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911】
读物本·跟着卿歌去旅行·06《埃塞俄比亚》
作者:卿歌¹²º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2509
6
7
10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共13段;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国家,大多数人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或穆斯林;埃塞俄比亚三分之二的土地为高原,平均海拔两三千米,全年均温20℃,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是咖啡的故乡......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9-13 23:29:34
更新时间2024-09-14 10:46:09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再不远行,就老了  

作者:王泓人

第六章

埃塞俄比亚:已经不是难民营

认识埃塞俄比亚是因为历史课本上说她是难民营,是非洲的代言形象。20多年过去了,她一直在摆脱过去,努力打扮自己的形象,我想看看她现在长什么样。

01.

埃塞俄比亚到处是难民吗?

撒哈拉已被我远远甩在身后,不见黄沙肆掠,车窗外是绿草遍野,牛羊漫步,身着绚烂彩衣的黑色女子们头顶水桶,成群结队穿越草地。成片成片的尖顶圆草屋,像是用稻草做成的蒙古包。

这些屋子扎堆出现,仿佛是一个个小型部落。火烧云将天空映成一片火红。瓢泼大雨忽至,绿野上灰蒙蒙一片,雨水珠儿打在玻璃上,顺势滑落。

02.

汽车驶离雷雨区,天边不知何时挂起了一道彩虹,像是绿地上一座七彩拱桥,看得见,触不着,梦一般存在着。

梦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雨水漏进行李箱,我的背包湿掉了一半。包里那一堆能拧出水来的衣服集体散发出一股倒人胃口的霉味,像是十年未洗。我就这么半湿不湿跨过苏丹边境,来到埃塞俄比亚。

03.

相比于许多中国人叫不上名字的非洲国家而言,埃塞俄比亚应该算是一个家喻户晓之地。从小到大,只要出现这个国名,必然伴随着“难民”“干旱”“饥荒”“贫穷”“炎热”等词语。电视机里的埃塞俄比亚,永远是破破烂烂的贫民窟,头大身子小的饥荒灾民,衣衫褴褛的黑人孩子无辜眨巴着大眼睛……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总是时有时无开着玩笑:日子过得再不好,也比埃塞俄比亚难民强呀!这个永远在为我们生活垫底的国度,她的子民真如我们所想象的那般,在生死线上痛苦挣扎吗?

04.

最先让我产生疑惑的是气候。埃塞俄比亚一点也不热,这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国家。全年均温20℃,夏天不热,冬天不冷。从四十度高温的苏丹来到这里,就像从地狱到了天堂,整个身子都松弛了。这里,三分之二的土地为高原,平均海拔两三千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每年4月至10月是雨季,整整半年都在不停下雨,大雨小雨降不停,一天要下三场雷阵雨。充沛的雨水滋润着大地,花草树木茂盛地生长着,处处是一片绿色。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清新空气让人欲罢不能。

05.

全境多山,那些七拐八绕怎么也走不完的S形盘山路,就算是凯迪拉克到了这儿也只能乖乖开40码以下。因此,300公里路程足足开上11小时并不是一件稀罕事。就在我以为自己这辈子都到不了终点时,售票员拿着小塑料袋从走道里缓缓走过,乘客们纷纷丢了些零钱进去。

大家在自发为前方一座教堂捐赠。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国家,大多数人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或穆斯林。车在教堂附近停住,两位教士上了车。坐在我身旁的妇人用额头轻轻碰触教士手里的木制十字架,得到教士许可后,妇人亲吻了十字架。

06.

我说服自己不再去想终点的事,转而欣赏车里放着的本地流行音乐,有点儿节奏蓝调的味道。嘴里跟着哼哼,踩着节奏摇头晃脑。然而,动听小曲儿被前方充满原生态力量的祷告声覆盖了下去。车停住了,乘客们站起身向窗外看去,议论纷纷。有人捂住嘴,有人在默默祈祷。

这里刚刚发生了一场车祸。一辆大货车侧翻在路边,司机当场死亡。附近村落里的人们守在货车旁,用独特仪式为亡灵祷告,哭泣声祈祷声混成一片。这富有宗教感的歌声,虽听不懂,却也仿佛领会了歌词。充满灵性的声音穿透我的身体。我回想起在拉萨布达拉宫上遇见的唱经。生命,真的好脆弱。也许只是几秒钟差别,却已是阴阳相隔。

07.

