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895】
读物本·【人物故事4】司马懿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10385
10
10
18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司马懿:我成功的秘诀是忍、等、狠,当然活得久也很重要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10-14 19:10:40
更新时间2024-10-15 09:31:14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司马懿:我成功的秘诀是忍、等、狠,当然活得久也很重要】

〔1〕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公元279年11月至280年3月,西晋10万大军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一举消灭东吴。晚唐诗人刘禹锡有诗道:“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至此,不到百年的“三国”乱世终告结束,中国又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大一统王朝——西晋。

众所周知,司马懿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而“三国”是一个群雄纷争、英才辈出的时代。风云际会,虎啸龙吟。曹操、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他们在三国争霸的舞台上,燃烧着火一样的青春,洋溢着铁一般的豪情,奏响了时代最强音。

〔2〕和这些大咖相比,司马懿显得特别“钝感”,他就像足球场上一个从不进球的后卫,总是默默地干着脏活累活,只是在关键的一场比赛中,压哨打进关键一球。这是他足球生涯的唯一一个进球,球队也因这个进球捧起了“大力神”。他偶露峥嵘,随即又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懿真的就那么“钝感”吗?囊括宇内、吞并八荒、一统天下,是所有大英雄的终极梦想。在大佬扎堆的三国,为什么笑到最后的是他?难道仅仅因为他活得久?

〔3〕东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年),司马懿出生于河内郡温县。河内郡的司马氏,家族香火连绵不绝,在河内素有名望。如晋武帝司马炎在诏书中所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司马懿的13世祖司马卬是秦末时赵国将军,随项羽灭秦后,因军功被封为殷王,高祖司马钧汉安帝时任征西将军。后司马家族由武入文,司马懿曾祖父、祖父官至太守。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是一个宽袍大袖的士大夫,端着一张冰块脸,不苟言笑,起家郡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他慧眼识珠,举荐过曹操任洛阳北部尉。北部尉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

〔4〕后来曹操发达了,做了魏王,旧事重提,问司马防,说你看现在孤还是做北部尉的材料吗?司马防说:过去我举荐大王的时候,大王就是做北部尉的材料,那时大王喜欢用五色棒打人。曹操听了哈哈一笑,那笑中自然炫耀着成功的喜悦与得意。

司马防虽然长着一张冰块脸,但内火旺得很,一口气嘟嘟嘟连生了八个儿子,因每个人名字中都有一个达字,时号“司马八达”,司马懿排行老二,字仲达。《晋书•宣帝纪》载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常慨然有忧天下之心。”受父亲影响,司马懿也练就了一张冰块脸,面沉如水,不动如山。当然,兄长司马朗对司马懿的影响也很大。

〔5〕我们知道,东汉时选拔官员实行举荐制。一个人的名声、名气、名望大小,是能否被举荐的关键要素。当时社会上流行“品藻”,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又有鉴人本事的人,对别人进行鉴别、打评语。谁能得到那些大V的好评点赞,那自然会蹿红。

比如,曹操还没发迹的时候,想请东汉著名人物评论家许劭点评一下自己、帮自己说说好话,但偏偏许劭鄙薄他的为人,不搭理他。后来曹操就用流氓的手段威胁许劭,许劭没办法,给他下了十个字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后大悦而去。

〔6〕那么,当时的名士是如何品藻司马懿的呢?名士崔琰,也就是《世说新语》所里讲的顶替曹操接见匈奴使者的那个人。一次曹操要接见匈奴使者,因为自己长得丑,怕被远道而来的使者笑话,就让帅而有才的崔琰替自己接待来使,他自己则扮成武士,亲自捉刀在旁侍立。

一次,崔琰和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闲聊。司马朗本身也很出色,算是名士了。谁知崔琰竟不留情面地对司马朗说:尔弟仲达聪慧异常、英姿果断,你可比不上他。而另一个名士杨俊对司马懿的评价为:“此非常之人也。”

〔7〕建安六年(201年),23岁的司马懿出任河内郡的上计掾yuàn,负责统计郡内各县的人口、钱粮收入、财政开支等,相当于现在的县级统计员。司马懿很热爱这份工作,采集数据、汇总核对、装订成册、按时上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乱世,能有这样一份稳定工作,正正常常过一份太太平平小日子,司马懿心满意足。

