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597】
读物本·小说旁白练习【人间难逢君子 】
作者:北斗祥云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10331
2
4
5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42段,顾长安古言力作欢脱来袭!满腹经纶修书女官VS离经叛道骁勇世子,他偷了她负责看管的书,她养的猫抓了他的白耗子,从此拉开一场啼笑皆非的爱情追逐。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9-08 13:23:08
更新时间2024-09-09 18:16:2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仅限戏鲸🐳习读专用

人间难逢君子

第一章 花褪残红

1.

“爹爹,求您放我出去吧……求您了,阿辞好害怕!”

任凭屋子里的女孩子怎样拍打、怎样摇晃,都无法撼动房门外的那把铜锁分毫。狂风吹得园子里的海棠折腰,倾盆的大雨砸在瓦片上如同千军万马、马蹄声乱,又似百鬼夜行,横行无忌。电闪雷鸣间,女孩子撕心裂肺的哭闹声在尘世的风雨里显得那样细弱,不堪一提。

“二爷,七姑娘不过九岁。她还小,若有什么不对,慢慢教她便是。怎可将她一个人锁在祠堂?七姑娘从小就怕黑啊!……”

廊子下一个老妇跪在门前,边哭边求情。头磕在青石上,不知道磕了多少回,额上已然见了红。

守夜的大丫头兰月见她可怜,想把她搀扶起来,“董嬷嬷,这样大的雨,您快安置吧。瞧身上都是水了,染了风寒可了不得!”

2.

别的姑娘房里除了乳母、教引嬷嬷,哪个不是六七个大丫头、小丫头围着伺候?而七姑娘这里除了董嬷嬷一人,其他不过两三个顶不上事的粗使丫头。倘若她不替自家姑娘求情,谁又会管那孩子死活?

兰月好声相劝,但董嬷嬷置若罔闻,又膝行了两步去拍门,声音几近嚎啕,“就算二爷不顾念七姑娘,难道就不念念徽娘吗?……”

过了半晌,门打开来,一人背光而立,看不清表情。那声音在冰风冷雨里越发寒凉,“我就是念在徽娘的份上,才要这样教她的。董嬷嬷无需多言,我自有主张。你年纪也大了,阿辞顽劣,怕是你也规劝不住,是时候要让她学学规矩了!”

董嬷嬷还想再求,房内传来款款温声细语,“二爷,不如还是去看看清辞吧?小孩子总是要耐心教的,倘若她知错了,便也罢了吧。她虽不是我生的,总归记在我名下。这样闹开来去,不晓得旁人要怎样编排我这个嫡母不怜恤她。”

3.

即便房内人瞧不见,董嬷嬷还是又重重磕了一个头,“老奴谢谢二奶奶!”

二爷纪德英站了片刻,不置可否。二奶奶崔氏遣了他的贴身小厮准备了雨具过来,他这才勉为其难地迈着步子不缓不急地往祠堂走去。

豪雨如注,袍角片刻便湿了,如什么人裹卷住他的双腿,沉重且烦躁。待离祠堂近了些,女孩子的哭闹声渐渐可闻起来,“爹爹,我怕,爹爹我怕……”声气一声弱过一声。

董嬷嬷随着纪德英来到踏跺前,槛窗内一片漆黑如墨,不知道那可怜的孩子会怕成什么样。她心急如焚,却不敢贸然向前,只垂手候在一旁。见纪德英抬了抬手,示意小厮开锁,她这才放下大半的心。

4.

大门甫一打开,一小片晃动的灯光流进了享堂内。那一点光亮让女孩子停止了啼哭,眯了眯眼,待双眼适应了灯笼里的光,看清了来人,她从祠堂里冲了出来,抱住纪德英的腿,“爹爹,阿辞好怕……”头发散乱,涕泪满面。

纪家向来重规矩,董嬷嬷看得心惊,忙走上前假装呵斥,“七姑娘,见到父亲大人怎么忘了行礼,不可惹大人生气!”

清辞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哪里顾得了那么许多,只紧紧抱着父亲的腿,怕一撒手又被锁进黑黢黢的祠堂里。她向前同母亲撒娇,母亲一见她哭,便什么都会应她,怎么会生她的气?

她抬起小脸去看父亲,虽然脸上挂着泪,却努力地去对他笑了一下。母亲说过,我们璲璲笑起来是天底下最甜的饴糖,没人不爱的。

5.

纪德英缓缓垂下头去。一张如雪的面孔,眉眼明艳,脸上分不清是雨还是泪,如雨打娇花惹人心怜。只是八九岁便是这样的相貌,等到长大成人,不知道会是何等艳冠京华的姿色。只是这张面孔刺痛了纪德英的心,继而一股厌恶从心底翻涌出来,脸上的表情越发冷冽。

“你竟然还在笑?你可知道错在哪里?”

