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719】
读物本·精华共读《我的一个世纪》【5完结】活下去 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北斗祥雨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近代字数: 4899
3
1
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23段,董竹君的自传,在书中,她细细回顾了自己近百年的人生旅途,从青楼女子到商界大鳄,董竹君的一生坎坷、曲折,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11-23 21:00:06
更新时间2024-11-23 21:00:06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仅限戏鲸习读专用

《我的一个世纪》

⑨ 

 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1.

去周总理家吃饭

1953年秋,董竹君乘火车前往北京,住在三女儿董国瑛家中。

一天,周总理的秘书打来电话,说周总理要请董竹君吃饭,还让董国瑛同往。

到了约定日期,汽车来接时,董竹君正在服药,又匆忙整装,结果迟到了。到了中南海,邓颖超迎上来,同时告之,总理从来不等人,但今天一定要等她,饭菜已经准备好。

四人在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家的客厅里吃饭,周总理走近餐桌就拿起酒杯对董竹君说:“多年来,你为党的各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我敬你一杯。”他放下酒杯又说道:“身为都督夫人,抛弃荣华,单枪匹马,参加革命真不容易。”

这时董国瑛插嘴道:“总理曾问过我,你妈妈健康怎么?总理还说一个人革命不容易,一个女人革命更不容易。一个女人要做成功一件事(指锦江等)就更难了。”

2.

饭间交谈时,董竹君谈到自己想办旅游事业。据她了解,日本、瑞士每年的旅游收入占国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中国的天然风景比比皆是,稍加整修即可,她觉得这是一本万利的事业。

对此周总理很赞成,但认为刚解放,时机还未成熟。

董竹君将自己特地从上海带来的几件礼物——最好的鸡血红图章一对、银器食具六大件赠奉周总理,廉洁无私的周总理全部收入后都归公了。

饭后,周总理还和大家一起去怀仁堂看了戏。

为了便于和子女在工作生活上相互照顾,董竹君于1960年底从上海迁往北京,之后在北京居住了近四十年。

3.

有一天,原上海招商局船长,同时也是锦江座上客的陈天骏突然登门求助——

鸣放时期,他说错了话,被划为右派,下放街道,从此一文不入。一家八九口人,全靠长子送牛奶和他爱人上街修鞋维持,生活非常困难。听说董竹君来了北京,特来见她。

董竹君边做他的思想工作,边劝他勤劳街道工作,改造自己,做有劳动观念的知识分子。陈天骏回去后,按照懂大姐的劝导去做,每天清晨打扫街道,然后去居委会协助工作。

一年后,陈天骏再次登门,兴高采烈地告诉董竹君,自从接受了她的启发,在街道处越做越高兴,大家对他的印象也产生改变,右派的帽子已经摘掉了。

在董竹君的帮忙下,陈天骏最终恢复了原职,全家如鱼得水,生活得以改善,对党不胜感激。陈家和董家从此也做了好朋友。

4.

大祸临头

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民众开展了多次政治运动。像三反五反、大鸣大放这些教育深刻的运动,董竹君都能理解。

而当那场史无前例、号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运动到来时,她非常不解。不管能否理解,她都无可避免地被这场红色风暴裹挟向前,蒙受不白之冤。

运动刚起来的时候,董竹君正好在上海处理退房子的事情。女儿从北京打来电话,说家里被抄了,打破、砸烂、烧毁好些东西,还抢走一卡车物品。

董竹君在电话里豁达地说道:“好,很好。这样,今后免得再为保管它们操心了!”

紧接着,她在上海遭遇抄家、批斗、被要求写检讨,返京的车票被要求退掉,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就这样在苦闷焦急中度过了一个月。她实在不明白,这一切所谓是何。

5.

一天晚上,一位医生朋友过来看望董竹君,告知傅雷惊吓过度,问他有没有什么不太痛苦的致命药物。她立刻请这位朋友去劝阻,让傅雷不要怕。

次日晚上,这位医生朋友又来告知董竹君,傅雷夫妇已经开煤气自尽了。听闻此言,不禁黯然神伤。

终于回到北京,又听到友人和小辈们讲述各种骇人听闻的恐怖情况,老舍在接受酷刑后投湖弃世,田汉、夏衍、周扬、阳翰笙“四条汉子”戴上高帽在街上下跪示众……

对此种种,她非常不解,也不知道谁给这些人作威作福的权力。

6.

