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读专用,不作商用 ,如侵即删。
茶文化
1.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中国茶文化的内容涵盖:中国的茶书,中国各地区的茶俗,茶具艺术,茶水选择、茶汤冲泡、名茶典故等。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在二十一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如何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发挥茶文化在大茶业中的积极作用,也是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
2.
说起茶的发现,人们会自然地想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然而把茶作为饮料、作为一种精神享受,真正有历史记载的还应该从西汉算起,王褒(bāo)《僮(zhuàng)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和记载,充分证明了当时饮茶风俗的形成和茶叶市场的存在。东晋常璩(qú)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了巴蜀地共的很多共梧甚至把茶作为贡品。魏晋南北朝时一些有识之士“以茶养谦”巳成风气,如晋吴兴太守陆纳已养成只招待茶水的习惯,客来敬茶这也许是最好的例证。
3.
唐代是历史上比较兴旺的朝代,陆羽《茶经》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发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也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及其同时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视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而且非常讲究饮茶用具和煮茶的艺术,可以说中国的茶道、茶艺从此产生。当时比屋皆饮的民间茶俗,乃至豪华隆重的皇室宫廷茶宴,以及文人的茶诗词与茶书画,都是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集中表现。
4.
到了宋代,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饮茶更加普及,作为贡品的建州龙团凤饼更是花样翻新。宋徽宗皇帝赵佶著《大观茶论》,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亲自写茶书的皇帝。跟随其后的不少文人雅士也纷纷写诗作茶画。同时饮茶艺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点茶”技艺进一步规范,“斗茶”之风盛行,佛门茶事兴旺,饮茶技艺也随着佛教的传播而迅速走出国门传至海内外。
5.
明清时代散叶茶迅速发展,多茶类的结构逐步形成,饮茶方法也从点茶发展成泡茶,而且泡茶用具也越来越讲究,工艺精巧的紫砂壶、盖碗瓷器茶具等也应运而生。客来敬茶、以茶待客风气更为普及,都市茶馆林立,利用茶馆休闲、谈生意已是平常事,茶馆文化教育得到发展。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意义十分深远。
6.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包含着茶叶生产消费及其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茶文化教育的表现及存形式,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诸如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茶歌舞和茶艺表演等等。表现为精神形态的,诸如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等等。
7.
由于茶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因此中华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也必然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茶文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向来就是非常密切的,无论是历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书画酒诗茶”,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茶文化发展至现代,茶的社会功能更加突出,归纳其重要方面大致有21项: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代酒、以茶养性、以茶祭祀 、以茶作诗、以茶做菜、以茶为食、以茶制药等等。
8.
以茶会友:客来敬茶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朋友相见,饮茶叙事,新切祥和。以茶联谊:各种联谊活动,采用茶话会的形式,既庄重又生动活泼。以茶示礼:亲友相见、人际交往,无论是多么庄重的高级会谈或是重要会议,每人清茶一杯,显示了一种尊敬的礼仪。现代社会以工为礼品者显得高尚。以茶代酒:从古至今,以茶代酒者不乏其人,现代人际交往,提倡以茶代酒,实在是高尚之举。
9.
以茶倡廉:清茶一杯,以示清正廉洁,是反对铺张浪费,提倡清廉的重要举措。以茶表德:日本千利休茶道精神是“和敬清寂”,中国当代茶人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提倡的中国茶德是“廉美和敬”。以茶为模:以茶的奉献精神为模,倡导做一个正直清廉的“茶人”。以茶养性:从古至今不少文人雅士都提倡以茶修心养性,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以茶为媒:中国历史上茶与婚姻关系密切,以茶联姻、婚嫁用茶的传统流传至今已成习俗。
10.
以茶祭祀:中国民间的丧祭活动,很多仍流传用茶作祭品的习惯。以茶作禅:自古就有“茶禅一味”之说,寺院茶道的禅茶、普茶、施茶等都是以茶悟道的重要仪式。以茶作诗:历代诗人作茶诗者很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以茶作画:历代描绘茶会、烹茶、饮茶等内容的书画较多,艺术价值较高。以茶歌舞:以采茶、饮茶等内容的歌舞较多,生动活泼。以茶献艺:各种流派的茶艺表演具有欣赏价值,不少茶类、地区、民族的饮茶习俗,艺术化以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1.
以茶旅游:茶乡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特色旅游项目,游名山、观名寺、饮名茶三位一体,很受欢迎。以茶做菜: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以鲜茶做菜的习俗,茶文化活动频繁之地,以茶作菜的菜谱也是丰富多彩的。以茶为食:将茶添加于食品饮料中食用,逐渐流行起来,茶叶口香糖、茶叶蛋糕、茶叶面条、茶酒等都已被人们接受。以茶设宴:各地的早茶、夜茶,以饮茶与吃小点心结合的方式,受到普遍欢迎。
12.