清辞见父亲开口,便以为可以同其他姐妹一样,做错了事撒撒娇便可逃过惩罚。于是让脸上的笑意愈加甜美,“爹爹,爹爹不要把阿辞关进黑屋子里,阿辞会害怕……阿辞不知道做错了什么惹爹爹生了气……”

软糯的声音,娇丽的面孔,纪德英只觉得眼前这女孩子不见端秀只有妖冶。他心头火起,抬腿一踢将女孩子踹飞了出去!

6.

清辞摔倒在水洼里,半晌爬不起身,随即大哭了起来,“好疼,好疼……”

董嬷嬷疼得眼泪都快落下来了,慌得跑过去看她,“七姑娘,你怎么样?”

清辞卷起了袖子,露出了一截白玉般的胳膊,“嬷嬷,流血了……嬷嬷,我疼……”

“既然你不知错,今天我就好好教一教你!”纪德英对身边的小厮吼道,“去请家法!”

小厮从未见主人发这样大的火,一时吓呆了。纪德英见小厮还未有动静,偏头一瞪眼,怒火满目,“还愣着干什么!”小厮慌得点头称是跑开了。

雨势太大,纪德英本就淋得半湿,如今是整个人都在雨里,目光厉然。

7.

不过片刻,小厮请了家法回来。纪德英接过来,手握藤条,负手冷冷走到清辞面前,“‘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站起来!”

清辞被父亲扭曲的面孔吓住了,尽管双腿生疼着,闻言还是呆呆地站了起来。她不是没挨过母亲的戒尺,这时候因为害怕也学乖了,乖乖把双手摊开在父亲面前。雨淋得她睁不开眼睛,可父亲的怒火却那么清晰。

藤条没有落在她的手上,纪德英的声音听着更狰狞,“你的手还要写字读书,提起裙子来!”

清辞不知道父亲要做什么,抽泣着提起裙角,露出里面荔枝粉色薄纱膝裤。小小的身体被雨淋透了,衣服都塌在身上,怯怯地叫了一声“爹爹……”

“你好好反省,今天到底做错了什么?”

8.

做错了什么?清辞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虽然素日里父亲待她并不亲厚,但也从未这样严厉过。

“阿辞今日里先和灵姐姐学绣花,后来清珈姐姐和清玥姐姐来找我玩,我们开箱子扮家家酒——女儿不曾惹祸呀!”女孩子忍不住分辩。

纪德英闻言更怒,脑海里又浮现出刚下值时见到的情景。浓妆艳抹的小姑娘,身上穿着不合体的百蝶彩绣舞衣,满头簪满翠玉朱钗。双眸顾盼,身姿摇曳,正在中庭起舞。纪德英想到此处,藤条高高举起,抽在了清辞的小腿肚子上。

清辞和董嬷嬷同时尖叫起来。

“你扮的是什么东西!”

“阿辞,阿辞扮的是花魁娘子……清珈姐姐说……”

9.

但她的话还未说完,纪德英一下接一下抽打起来。清辞吃疼不住,下意识要躲,肩膀却被纪德英牢牢抓住,躲不开。

清辞哭叫起来,“做花魁娘子有什么错?”

纪德英额角青筋暴起,“为父今日要好好教一教你这个不知廉耻的东西!我说一句,你说一句!给我念!‘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

董嬷嬷想护住清辞,却被纪德英让小厮拉到一边,老妇人只得捂着胸口默默流泪。

纪德英每说一句,藤条就落下一次。清辞被打怕了,只能断断续续地跟着说,“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

“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自爱,仁之至也。”

“自爱,仁之至也。”

“自敬,礼之至也。”

“自敬,礼之至也。”

……

10.

这场大雨足足下了月余,待到雨收云散,终于见着了晴天。一辆不起眼的青布小驴车从梧州纪府的角门出发,正要往南去。纪家二房大管事郑荣骑着一匹高头大马,陪送在一旁。赶车的车把式刚要扬鞭,角门里跌跌撞撞小跑出来一个老妇人。

“烦请郑爷略等等!”董嬷嬷远远地喊道。

郑荣蹙了蹙眉头。董嬷嬷小跑到他马前,“郑爷,七姑娘走得匆忙,且让老身同姑娘再说几句吧!”

董嬷嬷素日待人极好,郑荣有一回手头周转不开的时候还受过她一点恩惠,因此点了点头,卖了这个人情给她。清辞听见嬷嬷的声音,早掀开车帘跳下来了,一下就冲进董嬷嬷的怀里,“嬷嬷、嬷嬷,您可不可以跟阿辞一起去,阿辞害怕。”

11.

