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章 宝石(2)
天青石
1.
对于我们来说,天青石在远东文明中的作用简直就是一个解不开的疑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无法对蒙古时期之前文献记载中的矿物的汉文名称进行识别。就现在来看,唐朝人用来指深蓝色宝石的“瑟瑟”(古汉语的发音是“* ṣDt-ṣDt”)这个词,通常就是指“天青石”(lazurite),但是有时瑟瑟也被用来指称蓝色的、类似长石类的“方钠石”,而在文献资料中,天青石与方钠石根本就无法区别开来。另外,瑟瑟偶尔还用来指“蓝宝石”。关于识别问题的讨论,我们在这里将压缩在一个较长的注解中加以介绍。在下文的讨论中,从汉文资料里摘引的所有关于天青石的资料,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即姑且假定,将“瑟瑟”看作天青石的观点是正确的。
2.
唐朝人用的天青石似乎就是在于阗买到的。于阗是西域的五个重镇之一,而且是一块深受大地女神珍爱的土地,正因为如此,这里的河流中盛产玉石宝藏。八世纪末年,唐朝皇帝曾经派遣内给事朱如玉(他的名字的意思是“像玉一样的珍珠”!)前往于阗购求玉器。这位使臣不但带回了圭、带胯、枕、簪、奁、钏等一些用精美的软玉制成的玉器,而且还带回了“瑟瑟(天青石)百斤,并它宝等”。看来于阗商人的致富,不仅是由于他们出售本地出产的玉,而且还因为他们也是宝石贸易的承包者。几个世纪之后,“天青石”在中国就开始以“于阗石”知名,这个名称表明,于阗的宝石市场在买卖其他的宝石(“它宝”)的同时,也垄断了远东的天青石贸易。
3.
天青石的真正产地是气候宜人、牧草丰美的巴达克山。巴达克山作为天青石的来源,有古老而悠久的历史。乌浒水的支流科克恰河流经巴达克山,天青石这种天蓝色的矿石,就是在科克恰河河谷中的石灰石母岩中暴露出来的,它们有时呈精美的靛蓝色,有时为灰白色,而有时则为绿色或灰色。除了天青石之外,在这里还可以采掘到被称作“玫红尖晶石”(balas rubies)的红色尖晶石,玫红尖晶石与天青石一样,在中世纪的远东享有盛名。唐朝人知道有这些矿石,而且正确地指出,这些矿石出产于石国(今塔什库尔干)——即著名的舞蹈家的故乡——的东南方。
4.
驻扎在西域的唐朝军队统帅,高丽将军高仙芝在天宝九载(785)掠夺石国时,“获大块瑟瑟(天青石)十余石,真金五六馲驼,名马、宝玉称是”。虽然中亚和东亚的天青石的主要供应者是石国,而天青石的东方市场是在于阗,但是唐朝人却认为天青石是典型的波斯宝石。其实,他们的这种说法也并没有错。正如我们从考古发掘中了解到的那样,在波斯,天青石与肉红玉髓、玛瑙、石榴石、碧玉等矿石一样,是琢磨萨珊宝石的一种很普通的矿石,在波斯人的眼里,天青石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它象征渺远的天空。在塔赫特塔科底斯,我们见到库萨和二世的“圆顶式御座”。御座的上方是由天青石和黄金制成的华盖,华盖以天空的蓝色为背景,表现了恒星与行星,黄道带与世界节气的形状以及古代国王的形象。
5.
至于罗马人,根据汉文史料中记载,巴西琉斯的皇宫“以瑟瑟为殿柱,水晶、琉璃为棁,香木梁,黄金为地,象牙阖”。这种传说可能反映了六、七世纪时的王宫或君士坦丁堡大教堂的一些隐约的传闻,这些建筑的地面上镶嵌着黄色的马赛克,殿柱则是用佛青色装饰的。普林尼描述了名为“sapphiros”(蓝宝石)的天青石,他所说的“sapphiros”主要是指点缀着二硫化铁的天青石。普林尼写道:“真正的蓝宝石是天蓝色的,其中点缀着耀眼夺目的金色斑点。”这种说法使我们想起宋代“于阗石”的汉语同义名称“金星石”。据普林尼记载,来自米底的这种宝石质量最好。
6.
