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限戏鲸习读专用
(第64章)
番外七——宋家一哥的浪漫人生
1.
在宋家著名的人物中,除了三姐妹,宋子文也是民国的著名人物。他以惊人的金融敏感度在当时的中国独树一帜。相比起只会用土办法印钞票的孔祥熙,宋子文几次将中国经济和脆弱的民族工商业从崩溃的边缘拉回尚有一息竞争力的国际商界战场。而他私人积累的巨额财富,也几乎称得上是民国的比尔·盖茨。
和姐妹们的罗曼史一样,这个民国第一小开也有着非常受瞩目的婚姻。
小开从美国留学归来,还一直是个纯情的小少男。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给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盛恩颐担任英文秘书。因为工作便利,不久之后他就跟盛家七小姐眉目传情,还得到了教七小姐英语的美差。
2.
民国最流行的恋情就是师生恋。鲁迅泡到了许广平,沈从文追到了张兆和,但是宋子文和盛家七小姐的恋情却不能成功。软弱的七小姐不敢私奔,软弱的宋小开又不敢跟强烈反对的盛家太太拍胸脯理论。最后软弱的小情侣只能忍痛分手。
宋子文走后门,通过二姐宋庆龄的引荐,被孙中山起用去广州筹办中央银行。他开始从事自己最拿手的金融行业,并且迅速成为个中翘楚。待嫁的小姐和家有娇女的贵妇们纷纷注意到这个掌管巨财却始终单身的钻石王老五。不断有人前来做媒,也有名媛向他投来橄榄枝。但是备受失恋打击的宋子文却完全没有再来一次的勇气。
3.
一直到1927年,已经33岁的纯情轻熟男宋子文顶着新任南京政府“财政部部长”的头衔来到了庐山避暑。一到这里,宋子文就喜欢上了庐山凉爽清新的夏日气息。他打算在这里为他生命中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女人——老妈倪桂珍盖一栋避暑别墅。庐山管理局的官员向他推荐了当地最有名的包工头——庐山营造厂的老板张谋之。
张谋之给宋子文出了许多让他十分满意的主意。宋子文当即拍板把别墅的建造作业交给了张记营造厂。
生意谈成了,一定要吃顿饭。张老板把宋部长请到了家中,见见自己的家人。
张家女儿一出场,宋子文的筷子一下就从手中掉了下来。他仿佛回到了盛家,看见娇弱美貌的七小姐坐在书房里,朝他回眸一笑……
4.
宋子文连忙回过神,就看到小张姑娘跑到他面前,奉上一盏香茶,甜甜地笑着说:“宋部长,这是庐山道地的好茶,你尝尝。”
小张姑娘大名叫张乐怡,今年刚满二十,模特身材一米六八,梳着时下最流行的卷发,大大的眼珠滴溜溜地转着,充满灵气。她还是上海著名的贵族女子学校中西女中的校花,性格活泼开朗。年纪轻轻就在父亲的公司里担任翻译和公关,是个美貌和实力兼具的富二代。难怪一见面就把宋子文给迷住了。
宋子文开始找借口邀请小张姑娘给他做导游游庐山。似乎张家人也看出了宋子文对张乐怡的兴趣,干脆把年轻的女儿单独放了出去。
5.
在宋子文的眼中,张乐怡不单有七小姐的大家闺秀的清秀典雅,更多了一些美貌和开朗的气质,到最后,他的脑中已经完完全全被张乐怡所占据。而少不更事的张乐怡也很快就被轻熟男的伪大叔气质俘虏,两人谱出了一曲优美的庐山恋。
1928年秋天,宋子文和张乐怡喜结良缘。两个人一连生了三个美女,个个都继承了母亲端庄秀丽的容貌和出众的气质。三个女儿又都嫁给了如意郎君,给宋子文带来了九个活泼可爱的小外孙。
有了极其美满的家庭,难怪宋子文在晚年就只想要远离是非,含饴弄孙。在向国民党中央党部捐献了他个人在“中国建设银行”的全部股份冥冥价值五千亿法币的股票后,宋子文卸下官职。1945年5月16日,宋子文从香港辗转飞赴法国,一个月后,他从欧洲转往美国定居。
6.