在紧张气氛中,董竹君于夜色遮掩下迁移到儿子夏大明和平里的住处。趁此机会,她亲自动手将儿子住所进行调整,粉刷一新,作为儿子儿媳的结婚的新房。

鉴于当时的社会形势,婚礼一切从简,只办了两桌酒席。即便如此,董竹君还是乘三轮车出去购买鲜花,又怕被“联动”人员看见而惹祸,为此担惊受怕了一路。

1967年夏天,因为局势的缘故,人心不安,大家都很纳闷。为遣散心中忧愁,董竹君邀请儿子、儿媳、还有儿媳的同学一起去颐和园昆明湖游泳,夏大明还称赞自己母亲的仰泳非常不错。

7.

董竹君最爱游泳,当她仰望蓝天漫游,所有的烦闷都会随着浪花消逝,内心充满自由之感。有时,她还会像孩子一样,边游边嘀咕着指责大自然:“大自然哟!你为何不赐些恩惠给在深渊苦难中的人们!”

六十七岁这年在昆明湖畅游,成为她此生最后一次游泳。

这年深秋的一天,忽然闯进一群人,诬蔑董竹君是两面派、特务、国家间谍、反革命分子,为此要将她押去公安部。董竹君穿着一身单薄衣服,洗脸用具也没让带,就被他们带走了。

这一走,竟和子女分别五年之久。

8.

牢狱五年

董竹君被抓走后,先是关押进秦城监狱。

每日整天审讯,甚至残暴逼供,让她将有记忆开始直到进监狱所有的经历都讲出来,再写成材料。那段时间,董竹君觉得自己成了有动作而无灵性的机器人。

她在心里想:“人,往往因为对事物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坚强的意志,失去信心和希望而消沉。我就此灰心吗?向困难低头吗?

不,我应该像过去一样,跌下去,站起来!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敌人要你死,我就偏不死!’”

为了保护自己,她将大脑“真空”,任凭浪涛滚滚,冲击淹没,自己只是听之任之,静以待之。

9.

四个月后,董竹君被转移至功德林监狱。置身简陋寒冷的环境中,她觉得人间地狱般的生活逼不死自己。为了避免冻僵得病,她常常沿着墙壁悄悄小跑,借此抵御严寒。

有一个队长非常恶劣,每次看到此人都觉得毛骨悚然。有一次,这个队长打开铁栅,将董竹君喊出去,又指着门背后的毛毛虫吓唬她。

董竹君平时很怕毛毛虫,但到了这种地步什么都不顾了,她直接用手指将虫夹起,往地上一掷,踩死了,然后气愤地问道:“还有吗?”

那队长觉得吓不了她,低声说:“没有了,进去吧。”

10.

可以向家里要生活用具后,董竹君被批准获得衣服、肥皂、牙刷之外,还让家人送来一套《毛泽东选集》。她趁此机会将《毛选》通读了一遍,精神上有了支持的力量。

在功德林监狱隔离审查九个月后,她又被押往半步桥监狱。这里监管比较宽松,生活管理也比较正规。

每个月集体洗一次澡,每周还有机会缝缝补补,为了争取时间,犯人会抢着做。有一次,董竹君为了缝补一条千疮百孔的内裤,到了收回针线的时间还未补完,为此挨骂。

监狱里没有暖气,犯人们到了冬天只能背着棉被,轮流在牢房空地上踱来踱去。有时被叫到没有取暖设备的走廊上搓煤球,几天下来,董竹君的手肿了,但她觉得比坐板床挨冻好。

11.

1970年正月初五,董竹君七十岁的生日,这天牢饭里正巧有五六块肉丁的荤菜,难友们都举起这碗荤菜一齐为她庆生!

