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大风吹倒
——致年轻朋友的一封信
莫言
有年轻的朋友问我,如果遇到人生中的艰难时刻,该怎么办?
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困难甚至是艰难时刻。我无法告诉你们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两个小故事。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时,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是一本书和一个人。
“一本书”是《新华字典》。我一生中遇到的第一个艰难时刻,是童年辍学。当时与我同龄的孩子都在学校里,他们在一起学习、玩耍,而我孤零零地一个人放牛、割草,十分孤独。幸好在这个时候,我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当然也希望能阅读很多的经典作品,但当时的农村书很少,谁家有本书都视若珍宝,轻易不外借。只有这本《新华字典》是属于我的,我认识的大部分汉字实际上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在辍学之后,通过阅读这本《新华字典》学的。总之在当年那种孤独穷困的环境里,就是这本工具书陪着我度过了艰难时刻,而且也为我以后能拿起笔来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一个人”是我爷爷。小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的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呼隆声。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到天上去,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了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尊雕塑。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那么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我觉得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胜利了。
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总之我想,越是在困难的时刻,越是文学作品能够发挥它直达人的心灵的作用的时候。
(2022年5月4日)
我为什么叫“莫言”
我的家乡高密东北乡是三个县交界的地区,交通闭塞,地广人稀。村子外边是一望无际的洼地,野草繁茂,野花很多。
我每天都要到洼地里放牛。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辍学,所以当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校里读书时,我就在田野里与牛为伴。我对牛的了解甚至胜过了我对人的了解。我知道牛的喜怒哀乐,懂得牛的表情,知道它们心里想什么。在那样一片在一个孩子眼里几乎是无边无际的原野里,只有我和几头牛在一起。牛安详地吃草,眼睛蓝得好像大海里的海水。
我想跟牛谈谈,但是牛只顾吃草,根本不理我。我仰面朝天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缓慢地移动,好像它们是一些懒洋洋的大汉。我想跟白云说话,白云也不理我。天上有许多鸟儿,有云雀,有百灵,还有一些我认识它们,但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叫得实在是太动人了。我经常被鸟儿的叫声感动得热泪盈眶。我想与鸟儿们交流,但是它们也很忙,它们也不理睬我。我躺在草地上,心中充满了悲伤的感情。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首先学会了想入非非。这是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许多美妙的念头纷至沓来。我躺在草地上理解了什么叫爱情,也理解了什么叫善良。然后我学会了自言自语。
那时候我真是才华横溢,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而且合辙押韵。有一次我对着一棵树自言自语。我的母亲听到后大吃一惊,她对我的父亲说:“他爹,咱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了?”
后来我长大了一些,参加了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进入了成人社会。我在放牛时养成的喜欢说话的毛病给家人带来了许多麻烦。我母亲痛苦地劝告我:“孩子,你能不能不说话?”我当时被母亲的表情感动得鼻酸眼热,发誓再也不说话。但一到了人前,肚子里的话就像一窝老鼠似的奔突而出。话说过之后,又后悔无比,感到自己辜负了母亲的教导。
所以当我开始我的作家生涯时,我为自己起了一个笔名:莫言。但就像我的母亲经常骂我的那样:“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肉。”我改不了喜欢说话的毛病。为此我得罪了许多人,因为我说的话不好听,或者是不合时宜。
现在,随着年龄增长,我的话说得越来越少,我母亲的在天之灵一定可以感到一些欣慰了吧?
