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章 世俗器物
看啊,在那明亮的窗龛上,
我见你如一尊塑像凝神伫立,
手执镀金的灯盏,天哪!我的灵魂,这是来自
圣地的灯!
——艾伦·坡《致海伦》
各种器皿
1.
尽管唐朝人在木器、陶器、金属器以及其他材料的器皿制作方面有精湛的技艺,但是其他地区的珍奇异产还是很自然地在唐朝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备受有钱人的欢迎。例如来自日本的和尚们发现,唐朝人很喜欢送给他们的礼物是“银饰刀、腰带、各种毛笔……”由此可以想见,大中七年(853)唐朝人肯定是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日本国王子带到长安的“宝器”。但是唐朝人欢迎这些外来的器物,有时也并不完全是因为制作这些器物的原材料的珍奇和贵重,例如安南出产的藤器,甚至也是唐朝宫廷需要的贡品。
2.
在唐朝不仅有依照波斯风格制作的器皿(甚至有些是仿造金属罐的彩陶制品),也有从西域输入的盆、罐等器物。在现存的收藏品中,仍然可以见到一些银壶和其他那些体现了金属器制作工匠的高超技艺的精美的实物,我们推测,这些器物实际上是为了发展对唐朝的出口贸易而在波斯制作的。安国和康国都曾经向唐朝贡献“鸵鸟卵杯”。它们应用鸵鸟蛋的历史,与巴比伦帝国的历史一样古老,阿拉伯诗人曾对鸵鸟的美丽大加赞颂:他们将鸵鸟蛋比作美女娇嫩的肌肤,“美女的肌肤像鸵鸟蛋一样滑润、光亮”。
3.
大食国还向唐朝进贡过“宝装玉洒地瓶”。罽宾国贡献的一管金笔上镌刻着卢思道写的《燕行歌》。此外,我们还知道有一个拂林国的玛瑙小盒,擦拭干净以后,盒子表面显露出了紫色的图案,上面有拂林国王的名字。在康国献来的贡物中,还有“宝香炉”和“眼药瓶子”。新罗王曾经向唐朝贡献过“细镂鹰铃”。在来自新罗国的礼物中,还有在正式场合上使用的旗帜。安国也曾向唐朝皇帝献“宝床子”。据记载:“唐宣宗朝,日本国王子入贡,善围棋。帝令待诏顾师言与之对手。王子出日本国如楸玉局,冷暖玉棋子。盖玉之苍者如楸玉色,其冷暖者,言冬暖夏凉。”这位日本王子,(似乎)就是在宣宗大中七年(853)向唐朝皇帝献宝器的日本王子。
灯树
4.
在七世纪中叶,吐火罗王子曾经给唐朝宫廷带来了两株特别有意思的“玛瑙灯树”。这种人工树又称“火树”,它是庆祝新年正月十五——即唐朝的所有节日中最灯火辉煌的一个节日——使用的灯饰。正月十五的喜庆活动要持续三天或者更长的时间。每当正月十五到来时,家家都竞相挂出漂亮的彩灯,人人都通宵达旦地唱歌跳舞。这种习俗似乎是由古代西域的新年节日逐步发展而来的,在高昌的唐代壁画中,我们的确可以见到这样的场面,画面上是一棵有七轮树枝的灯树,每个树枝上都挂着一排灯,一位妇人和她的侍女正在看灯。
5.
至少在六世纪时,这种庆祝活动就已经传到了中原地区,而且节日的时间也由新年初移到了正月十五——通常是月圆之夜。在参加正月十五的庆典活动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以人造灯火来与皎洁的月色争辉。在正月十五节日期间,平时严厉执行的宵禁也有所放松,以便人们能够整夜地纵情欢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