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537】
读物本·西域四百年【502】大汉军魂
作者:北斗祥雨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5455
3
2
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30段,第五部分 定远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9-07 14:45:04
更新时间2024-09-09 16:34:0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仅限习读专用

二 大汉军魂

1.

耿恭之所以被称为“大汉军魂”,当然有其不同于其他将领的独到之处。他与驸马都尉耿秉是堂兄弟,当受命到达车师后国屯垦地金满城时,耿恭派出使者携带金帛给乌孙昆弥带去了汉王朝的信。乌孙昆弥非常高兴,派使节献良马,还带去了宣帝时赐予汉公主的用具,以表示乌孙人未忘记与汉的亲情,并表示愿送侍子到洛阳。耿恭在金满城迎接侍子,然后派人护送侍子去洛阳。但是,与乌孙失去联系60年之久,双方还没来得及商谈军事联盟的事,匈奴人就来了。

2.

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二月,窦固班师回朝。三月,北匈奴汗国左鹿蠡王联合焉耆、龟兹等北道诸国的2万余骑兵,突然对车师前、后国同时发动攻击。得知消息,耿恭立刻派司马带领300人帮助车师后王安得迎战。但是,这300汉军在中途遭遇匈奴大军,寡不敌众,300汉家将士血战而死。匈奴乘胜攻击车师后王帐,斩车师后王安得,然后挥师直逼耿恭屯兵的金满城。

金满城是郑吉任都护时所建的汉城。此地原本有一个金附国,后来被车师所灭,金满城是在金附国都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此时的金满城有耿恭及车师部队的数千人驻守。

3.

金满城呈不规则方形,长220米,宽160米,为夯土建筑。此地东靠古树林,西临长沟,北近山,南临开阔的平原,具备军事城池的天然条件。由此向东南行,入天山谷道,翻达坂,过大雪山、小雪山,可至高昌壁。

匈奴联军到达金满城下。城头上的耿恭命士兵将毒药涂抹在箭头上,射杀联军骑兵,并对匈奴联军使用心理战术,声称中汉家箭者必死。中箭的士兵伤口溃烂,血流不止,一时军心大乱。当时正逢暴雨狂风,耿恭率众将冒雨出击,斩杀众多。匈奴人惊恐万分,传言中国军队有神灵附体,不可战胜,于是退兵。

4.

同年六月,屯兵车师前国高昌壁的西域都护陈睦被围攻。车师前国王知道匈奴来袭,马上投降。高昌壁所在区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只有数百人的屯垦军抵挡不了潮水般涌来的匈奴、焉耆、龟兹的马队。

血战高昌壁的细节,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了。都护陈睦与他的将士,全部血洒车师。

历任都护在西域屯垦区都建立了汉城和戍堡,除了金满城之外,还有且固城、疏勒城。

“疏勒”是月氏语“石头”的意思,可见疏勒城是石头城,易守难攻。匈奴退兵后,耿恭立即引兵疏勒城。陈睦部已全部战死,南道退路已断,己校尉关宠杳无音信,而疏勒城据险可守。耿恭据守疏勒的唯一指望就是能与驻守柳中城的关宠合兵。两地隔山相望。

5.

疏勒城建在山上,居高临下。东西两面临涧,南为天山余脉,层峦叠嶂,仅北面有一条山路可以通行。南北宽138米,东西长194米。地形为东北高,西南低。因地形特殊,此地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优势。

七月,草黄马肥,匈奴人再次向车师后国发动攻击,直逼疏勒城,切断了城外水源。城中汉军凿井自救,深挖15丈,依旧无水,士兵用布包住马粪榨水。就在大家已绝望时,井中开始渗水,士兵们欢呼雷动。耿恭命人向城下泼水,匈奴人大为意外,认为汉军有神灵相助,随后撤军。

6.

《后汉书》中用文学手法记录了这个故事:因为打不出水,耿恭仰天长叹:当年贰师将军拔刀刺山,喷泉而出。今汉室功德广远,怎么可能走投无路呢?耿恭整理衣冠向井下拜,于是井水喷涌而出。

在中国象棋中有一个残局名为“耿恭拜井”,就来源于这个故事,表示在对手招招紧逼下,绝处逢生。

八月,匈奴左鹿蠡王的军队再次兵临疏勒城下。耿恭趁匈奴人立足未稳,出城突袭,打败了匈奴人的前锋部队。但毕竟兵力悬殊,匈奴军仗着人多势众,不断向疏勒城发起攻击。

汉军凭险据守,匈奴军死伤惨重。数次攻城不破后,匈奴人转而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企图将汉军困死城中。

7.

