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423】
读物本·【柔情似水奇女子】篇拾叁 花木兰
作者:幼鱼出听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4225
3
2
9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13段。本系列讲述历史的24位文化女性。这些女子温柔却抓铁有痕,历史塑造着她们,她们也书写着历史。在诗词里感悟她们的所思所想和人生故事…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10-07 19:52:47
更新时间2024-10-08 14:42:0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柔情似水奇女子】篇拾叁

1.   花木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说到南北方的差别,我们当代人还难免会陷入饺子与年糕,咸豆花与甜豆花之争。事实上,这种差别在中国古代也时有显现。特别是在大动荡、大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几乎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南北方的差异。南方人吃鱼,北方人吃肉;南方人喝茶,北方人饮酪;南朝文学里有俏丽温婉的碧玉,北方文学里有坚强硬朗的木兰。本文的主人公,正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巾帼英雄木兰。关于这位英雄,有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乐府民歌《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   木兰这个人,在现存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我们对她的了解,基本上都来自《木兰诗》,但是,《木兰诗》跟一般的文学作品又不一样,它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北朝民歌有一个特点,特别质朴,质朴到什么程度?它里面只要出现有名有姓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所以,木兰很可能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或者,至少有一个跟她非常类似的历史人物做原型。

我们现在常说“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木兰既然实有其人,她总得有个姓氏吧?对这个问题,大多数人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木兰姓花呀。豫剧里,《花木兰》是经典剧目,就连美国迪士尼公司拍的电影也叫《花木兰》,我们平时说起四大巾帼英雄,也会说是花木兰、樊梨花、穆桂英和梁红玉。

的确,木兰姓花这个说法流传最广,但是,这个姓氏出现得很晚,它其实是明朝大才子徐渭(徐文长)在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里,给木兰加上的一个姓。

3.   大概徐渭觉得木兰是一种花的名字吧,就随手给她安了一个花姓。杂剧是戏剧的祖宗,此后的各类戏剧都受徐渭杂剧的影响,也都管她叫花木兰。换言之,这个姓氏出自明代文人的创造,并不能作为依据。此外,还有人说她姓魏,姓朱,姓木等,但是,都没什么根据。我们今天经常说无名英雄,按照这个思路,木兰其实是一位无姓英雄。

木兰虽然无姓,但是很有名气。我们上初中的时候,都学过《木兰诗》这篇课文。既然如此,还有什么新鲜的东西能够和大家分享呢?我想分享三个问题。第一,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当时到底有没有可能?第二,作为文学作品,《木兰诗》到底好在哪里?第三,从古到今,人们的观念变化不小,木兰为什么会一直受欢迎?

4.   木兰女扮男装去替父从军有没有可能?古往今来,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能。古代是冷兵器作战,对体力的要求比较高。木兰一个弱女子,怎么可能真的走上战场呢?这个观点貌似有理,但是,这样说话的人,一定是不了解北朝女子的神勇。魏晋南北朝有个最重要的时代特点,那就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先是匈奴、鲜卑、羯jié 、氐、羌五胡入华,建立十六国;后来又有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再到后来,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又演化成北齐、北周。总而言之,一直到隋朝建立之前,整个北方都是胡人的天下。胡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无论男女,都能征善战;即使是那些留在北方的汉人,为了自保,也都纷纷练兵习武。这样一来,整个北方地区都弥漫着尚武之风,甚至连年轻姑娘,也都盘马弯弓,巾帼不让须眉。

5.   北朝民歌里讲女英雄,除了《木兰诗》,还有一首《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qiān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什么意思呢?

李波的小妹妹名字叫雍容,她撩起衣裙,放马飞奔,如同狂风卷起草蓬。她总是一箭双雕,而且左右开弓。李家的妇女尚且如此英勇,又有谁敢和他家的男子相逢?李雍容这架势,这劲头,是不是很像木兰?而且,这位李波小妹可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她家的故事,就记载在《魏书·李安世传》里。

根据《魏书》的记载,李波是广平人,也就是现在河北省永年县一带的人,李家宗族强盛,身处乱世之中,他们不停地招降纳叛,成了地方一霸。广平刺史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势力存在,派人去围剿李波,结果被李波率领宗族打得落花流水。就是在李波跟官府反复较量的过程中,这首《李波小妹歌》传唱开来,成了广平民众反抗官府的精神武器。

6.   想想看,既然李波小妹能够“褰裙逐马如卷蓬”,那么,木兰当然也可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既然李波小妹能够“左射右射必叠双”,那么,木兰也完全可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同样,既然李波小妹能够随兄作战,那么,木兰又为什么不能替父从军呢!