董妈妈心疼这孩子。她小小年纪先是离了母亲,再要离开父亲。本就胆小,现在还要被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怎能不害怕?但她只是个下人,能做的有限。

她抱了抱清辞,“七姑娘,不哭。你这是去咱们纪家的藏书阁呢,那里啊,世上多少举子士人想去还去不成呢。”

“我们七姑娘这是替你父亲去给三老爷尽孝的。三老爷呀,可是咱们大周数一数二的大才子。姑娘呀,你好生伺候着三老爷,跟着他读书、学礼,修心养性,将来自有你的大前程。”

清辞没想过那么多,只殷殷地问:“嬷嬷,您会去看我吗?”

董嬷嬷抹了抹眼泪。这女孩子不像府里其他的少爷小姐有心机。她心性纯良,对于人事有种不开化的懵懂,也是她的天真所在。

12.

董嬷嬷不想骗她,“七姑娘乖,嬷嬷老了,你走了,我也要回滨州老家去养老喽。”可看到清辞脸上浮起浓浓的不舍和失落,还是于心不忍。她想了想,便道:“七姑娘乖,那等明年姑娘生辰,嬷嬷托人给你带好吃的,好不好?”

“嬷嬷会给我做菊花酥吗?”

“会、会!嬷嬷给七姑娘做菊花酥,还带滨州的荔枝酱给你,好不好?”

清辞的眉头仍旧蹙着,可止住了抽泣,脸上终于有了一点笑意。

郑荣在旁忍不住催促,“嬷嬷,时候不早了。耽误了时辰,回头二爷怪罪下来,受罪的还不是姑娘?”

董嬷嬷哪里不知?本还想再叮嘱女孩几句,也只得作罢。罢了,各人有各人的缘法。这女孩孤苦无依,远离这深宅大院,未必不是她的造化。

13.

董嬷嬷应了一声,扶着清辞上了驴车。清辞的眼泪又涌上来,她看了看董嬷嬷,“嬷嬷,您老要好好将养身体,等清辞得空会去看您的。”然后含泪又看了一眼纪府的大门,然后坐进了车里。

她心中害怕又不舍,但想起母亲曾言,“人生于世,悲欢哀乐皆在于我。”便微微定了心。

只是她此时尚还不懂,人事或如青山寂寞,或如江水奔湍,唯有天意定离合,不可捉摸。

马鞭一扬,铜铃叮当,车子在晨曦里渐行渐远了。而纪家七姑娘也慢慢再无人提起。

第二章 花褪残红2

14.

大周嘉启十三年入夏的头一场雨来势汹汹,几州同时受淹,河水泛滥弥靡半个东华大地。是年民死过半,五谷不登。继而瘟疫肆虐,民不聊生,盗匪四起。然内乱未平,外患又起。乞干人频频骚扰边界,拿下西北重镇叶城。朝廷在赈灾剿匪和平靖西北之间疲于奔命。如此山河动荡了三四年,朝廷终于在重新启用被冷落良久的魏王萧煦为征北将军后,迎来了交战后最重要的一场胜利——将乞干人驱逐于叶城以北。魏王的铁鹰军也终于受诏班师回朝。

“那这回魏王定然会被立为太子了吧?”

茶馆中,一人听罢说书先生的《魏王平北传》后问道。

说书先生六十开外,一张蜡黄容长脸,一把雪白的山羊胡。说书时表情十分丰富,胡子仿佛都跟着上下翻动。此时喝水润嗓,却是一派沉静。

15

老先生闻言高深莫测地笑了笑,“我看未必。”

“那是为何?魏王立下如此不世之功,不立他为太子,还能立谁?他不是皇后嫡出的吗?”

座中有一人煞有介事道:“就是因为立下了战功……可不是有言道功高盖主吗?此乃天家大忌。何况,郑后被废多年,如今后位空悬,掌管六宫的可是圣上宠妃皇贵妃王芣。这王皇贵妃也有一子,深得圣上宠爱。我看谁做太子,可不好说。”

众人也都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茶馆角落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放下笔,吹干了墨迹,合上了面前的书本站起身。虽是素色布衣长袍,做男子装扮,但并没有刻意隐藏玲珑身段,是以一眼就瞧出她是女扮男装。伙计见她要走,笑着小跑过来招呼,“姑娘写好了?”

少女点点头。

16

“您瞧,咱们这新来的说书先生可还行?”