世上人,原本都不是天生心大想吞天。树欲静而风不止。此时已担任大司马的曹操,刚刚在官渡大战中大败袁绍,急需招揽人才扩充幕僚。得到名士“品藻”过的司马懿,其声名也很快传到曹操耳朵里。曹操于是派人通知司马朗和司马懿兄弟到他的司空府效力。而向曹操推荐司马懿的人,是大谋士荀彧。

〔8〕大哥司马朗一口答应,司马懿则以风痹为由拒绝征辟。司马懿为什么要拒绝曹操呢?此时的司马懿还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热血青年,他看不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派,还有人说,他不愿和大哥一同入曹营,谁知曹操什么时候树倒猢狲散,司马家有一个人为他效力就好了。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既然说自己得了风痹,那就只好卧床装病了,谁都知道欺骗曹操会是什么后果。事实上,司马懿一装就是七年,因为他总觉得曹操在派人监视他,其实曹操只派人监视了他七天,你这种芝麻大的小人物,犯得上我曹操监视你七年?只是这可苦了司马懿,人生初展画卷,却被动僵卧病床,这滋味既尴尬又凄凉。

〔9〕一次晒书突逢暴雨,他情急之下下床跑着去收书,此事恰巧被一婢女看见。司马懿妻子张春华也看到了这一幕,担心司马懿装病的事情泄露,一不做二不休,亲手结果了那婢女性命,并从此家中遣散奴仆,自己包揽了一切家务。看到张春华如此狠毒,真真应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208年,丞相府里主管选拔人才的名士崔琰向曹操推荐司马懿。曹操这才想起司马懿来了,派人再去征辟,并发话:如果再逼逼叨叨磨磨叽叽推三阻四不情不愿的,就给我抓起来,“若复盘桓,则收之。”其实曹操早知道司马懿是在装病,只是因为自己工作忙,没时间搭理这个小人物而已,阿瞒的外号也不是盖的。

〔10〕而且,曹操自己也是个“装”的高手。少年曹操被叔叔责骂,怀恨在心。有一次,曹操看见叔叔过来,心生一计,立马倒地,全身抽搐,口眼歪斜,状若中风。叔叔吓坏了,赶紧回去告诉他爹曹嵩,曹嵩吓了一跳,跑过来一看,曹操早就爬起来了,眉目复位,一切如常。

曹嵩:你叔叔说你中风,现在没事了?曹操低眉顺目道:爹地,孩儿从没有中风的毛病,是叔叔不喜欢孩儿,才这么说的。曹嵩信了,以后弟弟再说曹操什么坏话,他也不肯听了。看,论演技,和曹操比,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输在起跑线了。

〔11〕就这样,司马懿被曹操强行征辟,任文学掾yuàn,相当于家庭教师,教曹丕读书。当然也有野史传说,司马懿一报到,就被曹操安排去养马,也有一些道理,曹操是想煞一煞司马懿的傲气。

曹操听说司马懿有“狼顾相”,于是暗中进行查验,当司马懿惊㤞回头,一眼扫来,那一瞬间,狼顾、鹰视,让曹操倒抽一口凉气,再加上曹操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人臣,一定会干预你的家事。

〔12〕司马懿知道曹操不待见他,他又不得不活在曹操的眼皮底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工作上勤勤恳恳、废寝忘食,事无巨细、亲历亲为,哪怕是“刍牧”——喂马养猪,都细细致致、妥妥帖帖,他要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打消曹操对自己的怀疑。

司马懿把自己的“忍”字功发挥到了极致,赢得了曹丕的信任和保护,在以多疑奸狠著称的曹操眼皮底下活了下来,实属不易。司马懿凭着自身的努力,和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太子四友”,是曹丕团队的核心,“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司马懿确立了自己在太子府中的地位,也暂时打消了曹操对自己的过度忧虑。

〔13〕三国争霸,鏖战不休。司马懿被曹操征为行军司马,司马懿更加惶恐不安、战战栗栗,杨修的死给他提了个醒,在曹操这样的主公面前,只有一个字:忍!但曹操征你是让你献计献策的,不能怕丢命就白吃军粮不说话吧。

曹操帐下谋士如云,作为小字辈的司马懿露脸的机会并不多,但司马懿还是瞅准时机献过几计的,比如他向曹操建议进一步加强军屯,曹操采纳了。还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大军围攻襄樊,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樊城岌岌可危,守将曹仁急向曹操求援。曹操害怕关羽攻破荆襄,进而马踏许昌,就想迁都。

