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与节气深度交响】立夏篇
立夏——《布达佩斯大饭店》:一切因你而值得
1. 题记:立夏,世界的颜色又比春天向前递进了一个色阶。南方北方手拉手呼啦啦都热起来了,当然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雷也多起来了。记得小时候夏天的夜晚,总喜欢搬着小板凳在漫天星辰的院子里看露天电影。这是一个“钓胜于鱼”的过程,记不清看过的电影,却记得住吃的零食喝过的汽水。不过那些说来就来的风雨天儿,也少不了我们叫着闹着落荒而逃的身影。那些贴地面跌跌撞撞的小黑影,转眼就可以翱翔天际,逆风飞行啦。
立夏,就算没有凉面啤酒,我们也可以就着电影找回忆。
2. 卓别林曾经说:“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有远看喂不饱眼睛的马卡龙,也有近看震撼心灵的善与恶。这种赞叹与忧戚于影片最后一行字幕一同涌现:“灵感来源于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当年看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深深喜欢上茨威格。
茨威格是欧洲传统文化的捍卫者,精神太纯粹的人是很难赤脚跋涉人间的。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提到了“最好的欧洲”那种逝去的忧伤,展现了一个精美、骄傲、蛮横、臆想中的昨日欧洲。
3. 他毕生追求人性和思想上的自由与团结,后来受到纳粹迫害,自杀身亡。这部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刻画犹太人的流亡史,古斯塔夫一丝不苟的绅士品格,是二战前璀璨华丽的欧洲文明代表,而他的门童泽罗,则是战争中逃生难民的缩影。
你可以说这是一部画面美到舔屏的复古电影,体现欧洲文明兴衰的文化电影,封闭式运镜构图的玩味电影,四重空间叙事的结构电影,卡司阵容强大的表演电影。它融合了《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嵌套反转,《天使爱美丽》的色彩神韵,《穆赫兰道》的惊悚精妙。
4. 这部电影是对欧洲文化遗失哀叹的挽歌,也是对反战情节人性本善的颂曲。给这部电影加什么定语都觉得意犹未尽,而非过犹不及。
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个旖旎奢华又孤独潦倒的饭店,坐落在同样荒谬迷乱的战前中欧国家。封建时代的欧洲贵族一直是阶层间的减压阀和缓冲带。这个世界有精致也有迂腐,有坚守也有悲哀。影片最后对古斯塔夫的评价极为精准:“他的世界在他进入之前早已消失,但他却用超凡的魅力维持了这种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