饭后盘坐在板床上,思念着孩子们,古稀之年的董竹君思绪万千,往事涌上心头,泪水直淌。

一生寻找光明的董竹君,在别人眼里她就是一束光。日本人川边爱子在《我和董竹君女士一起经历的狱中生活》中追忆了董竹君的善良与高贵,文中写道:

“在这恐怖的狱中生活里,是她给了我一线光明,同时给了我无比的温暖,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春回大地,苦尽甘来,董竹君将如何度过晚年?

⑩ 

 她的人生智慧,都浓缩在这4个字里

12.

悲喜交集

十年浩劫,董竹君在狱中度日如年。她的家人也受到迫害,朋友同样受到株连。

五年牢狱生涯,终于在1972年的秋天盼来结束之日。走出监狱,重见光明,仿佛一场噩梦初醒。

当董竹君回到家时,邻居小脚老太太迎上来,握着她双手,张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她——五年时间,董竹君看起来老了二十岁!

从前,家里的客厅雅致温馨,富有艺术感,如今却显得空荡凄凉,墙上挂着的周总理和自己握手的照片不见了,郭沫若亲笔书写的沁园春也不见了,张大千、齐白石的画已经不知去向。

不管怎样,总算被正式释放,并且获得平反。

13.

从此,董竹君被恢复原职,还要参加各种难以理解的政治学习,整天批判古人和今人。在这期间,她做了一件严肃且有意义的事情——

1975年春,被誉为“和平战士”的美国社会活动家斯蒂芬·爱伦和夫人以经商的名义,随董竹君的二女儿夏国琇来北京旅游观光。

当时,美国驻华联络处的布什(即前任美国总统)招待他们夫妇吃饭,董竹君和夏国琇做陪,中国方面却无人理睬他;之后参加旅行社主办的学习,他们又被无辜轰走。这种遭遇让斯蒂芬·爱伦气愤不已,随即准备离开中国,并决定永不再来。

14.

董竹君知道这一情况后,觉得非常糟糕——怎么可以再这样对待这位著名人物呢?

于是决定以自己的政治身份和夏国琇的母亲这一名义,进行挽回。

她让女儿前去邀请这对美国夫妇,在北京饭店以茶点形式亲自为他俩送行。然后给国画大师李苦禅打去电话,告知情况后,要到一张画。又找出朋友从峨眉山带回来的送给自己的龙头拐杖,还有手织台布(外国人重视手工品)。

董竹君带着这三样礼物和女儿去到北京饭店。她的一言一行,还有用心准备的礼物让夫妇俩非常感动。

15.

当董竹君讲解画上的小鸟向太阳飞去代表新旧社会对比,上款“爱伦”二字蕴含和平战士热爱人类大家庭之意时,爱伦先生为之泪下,他的夫人更是感动得放声大哭。

茶话间,爱伦先生问起希望他回美国后替中国做些什么,董竹君告诉他:“你是著名的和平战士,希望多做些中美人民友好工作及为世界和平事业多多出力。”

之前因受到无礼待遇而决定永不再来的爱伦先生,于同年夏天来到北京做第二次访问。

从中国回去后,他就忙于进行宣传中国的工作,不但在电视台演讲,还写了一本很厚的书,名为《认识中国》。

16.

吃手板心里煎的鱼

当初,董竹君为了自由离家出走,主动提出离婚。夏之时不相信她能闯出一番事业,他料定——

如果你不弄得走投无路,带着四个孩子跳黄浦江的话,我手板心里煎鱼给你吃。

这句把人看扁的话,落到要强的的董竹君心里,反而成为努力奋斗和教育孩子的动力。

四个女儿也都勤奋上进,学有所成,在不同领域取得优异成绩。

擅长钢琴和大提琴的大女儿夏国琼赴美深造期间,受到艺术公司的邀请,可以世界巡回演出,名扬四海。但她不愿成为对方赚钱的商品,故而没有同意。

17.

当留学生罗维东(现在是香港有名的建筑设计工程师)求婚时,她说道:“妈妈培养我们学成回去为祖国工作,现在国家已解放,我们将回国了。”

对方表示自己是广东人,而非外国人,夏国琼领会其意,两人终成眷属。

怀孕后,因为不愿孩子一出生入美国籍,夫妇俩颇费周折,冒险绕道回了国。之后,她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任钢琴教授。

二女儿夏国琇同样喜爱音乐艺术,和姐姐结伴出国留学。但她未能成功逃回,后来在美国安家落户。

三女儿董国瑛去美国学习了电影技术。她认为教育对中国最重要,因而学了科教电影。

18.