〔14〕这时一直当缩头乌龟的司马懿终于露头了,他向曹操献了一计:迁都万万不可,可以派人劝孙权威胁关羽后方,好处是答应孙权把荆南的土地都给他,曹操点头称是。

在实打实的利益面前,孙权果然同意,于是派兵西攻江陵、公安,关羽也果然回兵救援。关羽撤兵后,司马懿又向曹操建议,让曹仁按兵不动,不要追击关羽,让关羽和孙权斗,我们坐收渔利。这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关羽败走麦城,为东吴擒杀,一代战神悲壮下线,吴、蜀因此结下深仇大恨,而魏则大获其利。可以说,关羽间接死在司马懿手里。从建议屯田,到建议分化孙、刘联盟,让曹操坐收渔利,司马懿的“腹黑”可见一斑。

〔15〕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一代枭雄曹操薨逝于洛阳。世子曹丕继承了他的衣钵和遗志,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讨伐蜀、吴。对司马懿来说,终于逃脱曹操的魔爪,似乎大大松了一口气。其实不然,曹丕阴刻多忌不逊其父。

曹操就很不喜欢曹丕,觉得太像自己了,他更喜欢率真多才的曹植,无奈率真的人不适合搞政治。对于曹丕的阴刻多忌,人精司马懿自然门清,他采用对付曹操的策略,还是“忍”当头,死心塌地为曹家服务,绝无二心。曹丕对司马懿这样的忠诚员工,而且还是元老级员工,自然也是投桃报李给予大大的奖赏。

〔16〕司马懿被封为河津亭侯,升职丞相府长史、督军御史中丞,开始掌管实权。曹丕建魏代汉后,司马懿一骑绝尘,官是升了又升,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向乡侯、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后台文书事。其中录后台文书事,指的是,当曹丕不在京城时,司马懿总管全部后台事务,类似于监国吧。由此可见,曹丕对司马懿多么的信任和器重。

但司马懿老奸巨滑,不敢接,他生怕是曹丕试验他是否有野心。曹丕懂司马懿的意思,大家都是千年狐狸,就别玩聊斋了,我是真的累,需要你替我分忧。司马懿这才放心大胆上任。从此,司马懿从文职一跃成为手握兵权的重臣,他也慢慢在军中积累了人脉,发展了自己的势力,这是对他数十年“忍”的回报。

〔17〕曹丕称帝后,也想像他父亲曹操一样南征北伐,建立一番宏图大业。南边的孙吴不但抢了他的城池,还不讲信用。当初孙权向他求和的时候,讲好要对他称臣的。可夷陵之战大胜刘备后,孙权这家伙就不知天高地厚了,拒不履行之前约定。曹丕很生气,决定御驾南征,讨伐孙权,可每次不是碰上长江洪峰,就是大湖封冻,只得起驾北返,途中又遭到东吴小股部队袭击,曹丕被打得狼狈不堪,最后灰溜溜地逃回来了。

当然长江对岸的孙权也很生气,搞什么搞,你带着大军隔着江不过来,掉头又回去了,这算怎么回事?是来度假的吗?我带着大军来“迎接”你,也是迎了个寂寞,你看,我还得把大军再带回去,这一来一去不要花钱的吗?快把差旅费给我报了。

〔18〕诗没有弟弟写得好,功劳没有父亲大,还被孙权戏耍,曹丕带着愤懑、不甘与遗憾,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驾崩于洛阳,终年四十岁。22岁的太子曹叡继位,是为魏明帝。曹真、陈群、司马懿为托孤重臣。

对司马懿来说,能“熬”死小自己八岁的曹丕,自己又是三位托孤重臣之一,权力只多不少,新君肯定经验不足,应该比曹丕好对付吧,司马懿心里乐开了花。可处着处着,司马懿发现曹叡不简单。知人极深的刘晔曾评价曹叡“秦始皇、汉孝武之俦chóu,才具微不及耳。”才能只比秦始皇、汉武帝差一点。司马懿刚露出的头又缩了回去,继续忍。

〔19〕曹丕刚驾崩,东吴孙权不讲武德乘人之危,破了“礼不伐丧”的例子,想来江夏占便宜,结果被魏家新主搞得吃了灰。但曹叡并不打算收手,显然想要给孙权老前辈一个教训,他命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反击进犯襄阳的诸葛瑾。