少女凝眸一笑,如桃俏春风,伙计只觉得晃得眼晕。

“故事还算好听,不过嘛——魏王可不是‘身高九尺,阔面重颐,眼大浓眉,膀宽腰圆。人如山岳凛凛,声如洪钟钺钺’。”

这话是刚才说书先生的原话,这少女不过听了一遍便一字不落地复述出来,引得旁边的众人侧目。

但少女并没有卖弄的意思,又是一笑,“多谢小二哥,笔墨先替我收着,下月我再来。再帮我包一屉子素包子,送到承平书坊。”说着放下钱离去。

伙计收了东西,正要送回后堂,忽然被人拉住了袖子。他低头一看,拉住他的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这青年人生得唇红齿白,面如美玉,一张笑脸风流倜傥。只是一身锦衣花里胡哨略显轻浮。

“客官您有什么吩咐?”

17

那人眼睛往外瞄了一瞄,“小二哥,那是哪家的姑娘?可曾婚配人家?只穿着粗衫布衣,可惜了这副好颜色。”

店小二闻言只当他是个过路的纨绔子弟,撇了撇嘴,毫不掩饰脸上“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鄙夷。“客官,劝您打消了念头。那姑娘肚子里装着半个鸿渊阁,等闲人高攀不起。”说完也懒得多做解释,端着东西走了。那漂亮青年不明所以地摇了摇手里的扇子,偏头问他身边的另一个青年,“韩元光,他说的可是那个鸿渊阁?”

他身旁的青年同他年纪相仿,穿着玄色的襕衫,一张冷若冰霜的美人脸,仿佛没听到他的问题,垂目摆弄着手里的东西。仔细一看,却是只通体雪白的老鼠。这时候正舒服地卧在他掌心,享受着主人的抚弄。

18

青年手里的扇子差点没掉到地上,只觉得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韩昭,你什么毛病,走哪儿都带着这破老鼠!”这会儿连字也不叫了,连名带姓地招呼他。

韩昭撩了撩眼皮,“这是玉树,小侯爷。”

那被称为小侯爷的,是汝南武定侯的小儿子晏璟,半年前因贺太后寿诞而头回入京。在京中结交了卫国公世子韩昭,觉得十分相投便成了挚友。加之京中繁华,吃喝玩乐与汝南大不相同,便是乐不思蜀地住下了。

韩昭是副美人相,性格却出了名的乖戾。他养了两只雄白老鼠,一只叫“玉树”,一只叫“临风”。主人花容月貌,宠爱之物叫这俩名字本没什么出格,但出格就出格在他房里丫头的名字。

19

韩昭少时就有厌女之名,但他皮囊生得太好,难免叫丫头动起心思。韩昭之母,大周长公主萧蓉又怕儿子走了歪路,让三代单传的卫国公家自此后继无人,便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往房里塞人。

韩昭倒也不说什么,只是丫头进了房全都要改名。别人的丫头要么叫春风秋月,要么叫花红柳绿,偏偏他给丫头取的都是些“笤帚”“簸箕”“笸箩”之类的名字。试问哪个少艾芳华的少女肯被叫这样的名字?最可气的是,他房中小厮的名字倒是取的一个赛一个雅致。就这样除了做粗使的婆子,他房里竟一个丫头都没有。连养的耗子都是公的。

“这么喜欢,怎么不干脆把玉树、临风都带上?”

“那临风动了凡心,正在关禁闭。”韩昭又是不冷不热地道。掌心托高了,将老鼠露在晏璟面前,一边抚摸一边道:“‘蝎盛则木折,欲炽则身亡。’”

20

晏璟“呵呵”干笑了两声,原来在这里等着他呢。晏璟一摇扇子,煞有介事道:“本小侯爷不过是一点爱美之心,不忍见明珠蒙尘,欲解救美人于水火——元华兄何必将为兄说得如此不堪?”

韩昭皮笑肉不笑地挑了挑唇,这才闲闲道:“鸿渊阁是梧州知州纪德英家的藏书楼。别看纪家如今除了纪德英做个从五品的知州,但往上数,曾也是高门。纪太老爷做过阁员,因酷爱藏书,外号‘书痴’。他一辈子广搜天下之书,攒下万卷书册。乞骸骨归乡后,倾尽家资造了这鸿渊阁。累积三代,如今藏书七万八千卷。”

“先皇曾微服私访鸿渊阁,赞其是天下文气所聚。为博先皇欢心,当地乡绅望族便一同出资在旁边修建了白鹭书院。不论寒门、世家,有才者通过考试皆可入学,不仅无需束脩,而且还食宿全包。”

21

白鹭书院晏璟是知道的,他们这回就是要入书院借读的。

“那,那姑娘是谁?”