宋子文是个闲不住的人,他经常与驻美“大使”顾维钧、驻联合国“大使”蒋廷黻和其他旅居纽约的“国府”党政学界过气要人聚会,讨论如何“力挽狂澜”拯救“国府”,如何再组织“飞虎队”协助“国府”对抗中共,如何促使美国加强援华,如何筹组一个由留美学者领军的内阁。
1952年10月,国民党在台北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借着党员总登记的机会,开除了包括宋子文、孔祥熙在内的重量级党员党籍。之后“吴国桢事件”“孙立人事件”的接踵爆发更是加剧了蒋介石和宋子文之间的裂隙。
7.
吴国桢和孙立人都是宋子文倚重的干才和嫡系。他们被国民党当局以突如其来的罪名解除一切职务,开除党籍,似乎是与蒋经国积极营造接班布局有某种巧合。迹象显示,蒋经国相当忌讳孔宋家族在台湾“复辟”,借着吴、孙事件,正可斩断孔宋家族在台湾滋生之根苗。
宋子文似乎也无意于回到台湾。直到1963年以前,他才到台湾参加了蒋宋孔三家最后一次团聚的元宵节。除了缺席的宋庆龄,宋子文恐怕是对这场团聚最不热心的族人了。
尽管回了台湾,宋子文仍然深居简出。12天后他就回到了美国,继续着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晚年生活。但是死神却来得超乎意料。
8.
宋老富翁不是死于各种富贵病,也不是死于车祸、投毒、暗杀等意外。他身体健康,没有仇人,但就在1971年4月25日,前往朋友家里赴宴的时候,竟然被一块掉入气管的食物卡住,短短几十分钟就送掉了性命。
他的死亡太突然了。亲人们都没有思想准备去接受这个情况。而当时蒋介石健康状况已亮起红灯,宋美龄不敢离开台湾,只能以蒋介石的名义送去一块匾额,上书“勋猷永念”四个字。
9.
宋子文的家人们明显也很难接受这一现实。但还好的是尚有金钱可以安慰他们失去亲人的悲痛的心。美国小报记者爆料,中华民国前财政家宋子文留下了100多万美元的遗产。而根据宋子文的遗嘱明定,宋子文把遗产的一半交给他的夫人张乐怡,另外一半的遗产平均分配给三个女儿与九个外孙。
仍然是宋家三姐妹,但是宋子文的女儿们明显不能跟她们的姑妈们相提并论。这三个女孩依然美丽却并无野心,她们平静地度过一生,并消失在历史的尘土里。
(第65章)
宋庆龄——度过最黑的绝望
10.
1963年4月,宋庆龄在中共中央领导人的一再邀请下,搬到北京后海北河沿46号。这里原来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经过翻修整葺,园中原有的前厅“濠梁乐趣”改为大客厅,后厅“畅襟斋”改为大餐厅,在这两个大厅的西边,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设计,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楼上是宋庆龄的卧室兼起居室和书房,楼下是小客厅、小餐厅、理疗室、工作人员办公室。主楼南面是花园,园内湖水环绕,石林屏障,绿草如茵,松柏苍翠,花木扶疏,掩映生辉。与主楼相对,有一组古老的建筑,那是醇王府花园的南楼,以及西边假山上的听雨屋,东边假山的扇亭。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曲廊通幽,像一条玉带把南北的建筑连成一体。整个庭院古朴典雅,环境清幽。
11.
这个幽静安适的庭院不仅是宋庆龄的清修之地,也有许多国内外的宾客常来拜访。他们在这里闲庭漫步,和宋庆龄聊天,说笑,谈谈国内外的一些大事。
但是不到三年,一场政治风波就使全国陷入了混乱,连后海北河沿46号也难以全身而退。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宋庆龄那些迫害过共产党的家人们。
早在1948年12月28日,新华社就公布了中国共产党开列的43名头等战犯名单,并将他们称为“罪大恶极,国人皆曰可杀”。这其中有多位宋庆龄的亲友:蒋介石、孔祥熙、孙科、宋子文(名列第十位)和宋美龄(名列第二十三位)。
12.
家族血亲名列战犯名单,且排名居前,这也是宋庆龄无可奈何的事情。政见的分歧早就使宋庆龄感觉自己“不在家族的圈子中”。她曾对美国驻华大使馆外交官谢伟思说:“我的家族从不与我谈论政治。”
但此刻,红卫兵们却在最细节的地方跟宋庆龄斤斤计较。红卫兵们给宋庆龄发来了“警告信”,要求她放弃资产阶级的生活作风,不许养鸽子,不许留长发,不许穿旗袍。
13.