以茶健身:已知茶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功效,饮茶健身是很多饮茶爱好者的切身体会。以茶制药:将茶叶中具有药效功能的物质分离提取出来,制成防病治病的药物,这是茶对人类健康的新贡献。综合上述茶的主要社会功能,可以认为,茶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其影响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1.以茶会友,以茶联谊,客来敬茶,以茶示礼,提倡“和主贵阳市”,双月刊一步增进友谊,调节社会人际关系。
13.
2.以茶代酒、以茶倡廉,提倡茶德和茶人精神,以茶养性,能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3.经茶主媒、以茶祭祀、茶禅结合,发挥茶的媒介作用和精神寄托作用。4.以茶作诗作画,以茶歌舞,经茶献艺,茶乡旅游,倡导高雅的艺术享受,美化人们和生活。5.经茶做菜,以茶曾食,以茶设宴,提倡茶为国饮,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6.饮茶健身,以茶制药,发挥茶的保健功效,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14.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严格的敬茶礼节,奇特的饮茶风俗。中国饮茶,从神农时代开始,有四千七百多年历史。茶礼有缘,古已有之。客来敬茶,是中国汉族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直到21世纪,宾客至家,总要沏上一杯香茗。喜庆活动,也喜用茶点招待。开个茶话会,既简便经济,又典雅庄重。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汉族还有种种以茶代礼的风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这种风俗,就是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15.
茶礼还是中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明·许次纾(shū)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以茶为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则就会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两家茶的谚语。同时,还把整个婚姻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
16.
三茶,就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称,即定婚时,男家除送如意压帖外,要回送几缸绍兴酒。婚礼时,还要行三道茶仪式。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莲子、枣儿;第三杯方是茶。吃的方式,接杯之后,双手捧之,深深作揖(yī),然后向嘴唇一触,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后才可饮。这是最尊敬的礼仪。这些繁俗,有婚礼的敬茶之礼,仍沿用成习。
17.
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当代,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同时,历朝历代也涌现出大量与茶有关的各种艺术作品。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
18.
中国关于茶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仅古诗词一项,总数在2000首以上.有关资料显示最早的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是杜育的《荈(chuǎn)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2800部诗歌作品中,与茶有关的有60首。而他本人也是品茶行家,一天到晚茶不离口。唐代诗人卢仝(tóng)所作《走笔谢孟谏(jiàn)议寄新茶》脍炙人口,历久不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19.
北宋范仲淹作《斗茶歌》描绘了茶文化在当时的盛行。北宋·苏轼《汲江煎茶》描写诗人在月明之夜亲自用大瓢汲取活江水烹茶的情景:“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关于茶的散文、小品文、书法,茶画,茶学专著等也有很多。
20.
中国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潮州凤凰单丛茶、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茶的主要味道来自茶叶,因此茶叶对茶的品质影响也是最大的。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是主要的茶叶出产地,因此茶叶的品种也特别多。其中有名的品种更是不少,下面所列出的仅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几种。
21.
绿茶类毛尖:产于河南信阳 俗称“绿茶之王”。
龙井:既是浙江省杭州地名,也是泉名。此地出产的茶亦用此名。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洞庭山。茶叶采于春季,制成品紧密缠绕,带螺旋形。相传康熙年间,洞庭山少女采茶,不带筐子,把茶叶放在乳间,茶得体温而生奇香,名为“吓杀人”茶。清康熙皇帝南巡太湖,喜爱这茶的清香,但认为“吓杀人”不雅,又因为茶叶带螺旋形,康熙皇帝赐名碧螺春。碧螺春成为清代贡茶。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剑毫:产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大别山区)。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县。珠茶:产于浙江平水。青顶:产于浙江临安天目山。白云茶:产于浙江雁荡山。银毫茶:产于湖南百叠岭。
22.
红茶类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首次种植于福建省崇安县(1989崇安撤县设市,更名为武夷山市)桐木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由福建武夷山深处当地茶农于明朝中后期机缘之下创制而成。后来在正山小种的基础上发展了工夫红茶。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
23.
川红:川红工夫产于四川省宜宾等地,具备紧细圆直,毫锋披露,色泽乌润,内质香高味浓的优良品质。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滇红:云南红茶,简称滇红。暖卡红茶:产于河南信阳。温胃暖身,抗御寒冷,索住热量。信阳红:产于河南信阳。北苑贡茶:产于福建省建瓯市。乌龙茶类铁观音、黄金桂、毛蟹、本山产于福建省安溪。冻顶乌龙:产于台湾冻顶山。大红袍: 产于福建武夷山;单枞: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凤凰山
24.
黄茶类,蒙顶黄芽:茶芽条匀整,扁平挺直,色泽黄润,金毫显露;汤色黄中透碧,甜香鲜嫩,甘醇鲜爽。为黄茶之极品。君山银针:产于湖南洞庭湖君山岛。白茶类:产于福建福鼎;松溪白茶:产于福建松溪县。黑茶类: 产于湖南安化;普洱茶:产于云南。
25.