韩昭的手停了停,若有所思。晏璟还没等到他回答,门口进来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厮。小厮在堂内张望了一下,看到了韩昭,忙跑过来,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

晏璟听不清楚,知道他不肯对人说的事情打听也没用,索性继续摇着扇子欣赏着外街姹紫嫣红的过路女郎,时不时要评头论足一番。韩昭却霍然起身,丢了一句“走了”,便头也不回地迈出去了。

梧州钺阳山,山中景色宜人。从此处快马加鞭,一日不到便可到京中。山中不仅有纪氏名闻天下的藏书阁,更有与国子监齐名的白鹭书院。自书院开院以来,曾出过一个状元、两个榜眼、五个探花,中举的更是多不胜数。

22

书院的学生逢休沐下山或增添文房四宝,或买书、吃饭消遣,成群结队好不热闹。有商人看中商机,在此经营,渐成气候。不仅有了十多家书坊,饭馆客栈林立,笔铺纸铺更是多不胜数。又有不少贵人为沾文气在附近买房置地,此处便也日渐成了个繁盛的镇子。

最繁华的所在叫作翰林街。可谓是一条翰林街,十分繁华地。

承平书坊在翰林街北,门脸不大,同其他几个大书坊相比略显得局促。但做生意者自有其道,能在翰林街站住脚跟,自有过人之处。这十几个书坊,或因价廉招揽顾客,或因售书丰富闻名,还有那只做昂贵珍本的书坊,争奇斗艳各有千秋。

承平书坊的内堂内,坊主吴显正招呼伙计把这月收集来的刻板摆到书案上。坊主是个四五十岁的矮胖男人,圆盘脸上总挂着一团和气的笑纹。因为身体沉重,连说话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又因天热,他不住地拿帕子擦着额上的汗。

23

“慢点慢点……对对……就放这里……都说过多少回了,搬东西之前先洗手,瞧你这脏手,可别毁了我的宝贝!……”

门帘一挑,进来一个窈窕身影,正是刚才在茶馆里的女扮男装的少女。吴显一见忙迎过去,笑道:“阿辞姑娘来了?今日似乎晚了些?”

清辞“嗯”了一声,笑道:“一月不见,吴叔您真是越发富态了。”

吴显抹了一把汗,哈哈一笑,“老夫这身肉,都是对面天香楼养出来的。”

“您忘了三叔公怎么说的?为了您的身子骨,那些肥腻之物还是能少吃就少吃些吧。”

24

吴显十分不以为意,“老夫这辈子就好口吃的,倘若叫老夫不吃,那简直就是要了我的命。”然后打眼扫了一眼面前的少女,在他看来美则美矣,却略显得单薄。“要不我叫人去天香楼给姑娘定个位子,整日吃素,人生岂不少了许多的乐趣?我瞧着姑娘怎么清减了?”

他本也是个读书人,家中小有几亩薄田,可惜考功名无望,不过娶了妻子守着祖业度日。但“口腹之欲,何穷之有”,加上他又是特别会吃、爱吃,一点积蓄全用在了这上头,最后闹得家徒四壁、身无分文。

两年前清辞接手这承平书坊,正好遇到在门口摆摊为人写字的吴显,他不收银钱,只要人家拿些美食做润笔费。清辞觉得他有趣,未免多留心了一阵。见他还通些文墨算术,人又机敏和气,便聘了他看管这书坊。两人虽是雇佣关系,相处得倒也好。

25

“多谢吴叔美意,我若沾了荤腥回头叫田婶闻见了,定然要发落我呢。”清辞笑道。一抬眼瞧见了桌案上的刻板,如见珠玉,双眼都亮了起来。她快步走过去,拿起其中一块刻板仔细端详,欣喜道:“这板片品相真好!”

吴显也点头称是,“这套《周室民言》确实少见。上次姑娘吩咐过后,我便叫他们走货时多多留心。没想到原本没寻到,却机缘巧合得到了刻板。只可惜有几块刻板有损伤。”说着便指给她看。

两人仔细研究了一会儿,又商量了修复办法。吴显忽见她手边一本蓝皮无字的书,便是笑问:“姑娘又去清风茶楼听书了?”

清辞点点头,“茶楼里来了位新说书先生,口技倒是比先前那位更好。”

26

吴显知道这女孩子每月月初下山来必去茶楼听书,不仅听书,还爱将听到的趣事记下来。便是打趣道:“姑娘这些年听去的故事怕是都能攒成一本书了吧?”