在柳中城的己校尉关宠也被匈奴大军围得水泄不通。关键时刻,关宠的信使突破重围,向朝廷求救。

这年的八月六日,汉明帝刘庄病逝,时年47岁。朝廷中的人都忙着治丧和新君登位,以稳定朝局。无人顾及远在西域的戊、己两校的数百士兵。

耿恭与他的士兵坚守着,坚信国家没有忘记他们。

车师后王的王后是汉人,也许她是当年屯垦戍边将士的后人。王后给予了汉军最大的支持,在匈奴撤离的时间里,她为汉军通报匈奴情况,供给军粮,提供民夫,帮助汉军加固城池。但是几个月后,粮食吃完了。在最困难时,将士连铠甲和弓弩上面的皮革和兽筋也用水煮了吃掉。不断有将士在饥饿中死去,可剩下的数十名将士宁死不降,疏勒城依旧在耿恭的手中。

8.

匈奴单于知道城中粮食已尽,想劝降耿恭,派使者劝说:如果投降,封白屋王,妻以公主。此时的耿恭为表达自己誓死不降的决心,诱匈奴使者上城,亲手杀之。当着城下匈奴人的面烧烤人肉,将士分食。匈奴将士看到后,大哭而退。单于大怒,增加兵力围攻,依旧无法攻下。

关宠的求救信到达了洛阳,新任皇帝汉章帝刘炟(dá)命官员讨论是否发兵救援。

9.

司空第五伦认为,时间过去这么久,恐怕将士们早已血洒戈壁,应该放弃救援。司徒(东汉时期丞相等称为司徒)鲍昱反对,他愤声说:我们把将士派往绝域,发生危难时,就放弃他们。对外,这是鼓励匈奴人的杀戮。对内,这让忠君爱国的将士痛心。如果是为了一时权宜之计,可以永保边地平安,也未尝不可。事实上,北匈奴还会不断地侵扰边塞。到那时候,我们派谁去领兵作战呢?戊、己校尉两部不过数百人。匈奴人大举围攻,不能攻破,这是匈奴兵力弱、力量已尽的征兆。我认为,可以命敦煌、酒泉的两位太守,各率精兵2000,急行军前往救援。匈奴人久攻不胜,绝不敢抵抗。这样算来,40天的时间,足够迎我们的勇士归来。

10.

汉章帝刘炟批准了司徒鲍昱的计划,派征西将军耿秉驻守酒泉,命酒泉太守段彭、谒者王蒙、皇甫援,征调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国部队总共7000余人,向车师进军。

建初元年(公元76年)初,各路援军在柳中城集结,攻击车师前国交河城,大败敌军。匈奴人马上抛下盟友,向东逃走,柳中城解围。己校尉关宠终于等来了援军,但他却在饥寒交迫中病入膏肓,死在军中。关宠已故,谒者王蒙此时打算放弃戊校尉耿恭,他认为耿恭部也已全军覆没,再翻越天山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11.

好在匈奴围城前,耿恭派部属军需官范羌到敦煌领取冬装。此时,范羌随章帝派出的营救大军一起出塞。范羌坚持要去救耿恭。从车师前国去后国要翻越天山,天寒路险,将领们不敢前往,但找不到拒绝范羌的理由,于是拨付给范羌2000人,由范羌担负救援任务。正逢大雪,地面积雪一丈有余,救援大军艰苦跋涉,终于抵达疏勒城。此时正是深夜,城中耿恭的部队听到人喊马嘶,以为是匈奴人趁夜攻城。仅剩的26人艰难地抽出战刀,准备最后一搏。但是,他们听到呼叫声:我是范羌,大军来迎接众位将士回家!

12.

城中将士大喜,高呼万岁,打开城门。众将士失声痛哭,紧紧拥抱。天亮后,大军向南撤退,翻越天山。匈奴士兵集结追击,汉军边战边退。从疏勒出发时,耿恭等人还有26人活着,大军撤至玉门关时,仅剩13人。疏勒保卫战从永平十八年五月一直持续到建初元年二月。

建初元年三月,玉门关下,耿恭与他生死过命的兄弟们回家了。出关时,700余人,入塞时,13人。四野无声,悲笳不起,他们提着战刀,握着长矛,背着长弓,衣衫褴褛,面容枯槁,没有人形,但目光如炬。这便是“大汉军魂”。

13.

中郎将郑众给耿恭等人沐浴更衣,然后写下了那道有名的奏折:“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励将帅。”“不为大汉耻”与当年陈汤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今都是军人最为强悍的宣言。

耿恭等人回到洛阳后,司徒鲍昱上奏称:耿恭节过苏武,应当重用。之后,耿恭官拜骑都尉,司马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丞,余9人皆补羽林。

14.