宋庆龄觉得十分可笑,绾发髻和穿旗袍都是最传统的中国文化,怎么就变成资产阶级的东西了?但是迫于红卫兵们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她也只能有保留地让步。墙上的人体油画被摘下,换上了张闪着金光的大头。“濠梁乐趣”“观花室”等匾额也替换成了无处不在的语录。
一天,宋庆龄突然接到一个消息,上海万国公墓被捣毁了。这就如晴天霹雳一样,突然把小庆的心给狠狠揪了起来:她的父母正安息在那里。经过多方打听,小庆最终确定自己父母的坟墓被当地的农民掘开了,骨头都被扔了出来。小庆一下子气得双手颤抖,泪如泉涌。
14.
她立刻把这件事报告给周总理。周恩来立刻给上海革命委员会做出指示。当地民政局终于修缮了宋氏墓地,但是新修的墓地草草而成,又小又逼仄,原先的兄弟姐妹的署名都被毁去,只剩下宋庆龄一人的名字还刻在墓碑上。
新墓建成后,上海方面给宋庆龄寄来了一张照片。宋庆龄从自己的相册里翻出了1931年和弟弟宋子文扫墓时的合照,两相对照,眼泪哗哗地往下流。最后只能凄婉地说一句:“祖宗总算有个地方安葬了!”
这时传言再起,一批红卫兵打算毁掉南京紫金山陵墓的孙中山铜像的消息让宋庆龄实在不能再忍受了。
15.
宋庆龄是一个极其传统的女人,从她守寡起,便只穿素色的衣裙,用镶黑边的信纸。每逢孙中山的冥寿和忌日,宋庆龄总是把双层窗帘拉得紧紧的,背着阳光坐着沉思默哀。孙中山“共进大同”的手迹墨宝一直嵌在她床头柜玻璃下,孙中山的像一直高悬在她寓所的客厅里。她还总是随身携带一只镶嵌着孙中山像的圆形银制框,就连出国访问都不离身。每到一地,她都会把镜框用布擦拭得干干净净,端端正正地放在自己床头柜上,保证睡前或起床时都能第一眼看到。
听说竟然有人要毁掉紫金山陵寝的孙中山铜像,宋庆龄立刻坐立不安。还是周恩来再次出面规劝红卫兵,才阻止了宋庆龄不愿看到的情况发生。为了保护宋庆龄,周恩来立刻拟定了一份应予保护的爱国民主人士名单,第一名就是宋庆龄。
16.
由于周恩来的保护,以及宋庆龄在孙中山百年诞辰的隆重纪念仪式上,大段大段地引证毛泽东高度评价孙中山的语录,使她也获得当时最有效的武器——“最高指示”的保护。虽然某些造反派想在北河沿46号门口贴大字报、大标语,但从来也没有得逞。后来她身边的工作人员想出一条“妙计”,在北河沿46号围墙上写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十个斗大的字,就更没有人敢在围墙上贴大字报了。
但是宋庆龄没有独善其身。为了能在“文革”中保护更多的同志,她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过去的叛逆少女如今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倔强老太。宋庆龄爱过、恨过,却唯独没有怕过。对于她尊重的同志,她给予无比的信任和莫大的爱护,并不随着时代的变换和动摇畏惧。
17.
1966年年底,刘少奇、王光美已身处逆境。宋庆龄丝毫没有因为刘少奇被扣上“中国的赫鲁晓夫”的吓人帽子,而疏远这身处逆境的一家人。1967年新年前夕,和往年一样,宋庆龄要给刘少奇的几个孩子送贺年片、日记本和糖果,并亲笔签上“宋妈妈”。这在当时给了受到“飞来横祸”的一家人巨大的支持和慰藉。1967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已被扣上“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帽子,惨遭批斗和隔离看管,夫人王光美以“特务”的莫须有罪名被投进监牢。他们的子女有的被投进了监狱,有的被勒令回校接受审查。为了联系到失散的兄弟姐妹,孩子们马上想起的就是给“宋妈妈”写信,让她帮忙。宋庆龄顶着压力,把自己的亲笔书信和求援信转交给了毛泽东,又写信派秘书带上慰问品和杂志去看望孩子们。196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刘少奇以“叛徒、内奸、工贼”的莫须有的罪名,被“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所有亲戚朋友都与他们家人断绝了往来,生怕“株连九族”,但是宋庆龄却照样给刘少奇的几个孩子寄杂志、送糖果,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表示一点点同情和支援的心意。
(第66章)
宋庆龄——做一只搏击长空的鹰
18.