中国历代对泡茶的水十分讲究,认为水是茶之本。(明)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写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得八分。”乾隆帝曾说:“茗饮之本,其必资于水乎。”。乾隆特制银斗,品试全国的泉水,按水的质量分别高下:济南趵(bào)突泉第一,中冷泉第二,无锡惠泉第三,杭州虎跑泉第四。(乾隆:《天下第一泉记》)
26.
茶圣陆羽不但是品茶高手,也是品泉高手。雨水,明代文人讲究用天水,他们对于春、夏、秋、冬四季的天泉,有不同的评价。秋天的雨水烹茶最好、其次是梅雨季节的雨水,再次是春雨,而夏季多暴雨,水质最差,不主张用来烹茶。收集雨水时必须用干净的白布,在天井中央收雨水。至于从房檐流下的雨水,不能用。雪水,“瑞雪丰年”,古人认为雨水是五谷的精华,用来烹茶最雅。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闲尝雪水茶”。
27.
露水,又名“天酒”,古代神仙的饮料,《山海经》写道:“仙丘降露,仙人常饮之”。中国历代皇帝王中乾隆最讲究露水。乾隆帝夏天常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喜欢收集太平湖中荷叶上的露水烹茶,认为胜过北京的玉泉山泉水。地泉,各朝代对于中国各地的名泉,排名次序略有不同:唐代:第一杨子江金山寺中冷泉,第二无锡惠山寺泉,第三苏州虎丘寺泉。明代,第一无锡惠山寺泉,第二金山寺中冷泉,第三杭州虎跑泉;清代,第一北京玉泉山,第二杨子江金山寺中冷泉,第三无锡惠泉。
28.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是所有泡茶过程中必备的器具,不单指茶壶、茶杯,被认为对茶的品质有着莫大的影响。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中列出10种茶具,这还是比较少的了: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xiǎn)、茶瓯、茶瓶。最早的茶壶使用金、银、玉等材料制成。唐宋以来,由于陶瓷工艺的兴起,逐渐被铜和陶瓷茶具代替。
29.
铜茶具相对金玉来说,价格更便宜,煮水性能更好,陶瓷茶具盛茶又能保持香气,更重要的是价格相对较低,所以容易推广,又受大众喜爱。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博物馆保存着一套完整的唐朝皇帝用的纯金茶具。宋代湖南长沙出产的茶具,十分精美,价值以白金计算。赵南仲曾出黄金千两定制一副茶具献给皇上。各种茶壶明代供春、时大彬手制的紫砂壶更成为昂贵的艺术品。
30.
茶与养生,《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荼就是茶的古字(英文 tea 读音来自荼)。茶最早的功用就是药用。唐大中三年(850年)有一位和尚130岁,宣宗皇帝问他服什么药才能如此长寿。和尚答道:“我向来不知药性,平生只爱喝茶,每逢云游到一个地方,先讨茶喝,喝一百碗也不嫌多。”皇帝赐和尚五十斤上等茶。明高濂的养生经典《遵生八笺》中写道:“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
31.
茶俗泡茶,中国人饮茶的习惯,从唐、宋、明、清到现代,有很大的变化。唐朝时的茶叶多加工成茶饼。唐朝人不“饮茶”,而是“吃茶”。备茶过程如下:将茶饼用火灸烤。将烤茶饼放入铜制茶辗辗成颗粒。用茶罗筛茶粒取细末。为了改善茶叶苦涩味,常加入薄荷、盐、红枣或姜片调味,并多外加龙脑等香料。将细茶末连同上列材料,调和成酱。然后用茶酱配合其他食物食用。
32.
湖南还多少保留“吃茶”的习惯——吃茶叶。毛泽东嗜好吃茶叶。茶叶传入英国时,英国人将开水泡好的茶叶夹入面包片食用。“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茶品越来越丰富,饮茶也日益考究,开始重视茶叶的本身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此时,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并趋向以散茶为主,同时烹饮的手续也大为简化。到了明代,饼茶、团茶较少见了,较多以喝散茶为主,烹茶方法亦由过去煎茶为主逐步发展为冲泡为主。
33.
到了清代,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出现了城市的茶馆,并逐步兴起,成为适合各个社会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并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普通人家也常以茶水招待客人。现代,根据不同情况(如不同场合的特殊礼节),中国茶有着不同的泡法。例如绿茶比乌龙茶和红茶更加清淡可口,因此需要用较冷的水冲泡。
相关研究中国学者在中国茶文化的研究上有不少成绩,《中国茶文化丛书》1-8册,二千余页内容丰富,是可喜的成果。
感谢您的阅读和收藏,
祝顺,愿好,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