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223】
读物本·【柔情似水奇女子】篇拾陆 李季兰
作者:幼鱼出听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4658
6
3
12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16段。本系列讲述历史的24位文化女性。这些女子温柔却抓铁有痕,历史塑造着她们,她们也书写着历史。在诗词里感悟她们的所思所想和人生故事…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10-11 21:21:14
更新时间2024-10-12 10:39:48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柔情似水奇女子】篇拾陆 李季兰

1.   李季兰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本文的主人公,是大唐王朝的诗坛天后李冶李季兰。

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印象,觉得唐朝的女诗人肯定特别多。因为大唐毕竟是诗的国度,李白、杜甫、王维这样重量级的诗人灿若群星,其他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大唐又是一个女权高涨的时代,女皇帝主持科举考试,大才女点评文人诗篇。有“诗国”和“女权”这两大基础,女诗人怎么可能不多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唐朝将近三百年历史,留下记载的女诗人一共才二百零七位,其中很多还是笔记小说里的人物,以及女仙、女鬼,真实性大打折扣。而且,唐朝也没有产生像宋代的李清照那样,足以跟顶级男性文人分庭抗礼的女诗人。换句话说,虽然唐朝号称“诗唐”,但是,唐朝的女诗人整体来讲并不突出。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2.   因为唐朝人跟我们今天的观念不一样。我们今天说到才女,标配就是写诗。比如,《红楼梦》里,宝姐姐和林妹妹这样的大家闺秀都会吟诗作赋,很多人看了,就以为古代一贯如此。但其实,崇尚才女,并且把写诗看作才女的首要标准是宋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的风气,而唐朝人认为,吟诗作赋会让人的心思不安分,因此并不适合妇女。这样一来,唐朝的大家闺秀们也就不把写诗当成人生修养的重点了。大家闺秀不写诗,谁写诗呢?女道士写。

唐朝知名度最高的女诗人共有三位,分别是李冶、薛涛和鱼玄机。这三位天后级诗人有一个共性,都是女道士身份。为什么女道士写诗如此了得呢?因为唐代的女道士虽然是宗教职业者,但是,她们跟尼姑并不一样。尼姑里面,虽然也有像武则天那样不守规矩的人,但是总的说来,尼姑的生活还是相对严谨。但是女道士不同。唐朝女道士的来源更复杂,管理更松散,生活也更浪漫。李商隐那些深情款款的《无题》诗,好多都是写给女道士的,这本身就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气。

3.   道观成了迎来送往的社交场所,女道士们也跟文人们自由来往,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从宗教的角度看不算清净,但是,从文学的角度讲倒是好事。女道士们不像一般闺秀那样被家庭束缚,她们的心灵更加自由;她们经常跟文人们打交道,有“班门弄斧”的机会,成长的速度也更快。更重要的是,女道士其实是一群缺乏真正社会保障的人,没有了家庭的依托,她们的经历往往比一般女性更复杂,对生活的感慨也更深沉。清朝的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对女诗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正是唐代三大女冠诗人横空出世的共同背景。

三大女诗人的共性如此,个性又如何呢?我的理解是,李冶天分最高,薛涛故事最多,而鱼玄机性格最强。先从年代最早的李冶说起。李冶字季兰,大概生活在唐玄宗到唐德宗之间,有三个小故事,基本上勾勒出了她的一生。

4.   第一个小故事叫“心绪乱纵横”。据说,李冶五六岁的时候,家里雇了工人给蔷薇花搭架子,她父亲就抱着她到院子里看。看着看着,小姑娘冒出一句诗:“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这么长时间还没搭好,让我心里好乱呀。这两句诗写得好不好?按照五六岁的年龄来讲,已经相当不错了。要知道,我们五六岁的时候,还在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样的儿歌呢,人家李冶就已经在搞创作了,而且这个创作还不简单,从情景一直上升到心绪,这不是少年老成吗?谁家里有这样早慧的孩子,父母都应该高兴吧?李冶的父亲可没有半点高兴的心情。恰恰相反,他一把把小李冶摔在地上,还骂了一句:“此必为失行妇也!”这个孩子长大后,一定是个放荡的女人!

5.   做父亲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女儿呢?其实这是一个谐音梗。什么叫“经时不架却”?既可以理解成架子的“架”,也可以理解成出嫁的“嫁”。如果是架子的“架”,那它的意思就是过了预期时间,还没有搭好架子;如果变成出嫁的“嫁”呢?那就是少女过了结婚年龄还没有出嫁。这样的谐音梗可绝不是凑巧,它一定是有意为之。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居然玩起了谐音梗,说起了过时未嫁的烦恼,这就不仅仅是早慧,而是过于早熟了。我们中国人虽然喜欢早慧,但是对情感早熟总是持一份戒心,这样的孩子,怕是不会安分吧。而不安分对古代妇女来说算是一个致命的缺点,所以她的父亲才会勃然大怒,认定女儿做不了老实本分的良家妇女。