令人唏嘘的是耿恭之后的命运。

按理说,耿恭这种“战神”,朝廷应该树为典型,就像当年的苏武一样,奉为榜样。耿家是刘秀创业时的重要基础力量:耿恭的爷爷是上谷太守耿况,是最早举兵支持刘秀的将领,耿恭的大伯是建威大将军耿弇,“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四。

之后,耿恭任长水校尉参与了平定羌人叛乱,大获全胜。

15.

建初三年(公元78年),回归三年后,耿恭无意间卷入了皇室外戚“窦家班”与“马家班”的权力之争。耿恭为人性情直爽,并无私心。在平定羌人之乱初期,他向车骑将军马防推荐窦固为凉州太守。窦固是汉章帝刘炟的姑夫,而马防是刘炟的大舅,都是皇室外戚,但窦固与马防关系不和,明争暗斗。耿恭一心为国,缺少为官的智慧,于是马防对耿恭极为不满。

自然有讨好马防的官员看出了其中的门道,于是就有了一份告状信。告状信上说,耿恭在军中不作为,经常牵狗带鹰,到处打猎。羌人进攻时,耿恭不主动出击,还在接到奉旨回京的诏书时发牢骚。

耿恭因此事被逮捕入狱,罢免官职。后遇大赦,被遣送回原籍。没死在战场的英豪,最终老死家中。

一代名将,就这样毁于小人之手。

16.

在耿恭于天山之北的疏勒城苦战时,班超则在葱岭之下的疏勒国,两地相距数千里。“疏勒”在月氏人的语言中是“石头”的意思,但在塞人的语言里则是“水多”的意思。疏勒水草丰美,可耕可牧。疏勒河缓缓地流过,滋养着这块土地。

耿恭等人回到洛阳后,朝议上决定撤销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召回汉使班超。

史学界习惯用“三绝三通”来表述班超时代中原与西域的关系。但这个固定词有一个歧义,会让人理解为“三绝”时期丝路中断,“三通”时期丝路繁荣。事实上,“三绝”时期,东方与西方的贸易也未中断。史料所记录的西域历史跨越2000年。在这漫长的时间中,丝路有战争的历史并不长。多数时间里,这条古道上僧侣交错,驼铃声声,使节相望于道。

17.

班超收到了朝廷的诏书,准备回国复命。汉使要离开的消息迅速在疏勒国传开。疏勒人变得忧心忡忡。班超与他的勇士们将策马离开时,疏勒都尉黎弇挡住去路,对班超众人说:如果中国使节离开疏勒,龟兹必将再伐疏勒。我不愿看着汉使离开后,国家受难。说罢,黎弇抽刀自杀。当时,前都护李崇部下的后人生活在这一带,这个叫黎弇的人极有可能就是那批将士的后人。班超准备离开西域之际,已有很多中原人生活在丝路沿线,且佉卢文还没有传入西域,汉字是西域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班超含泪与疏勒百姓依依而别。黎弇的死,让班超感到震动。在疏勒生活的日子里,班超与黎弇免不了把酒言欢,这对班超意味着信任与支持。

18.

班超东行抵达于阗国。于阗王与众官员听说班超将东归,纷纷放声大哭。众人抱住班超的马腿,挡道阻行,哭号着说,我们视中国为父母之国,汉使不能走啊!一时间,哭声震天。

面对此情此景,班超想到,自己一旦回归,多年经营的成果将付诸东流,这些附汉的西域小国也可能遭遇报复。于是,班超决定冒着抗旨不遵的死罪留下来。他掉转方向,回到疏勒。

班超离开疏勒的那段时间,疏勒国的两个地区已归降龟兹,并与尉头国结盟,疏勒国民们都惶恐不安。班超带着于阗的军队返回疏勒,斩杀叛徒,大败尉头国军队,疏勒国局势恢复稳定。汉章帝刘炟是圣明的君主,对于班超的决策并未强求,由班超自行决断。

19.

这一年,在中原,北匈奴汗国皋林温禺犊王率军返回原居住地涿邪山,南匈奴单于挛鞮长与边塞部队、乌桓部落联合出兵,把北匈奴部落赶走。

耿恭最后的遭遇,班超没有遇到,因为班超巧妙地赶走了从事郭恂。在耿恭含冤入狱时,在西域的军司马班超率领疏勒、康居、于阗、拘弥等国联军万余人,攻击姑墨国,拔掉北匈奴在西域的又一个据点。这之后,班超给汉章帝写了一封分析西域情况的奏折,请求朝廷出兵,全线收复西域。

20.

