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第四节
社交场合的声音礼仪
声音的礼仪依赖于空间环境。
正如杜威所说,我们在本质上不仅仅是存在于环境中的动物,而且也依 赖于环境。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细腻地描述了自己的这种感受:
“如果我们只是喋喋不休、大声说话的人,那么,我们倒可以紧挨在一 起,互相感到对方的气息;但要是我们说话含蓄而又富有思想内容,那便会 希望双方站得远一点,使所有那些动物性的热气和湿气有机会蒸发掉。要是 我们想要与各人内在那种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东西有最亲密的交流,那么 我们就不但要沉默,而且一般说来身体要离得远些,使彼此听不见声音…… 可是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要是我们大声喊叫的话,就无法言传。谈话的调子越来越崇高,越庄重,我们也慢慢把椅子越来越往后移,直至碰到后面的墙角,这时,通常就会觉得房子的空间不够大。 ”
身体距离与声音距离
声音距离“一如把两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里,石子挨得过近,会互相破坏对方的涟漪”。
人们身体的空间距离,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北京故宫太和殿高高的九龙宝座依存于空旷的地面形成的高低空间感,使来者的朝拜之声肃然洪亮而悠长,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而恋人之间身体的近距离接触,使得双方声音低软,节奏绵密,跟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有关。
人与人之间亲疏程度或身体距离与声音距离的关系,体现在空间高低、远近等之中,空间距离不同,声音距离则不同。不同的方位,也会对这种关系有影响,而空间距离也会反过来影响声音控制。
不同的身体距离与声音距离,也会彰显出文化差异。从接受美学看,声音的修养不来自声音本身,而来自声音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