这是司马懿第一次独立领兵,以前在曹操帐下当差,比他大牌的谋士多得是,他谨小慎微,活命第一,没有太多表现。曹丕重用他,摸到了军权,可只能指挥五千兵马。到了曹叡这里,没想到小皇帝这么信任自己,让自己这个抚军大将军名副其实,真正独立领兵打仗。司马懿是怎么想的呢?不知道,反正表面看不出来,他这个人总是腥眉搭眼、钝钝的,心思就像一潭幽深的水,看不透,根本看不透。

〔20〕我想司马懿心里肯定是窃喜的,升官都升得麻木了,但领兵打仗还是很有新鲜感的,他老宗祖的荣华富贵不都是靠打仗打出来的吗?他第一次领兵打仗,对手是诸葛瑾,交战地点襄阳。

诸葛瑾是诸葛亮长兄,二人政见不同,一个服务东吴一个供职蜀汉。这古代人可真有意思,不知道哪一天兄弟俩战场上兵戎相见,这仗该怎么打。诸葛瑾跟诸葛亮名字就差一个字,可军事谋略比弟弟可就差了一个出师表的距离了。诸葛瑾和司马懿甫一交手便溃不成军,副将张霸被射杀、士卒被斩首千余级。司马懿初战告捷,升为骠骑大将军,地位仅次于大司马、大将军。

〔21〕蜀汉叛将孟达归顺曹魏后,觉得自己在曹魏不受待见,又想回到蜀汉这边,他要再叛一次曹魏。孟达就给诸葛亮、李严写信,表达了回归的意愿。

在诸葛亮看来,孟达回归,他所统领的沔水上游东三郡可直接归蜀汉,对蜀汉联吴抗魏极为有利,但孟达回归的话,他和李严同属东州集团,李严多了臂膀,会和自己争权夺位、分庭抗礼,朝政内纲不稳,会影响自己大政方针的顺利实施。诸葛亮着眼大局,决定除掉孟达这种反复小人。他略施小计,就将孟达即将叛魏归蜀的消息很隐秘地传递给了魏方。

〔22〕得知孟达要反叛的消息,司马懿想起自己曾经向曹丕进言,孟达是个两面三刀的小人,不能重用,曹丕不听,如今果然反了。每逢大事有静气。形势危急,司马懿一面写信给孟达,给他灌迷魂汤,稳住他;另一面先斩后奏,千里奔袭,仅用了8天就抵达上庸城下。

孟达惊掉了下巴:这是飞来的吗?第16天城破,孟达被斩首。可怜的孟达被二位大咖一个反奸计一个缓兵计,就给玩弄死了,自己还死得莫名其妙的。你看,司马懿就像只百年老龟,平时都是缩头静养,要伸头开步了,还是慢慢腾腾,慢慢腾腾,急性子的人看看都得急死。但真正到战场上,他也能审时度势,当快则快,动如脱兔。

〔23〕三国争霸数载,淘尽英雄几多。魏和蜀、吴的交锋折冲中,曹真、曹休、夏侯尚,曹丕提拔起来的三大将领悉数去世,他们都是气死的。司马懿本来是搞行政的,却掌握了军权,成为魏国军界的扛鼎人物,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

公元231年,诸葛亮“五出祁山”,发动对魏国的第四次北伐。魏明帝命令骠骑大将军司马懿统率西线大军,阻击诸葛亮。这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历史上第一次正面交锋。一场“冢虎”对“卧龙”、火星撞地球、激动人心的蜀魏“龙虎斗”即将上演。诸葛亮佯攻祁山,吸引了司马懿大军后,一声令下,蜀军直扑上邽guī,上邽守军听闻诸葛亮大名,闻风丧胆,自乱阵脚,兵败如山倒,残部逃回邽城,龟缩不出。

〔24〕诸葛亮轻摇羽扇,蜀军客串农夫,下地收麦。待司马懿率大军赶到上邽,诸葛亮下令决战。原来兵出祁山只是诱饵,真正的目标是上邽,而上邽收粮也是一石二鸟,既补充军粮,又以逸待劳,与远道而来的魏军决战于野。得知诸葛亮战略企图后,司马懿周身发寒。