不过,李波小妹毕竟是跟着李家宗族一起作战,她完全可以保持女儿身份,如同《水浒传》里的扈三娘。可木兰是顶替父亲,随军远征,那她就不能再以女儿身示人,一定得女扮男装了。这个事情有没有可能?也有可能。要知道,唐朝赫赫有名的太平公主年轻的时候,就曾经穿上一身武官的衣服,在唐高宗和武则天面前大跳战争舞蹈,暗示父母给自己选个武将做夫婿。太平公主这种行为,是特例呢,还是常态?许多专家学者都考证说,在北朝隋唐时代,女扮男装本来就是一种社会风尚,也是一种时尚潮流。

7.   我们现在看到的《虢guó国夫人游春图》也好,永泰公主墓壁画也好,都有女扮男装的形象。可能有的读者朋友会反驳,女扮男装一天两天可以,时间长了,怎么可能真的看不出来呢?其实,这样的例子也并非没有。唐末五代的时候,有一位名叫黄崇嘏的川妹子,在父母亡故之后女扮男装,到处游历。游历到卓文君的老家临邛的时候,因为一个偶然的事故,认识了当地的父母官周庠,周庠非常欣赏她的风度,就举荐她当了司户参军,这是一个八品官。黄崇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一年多,工作特别出色,处理了好多积压案件,周庠对她更是青眼相加,非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她。这下子,黄崇嘏没有办法再装下去了,只好从实招来,承认自己是女儿身。这其实就是黄梅戏《女驸马》的故事原型。既然黄崇嘏能够女扮男装当官,木兰为什么不能女扮男装从军呢?当然,无论是女扮男装,还是替父从军,木兰肯定都要克服巨大困难,但是唯其如此,才更能凸显她的英雄本色,如果她只做寻常的事情,就在家里纺纱织布,相夫教子,又怎么可能被写进《木兰诗》里,名垂千古呢!

8.   再看第二个问题,《木兰诗》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水准,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合称“乐府双璧”,那么,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呢?它有两个特别的好处,第一,书抄得好,第二,梗埋得深。先看书抄得好。这首诗哪里是抄的?开头就是抄的。《木兰诗》起手云:“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当年,老师都会告诉我们,这个开头有悬念,出手不凡。以叹息声引出悬念不假,可是,最先这么写的,并不是《木兰诗》,而是另外一首北朝民歌《折杨柳枝歌》。《折杨柳枝歌》云:“敕敕chì何力力,女子临窗织。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抄得相当明显吧?只不过在《折杨柳枝歌》里,那个女儿所思所忆的是“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是个婚姻恋爱方面的老话题;而木兰所思所忆的,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是个不同寻常的英雄话题。经过这么一改造,木兰与众不同的地方不就出来了吗!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抄得比原诗还好。

9.   其实,这首诗不仅开头是抄的,结尾也是抄的。《木兰诗》的结尾感慨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把两只小兔子揪起来,雄兔子的两只前脚会时时动弹,而雌兔子则会不时地眯缝一下双眼,这还比较容易分辨。可是,一旦两只兔子并肩奔跑起来,谁又能分辨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这一雄一雌两只小兔子,不正象征着人世间的男女两性吗?平日里,男子和妇女身份职责不同,穿着打扮也不同,肯定很容易区分;可是,一旦上了战场,大家都一样身着戎装,冲锋陷阵,又怎么会分清楚哪个是男,哪个是女呢!仔细想来,这不就是我们今天在职场中经常看到的状态吗?下了班之后,女孩可能会刷刷肥皂剧,男孩可能会打打网络游戏,可是,一旦到了工作岗位,男女还有什么差别呢?这就是木兰对伙伴们“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答复,也是木兰真正的骄傲所在:一旦机会均等,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个比喻多么俏皮,多么形象啊,还因此诞生了一个成语,就叫“扑朔迷离”。