全国刚解放,她首先冒险潜逃回国,在周总理的支持下,创办解放军教育电影制片厂(后改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

为美化厂区,她借来几十辆平板车、几十名解放军,把清华大学教授培养几十年的六百亩桃花移植到制片厂内的小沟旁,构建了小桥流水、桃花朵朵的风景线。如此庞大的工程,完成迅速,并且未费一文。

离休后,董国瑛往返于中美之间,通过外贸工作为国家创收外汇几千万元,还曾做过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

19.

四女夏国璋毕业于哥伦比亚图书馆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冒险逃回国后,先是在全国人大常委编译组担任英文法律翻译、为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做口译工作,后来调去北京大学任教。

董竹君身陷囹圄之际,和女儿们失去联系。黑暗岁月里,她除了将脑袋真空,经常因为想念孩子们而梦醒。尤其是梦见大女儿弹奏贝多芬的曲子时,她就边听边哼,醒来已是泪流满面。

1991年元旦,董竹君收到四女儿寄来的贺年卡,上面写道:

“永远感谢您带我们离川,在沪艰苦奋斗,培养我们成人,不然在那闭塞封建的地方长大,后果不堪设想……”

20.

“随遇而安这几个字,

对我是有很大好处的”

上世纪60初,董竹君迁居北京后,就一直住在普通的四合院里。

自从锦江饭店交给国家后,董竹君没有资本家的定息,也没有饭店工作人员的工资,每个月的固定收入就是全国政协委员的二百元车马费。她平时常常精打细算,几年不买一件新衣。

但无论生活贫富,她对美的追求始终不变,对房屋的布置也乐在其中。家院虽小,却是一步一景,处处可以看出主人不俗的审美意趣。

客厅一角,常年摆放着一只水晶花瓶,有时候插上几支假的马蹄莲,照样会在瓶中放些水。因为董老觉得,花瓶里有水,假花才像真的。

21.

随着季节变化,家里的窗帘颜色也会更换,董老还会匠心独运地在白色纱窗下端加上两条咖啡色带子,如此一来,普通的窗帘也变得生动起来。

1976年大地震后,这座古老的四合院很多地方遭到破坏,利用修葺房屋的机会,董老决定在正房和东厢房之间加一段连廊。

为了美化走廊,她在两边墙上挂上画家朋友赠送的小画,房顶悬挂起一排精致的宫灯。这样,几米长的走廊不但可以遮风避雨,还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走廊。

22.

院子东北角的小天井成了死角,董老就用冬天取暖剩下的煤渣加上水泥,在这里堆出一座假山,墙脚种几根竹子,再用砖砌出一张小桌、两只矮凳,桌面画一个棋盘,一眼望去,别有洞天!

所谓人和天地阔,主雅客来勤,董老家里经常宾客满座。除了画家李苦禅、黄永玉、音乐家赵沨等社会各界名人之外,年轻人也喜欢聚会于此。

这些年轻人当中,有些是董老朋友的子女,有些是她子女的朋友和同学。他们一来,小院里就热闹起来,大家有说有笑,董老常常坐在一旁,听着年轻人讨论社会热点新闻、各种小道消息。

23.杀青段

人生路漫漫,行至此处 ,已是春回大地,苦尽甘来,让人感觉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九十七岁这年,董老接受“东方时空”的采访,记者问道:回首走过的近百年的人生经历,您觉得最让您感到伤心和高兴的是什么?

她是这样回答的:

“非常高兴的事,我也没有高兴得不得了,只是高兴就是了。有的人高兴起来喝酒狂饮,这样那样的,我没有。至于伤心得不得了的事,要哭它一场的,我也没有。

我认为人生必然要经历许多坎坷磨难,对它一定要随遇而安。随遇而安这几个字,对我是有很大好处的。”

心怀信念,甘自奋斗。

风雨人生,随遇而安。

这是世纪老人董竹君一生的勇气和智慧。

 本期共读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