但司马懿也不是吃素的,他很快调整部署,全军在上邽以东三十里凭险扎寨,坚守不出。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任凭蜀军怎么叫骂,我不出就不出。但司马懿也并不是一味死守,你不是目中无人收割我麦子吗?魏军派出轻骑偷袭,对正在收麦子的蜀军一通乱砍,麦田里蜀军尸首纵横。

〔25〕等蜀军援军赶到,魏军又缩回壳子里。诸葛亮一看这么对峙下去,也占不到便宜,下令撤退,寻机在运动中歼灭魏军。蜀军后队变前队,秩序井然,向祁山以东方向撤退。司马懿登高远望,啧啧称赞:连撤退都撤退得这么有派头。司马懿下令:追!张郃坚决反对,诸葛有埋伏,这是常识。

追!司马懿再次下令,军令如山,张郃不敢不去。结果张郃追至木门道,遭到蜀军伏击,张郃并百余个部将尽被射杀。一向谨慎有加的司马懿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让张郃白白送死。这就是司马懿腹黑狠毒的一面了。张郃是“五子良将”中硕果仅存的一个,资历很深,他从骨子里看不起司马懿,所以在这次行动中,处处掣肘司马懿。

〔26〕司马懿怎么能容忍别人挑战他的权威,所以张郃必须死。结果就是,司马懿不动声色地拔掉了这个钉子户。

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率10万军,兵出斜谷,第五次北伐。司马懿率10万大军,对抗诸葛亮。吴国也派10万军,分三路攻魏。三方大军30万陈兵魏境,继赤壁之战后,兵力最大的一场战役一触即发。诸葛亮屯兵五丈原,司马懿则率主力,扎营渭河南岸。诸葛亮偷袭阳遂不成,双方形成僵持,打持久战。这是诸葛亮最不愿意看到的场面,再充足的粮草,也经不起天长日久地消耗。

〔27〕但司马懿高兴呀,论谋略他不如诸葛亮,但比粮草比后勤,魏国可比远道而来的蜀国强多了,所以能跟诸葛亮“耗”上就算成功了。我就坚守不出,你那什么运动战、闪电战、长途奔袭、迂回纵深、穿插包围啥的,统统派不上用场。“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司马懿自信满满。

于是,又出现蜀国士兵天天骂,魏国将士当缩头乌龟天天挨骂的场景。为表明自己不怕打持久战的决心,诸葛亮命令部队在两军对峙的阵前种地。上次收割人家麦子,这次跑到人家地界种地,诸葛亮也太欺负人了吧。当然也不是真种地,诸葛亮目的还是想激将司马懿出来决战。但司马懿不为所动。

〔28〕诸葛亮再生一计,派人送司马懿一套精美女人套装,讥讽司马懿再不敢出战,就当女人算了。司马懿呵呵一笑:收下,收下,替我谢谢诸葛孔明先生,来人,将使者都带下去斩首,哦,不,带下去休息,我一会儿要和他共进晚餐。

魏国将士们快要给被逼疯了,强烈要求出战。为平息将士们的不满情绪,司马懿装作勃然大怒状,假意上奏天子请战,魏明帝心领神会派特使辛毗前来,和司马懿唱双簧,坚决不准出战。两军对峙百余日,七月底得知吴国兵败消息,诸葛亮进退两难,更加焦虑。这年八月,积劳成疾的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9〕被推为神人、智慧的化身、谋圣诸葛亮,带着未竟事业和遗憾离开了,他的一生是才华横溢的一生,“神算”的一生,鞠躬尽瘁的一生,高风亮节的一生,发明创造的一生——

蜀军拔营,司马懿敏锐地感觉到异常:诸葛亮死了?诸葛亮死了!全军出击!司马懿被压抑已久的怒火终于迸发。只是诸葛亮去世前已布下陷阱,魏军再次遭到蜀军伏击,伤亡惨重。糟了,中计了。司马懿下令撤退,懊恼不已。几天后,才知道诸葛亮真的死了,司马懿再一次懊恼不已,并由衷地叹道:亮真天下奇才也!这件事,在《三国演义》里被演绎得格外生动,蜀中人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30〕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国运也跟着诸葛亮一步步走向坟墓,再也无力对曹魏形成实质威胁。司马懿和诸葛亮的龙虎斗谈不上精彩,司马懿对诸葛亮“忍”字当头,这种龟缩打法受到世人嘲笑,难看归难看,但不得不说效果还是不错的。不管黑猫白猫,活到最后的,才是胜利的猫。