6.   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呢?其实并不是。如今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这是后人虚构出来的一个故事。人们为什么会虚构这样的故事呢?首先自然是事后诸葛亮。李冶是不是“失行妇人”?从她日后的发展看,确实不符合唐代的道德标准。她没有走上寻常妇女相夫教子的道路,而是出家当了女道士。当了女道士之后,她也并没有潜心修道,而是各种谈情说爱。这样无缘婚姻却又不乏感情生活的女道士,在当时的人看来,可不就是失行妇人吗!既然最终当了失行妇人,肯定从小就不是好孩子,这么倒着一推,结论先行,然后才有了那个故事。但这还不是编造故事的唯一理由。还有另一个理由更加重要,那就是我在文章开头提醒过大家的社会心态,唐朝人对女性写诗并不友好。在他们看来,只有心绪纷乱的女人才会写诗,而这种心乱如麻的天性,任谁都改不了。

7.   从这里,就能看出唐朝的性别歧视来了,如果是一个男性诗人童年写诗,肯定是天赋异禀,比如杜甫吧,那就是“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可是,轮到女诗人,就算天赋异禀,也只能是“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这不就是赤裸裸的歧视吗?

那么,抛开这些属于时代的偏见不谈,李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此人既恋爱又交友,既多情又通透,如果生在今天,倒是一派见过大世面的都市女郎风范。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故事,“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这句诗说的其实是她和诗僧皎然之间的故事。

皎然是何许人?此人俗家姓谢,是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谢灵运的第十代孙子,擅长写诗,更喜好品茶。这样高贵的出身,又是这样清雅的人品,一下子就把李冶迷倒了。

8.   一个女冠爱上了一个高僧,当然有违清规戒律,可是李冶不管这些,她是一个热情直率的人,爱了就要说出来。她到底是怎么表白的呢?其实我们并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皎然是怎么回绝的,因为他给李冶回了一首诗,诗题就叫《答李季兰》,诗云:“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什么意思呢?所谓“天女”,是唐朝对女道士的代称,这里指的就是李季兰。皎然是说,你来试探我,想要用你的花瓣来沾染我的衣襟。可是我的禅心已定,你还是捧着花回去吧。这里的花到底指什么呢?它既不是俗家的牡丹,也不是僧家的白莲,它是一颗多情的女儿心呀。你捧着你的痴心来了,可是,我却早已练就了一颗不染凡俗的禅心。佛法清净,恕我无法回报,你还是带着你的心回去吧。

9.   女道士一腔痴情地试,大和尚风轻云淡地回,两个人其实都有出位之举,但也都很有腔调,谁也不觉得唐突,更不觉得猥琐。事实上,这件事情之后,李冶和皎然继续论茶论诗,男女之情淡去,知己之情倒是浓厚起来,这背后的一派自在潇洒,就算放在今天,也仍然令人心生敬意吧。

如果说既恋爱又交友属于李冶的生活态度,那么,既深情又通透就属于李冶的情感态度了。李冶的诗一共留下十六首,倒有一大半都是在讲爱情的,比如,那首著名的《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看到这首诗,我经常会想起法国大文豪雨果的那句名言:“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同样是拿大海和人心相比,雨果看到的是广度,而李冶看到的是深度。

10.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这样强烈的慨叹背后,是有多深的感情做支撑啊。可是,仅仅谈深情,那还不是完整的李冶。李冶的另一面是通透。什么叫通透呢?

她有一首《八至》诗,最为有名。诗云:“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这首诗不是常规的五言诗或者七言诗,而是不太常见的六言诗。全诗一共二十四个字,倒出现了八个“至”字,所以就叫《八至》。这“八至”是什么呢?先看第一句,“至近至远东西”。想想看,这真是一个既浅显又实在的真理。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向,它说近就近,哪怕是紧挨着的两个物体,也可以分出来一东一西来;可是,它也是说远就远,远到无边无际,仍然不外乎是一东一西。这是常识吧?却也具有深刻的辩证法。

11.   再看第二句,“至深至浅清溪”。清清溪水比不上江河湖海,它肯定是浅的。可是,这看似浅浅的一湾溪水,却能容纳天光云影,大千世界,让人觉得深不可测。这不也是辩证法吗?再看第三句,“至高至明日月”,最高的最亮的就是太阳和月亮。这还是不是辩证法?不是了,这里没有辩证,就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这岂不是配不上前两句诗,显得有点平淡了?别急,这正是会写诗的手法。警句不能像连珠炮那样层出不穷,到中间总得铺垫一下,让人喘一口气。喘过气之后呢?一个真正的金句出现了:“至亲至疏夫妻”。看到这里,所有的人都会明白,前面那一切辩证,一切铺垫,原来都是为这句服务的。

古代讲夫妇齐体,可是,这理论上应该生同衾、死同穴的两个人,在实际生活中却既可能同生共死,也可能同床异梦,而夫妻之间一旦同床异梦,那就比陌生人还要可怕。这不就是“至亲至疏夫妻”吗?

