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章 纺织品
室内的帷幕都是用古代的锦绣制成,
象牙的箱子里满藏着金币;
杉木的橱里堆垒着锦毡绣帐、绸缎绫罗、美衣华服,
珍珠镶嵌的绒垫、金线织成的流苏
以及铜锡用具……
——威廉·莎士比亚《驯悍记》,第二幕,第一场
1.
在九世纪中叶时,有个叫作“女蛮国”的国家。这里的人璎珞被体,危髻金冠,所以又被称为“菩萨蛮”。据苏鹗写的传奇故事中记载,九世纪中叶,当女蛮国向长安的唐朝宫廷进贡时,在他们的贡品中有一种叫“明霞锦”的纺织品:
大中初,女蛮国贡……明霞锦,云炼水香麻以为之也。光耀芬馥着人,五色相间,而美于中华锦。
在唐代,从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支那地区传入唐朝的纺织品中,有一种以“朝霞”知名的纺织品,这些打扮得像菩萨一样的阿玛宗人贡献的这种神奇的纺织品,似乎就是在“朝霞”的基础上,经过想象加工而形成的产物——“朝霞”是一种精美的棉纺织品,在下文中我们将对这种棉织品进行比较详细的讨论。
2.
正是因为唐朝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华美的纺织品和最精致的编织品的原产地和生产中心,所以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样一种思想,即世上必定有比唐朝生产的所有纺织品都更美丽的织品,而这种想法正好与苏鹗夸张的想象力不谋而合。
就唐朝纺织品的制作而言,最有用的纤维是蚕丝。蚕丝有两种,一种是由家蚕缫出的长丝,另一种是由野蚕缫出的短而易断的一种纤维,这种纤维需要纺成细丝。蚕丝之外,还有制作素雅的和装潢用的亚麻布的许多植物纤维,其中包括苎麻、葛、大麻、芭蕉和竹。羊毛在远东大多被用来制作毛毡,而当时的毛织品则更多地具有伊朗文化的特色。
3.
利用这些纤维制作的纺织品名目繁多:由唐朝的织染署提供的一份正式的织物品目单上,规定了各种纺织品的制作种类:织纴之作有十个种类,其中包括绢、绫、罗、纱以及亚麻布和毛织品等,组绶之作有五种,紬线之作有四种,其中包括柞蚕丝。在唐朝的纺织品中,最有特色的是一种纬线斜纹图案。有些学者认为,这是由西方传入的一种新的纺织方法。斜纹织作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而在萨珊织作物中,纬线斜纹尤其具有重要的地位。虽然在古代中国就已经知道了经斜纹,但是在纺织中并没有太多地使用。经面缎纹是唐朝的一项新发明,它是一种由许多精美的经线完全盖住纬线的经斜纹。这种图案美丽的织物通常被称作“锦”,它实际上是一种彩色的绫。
4.
尽管有些锦在唐朝仍然是使用古老的经线样式制作的,但是绝大多数唐锦都是纬线棱斜纹图案。不过唐朝也能够生产在丝线上编织着金叶的真正的锦。似乎是在八世纪时,墙毡织物也已经通过回鹘突厥人传到了中国内地。此外,唐朝还能生产印花织物。这些织物都是通过“底片”的方式印染成的,即先将设计图案刻在印花模板上,织物则被压在模板之间,然后将染料注入镂空的地方。从八世纪起,唐朝人就已经掌握了这种技术。这与印度和西方典型的以蜡作为排色物的印染方法正好相反。
5.
我们可以将“孔雀罗”——或如我们所说的“peacock net”——看作唐朝纺织品所具有的华美艳丽的特色的一个典型的例证。孔雀罗是由河北道恒州织造的,它是一种精美华贵、表面闪光的织物。从六世纪起,孔雀罗就成了追求奢侈时尚的妇女们喜爱的一种织物。下文就是隋朝宫女丁六娘为她的心上人穿着打扮的“十愿”:
袖裁孔雀罗,红绿相对参。
映以蛟龙锦,分明奇可爱。
粗细君自知,从郎索衣带。
唐朝最大的纺织工业中心分布在长江口一带和四川。在这些地区,众多劳动者辛勤织作,生产了大量美艳鲜亮的纺织品,以满足唐朝豪门权贵的需要。据说有七百名织工专门为杨贵妃生产她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纺织品。
6.
精美的纺织品促使唐朝的社会风气日益腐败,因而庞大的纺织行业就成了时时遭受诋毁的目标,有时还因此局部地呈现出了衰退的迹象。例如唐代宗曾经在大历六年(771)下诏,禁断有复杂的文字图案的纺织物,其中包括单色和彩色的绫以及带有图案的纱。禁断这些纺织品不仅因为它们“异彩奇文,恣其竞夸”,而且也由于“纂组文绣,害女工也”。虽然在诏令中规定“其常行‘高丽白锦’,杂色锦及常行小文字绫、锦等,任依旧例造”,但是蟠龙、对凤、麒麟、狮子、孔雀、天马以及芝草等纺织物上的形象都在被禁止之列。唐文宗也在太和三年(829)颁布了一道类似的诏令,规定“四方不得以新样织成非常之物为献,机杼纤丽若花丝布、缭绫之类,并宜禁断。敕到一月,机杼一切焚毁”。
7.
在唐代宗允许流通的纺织品中竟然会发现朝鲜的织物——如果“高丽白锦”并不仅仅是一种描述性的名称的话——这实在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看来外来的纺织品并不一定会使唐朝的风气腐败。尽管唐朝有卓越的纺织业,但还是进口了大量外国制作的布匹,也许正是由于唐朝自身具有最发达的纺织业,才促成了外来纺织品的大批进口,因为发达的纺织业刺激了人们对于新奇的纺织品的强烈兴趣。作为亚洲各地精美货物的征集者,唐朝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些进口货的影响,而且当时有一些表现出明显的外来观念印记的唐朝产品也运送到了国外。所以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和法隆寺保存下来的精美的唐朝的纺织品以及在中亚高昌地区发现的几乎同样的纺织品,都展现出了普遍流行的萨珊波斯的装饰形象、图案和象征。
8.
一般说来,这些东西已经完全融进了唐朝文化。例如法隆寺收藏的一件织物,就是由四个圆环图案装饰而成的,每个圆环内都有四个长着胡须、策马持弓的萨珊王的形象,但是在他们的骏马的侧面,却刺着汉字图案。又如在八世纪末写作的一篇题为《海人献文锦赋》的文章中,也描述了一个“舞凤”的图案,其中就有“……重葩叠叶,纷转以成文”的描写。在花卉涡卷或圆圈图案中表现动物形象,这是一种典型的伊朗式的纹样,而这些献给唐朝的礼物,则必定是属于著名的,表现花环中的“凤凰”的唐锦的典型样式。
金衣
9.
开耀元年十二月(682年初),吐火罗使臣向唐高宗贡献了金衣一领,但是这件昂贵的礼物遭到了高宗的拒绝。唐高宗拒绝接受类似这样的奢华物品,几乎是我们预料之中的事。
毛织品
东、西突厥斯坦的羊毛在中世纪是很有名的。除了毛毯和地毯之外,唐朝人对于毛织品是很熟悉的(例如在唐朝的诗歌中就经常提到毛织品)。小地毯和绒毯在当时似乎还没有输入唐朝。在唐朝本土也有毛织业,以满足唐朝人对于毛织品的需求,但是獭褐不是唐朝生产的毛织品。九世纪时,吐蕃向唐朝贡献牦牛尾、金银器等珍贵物品时,还一起贡献了獭褐。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