司马懿胜利了,威望日炽,荣升太尉,这是曹魏最高军衔,但同时也丢掉了大将军这个官位,增了尊荣,少了实权。这显然也是权力斗争的结果,魏明帝要防范功高震天的司马懿。

〔31〕对此,司马懿心知肚明,他还是老办法,忍!他知道功高盖主又张扬的后果,他低调内敛、含饴弄孙,一副功成身退的样子。不过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一个人成功确实有很大的偶然性,历史又给了司马懿机会,历史选择了他。

就在司马懿“鸟尽弓藏”,行将寿终正寝之际,盘踞辽东的公孙渊悍然作乱,挑衅曹魏。已经成了镇国之宝的司马懿不可能被弓藏,魏明帝派司马懿统兵征剿。公元238年正月,花甲之年的司马懿顶盔掼甲银发飘飘,统率四万大军,踏上讨伐辽东的征程。

〔32〕路过家乡温县时,司马懿感慨万千,自己忍辱负重兢兢业业四十载,从一名县级统计员一跃成为朝廷三公级别大员,这对自己、对祖宗、对家族来说,该是何等的荣耀。

司马懿大摆宴席,宴请家乡父老,酒酣耳热,作了一首诗,他一辈子唯一的一首诗: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老归乡,待罪舞阳。“肃清万里,总齐八荒。”一反低调为人的常态,气魄雄大。可能怕是引起皇帝猜忌,紧接着写上“告老归乡,待罪舞阳。”表明态度。唉,写个诗都不能随心所欲,活得够累的。

〔33〕以前和诸葛亮打仗打得憋屈,那是因为技不如人,如今打公孙渊,司马懿起劲了,佯攻诱敌、围城打援、分割包围、挖地道、起土山等战术运用得心应手。经过一年征讨,斩杀公孙渊父子,将辽东公卿百官、被俘将官、15岁以上参战兵民总计一万余人悉数屠杀。

一番血洗,司马懿令人把尸体码在一起,用土封上,谓之“京观”,以此震慑辽东边民。“冢虎”司马懿、鹰视狼顾之臣,一直抿翅敛目,佯装温良。此际,终于露出如炬双目和森森獠牙。司马懿带着累累硕果,班师回朝,途中他又收获意外之喜。

〔34〕年仅34岁的魏明帝突发恶疾,临终托孤,司马懿和曹爽意外成了仅有的两位顾命大臣,负责辅佐幼帝曹芳。曹爽才质平平,却成了首辅,当然是纯属意外。司马懿呢,本来也不在顾命大臣之列,成为顾命大臣也纯属巧合。

所以呢,只能说是历史选择了他们,是福是祸,只能看他们个人的造化了。曹爽本身根基浅,也没啥套路,静默持重,对司马懿敬重有加,凡事都要请教司马懿,二人相处容洽。如果二人能这样和平相处,那想必是极好的,司马懿很满足这种生活状态,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不臣之心。但权力就像美女,总有很多男人为之着迷,为之疯狂。

〔35〕曹爽作为首辅,身边自然而然聚集了一帮名士谋臣,他们在曹爽耳边吹风,说司马懿声望弥天,恐怕会威胁到他的首辅地位。曹爽虽然不大相信,但架不住他们天天念叨呀,于是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封司马懿为太傅,不再在军中任职,司马懿被架空了。

身为顾命大臣,却被另一个顾命大臣快阉割成了“公公”,司马懿什么话也没说,一张胡须猥集的脸上毫无表情。这个人真的太能忍了,官场沉浮,几十年都忍下来了,如今,对手一个个倒下,他不介意继续忍。在禁军中担任要职的司马师、司马昭也被变相削减了权力。

〔36〕看着最大的对手被自己玩弄于股掌之间,曹爽这边更加放肆了,打击政敌、排除异己,宫里宫外要害部门要害岗位全换成他曹爽的人,曹魏朝廷被曹爽掌握。但同时对曹爽不满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小皇帝曹芳年幼,郭太后虽然不垂帘听政,但为了照顾小皇帝生活起居,就住在皇宫里。