12.   这样的话,既不是小姑娘的娇嗔,也不是怨妇的抱怨,这里有一份看透世情的老辣,还有一份爱恨交织的无奈,真是既成熟,又通透,像极了如今练就一身本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却也还要“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的都市新女性。事实上,古代也罢,今天也罢,就算是明媒正娶的结发夫妻,生活里尚且有多少苟且,多少不堪,何况是李冶这样一辈子只有恋爱缘,而无婚姻分的女道士呢!如此说来,李冶这一句“至亲至疏夫妻”,既是通透,也是无奈了。

不过,就算李冶拎得清感情,她也依然拎不清命运。因为她的命运,根本不由她主宰。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故事,“不料虚名达九重”。

13.   李冶的诗越来越有名气,最后居然传到了皇帝耳朵里,唐代宗特地召她入宫见驾。皇帝召见,这可是了不起的大事。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召李白入宫,李白是何等得意啊。他写过一首《南陵别儿童入京》,结尾的两句最有感染力:“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今,这样的殊荣轮到李冶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荣耀,李冶是不是也像李白那样兴奋呢?其实并没有。李白赶上的是太平盛世,他又自视甚高,一心希望建功立业。而李冶生逢安史之乱之后的衰世,当时已经年过半百,她又是一个女道士,本来也无意指点江山,所以对这次征召,她倒是颇为淡泊。

14.   她写了一首《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和朋友告别。诗云:“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什么意思呢?我没有才华,多病多痛,老迈龙钟,不料我的一点虚名居然惊动了皇帝,召我入京。摸摸帽子旁边露出的白发,看看镜子里衰老的容颜,我真是羞愧得无地自容。我的心已经随着一路的芳草到了北方的宫阙,可是,我又忍不住极目南天,遥望那看惯了的山峰。多情的桂树已经无法留住我了,自在的沙鸥却又从水边飞来,和我蓦地相逢。看到没有?还没有见到皇帝,她已经开始羡慕自由自在的沙鸥了,想来,这“不料虚名达九重”的诗句中,也隐藏着许多无奈吧。

15.   可是,就算有点无奈,她肯定也不会想到,这一次入宫,走上的竟然是一条不归路。怎么回事呢?李冶进京不久,唐代宗就死去了,继任的是他的儿子唐德宗。德宗依然爱好文艺,李冶也就继续待在宫里,陪皇帝吟诗作赋。可是,除了写诗,德宗皇帝还有更大的抱负,他一心要把安史之乱丢掉的东北地区收回来。这当然是不得了的雄心壮志,可惜,他的实力和他的雄心并不匹配。几番操作失误之后,不仅原来的叛军没能平定,派去平叛的士兵也突然哗变,拥立一个叫朱泚的将军当皇帝,唐德宗连滚带爬,仓皇逃出了长安城。那李冶呢?她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皇帝逃跑,决计不会想要带上她。于是,她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新皇帝朱泚的俘虏。朱泚和唐德宗虽然在政治上不共戴天,但文艺观点倒是颇为一致。大名鼎鼎的女中诗豪李冶在此,为什么不让她写诗歌颂新朝呢?

16.   李冶确实不是忠臣烈女,她只是一个会写诗的人。既然宫城易主,李冶也不想反抗,她就只是按照新皇帝的新要求,写她写熟了的那些马屁诗。

可是,新皇帝的统治并不持久,没过多久,唐德宗又打回来了。这一次,他倒并没有忘记李冶。刚一回宫,德宗就把李冶抓了起来,质问她为什么给朱泚歌功颂德。李冶解释说,自己陷落城中,身不由己。听完李冶的辩解,唐德宗哼了一声,说:“你身不由己?人家严巨川不也是陷在城中,身不由己吗?但他怎么写的?‘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你怎么就不能‘心忆明君不敢言’呢!”不容分说,一顿乱棒,将李冶活活打死。不知道在这一刻,李冶是否想起了来时路上,那些在水边自由翱翔的沙鸥呢?

其实,沙鸥自在,却也无法摆脱水和天的纠缠,就像一个女道士,就算摆脱了家庭的羁绊,摆脱了父权与夫权,却也始终无法摆脱君权,摆脱时代一样。不过,作为诗人,李冶也算拥有了一项特权,她的诗超越了她的生命,也超越了她的时代。

【柔情似水奇女子】系列

①467487 ②725515 ③676381

④929551 ⑤512905 ⑥852019

⑦429765 ⑧734873 ⑨862485

①⓪454805 ①①843803 ①②186507

①③616423 ①④573451 ①⑤900045

①⑥本集

【风华绝代才女们】系列

①583227 ②362759 ③107731

④494675 ⑤248613 ⑥664705

⑦842951 ⑧587923

【中国传奇女性】系列

①786113  ②180201  ③746141

④374521  ⑤839943  ⑥377521

⑦526619  ⑧822011

【名女子传奇】系列

 ① 865273  ②164451  ③995135

 ④702547   ⑤486937  ⑥85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