年轻时宋庆龄曾在欧洲各国流浪,受到过许多国际友人的支援。如今在中国,这些人却纷纷被打成“特务”“间谍”,或被批斗,或被送进“牛棚”。当宋庆龄听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准备离开时,她的眼前立刻浮现起当年他护送自己离开被攻陷的上海的情景。宋庆龄顾不上思考自己的安危,立刻动笔写了一封证明信:
我从1932年起就认识路易·艾黎,他为中国革命作了贡献,帮助我们保卫国家,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是他在内地创办了工业合作社,帮助我们培养年轻的一代,为了这项工作,他甚至牺牲了很好的职业。
当白色恐怖笼罩上海的时候,当中外特务追捕共产党员的时候,是他把自己的家作为共产党员的避难所,当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的时候,是他在甘肃内地不怕任何艰苦的生活条件,为中国人民工作着。解放以前,他支持我们的文化运动,写了很多的书、诗与文章,当世界和平委员会派他去外国时,他为我们讲演和辩论,解放前和解放时我都了解他。我觉得他是新中国的一位诚实忠诚、不屈不挠的朋友,我极端相信他,他如白求恩大夫一样,是国际主义、马克思、列宁的信徒。
宋庆龄
1969年8月31日
19.
写好以后,宋庆龄让两个秘书亲自送给路易·艾黎,并护送艾黎一段路程,她的心里才像一块石头落了地。这份证明实事求是,非常有针对性和权威性,的确使艾黎摆脱了危境,正像艾黎说的,这份证明书,“使我免遭怀疑和迫害”,使他成了少数几个当时没有身陷囹圄的国际朋友之一。
孙中山的中山陵保住了,但是还有许多追随过孙中山的革命老将处境堪忧。宋庆龄尽最大的力量保护他们。
叶恭绰原为前清重臣,但他服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当孙中山被袁世凯委派为“全国铁路督办”时,担任交通总长的叶恭绰曾积极协助孙中山筹划设立全国铁路总公司,规划修建全国铁道网。1922年叶恭绰被迫辞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职务后,孙中山以叶从事交通建筑多年,是难得的建国人才,故于1923年,聘叶为大元帅府的财政部部长和建设部部长。孙中山去世以后,叶在中山陵旁边修了一座“仰止亭”,表达他对孙中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敬仰之情。
20.
在“文化大革命”中,叶被扣上“封建余孽”“袁世凯和蒋介石的干将”的帽子,处境困难。宋庆龄知道后,立刻派秘书到北京东四灯草胡同30号给叶家送去200元钱,作为对孙中山部属的抚慰。叶恭绰深受感动,老泪纵横地说:“孙夫人的心意我领了,但钱我不能收,因为孙夫人也是靠工资收入生活的。但是我有一个冒昧的请求,孙中山先生是一个脚踏实地的行动者,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是一个意志坚强、不屈不挠的人,我追随孙先生多年,希望死后能埋在仰止亭,在九泉之下也能见到孙先生,这个请求请转告孙夫人。”后来宋庆龄给叶回信,同意他的请求。1968年叶病逝后,他的骨灰被运到仰止亭埋葬,实现了他生前的夙愿。
21.
宋庆龄十分关心儿童戏剧,曾经督促中国福利会建成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在十年动乱期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被无端撤销,接着“四人帮”在上海的代理人又向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开刀,在“砸烂儿艺”“合并儿艺”的叫嚣声中,妄图把上海儿艺与上海人艺以及上海青年话剧团合并为由他们直接控制的“上海话剧团”。宋庆龄立刻出面干预,坚持不让合并,这才使上海儿艺逃脱了厄运。
但是宋庆龄毕竟不是普度众生的观世音菩萨,她所能尽的力量十分微薄,以至于连自己无辜的亲戚都保护不了。
22.
宋庆龄在上海有一个表妹叫倪吉贞,是她舅舅的女儿,毕业于圣约翰大学,还在宋美龄结婚时当过伴娘,知书达理,内向保守,终身未婚,是一个不常出门的老淑女。但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关系单纯的老淑女却莫名其妙地被红卫兵抄了家,没收了财产,还强迫劳动。娇生惯养的倪小姐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她连忙给宋庆龄写信,还在信封上连画了两个航空的加急标志。宋庆龄心疼之外,也别无办法,只能让上海福利会的同志送点钱去。但是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23.