郭太后和司马懿关系不错,为了切断司马懿对小皇帝的影响,手下谋士献计曹爽,迁郭太后回永宁宫。本来司马懿在太傅的位置还挺满足的,不料看到曹爽这一波接一波的操作时,老年司马懿浑身汗毛倒竖,神经绷紧,他们意欲何为?官场险恶世事难料,今天是地位尊崇的太傅,明天会不会就成为阶下囚?会不会被夷三族?想到这儿,司马懿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37〕被逼到墙脚的老虎,吃人是不吐骨头的。司马懿决定装病,这是他的拿手好戏。大殿之上,司马懿本色出演开始。司马懿两腿沉重,白发零乱,目光呆滞,一步一歇,颤颤巍巍,走向朝堂,跪在皇帝面前。

司马懿边说边抹着眼泪:皇上,老臣夫人病逝,臣悲痛欲绝,抑郁成病,请求致仕回家。其实司马懿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是个妻管严,相反,他对夫人张春华很不好。张春华年老色衰就被他骂作“老物”,要不是看她生了几个孩子的份上,早就被赶出家门了,后来他纳了一个宠妾柏夫人,张春华不敢怒不敢言。

〔38〕看看,连过世的夫人,他都要拿出来当作他演戏的道具,他的心不是一般的黑。可怜的小皇帝怎能看透玄机,他赶紧走到司马懿身边,抱着老太傅一阵痛哭,那情那景真的很感人。一旁的大将军曹爽,故作悲伤的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当一个人感觉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往往会迸发出惊人的能量,更何况是司马懿呢,他是“冢虎”,不是病猫更不是猪,不会任人宰割的。曹爽虽然平庸,但他毕竟执掌权柄,手下还是有很多能人的。比如大司马桓范就经常劝诫曹爽,说司马懿是装病,一定要提防司马懿,万万不可脱离军队。曹爽给说得不耐烦了,就派出心腹李胜,以调动官职辞行为名,去司马懿府上刺探虚实。

〔39〕而这恰恰又给了司马懿表演机会。司马懿蔫头耷脑的,已“病”得不能行走,只能在床上接见李胜。李胜说马上要调任荆州刺史,特来向太傅辞行。可司马懿“耳聋眼花”,故意把荆州听成了并州。这时一婢女端来汤药,司马懿“双手颤抖”无法喝药,只得由婢女勺喂,无奈司马懿又“眼斜口歪”,汤药流得满身都是。看此情形,李胜窃喜。

这时司马懿努力地翻地动了一下眼皮,那双浊眼暗淡无神:咳咳,李刺史啊,老夫怕是不行了,再也不能为皇上效力了,走后也没什么牵挂的,只是担忧师、昭两个不成器的儿子,现在我把两个儿子托付给刺史大人,还望刺史大人以后能赏他们一口饭吃,咳、咳、咳------啧啧,这演技牛呀。可以说,“老戏骨”司马懿从来就没让我们失望过。

〔40〕李胜扑通一下跪了下来,紧紧抓住司马懿的手:太傅大人,折煞小人了,我一定为太傅效力,照顾好师、昭,您就放心吧。李胜被司马懿的“临终遗言”彻底感动了,动了恻隐之心,心中满是辛酸。

李胜回去后一把鼻子一把泪地向曹爽“如实”汇报:报告大将军,太傅快不行了,他把两个儿子都托付给我了。曹爽:你看我说得没错吧,快入土的人了,又没兵权,能翻什么浪,以后就不要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了。一会我要出城泡温泉,你去准备一下–––––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影帝”司马懿精湛的表演彻底麻痹了曹爽。

〔41〕司马懿这只“冢虎”蜷缩在黑暗的墓穴里,眯缝着眼,谛听着,观察着,他在等待那个一扑致命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果真被他等到了。正始十年正月初六,曹爽及其骨干亲信陪同皇帝曹芳浩浩荡荡离开洛阳,到高平陵扫暮,洛阳空虚。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病入膏肓”的司马懿得知消息,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一跃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一举诛杀了曹爽集团,把控了曹魏军政大权,历史自此进入了司马氏时代。在高平陵政变中,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及其心腹何晏、李胜、桓范等人,并夷其三族,共300多口。