一个世纪的旅程

这趟漫长的300公里,像驶过了一个世纪。当我终于抵达贡德尔,竟发现我来到了2005年。在埃塞俄比亚历法里,外界的2012年9月中旬正是埃塞俄比亚新年,埃塞俄比亚这时候则从2004年进入崭新的2005年。喜迎2005年的贴画贴得满城都是。至于2013年?还早得很呢。

不仅历法不同,埃塞俄比亚更有极为独特的时间系统。买长途车票时,售票员叮嘱:这是明天11点的车。可是,我买的不是早上5点的车票吗。本地时间11点,正是外国时间5点,没错。早上6点出门,一位本地人和我打招呼:嘿,早啊,马上就12点了。

08.

——埃塞俄比亚本地时间与国际时间算法有六小时差距。日出时,即早上6点左右,为埃塞俄比亚时间零点;午餐时是埃塞俄比亚时间6点;那么日落前后是埃塞俄比亚时间几点呢?6加6,答案是12点。

平日里糊涂些倒也罢了,遇上买车票之类,不得不万分小心,时刻确认对方说的是埃塞俄比亚时间,还是外国时间。否则,当太阳当头时你悠闲地来坐“11点”的汽车,会发现车早在凌晨5点就开跑了。

09.

晃悠在“2005年”的街道上,满城飘着咖啡香。说起咖啡,这可是埃塞俄比亚人的骄傲。这里是咖啡的故乡,也是最早发现和饮用咖啡的国家,就连本土可乐也加上了咖啡味儿,足见埃塞俄比亚人对咖啡的热爱。

家家户户都有整套咖啡饮具,更不用说小餐馆和随处可见的咖啡摊了。一杯纯正埃塞俄比亚咖啡只需一两元钱,是每个平民老百姓都享用得起的日常饮品,如同中国人喝茶一样平凡。

10.

中国有饮茶的精致传统,埃塞俄比亚也有极为讲究的咖啡仪式。地上铺满清新鲜草,穿着花边裙的“咖啡女郎”细心洗好咖啡豆,烘烤后用臼jiù捣碎成粉,装入高颈土陶壶,放在炭炉上慢煮。用这般原始方法现煮出的咖啡香气逼人,端上一小杯,坐在路边慢悠悠喝着,就连我这个几乎从不喝咖啡的人也被牢牢捕获了。

埃塞俄比亚人喜爱干净,重视礼节,不仅喝咖啡有仪式,平时用餐也有相应礼节,必须摘帽,洗手。即便在路边摊进食,主人家也会端来一小桶清水、小盆和肥皂,为你造一个临时水龙头。

11.

我走进一家小饭馆,学着本地人模样,完成饭前礼节,再点上一杯咖啡,和一份英杰拉。英杰拉是一种蜂窝状胶质大饼,直径约40厘米,被装在一个大餐盘里整个儿端在桌上。吃起来软绵绵,富有弹性,略带酸味,口感出乎意料的好。这是埃塞俄比亚主食。

最常见的食物是英杰拉配炖牛肉或炖羊肉,炖好的肉倒在英杰拉大饼上,撕下一片饼,裹住几片肉,沾点辣椒粉,放进嘴里,英杰拉自身酸味和胶状质感恰好与炖肉片完美融合在一起。哦,我喜欢英杰拉配炖肉,这是我在非洲吃到的最美味食物之一。

12.

这样一盘美味价钱约30比尔,差不多人民币10元。在中国大都市,就算把城市翻过来,也甭想找到十元钱吃上这么一大盘炖牛羊肉的地方!我暗下决心,打算在这儿把牛羊肉狠狠吃个够。

另一种常见食物是生牛肉。人们像吃生鱼片那样切着生牛肉片,放进嘴里。小饭馆里三位正在吃生牛肉的大哥劝我尝尝鲜,这可是当地特色。我瞪大眼睛看着他们轻松吃着桌上的生牛肉,咽了咽口水,脑海里飘过了几副寄生虫画面,最终还是放弃了,本分地点上一盘英杰拉配炖牛肉。我到底还是胆儿不够肥啊。

13.杀青段

耳边传来教堂的钟声。人们坐在街边喝着刚煮出的咖啡,或是饮一杯酸酸甜甜的蜂蜜酒。小青年们聚在桌球室打桌球,扎着大把脏辫儿的年轻人在街上呼朋引伴,哼着No woman no cry,穿着印有鲍勃·马利的T恤——祖居埃塞俄比亚的雷鬼音乐教父,牙买加民族英雄。

满街飘荡着雷鬼乐曲调,音符划过古老的意大利城堡,远处的瑟门山,模糊轮廓带着股鬼魅味道。这是我眼前的埃塞俄比亚,一个与印象截然不同的国度。


感谢阅读!祝君好运!

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