倪吉贞再写来的信里也透着浓浓的绝望情绪:“我已经知道有几个自杀的。我不死,死了是反革命。”可见当时她的处境已经十分可悲了。
1968年,倪吉贞去宋庆龄位于上海的住处,想着向她反映情况。可是卫兵说领导不在,也没办法联系上宋庆龄。倪吉贞不声不响,转身上了对面的武康大楼,从八楼临街的窗子跳了出去。著名的武康大楼曾经被孔二小姐买下,是文艺名流聚首相会的艺术沙龙,如今却成了自杀者的天堂。
24.
宋庆龄每次回到上海的住处,站在门口,就可以看见表妹跳楼身亡的位置,想起这段悲惨的历史。她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啊,连一个无辜的表妹都保护不了。”
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宋庆龄不但要承受心灵上的巨大痛苦,还要经受疾病的折磨。在一日日的忍耐和坚强的抗争后,胜利的曙光终于来到了这个她为之奋斗一生的国度。随着“四人帮”被打倒以及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快步发展。但是宋庆龄却优雅地老去,渐渐疲惫。但是在她的心里,始终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和自己尚在人世的妹妹再见一面。
(第67章)
宋庆龄——孤独者的最后时刻
25.
多年以前,宋庆龄和蒋介石的政治立场是完全对立的,但是亲情的纽带仍然将宋家姐妹紧紧维系在一起。1945年8月,当宋美龄访美归来,宋庆龄亲自去机场迎接,姊妹互诉别情。1947年秋战争正殷,军事政治形势十分紧张,两人仍有来往,小美还陪着小庆一齐去观赏曾任国民党党务部部长的陈树人在上海举办的“画展”。
直到1949年,宋庆龄接到最后一封宋美龄寄来的信。信里淡淡地写着:“希望你一切都好。”从此,这一对姐妹再也没有温情脉脉的相聚和问候了。全国解放,亲人音信全无,但是每当海外有人归来,宋庆龄都尽力向他们打听天各一方的兄弟姊妹的近况。但历史却没有给她们交谈的机会。
26.
宋庆龄一个人住在北京清幽的房子里。曾经那么繁荣的一个大家族,如今却剩她一个人,连个做伴的都没有,体己话都不知道该跟谁说。有一回,海外有人捎给她一张美龄的近照,宋庆龄端详良久,口里还不停念叨着:“我和三妹很久没有见面了。”双眼里浸满思念的泪花。
宋庆龄终身未育,却特别喜欢孩子。所以工作人员家里添了小孩,她总是让他们抱过来给自己看看。她的一个警卫生了一个女儿,宋庆龄一看就喜欢的伸手去抱。小婴儿也不怕生,不哭不闹,笑笑地看着小庆,这可把小庆给高兴坏了。可是还没等她抱够,小婴儿就一抖擞——尿了。眼看着小庆素净的旗袍染上了地图,身边工作人员连忙抢着要接过小孩。要知道宋庆龄可是有洁癖,平时都不让工作人员进她的卧室,衣物房间总是要打扫得一尘不染。这小婴儿的尿又长又臊,让小庆怎么受得了?
27.
但没想到,宋庆龄立刻拒绝,柔声说:“让她尿吧,没尿完要作病的。”她满脸笑容,没有一丝嫌弃,流露出浓浓的母性。这个叫作隋永清的婴儿也就成了宋庆龄最喜欢的孩子。
永清的爸爸一直想要个男孩,生了两个女孩后,终于生了个儿子。他高兴地请假回乡里办满月酒,却在酒桌上突然中风,丧失了劳动能力,留下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宋庆龄干脆收养了永清、永洁两个女孩。一来减轻隋家的经济负担,二来让她们陪在自己身边聊解寂寞。
28.
永清性格活泼,不怕生。每次有外宾来访时,她就会被叫出来表演一段舞蹈。她的天真大方也总能给大家带去欢乐的笑声。因为大家知道宋庆龄特别疼爱这个女孩,也都对她另眼相待。周总理每次登门时,也总要拉着小姐妹的手,不停地嘘寒问暖。
但是两个孩子怎么称呼宋庆龄却一直是一个问题。喊妈妈不合适,喊奶奶更不合适。工作人员对此也是很伤脑筋。
在后厅的大餐厅里,一直挂着宋庆龄母亲倪夫人的画像。有一天,工作人员教永清认画上的人,说:“这个是太太的妈妈。”
过了会儿,大人问:“这个是谁呀?”
小永清眨巴眨巴眼睛,想了一句,突然蹦出一句:“妈妈太太!”
29.