〔42〕想当富家翁的曹爽被他骗,担保曹爽不死的元老蒋济被他骗-----暗黑宗师司马懿将他的阴鸷狠毒发挥得淋漓尽致。

“什么叫骗?只要能消灭对手就行,这叫计谋好吧。什么?指洛水为誓?我有指过吗?你们真的好幼稚喽。”司马懿心里鄙夷道。当然司马懿发动政变,不可能是心血来潮,政变前他做了精心准备:比如,为了保密,知道政变的人只有他和儿子司马师,连儿子司马昭都不知道;阴养死士三千,散在民间;拢络部分失意老臣,比如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等。

〔43〕特别是在政变中,司马懿采取的策略丝丝入扣,对人性的把握也恰到好处;社会舆论也站在司马懿这边,同情他的人很多,所以他的成功绝不是运气好。很多人对古稀之年、地位尊崇的司马懿,冒着家族被团灭的风险,去发动一场生死未卜的政变,很不理解。

事实上,如果不是碰到曹爽这种低能领导,司马懿政变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可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为大魏社稷着想,清君侧,不想让曹爽把曹家天下搞乱?这种可能性不大,司马懿是个极度自私的人,为了所谓大魏社稷不惜押上全部身家性命,他没这么高尚。

〔44〕或者,为了将来司马氏坐天下张本?这也不大可能,从一开始到发动政变,司马懿从来就没有夺取曹魏政权的想法。

我觉得,最有可能的就是,自己被排除权力核心及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被变相解除兵权后,他隐隐约约感觉司马氏家族正受到某种严重威胁。尽管这种感觉或许根本就不存在,但他是一个狠人,他要消除一切的潜在的、可能的威胁,当然,他也看出曹爽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低能领导,所以他愿意搏一次。最后,他成功了。

〔45〕血色洛阳,司马懿成为万众举目仰望的存在,虽然他上面还有一个小皇帝,但那不过是个儡傀摆设,只要他愿意,随时拿掉,只不过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此时司马懿的想法变了,忘了“初心”,演了一辈子戏的他,不想再演了。他不需要也不想再做什么曹魏忠臣了,他要效仿曹操,为子孙打天下。

尽管很多拍马屁的人上书皇帝,要封他做丞相还要给他加九锡什么的,他一概拒绝,笑话,整个国家都是我的了,还要你们给我封官?他没时间玩这种无聊的游戏。天下还很不太平,蜀、吴对司马氏贼心不死,国内拥曹反司马氏的大有人在,革命尚未成功,我这把老骨头仍需努力。唉,真特么的命苦,想退休养老都不行。

〔46〕攘外必先安内。曹爽伏诛,但他的表弟夏侯玄还手握重兵,在千里之外任西征将军,司马懿直接把他调回京城任文职,至于夏侯玄的兵权,他交给了心腹郭淮。郭淮手下夏侯霸是夏侯玄的叔叔、曹魏名将夏侯渊之子,现任征蜀将军,也是一员猛将,他害怕司马懿加害,竟连夜叛逃蜀汉。当初他的父亲夏侯渊可是被蜀汉的黄忠砍了头的,但为了逃命,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王凌,曹魏四朝元老,比司马懿岁数还大,快八十了,手握重兵。他对司马懿屠杀曹家重臣、朝堂上挟持皇帝极为不满。他联合自己的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暗地里策划,打算废掉被司马懿控制的少帝曹芳,改立楚王曹彪为帝,结果事情败露,王凌被迫自杀,死后还被挖坟掘尸,其党羽全部施以诛三族的酷刑,楚王曹彪则被赐死。

〔47〕当然反对司马氏的还有很多,司马懿杀老了,杀不动了,他将屠刀交给了自己的下一代,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当然,司马懿除了权谋、嗜杀和征讨外,作为一个文官,他也懂得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到处推广军屯,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这对稳定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滚滚长江东逝水。你是玉石也好,鹅卵石也罢,终将被历史的浪花淘尽。嘉平三年八月(251年9月),司马懿卒于洛阳,终年73岁,谥号“宣文”。

〔48〕司马懿,以前民间公认的老奸贼,近年来有渐渐翻身的迹象,给人亦正亦邪的感觉,围绕司马懿的是非功过争论也日趋激烈。“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司马懿当然称不上君子,但他的确是身怀利器之人,而且很懂得待时而动,忍、等、狠贯穿了他的一生。万里江山,能者居之。

以结果论,他的确成功了。到底如何评价司马懿的一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想要达成共识很难。不管怎么评价,他只是一个历史人物,一个三国中的二流人物,做出了一流“业绩”,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