(2000年3月)
我的一天
我知道立秋的节气已过,但秋后还有一伏,气温依然是灼热逼人,家家的空调机还在轰鸣着。在无事的情况下,我不会在中午这个时刻出门。我在这个时刻,多半是在床上午睡。我可以整夜地不睡觉,但中午不可以不睡觉。如果中午不睡觉,下午我就要头痛。
我的午休时间很长,十二点上床,起床最早也要三点,有时甚至到了四点。等我迷迷瞪瞪地起来,用凉水洗了脸,下午的阳光已经把窗上的玻璃照耀得一片金黄了。起床之后,我首先要泡上一杯浓茶,然后坐在书桌前,点上一支烟,喝着浓茶抽着香烟。那感觉十分美妙,不可以对外人言也。
喝着茶,抽着烟,我开始翻书。乱翻书,因为我下午不写作。我从来也没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拿起一本书,有时候竟然从后边往前看,感到有趣,再从头往后看。看一会儿书,我就站起来,心中感到有些烦,也可以叫无聊,就在屋里转圈,像一头关在笼子里的懦弱的野兽。有时就打开那台使用了十几年的电视机,我家这台电视机的质量实在是好得有点儿惹人烦。十几年了,天天用,画面依然清晰,声音依然立体,使你没有理由把它扔了。电视里如果有戏曲节目,我就会兴奋得浑身哆嗦。和着戏曲音乐的节拍浑身哆嗦,是我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我一手捻着一个羽毛球拍子使它们快速地旋转着,身体也在屋子里旋转。和着音乐的节奏,心无杂念,忘乎所以,美妙的感受不可以对外人言也。
使我停止旋转的从来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电视机里的戏曲终了;戏曲终了,我心抑郁。解决郁闷的方法是拉开冰箱找食物吃。冰箱前不久坏过一次,后来被我敲了一棍子又好了。一般情况下我总能从冰箱里找到吃的,实在找不到了,就去离家不远的菜市场采买。
在北京的秋天的下午,我偶尔去逛逛菜市场。以前,北京的四季,不但可以从天空的颜色和植物的生态上分辨出来,而且还可以从市场上的蔬菜和水果上分辨出来。中秋节前后,应时的水果是梨子、苹果、葡萄,也是各种甜瓜的季节。但现在的北京,由于交通的便捷和流通渠道的畅通,尤其是农业科技的进步,季节对水果的生长失去了制约。比如从前,中秋节时西瓜已经很稀罕,而围着火炉吃西瓜更是一个梦想。但现在,即便是大雪飘飘的天气里,菜市场上,照样有西瓜卖。世上的水果蔬菜实在是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东西多了,好东西反而少了。
如果是去菜市场回来,我就在门口的收发室把晚报拿回家。看完晚报,差不多就该吃晚饭了。吃完了晚饭的事情,不属于本文的范围,我只写从中午到晚饭前这段时间里我所干的事情。
有时候下午也有记者来家采访我,有时候下午我在家里要见一些人,有朋友,也有不熟悉的探访者。媒体采访是一件很累人的事,但也不能不接受,于是就说一些千篇一律的废话。朋友来家,自然比接受采访愉快,我们喝着茶,抽着烟,说一些杂七拉八的话。有时候难免要议论同行,从前我口无遮拦,得罪了不少人。现在年纪大了,多了些世故,一般情况下不臧否人物,能说好话就尽量地说好话,不愿说好话就保持沉默,或者今天天气哈哈哈……
(2001年8月25日下午)
我人生中的低谷期,是这样熬过去的
我觉得我在二十岁之前一直处在低谷期。那个时候感觉到有希望,但实现希望的路径很窄,希望很渺茫,但是希望从来没有破灭,那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走出去,到外面去看更加广大的世界,了解更多的信息。希望能够在广阔的世界里面学习知识,使自己具备一些新的才能,干出一些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来。
我在开始创作之后,也面临过几次低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1990年的时候,我突然感觉不会写作了。那个时候我已经写完了《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这一系列小说,也写出了《天堂蒜薹之歌》《酒国》这些长篇,但我突然感觉我不会写了,我不愿意再重复自己,但是我又找不到新的写作突破点。
我记得那是一个暑假,我在高密的一个院落里面的葵花地里转来转去,反复地思考着,后来我终于寻找到了一个重新获得写作自信的方法:写小文章。我写了一系列精短的童年记忆中的故事,有奇闻异事,有亲身经历,也有老人讲的神魔鬼怪的故事。通过这样一种对童年旧事、民间故事的写作,我重新恢复了写作的信心和勇气。
然后我又开始了之后几十年的探索。在后几十年里,人生的旅途小有曲折,但基本上还是平坦,没有经历过太多惊心动魄的、巨大的变化。有时候,身不由己地被放置在一个社会舆论的中心,被聚焦,被很多的人关注和议论。这个时候,我能够让自己安定下来的重要的、最基本的内心原则就是:
第一,不忘根本。我牢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不忘记我农村的、平凡的、普通人的出身。
第二,坚持原则。我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的、对政治的、对社会的、对人生的、对情感的看法,所以无论别人说什么,我还是能够按照内心深处所认定的正确的原则来做。
所以我觉得,不管你经历了大风大浪,还是没有经历大风大浪,就是这八个字:不忘根本,坚持原则。
(2022年1月10日)
喧嚣与真实
一个人只有保持自己的真实面貌,才可能说真话,办实事,做好人。