清辞唇角一弯,“攒是攒了些,只是我那点能耐写不出什么得意文章,不过记下来,闲暇时同人唠嗑有些话说罢了。”说到此处,心底却是微微一暗,只是可惜那个听她的故事的人如今不在了。

吴显跟着笑了笑,知道女孩子事忙,便不再插科打诨,从抽屉里拿了账本和一本册子给她。

“这是上个月书坊的流水,姑娘你瞧瞧。采购的英石、云香草我都仔细验过货了,都在后院放着。等姑娘您瞧好了,我就吩咐人装车。”

27

清辞道了句“您辛苦”,快速翻完了账本,然后仔细地看起那册子来。那是本花名册,上头不仅详细记了人的名姓、年纪、住址、出身,还有保荐人的姓名。

梅雨季节一过,便到了鸿渊阁最重要的日子——晒书。但阁中素日只有纪三老爷纪言蹊,一对做粗活的田氏夫妻,另就只有清辞这么几个人,逢要晒书便要寻外头的人来帮忙。

但纪家藏书多是珍本孤本,有手脚不干净的便趁着做工偷走一些。还有那爱读书的,因外姓不得入鸿渊阁读书,便假冒工人入园,名为晒书实则拿着书一睹为快。这样丢失损坏了不少藏书。

28

纪言蹊是爱书之人,每每此时都心痛难当。但他身体不健,事又繁杂,不能时时盯着。清辞后来便想了这么个法子,用高薪吸引工人,只要老实本分且有人作保的。一来知道他们的来历,二来知道他们的去处,再有丢失毁坏也有地方去寻,这样能镇住些不怀好意的人进园子。入鸿渊阁晒书赚的工钱能抵平民家一年的收入,是以不少人趋之若鹜。

清辞仔细看完了花名册,在上头勾勾画画,然后方才交给吴显。“那就照着名单来吧。回头我请三叔公的意思,看看哪天开始晒书,到时候请田叔过来通知您。”

吴显点头说好。两人商量完便要一同往后院去,外头有伙计进来回话,说前面有人来问店里寻前朝才子李玉臣的《绮合集》。

29

吴显双手一摊,“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来寻《绮合集》的人络绎不绝。”

清辞微微笑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听说春闱圣上亲点的探花郎善治诗,宫中摆宴,探花郎一口气作了出五首芙蓉诗,圣上夸他有李玉臣之遗风。后来便是传说圣上极爱李诗。”

吴显无奈地笑了笑请她稍候,去了前厅,清辞则又拿起板片仔细端详。前厅后堂不过一道门帘,因此能清楚听到人声。

“上次我来问,你家伙计明明说有《绮合集》的,这会儿怎么就说没有了?我都向主人夸下海口了,如今你说没有,这不是诓人吗?”

30

“客官怕是有什么误会,《绮合集》上下卷确实是有的,只是中卷,别说这整条翰林街十几家书坊,就是整个大周的书坊,恐怕也没人拿得出来卖呀。哦,也不是,听说熙和长公主那里倒是有一套,可那也不是普通百姓消受得起的呀。”

《绮合集》一共三卷。因李玉臣曾卷入前朝谋逆案,其著作被销毁殆尽,流传至今本就是某些人的手抄或私印本,十分罕见。是以上下卷易找,中卷难寻。

“满大街都是上下卷,谁不知道中卷难买呀?”那人没好气道。

吴显又劝了一会儿,那客人终于离开了。

吴显满头大汗地回了内堂,“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个了。”顿了顿,方才斟酌道:“不知道姑娘有没有打算影刻《绮合集》呢?此书正是千金难求的时候,若此时刊印,定然能赚个盆满钵满。”去年晒书时,他恰好在鸿渊阁里见过此书。

31

清辞闻言放下了板片,微微一笑,神情分明很和气,但态度却坚决:“吴叔,您是知道三叔公的脾气的。”

吴显忙点头,“是,是,老夫逾越了。”他从商这两年染了市井气,商人逐利天经地义,可这少女买下书坊却不是谋利而印。这女孩年纪不大,虽然和气易处,却又是十分讲原则。他本也是读书人,知道大节不可夺,便不再提。

两人到后院清点英石和云香草。英石是放于书柜底下防潮用的,而云香草则用来驱虫。都是藏书楼里不可或缺的东西。等东西都查看点算过,吴显便吩咐伙计搬运上马车。待到茶楼把素包子送到,东西也都装点完毕,清辞便离开了。

32

此时已过申时,又不逢书院休沐,是以店里客人也不多。清辞穿过大堂,瞥见两个戴着帷帽衣着华贵的女郎在书架的一侧翻书。没记错的话,那架书多是些才子佳人的小说。往常也见人买,多是打发丫头匆匆来去,这样堂而皇之翻看的倒真不多。但她也只是随意一瞥,并没放在心上,在吴显的招呼下上了马车离开了。

见人走了,那两个女郎也要离开。吴显瞧见了上去笑问:“小姐们可有看中的书?”

