庄子告诉我们,不管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拥有“颅内高潮”,感觉自己与宇宙化为一体,你仍然要在这样一个哪怕是假的世间,貌似真实地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人间世》讲的大概就是这样一种危险的旅程。

冯学成老师在《禅说庄子》中讲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可谓是礼崩乐坏……道家学说,特别是庄子,对当时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得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在庄子看来,当时整个社会极为险恶,人心也极为险恶。“

21.

怎样在这种险恶的社会、人心环境之中,以不变应万变,使自己能够养生、全身、保命?这些问题就是《庄子·人间世》这一篇中很重要的内容。

当下,你必须学会和你的老板相处、和你的老公(老婆)相处、和你的同事相处、和你的竞争对手相处、和你的邻居相处、和你的同学相处……

有时候,当你陷入与人相处的困境中,读一读《人间世》,就会找到一种解决方案或者心法。


 帮人要“先正己”

22.

在《人间世》里,庄子从一个故事讲起:孔子最为得意的学生——颜回,有一次去拜见孔子后向他辞行。

孔子就问他:“你去哪儿呢?”颜回说:“准备到卫国去”。孔子问:“去那儿干什么?”颜回说:“我听说卫国那个国君呐,‘其年壮,其行独’——年轻气盛、专横独断,处理国家大事很轻率随意,无所顾忌。而且,他想砍谁就砍谁,令老百姓大量死亡。

我们知道,作为统治者,如果他用随便杀人的方式来震慑民心的话,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把砍人当作一种表演,那种震慑力确实很可怕。

23.

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老百姓死得就像大水塘中干枯的草芥一样。

民其无如矣”——老百姓已经无路可逃。

颜回接着说:“我曾经听老师说,有道的国家,你可以离开它,因为它不那么需要你;而无道的国家,你要去帮助它,正如医生门前病人多。我很希望遵从老师对我们的教诲,去卫国帮帮老百姓,一展抱负。”

孔子听后,并没有沉默,尽管很多时候他会用沉默来表达,但颜回是他最喜欢的学生,这一次,当他听说颜回受到自己的影响之后要帮助无道之国,就连忙说:“ 。”什么意思?“ ”就是“”,表现出孔子对颜回有一点点心疼,又对他的未来有一点点不安。

24.

总之,孔子用了一种很奇怪的语气说:“只怕你到卫国后会遭遇不测。要知道,大道是不应交错杂乱的,在混乱的局势里面,人多嘴杂,就会多事,多事之后就会产生烦扰,烦扰又会产生忧患,忧患多了,你也自身难保了。在古代,那些至人(聪明的人),总是先正己后正人,让自己有一种金刚护体之力,然后再去治病救人。好比你是一个身体很强壮的人,如果去帮助别人,就不那么容易受到伤害;如果你本身就是易感体质,你冲进去,人没帮到,自己已经先被感染了。颜回啊,你就是那种没有金刚护体的人,怎么可能去纠正一个暴君的行为,去推行大道呢?

25.

南怀瑾老师在《庄子諵譁nán huá》中也讲到:“这一段完全是对青年人说的人生哲学,是孔子讲的青年人的修养哲学。”

这种情况放在现代,就像一位年轻人有机会空降到一家公司做VP,他觉得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就去和老师说:“这正是我一展抱负的时机。我以前想到很多种治理结构、创意以及商业模式,现在终于逮着一个大机遇,我要去!


 对人心的难测不了解就会出问题

26.

在上面这段对话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历经人世沧桑的真实孔子,或有些许世故(在《论语》里,你会看到一个充满理想的孔子),是一个对人性有着异于常人的理解和洞察的中老年智者朋友的形象。尤其在对待自己最爱的学生身上,孔子呈现出了一种父亲般暖暖的真实感。

他跟颜回说:“你知道道德之所以衰落,而智巧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吗?道德的衰落,是因为大家开始追求有名,刷存在感;智巧的产生,则在于争夺和竞争。对出名的渴望,导致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倾轧、相互比较。而在这个过程中,所谓机智、聪明、善巧等方法,无非是互相争斗的工具。智和巧,都是凶器,不可以随便推行于世。

27.

对于这段话,南老(南怀瑾老师)曾说过:“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固执个人的所知所见,争强好胜,争就是好胜。”

孔子了解颜回的性格,知道他是一个天性善良、“德性”(道德和品性)纯厚的人。所以,孔子很喜欢颜回,认为他的品格很可靠。正因为如此,孔子跟颜回说:“一个人德性纯厚、信誉可靠,未必能够被别人所了解;一个人虽然不追求名声,但未必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

读到这段,我就在想一件事,现在国学教育很流行,大家都在教孩子背诵学习《论语》《弟子规》等。被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善良忠厚,但是,他们往往会在进入社会后受到伤害。

28.杀青段

你看,“始作俑者”孔子就深深地知道,忠厚善良是需要建立在对人世间有着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的。

因此,《人间世》这一篇其实是庄子借孔子的口来讲好人该如何自保的问题。如果你觉得自己算是个好人,但却屡屡受到伤害,你就要和我一起学习《人间世》。

庄子对于人性的险恶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基本上,庄子并不认为人心的难测有什么问题,因为这就是“人间世”。你对人心难测不了解这件事情本身,才是问题。他对于人性险恶是没有抱怨的,只是借由孔子的口来对好人予以同情和提醒。

接下来,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学习一下好人如何在险恶的人间保持不受伤害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