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宝背后的历史故事】
1. 竹林七贤的进与退 《高逸图》
《高逸图》表现的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故事。现存画卷残缺,只剩下山涛、王戎、刘伶、阮籍。他们在竹林之下喝酒纵歌,放荡不羁,呈现出对礼教的不屑,表达了对当时政府的不满、对统治者的无声控诉。《高逸图》1922年被带出紫禁城,1955年被上海市政府购买,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2. 魏晋是怎样的时代
《高逸图》的作者孙位是唐代末年的画家,这一时期的中国人物画极度繁盛,但可以确定的卷轴画作品流传并不多。《高逸图》自北宋以来就一直被皇室和名家收藏,极为珍贵。从图卷中现存款印来看,最早的收藏者是北宋著名的皇族收藏家李玮,卷首有“瘦金书”题“孙位高逸图”五字,专家认为这是宋徽宗赵佶手书。《高逸图》通过娴熟高超的技术,出色地刻画了魏晋士大夫的精神气质。
在魏晋南北朝将近四百年的时间里,天下四分五裂,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三国时期,虽有战争,但相对来讲,社会稳定,生产尚能持续发展,老百姓得到了一定的修养调整。
但是,在曹操、刘备、孙权以及那些辅佐他们的贤士名将先后去世后,继位者无法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出色地治理国家,社会再次陷入黑暗和动乱之中。
3.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懿是追随曹操的重要官员。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继位。220年,曹丕称帝。曹丕病重时,选了四个辅政大臣,司马懿便是其中之一。这些辅政大臣的势力从此如日中天,司马家族的影响力逐渐提高。曹丕的儿子魏明帝只当了十几年皇帝就病死了,继位的是刚满8岁的曹芳。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可谓一手遮天,司马懿及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等人的野心一天天膨胀。
司马昭杀掉了不甘心受他控制的皇帝曹髦(máo)。曹髦曾说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就是司马昭想要控制魏国的野心,连普通老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虽然名义上魏国是曹家的,但其实已经被司马家掌控。265年,司马炎废掉魏国国君曹奂并称帝,设国号为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