就唐朝本身而言,天青石是很贵重的赠品。以奢侈著称的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建造了一所豪华的宅第,“中堂既成,召匠圬墁,授二百万偿其值,而复以金盏瑟瑟三斗为赏”。唐朝最上等的珠宝就是由瑟瑟制成的。根据可靠史料记载:“每十月,帝(即玄宗)幸华清宫,五宅车骑皆从,家别为队,俄五家队合,烂若万花,川谷成锦绣,国忠导以剑南旗节。遗钿堕舄,瑟瑟玑琲,狼藉于道,香闻数十里。”在正仓院的收藏品中,有一条用深蓝色天青石板装饰的衣带,这很可能就是朝臣使用的典型的腰带。在同一间储藏宝物的库房里,还收藏了一枚用角质物和蓝色天青石装饰的杂色象牙角质地的“如意”。
7.
在远东的诸民族中,汉族人并不是唯一喜爱这种蓝色矿石的民族。在吐蕃人看来,瑟瑟比其他任何物品都要贵重,甚至比黄金还要宝贵。这些西藏人将天青石看作是蓝天的象征,而且据说他们的女神的头发就带有瑟瑟的颜色。“其俗重汉缯而贵瑟瑟,男妇用为首饰。”后来(十世纪时),据一位汉人报道:“吐蕃男子冠中国帽,妇人辨发,戴瑟瑟珠,云珠之好者,一珠易一良马。”这是十世纪时首次提到瑟瑟珠,或许它并不是天青石,而是琢磨成了圆形或圆顶平底形的深色蓝宝石。
8.
在南诏的妇女中,瑟瑟(天青石)与珠贝、琥珀一样,都是她们喜欢的一种头饰。南诏王曾经向唐朝天子贡献瑟瑟和琥珀。与此类似的是,唐朝妇女更喜欢用天青石作为发饰:九世纪诗人温庭筠曾经以“瑟瑟钗”为题,创作过一首诗歌,专门描绘这种珠宝头饰。其中有“翠染冰轻透露光,堕云孙寿有余香”的句子。这种蓝宝石还可以作为神物的装饰:例如,咸通十四年(873)唐懿宗下诏,御驾拜迎尊贵的佛骨时,将佛骨安置在香舆之中,“香舆前后系道,缀珠瑟瑟幡盖,残彩以为幢节”。天青石甚至还能够制作成相当大的人工制品——这种制品也有可能只是用天青石镶嵌表面的——例如枕头就属于这种物品。据记载“福建盐铁院官卢昂坐赃,(卢)简辞穷按,乃得金床、瑟瑟枕大如斗。敬宗曰:‘禁中无此物,昂为吏可知矣’”。
9.
至今我们还没有见到在唐朝建筑中使用天青石的记载,这种情况或许可以归结为中世纪文献传写过程中的偶然失载。在有关唐朝皇宫的记载中,也没有见到与汉文史书明确记载的东罗马的天青石柱类似的饰物。这种现象的确使人感到十分惊奇。因为天青石是很适合建筑使用的材料,尤其是适合装饰象征宇宙的建筑物。上文中已经提到了拜占庭的天青石殿柱和波斯王头顶的华盖上模拟的天空,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下面的例子:若干世纪之后,在圣彼得堡的圣以撒大教堂“入口处耸立着天青石柱,而祭坛上则是孔雀石圆柱”,在皇村,同样表现出了隔代遗传的文化现象,皇村“有一所房屋,其镜板是由琥珀构成的,表现对波罗的海及其沙滩海滨的尊崇;天青石大厅的地面是乌木镶花地板,镶嵌着珍珠母的花环”。
10.
从中世纪中国人的观点来看,这种描述与其说是俄国的写照,倒不如说是波斯的写照。虽然天青石是在波斯以外的地方采掘的,但是中国人却总是将天青石、琥珀与波斯联系起来。然而据我们所知,天青石在波斯建筑中所起的这种象征性的作用,并没有在中国本土上重演。唐朝曾经力图重建带有天蓝色穹顶的古代“明堂”——天子举行大典的庙堂,而这应该能够促成天青石在建筑中的应用。据此推想,我们相信天青石在当时应该已经在建筑中得到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