10.   可是,这如此精彩的比喻,其实也有抄袭之嫌。这一次,它抄的是另外一首《折杨柳歌词》:“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跸跋bì bá黄尘下,然后别雄雌。”很明显,这是在讲赛马会的场景。健儿要靠骏马奔驰,骏马也要靠健儿驾驭。只有到滚滚黄尘中比试比试,才知道哪个是雄,哪个是雌。《木兰诗》的结尾,和这四句诗的结构差不多吧?可是,原诗说的是马,更具英雄气概;而《木兰诗》说的是小兔子,更娇俏,也更有生活气息。更重要的是,原诗说的是“然后别雄雌”,是一定要分出个高下;而《木兰诗》反其道而行之,说“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说,雄和雌本来就没什么区别,这不就别开生面了吗!这么一改,反倒比原诗更耐人寻味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所谓“会抄”,其实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再创造。

11.   再看第二个好处。梗埋得深。

《木兰诗》最大的梗在哪里?在“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前面说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我们不免会疑惑,她一个女孩子,军队能要她吗?后面又说,“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我们也会疑惑,古代的皇帝有那么开通吗?不仅让木兰当兵,还让木兰当官。可是,一旦抛出这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我们之前的疑惑就豁然开朗了,原来,木兰这么多年都是女扮男装,玩角色扮演啊。而且,随着这个梗一刨出来,喜剧效果也就出现了,随着木兰家的门帘一掀,伙伴们都惊掉了下巴,一直并肩战斗的好哥们儿摇身一变,怎么就成了一个娇滴滴的大姑娘!吓了一跳之后肯定会尴尬,连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才好。然后呢?然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一起看看木兰,肯定会哄堂大笑吧?笑木兰藏得深,也笑自己这么多年,傻透了!这就是难得的喜剧效果,让这首诗一下子就活起来了,显得又刚健,又婀娜,真是人见人爱。

12.   既然说到人见人爱,第三个问题也就来了:古往今来,人们的价值观,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什么木兰这个形象就能跨越时代,跨越国界,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呢?这是因为木兰的精神内涵太丰富了,哪个时代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方说,古代人重视孝道,而且,又总想着男主外、女主内的规矩,想要让女性服务家庭。木兰符合不符合这个要求呢?其实是符合的。她虽然出门去打仗,但是,那不是为了出风头,逞英雄,而是为了替老父亲分忧,是难得的孝心,这样一来,她出门就有理由了。而且,木兰得胜还朝之后,坚决不做尚书郎,而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回家之后,又立刻“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这不都是强调她重新回归家庭了吗!当年走出家庭合乎礼法,此时回归家庭,仍然合乎礼法,一举一动都不失孝顺女儿的本色,古代人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13.   再说近代。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木兰符合不符合这种时代精神呢?也非常符合。她那么多年女扮男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不都是为国征战,为国牺牲吗!这样的木兰,在近代还是英雄。再说当代。当代人最追求什么?当然是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而木兰身上,无疑充满了这种精神。她那“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举动也罢,“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宣言也罢,不都是要突破性别限制,实现自我超越吗?这样勇敢的女孩子,不用说当代的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照样喜欢。所以,才会有迪士尼公司那部著名的电影《花木兰》。这种跨越时代,也跨越文化的感染力,才是《木兰诗》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木兰身上最伟大的力量。

【柔情似水奇女子】系列

①467487 ②725515 ③676381

④929551 ⑤512905 ⑥852019

⑦428365 ⑧734873 ⑨862485

①⓪454805 ①①843803 ①②186507

①③本集

【风华绝代才女们】系列

①583227 ②362759 ③107731

④494675 ⑤248613 ⑥664705

⑦842951 ⑧587923

【中国传奇女性】系列

①786113  ②180201  ③746141

④374521  ⑤839943  ⑥377521

⑦526619  ⑧822011

【名女子传奇】系列

 ① 865273  ②164451  ③995135

 ④702547   ⑤486937  ⑥85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