要保持一个人的本来面貌还是挺不容易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当中,我们除了要跟自己的家人打交道之外,还要跟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打交道。学生在学校跟老师和同学打交道,员工在家里面跟自己的家人打交道,在外也要跟公司的老板和同行打交道,这样的现实就迫使每一个人有几副面孔。无论多么坦诚朴实的人,在舞台上和卧室里都是不一样的,在公众面前和在家人面前,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尽量地以本来的面貌见人。今天演讲的内容是“喧嚣与真实”,这个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社会生活总体上看是喧嚣的,喧嚣是热闹的,热闹是热情,是闹,是热火朝天,也是敲锣打鼓,是载歌载舞,是一呼百应,是众声喧哗,是望风捕影,是添油加醋,是浓妆艳抹,是游行集会,是大吃大喝,是猜拳行令,是信口开河,是吸引眼球,是真假难辨,是莫衷一是,是鸡一嘴鸭一嘴,是拉帮结伙……确实是众声喧哗。
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本来面貌。没有任何力量能让一个社会不喧嚣。当然了,我们冷静地想一想,从多个角度来考量一下,喧嚣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喧嚣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因为原始社会里是不喧嚣的,我们去参观半坡遗址的时候,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场面,那肯定是不喧嚣的,一喧嚣把洪水猛兽引来了就有生命危险。回想漫长的封建社会,那个时候也是不喧嚣的。但是我们想象最近几十年来,是很喧嚣的,改革开放前几年比较安静,但是最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喧嚣,这种喧嚣有的是有声的,是在大街上吵架,或者是拳脚相加,有时候是无声的,是在网络上互相对骂。我想,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必须客观冷静地对待,既不能说它不好,也不能说它很好,所以这样一种现象,就像我刚才说的,实际上也有正反两个方面。我们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应该习惯喧嚣,我们要具备习惯喧嚣跟发现正能量的能力,我们也要具备从喧嚣中发现丑恶的清醒。要清醒地认识到,喧嚣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而使我们的社会真正能够保持稳定进步的是真实,因为工人不能只喧嚣不做工,农民不能只喧嚣不种地,教师不能只喧嚣不讲课,学生不能只喧嚣不上课。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还是要脚踏实地地、实事求是地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否则只喧嚣没饭吃。
关于真实,我想也是更加重要的社会基础,真实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本来面貌,也是事实的本来面貌。有时候喧嚣会掩盖真实,或者说是会掩盖真相,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喧嚣不可能永远掩盖真相,或者说不能永远掩盖真实。下面我讲四个故事,来证明我这个论点。
第一个故事大概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的一个闯关东的邻居回来了,他在村子里面扬言发了大财,说他去深山老林里面挖到了一棵人参,卖了几万元人民币,从村子东头吹到西头,又从西头吹到东头。村民们争先恐后地请他吃饭,因为大家对有钱人和有经历的人还是很尊敬的。我们家当然也不能免俗,我们把他请来,坐在炕头上吃饭。他穿了一件在当时的农民眼里很漂亮的黑呢子短大衣,即便坐在热炕头上满头是汗,他也不脱下这件大衣。我奶奶发现他脖子上有一只虱子,便用手指将虱子捏下来,于是他的喧嚣就被虱子给击破了,因为一个真正有钱的人是不会生虱子的,过去人讲说“穷生虱子富生疖子”,我们知道他并没有发财,尽管他穿着呢子短大衣,但是他的内衣很破烂。又过了不久,这个人的表弟也回来了,也穿了一件同样的呢子短大衣。我奶奶说,你这件大衣跟你表哥的那件很像。他说我表哥就是借了我的。事实又一次击破了前面那个人喧嚣的谎言。
第二个故事是我在检察日报工作期间,曾经了解和接触了一些贪官的案件。其中某地有一个贪官,他平常穿着朴素,上下班骑自行车,给人一种非常廉洁的外观印象。他每次开会都要大张旗鼓、义正词严地抨击贪污腐败。过了不久,检察院从他床下面搜出了几百万元人民币。所以真实就把这个贪官关于廉洁、关于反腐败的喧嚣给击破了,事实胜于雄辩。
第三个就是我的亲身经历。2011年我在故乡写作,有一次到集上闲逛,一个卖桃子的人认出了我,说,你怎么还要来买桃呢?他点着我们市委书记的名字说,让某某某给你送一车不就行了吗,你不是当官的吗?我说,我不是当官的。他马上说,那是得花钱买。我买了他五斤桃子。我说桃子甜吗?他说太甜了,新品种。我说你给我给够秤,他说放心。结果回家一称,桃子只有三斤多一点儿,他亏了我将近两斤秤。桃子又酸又涩。真实又一次把卖桃人的喧嚣给击破了。
第四个故事也是我的亲身经历,就是不久前的中考,我有一个亲戚,经常见,每次见他,他都义愤填膺地痛骂腐败,咬牙切齿,怒发冲冠。今年他的儿子参加中考,离我们县最好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差了五分,他就找到我了,说,就差了五分,你找一找人,让他去。我说现在谁还敢,反腐败的呼声如此高。他说我不怕花钱,我有钱。我说你让我去送钱,这不是让我去行贿吗?这不是腐败吗?你不是痛恨腐败吗?现在你这样做不是让我帮着制造新的贪官污吏吗?他说这是两码事,这是我的孩子要上学了。这个真实也把亲戚反对腐败的喧嚣给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