在这封奏折中,班超说:

先帝为了再通西域,北击匈奴、西遣使节。当时我到达西域后,鄯善国、于阗国立即归附。如今拘弥国、莎车国、乌孙国、康居国也愿意归附大汉,并自愿形成联军,攻击龟兹国、焉耆国,恢复商道。目前只要消灭龟兹的反汉势力,西域境内就再无有实力与中原对抗的小国。从博望侯张骞始,我们便认为征服西域36国等于断匈奴右臂。

26.

目前,西域除龟兹、焉耆之外,各国均愿接受中原文化,向朝廷进贡。五年前,我带领36人奉命出使。当时孤独无助,困守疏勒。现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我们对西域各国的情况已了如指掌。西域各国人心归汉,葱岭可越,龟兹可灭。建议朝廷封在洛阳的龟兹侍子白霸为龟兹王,派数百卫队护送他回西域,我可以支持白霸获取王权。少则数月,多则一年,龟兹可归。以夷制夷,是最好的策略。

莎车国、疏勒国土地肥沃,牧草茂盛,不亚于敦煌郡和鄯善国。此次行动不用出动庞大的兵力,也不用担心粮秣的供给。现如今,姑墨、温宿的国王是龟兹所安插,并非当地人,且残暴凶恶,不得人心。一旦汉军到达,当地人定会附汉,而龟兹的反汉势力也将被孤立瓦解。

27.

臣班超,地位低下,依靠背后强大的国家,才得以安抚西域。目前我的身体很好,我企盼有生之年看到西域重归中国。到那时,陛下,您可以在洛阳举起和平的酒杯,告祭先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请朝廷官员讨论。臣静候佳音。

接到班超的奏折,汉章帝刘炟认为可行。奏折被朝臣传阅,班超的老乡徐干马上上书应募,志愿率兵赴西域听候班超调遣。

在等待朝廷回复的这段时间,莎车王认为中国不可能派兵保护,就投降了龟兹,而疏勒都尉番辰发动了兵变。恰好徐干领兵到达,在班超的率领下,击破了番辰的叛军,准备攻击龟兹。

28.

班超再次上书,认为乌孙属于西域大国,拥兵十万,朝廷应当派人出使乌孙,以取得乌孙军事上的支持。刘炟再次采纳建议。

一个时代的社会稳定,有圣主之明,更有贤臣之功。班超在于阗诱杀巫师时,云中太守叫廉范。北匈奴大举入侵时,烽火连天。当时朝廷规定,入侵敌人超过5000时,就要向邻郡报信求救。廉范部下惊慌失措地请求报信,廉范并没采纳,而是亲自率兵抵抗。那天夜里,廉范命士兵、百姓把火把呈“十”字形捆绑,手持一头,点燃三头,每人举两支“十”字火把在城头来回走动。北匈奴军队以为是援军到了,下令撤退。天亮,匈奴准备撤军。廉范率军冲击,匈奴大败,从此不敢再骚扰云中郡。

29.

《后汉书》中记录了廉范的故事。这人是战国名将廉颇的后人,汉章帝时期从云中调往蜀郡任太守。当时的成都“贿货山积,纤丽星繁”“喧哗鼎沸”“嚣尘张天”,这就是“蜀身毒道”起点在蜀地的缘由。漆器和蜀锦的制造业是成都的两大支柱产业,两种商品远销万里。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就是蜀锦产品。朝鲜半岛和蒙古国考古发掘中均出土过“蜀郡工官”的漆器。

成都手工业发达,用火多,火灾自然不断。当时官方“禁火令”要求“日出而耕,日落则息,禁民夜作,以防火灾”。天然颜料需要熬制,禁火造成了手工业产量的下降,百姓对“禁火令”怨声载道,只得在夜间悄悄地劳作。成都的房屋之间相距狭窄,防火距离不够,以致火灾频发。

30.杀青段

廉范不是一个按常规办事的官。街头巷尾的议论传到了廉范的耳中,于是廉范下令取消了“禁火令”。他下令规范作业,拆除毗连的可燃物,打开通道。规定凡夜间动火,必须用水缸储水,一旦发生火灾,邻里可相互救援。这样一来,火灾起数明显下降,给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于是民间流传起一段民谣:“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翻译过来是:“廉叔度呀,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呀?你早该来这里当父母官呀!你来了之后,不禁火,让我们安心劳作,以前我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现在有了五条裤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襦袴歌》。

由于大兴儒学,在刘庄、刘炟父子俩的“明章之治”时代,很多大汉将领,上马能提刀杀敌,下马能握笔成章。不久之后,那位写就了伟大《汉书》的班固,也将跃马扬刀,加入荡平北匈奴的大军。


  请看下集:坐镇于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