两人一怔,其中一个个头小些的女郎道:“没有瞧上的。”

吴显变戏法一样不知道从哪里拿了一本书出来,“小姐不如瞧瞧这本《孤鸿飘零记》?这可是大才子焚香生的新作,京中闺阁女子几乎人手一册。说的是某朝痴心皇子和一个平民女子的情爱纠葛,那叫一个缠绵悱恻……”

33

那姑娘摆手打断他,“不要、不要,我们姑娘不看这种书。”

吴显的目光朝书架上飘了飘,“小姐们刚才不是看得很入迷嘛?”那一架可全是些才子佳人儿女情长的话本子。向前这书坊也是不卖这些的,但总卖些经史子集,收入毕竟有限。他便找清辞拿了主意,也出售些市面上的流行话本子。

“谁看得入迷,我们是在看……”丫头高声分辨,却被身旁的女郎打断了话。“樱儿,付钱吧。再拿几本字帖。”说着侧身而去。

丫头没办法,只好付了钱拿了书走人。吴显收了钱,余光见两人上了一辆奢华的马车,心里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可又说不上来什么,便索性不理,继续记账了。

34

马车行了半晌,虽然日头下去了,仍旧叫人闷出一身汗来。清辞撩开车帘,把水囊和包子递给赶车的汉子。

驾马车的汉子姓田,口不能言,是个哑巴。他身形短小精瘦,看着不过三四十的年纪,却是须发尽白。眼睛尤其的大,仿佛眼眶快要盛不住,眼珠子要掉出来了一样。乍看之下,只觉得脸上没有一点笑意,冷煞煞的,像个泥人。清辞几年前初见他时被他的样子吓坏了,但相处日久便发现这田叔同他的媳妇都是极好的人,因此同他们十分亲热。

“田叔,喝口水吃点东西吧。”

每月月初,清辞同田叔一起下山,清辞不过就在翰林街上转转,采买些东西,田叔却要再赶去纪家,领取当月的分例,交通书信。

35

田叔接过水囊,喝了两口,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拿手比划了几下。清辞会意,转身到车里,果见座位下有一个包裹。她打开包裹一看,竟然是一套裙衫。她探出头来,笑问:“田叔您给我买的裙子呀?”

田叔摆摆手,示意她再看。清辞这才看到包裹里的信,原来是纪家六姑娘清玥要及笄了,府里要办笄礼,这裙子就是给她回府时穿的。清玥本是三房的庶女,过继给了纪德英的原配崔氏,同她一样都是记在嫡母名下的,算是“亲姐妹”,难怪会叫她回家。

清辞有一瞬间恍然,她五年前离开纪府,名为上山服侍三叔公,实际无异于“发配”。这五年多来,父亲纪德英从未允她回家,她人在山中向来无人问津。

36

前尘往事似乎是被遗忘的,其实不过是不肯叫自己再去想起,只肯记得甜的,不愿去想那些苦的,所以人生所剩也不多。这会儿乍见了府里的消息,那过往便如刚结痂的伤疤又崩裂开,隐隐作痛。

那时候被打得多狠呀,父亲一句句的规矩不是让她记在脑海里的,而是要记到皮肉里的。

往事历历在目,而她如今竟然也快及笄了。

五岁前,她是长在云湖花船上无忧无虑不受管束的野丫头。字也是识得的,但不曾正经看过什么书。她生得美,母亲的姐妹们也爱打扮她。京中最时新的衣料,异邦最妖娆的舞衣,胭脂铺里最叫卖的水粉,她总是第一个用上的。她不爱读书写字,不是天资不好,只是更爱那些美丽和能叫人愉悦的东西。

37

花船上也时有新采买来的女孩子,只是教导,便叫乐坊里的乐娘们头疼。旁人一支舞要学半月,她只看一眼便会跳了;旁人一只小曲儿要反复练上十几二十遍,她不过听听,便比人唱得都好。后来乐娘们教管不过来,甚至会让她去教她们。

那时候虽然没有父亲,却过得逍遥自在。后来随纪德英回了纪府,认祖归宗,却没了母亲。她每次试图去回忆母亲故去的那一段时日,脑袋总是会发疼,记忆也变得模糊起来,仿佛被人抹去了一样。也曾经问过父亲,不过招来父亲的呵斥责罚,告诉她二奶奶崔氏是她的嫡母,她便只会有这么一个母亲,往后不许再提生母。