大家一下子都笑了,又都觉得用“妈妈太太”称呼宋庆龄特别合适。于是,工作人员的小孩统统管宋庆龄叫作“妈妈太太”。
妈妈太太经常会打开抽屉,拿出宋家唯一的合照,让永清过来认认人。有时候她也会跟工作人员聊起家里的事。她总问:“你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她身边有一个秘书,家里人口很多,见宋夫人问,他如实回答:“有六个。”宋庆龄听罢,微笑地说:“我也是六个兄弟姐妹。”
但是即使兄弟姐妹成行,即使有照片做证,但是这些家人却始终没能到她身边。
30.
1969年,定居美国旧金山的宋子安病逝香港,宋庆龄悲痛异常。1971年,她最依赖的弟弟宋子文在美国旧金山猝然离开。宋庆龄因故不能到场,连这最后一面都没有见成。1973年10月19日,大姐霭龄也在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长老医院逝世。宋家兄弟姐妹中只有宋庆龄、宋美龄和宋子良三个人还健在。
宋庆龄多么希望能够看到美龄北京之行。据邹韬奋夫人、中国福利会秘书长沈粹缜回忆说:“宋庆龄有一个未能实现的愿望。她很思念美龄。她告诉我,如果美龄来了,她觉得住在家里不方便,可以安排她住到钓鱼台(国宾馆)去。她把许多细节都想到了。现在她已经故去了,但我还是要把话传给宋美龄:她姐姐思念她,甚至于想到她可以在哪儿住。我愿意亲自到台湾去传这个口讯。”
31.
岁月催人老,而孤独和百废待兴的政治环境更是能够加速伤病的恶化。1971年5月,宋庆龄曾写信给抗战时期在重庆就结下了深厚友谊的英国驻华大使薛穆的夫人,信中说:“紧张忙碌的生活,已带给我关节炎和过敏性皮肤病,我的医生一定非常气馁,因为其处方无法治好我的病,只有减轻一些痛苦而已。”
过敏性皮肤病使宋庆龄受尽了全身发痒的折磨,坐卧不安,虽经西医、中医的多方治疗,均没有痊愈,后来还是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服用晒干的蝎子,才使红肿斑点从身上消失,而且痒也减轻了。
32.
1973年5月,宋庆龄又患了胃病,而且神经性皮肤炎再次复发,“脸部肿起,从手至脚,全身长满红色脓疮,痛苦万分”。她在1974年10月给薛穆夫人的信中写道:“真是祸不单行,在一年期间我滑倒和摔伤背部三次,虽没有骨折,但我的背和腰感觉疼痛。”
病重的宋庆龄对妹妹的思念日益弥深。她卧病在床,无法执笔,只能让廖承志代她写了一封给美龄的家信,让陈香梅为她带到美国。
33.
陈香梅一直把信送到了宋美龄的贴身服务人员手上,然后坐在楼下大厅里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陈香梅不停地看表。大概两个小时后,服务人员才从楼上下来,捎来宋美龄的口信:“夫人说,信收到了。”然后服务人员便礼貌地送客,陈香梅自始至终没见到宋美龄一面。
到1981年,宋庆龄病重。为了圆她的团圆梦,工作人员又想办法和宋美龄取得联系。几日后,小美回电报:“把姐姐送到纽约治病。家。”这明显是一个敷衍的回答。
34.
宋庆龄病重的消息传开,她的孙女孙穗英、孙穗华(孙科的两个亲生子女)、孙女婿张家恭专程从旧金山赶到她的病榻前。宋庆龄仿佛依然是那个细语轻声、外表温柔和顺的民国淑女,把她那段倔强固执的传奇留在了历史的风声中,让后人去猜想、去传说。
1981年5月29日晚20时18分,宋庆龄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文革”后,她重新修缮了上海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地,像过去那样在父母身边备下了六个墓穴。这是为宋家的六个兄弟姐妹准备的,是家人之间无声的约定。但是最终只有她和陪伴了她半辈子的贴身保姆李燕娥葬在了宋家的公墓里。
35.杀青段
周总理的遗孀邓颖超女士在宋庆龄的追悼会上念到这样的悼词:“记得1924年冬,你和孙先生北上路过天津,我站在欢迎的行列中,看到孙中山先生,坚定沉着,虽显得年迈,面带病容。同时看到亭亭玉立在孙中山右侧的你。你那样年轻、美貌、端庄、安详而又有明确的革命信念。你,一位青年革命女战士的形象,从那时就深深印入我的脑际,至今仍然清晰如初。”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为宋庆龄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为了完成她的遗愿,治丧委员会给宋美龄发去了电报,请她回来参加葬礼。但是电报一去,就杳无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