38

崔氏无后,纪德英无妾,通房丫头倒是有两个,但也都没诞下子嗣。清辞也懂的,纪德英仕途看好,崔氏又是望族之女。不仅三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庶女清玥过继给崔氏,其他房的子侄们其实暗地里也都想过继到二房来。而她一进府便记到了崔氏名下,大约就是府里婆子们私下说的“天大的恩典”。

清辞尤记得刚到纪府时,开始见满院子的兄弟姐妹,她还心生欢喜,想着以后有这许多的人作伴便不会孤单。可后来她才发觉,原来在人群中才是最孤独的时刻。明明她们是一样的女孩子,但她却渐渐感觉到了自己同她们是圆凿方枘、格格不入的。

旁的姐妹都是出口成章,她脱口而出的却都是戏文俚语。她不懂戏文有什么不好,只是其他姐妹听了都是花容失色,落荒而逃,她仿佛成了家里的异类。

39

她生来孤单,没有兄弟姐妹、亲友长辈。母亲是个清冷的性子,眉头总是锁着一段轻愁,懒怠同人应酬。而她却是向往热闹的,心底有一股热烈。

但纪府中女孩子出去交游,是从来没有人会带上她的。崔氏只道其他姐妹学有小成,参加诗会宴游,是增长见识有所进益。而她不过将将开蒙,认得些字罢了。出去既不能吟诗作对,又不会书画,没得叫人说诗礼传家又有万卷藏书的纪家不会教导女儿。于是,她便一直被留在府里不许出门。

有一回平山侯家老太太做寿,女孩儿们都去了。本来父亲那一回破天荒地许她也同去,她高兴地像过节一样,穿了最喜欢的衣服,欢欢喜喜等着晚上去赴宴。但那日下午,往常不怎么搭理她的姐妹们忽然来寻她去园子里玩。她好容易打扮妥当的,本不想疯玩弄得身上污秽。但姐妹们盛意拳拳,她想,或许是个同姐妹们亲近的好机会,便还是同她们去了园子里。

40

几人到了湖边,她失足落进了水里,那一日便又只有她被留在家中了。董嬷嬷夜里照看她,问她到底是自己落水的,还是被人推下去的,嬷嬷会去请父亲替她做主。

清辞想了想,还是说自己不小心脚滑落下了水。因为那个时候她也渐懂了,姐妹们只是怕她在外人面前丢人,影响自己的前途,怕议不上好人家。

原来自己的满腹热心,并不能换来同样的真情切意。她只是失落,但从不心冷。

清辞从来不知道何为父爱,所以即便纪德英对她冷言冷语,她也只当是董嬷嬷口中说的“严父”。只是后来家里大哥纪元逊结婚生子后,她有一回见父亲将侄孙女囡囡扛在肩头逗弄,她才知道原来父亲也可以是这样的。原来不过是自欺欺人。

41

无人作伴便无人作伴吧,她很小就懂得如何自己找乐子。到了纪家以后,就再不许唱曲儿跳舞了,整日里随着姐妹们去家学里上课。她有一份随遇而安的心,只是偶尔还是会怀念起云湖花船上风轻云淡无所拘束的自由。而后来,父亲送她进藏书阁,阴差阳错地给了她自由,只是不一样的。

她低头又看了手里的衣裙,黛青色对襟袄儿,牙白色撒花湖绉裙。算不得多亮眼的颜色、多时新的式样,但还是精致美丽的。

尤记得离家时,行李都是崔氏料理的,绫罗绸缎是再不会有了,都是粗布的四季衣衫。那时崔氏道:“并非嫡母苛待你。要知道,‘俭开福源,奢起贫兆’。你去藏书阁便是修身养性明理,‘衣服端齐,饮食节俭’,方能明圣人之道。族里多少人想去藏书阁,都被你父亲回绝了。如今你有这样的机会,是你父亲顶着闲言碎语为你谋划来的,万万不可辜负了。”

42杀青段

虽然清辞不明白,穿得美些,吃得好些,怎么就不能明圣人之道了,但也就如此应了。只有董嬷嬷在翻看她的行李时偷偷抹眼泪,嘴里喃喃:“作孽呀、作孽呀!怪不得戏里都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清辞不懂嬷嬷为什么这么说,只当是她心疼自己,便拥住嬷嬷肩膀,嬉笑着安慰道:“嬷嬷不是说阿辞天生丽质容貌无双吗,阿辞长得美,就算没有华衣美服,也没那么重要呀。”而嬷嬷那时哭得更伤心了。

她手指缓缓抚过裙子上的绣花,那是曾经渴望过的美丽。然而时过境迁,失而复得,她不是不喜欢,只是不那么想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