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851】
读物本·【人物故事5】唐玄宗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11670
13
16
25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唐玄宗-李隆基:倚天把剑醉瑶台。 仅限习读,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10-16 22:09:55
更新时间2024-10-17 09:36:01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唐玄宗-李隆基:倚天把剑醉瑶台】

〔1〕唐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的四儿子李旦被武则天立为皇帝。我们知道,还在高宗朝的时候,作为皇后的武则天就和唐高宗并称二圣,临朝听政,唐高宗后期因身体原因已不能理政,武则天则趁机把持了朝政,成为了大唐事实上的“无冕之王”。

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赐死了二儿子废太子李贤,废掉了三儿子中宗李显,改立四儿子李旦当皇帝,史称唐睿宗。当然,李旦只是名义上的皇帝,他被武则天软禁起来了,不要说行使皇帝权力了,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了。

〔2〕李旦当皇帝的第二年,在洛阳,他的三儿子,历史上著名的唐明皇李隆基出生了。李隆基一出生就成了当朝皇帝的儿子,他的祖父、祖母、曾祖、高祖都是皇帝,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之家。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意思是帝王家没有亲情可言,为了皇权,往往骨肉相残,善终者只是少数。那么生在帝王家的李隆基,又是如何打破魔咒,成为一代雄主的呢?

〔3〕690年,武则天称帝,建周代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她纵容酷吏大肆屠戮李唐宗室,三儿子李显远贬房州,而李隆基的老爸李旦则从皇帝降为皇嗣,李隆基也从楚王降为临淄王。远贬房州的李显,早已被吓得心肝儿抖颤,惶惶不可终日,一听说京城有使者来,便下意识地想要自杀,总以为人家是来要他命的。那么,已降为皇嗣的李旦,处境又是怎样的呢?

身处京城的李旦,处境比哥哥李显更为糟糕,因为他是皇嗣呀,不断被武家子弟算计,最后竟然落到酷吏手中,要不是乐工剖腹鸣冤,舍命相救,恐怕李旦一家子都得死于非命。693年2月,又是武家子弟陷害,李旦的正妃刘氏、李隆基母亲窦氏被武则天秘密杀害,这时候的李隆基才8岁。

〔4〕对于自己的两个妃子无辜被杀,李旦哪敢露出半点不满,装聋作哑跟没事人一样,对母亲武则天的请安问好一切照旧,他还反复叮咛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能找奶奶要妈妈。让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对母亲的死表现得无动于衷,这又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啊,莫生帝王家!当然生在谁家,也由不得你。

那么生在帝王家的李隆基,童年有哪些“不寻常”的故事呢?《资治通鉴》载有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李隆基带着自己的卫队去宫中拜见奶奶武则天,这时正好碰到武家子弟武懿宗值班,他见李隆基车骑严整,心生忌惮,就故意找碴,辱骂李隆基的卫队。对此,李隆基霸气地怼道“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这时的李隆基年仅七岁。

〔5〕公元705年,神龙“政变”爆发,二张被杀,病榻上的武则天被张柬之等人赶下台,中宗李显继位,大唐复国。只是懦弱的唐中宗李显,能力有限,大权渐渐落到韦后的手中,韦后和情人武三思狼狈为奸,急欲篡权。韦后和中宗女儿安乐公主也是气焰熏天,上蹿下跳,要当皇太女。

太子李重俊非韦后亲生,并不受韦后待见,安乐公主也常常羞辱他,称他为奴,这让年轻气盛的李重俊失去理智,担心自己太子地位不保,索性发动“政变”,但失败被杀。随着李重俊兵败被杀,唐中宗李显愈发担心皇权旁落,对自己弟弟相王李旦、妹妹太平公主最放心不下,所以对他们加紧了控制和打压。

〔6〕李旦的儿子们纷纷被发配到地方,708年,李隆基被任命为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我们知道,李隆基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被幽禁于深宫,出宫的机会很少,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父亲李旦和一群乐工了。李旦本来就是个才子,李隆基一方面跟父亲学习书法、诗词歌赋;另一方面,他整天跟乐工泡在一起,他音乐天赋也被充分发掘出来了。

就像很多伟大作品都在监狱中诞生一样,李隆基的这些才艺也是在漫长的深宫岁月中习得,而且水平非常高,这为他以后的情趣风流打下了基础。这次任潞州别驾,对李隆基来说,就好比羁鸟出笼、猛虎归山,李隆基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接触社会。

〔7〕李隆基一共兄弟六人,其中一个夭折,李隆基排行老三,号称“三郎”。其实李隆基还有一个外号“阿瞒”,小时候在宫里,大家都这么叫他,意思是他鬼点子多,人又沉稳,有点少年老成的意思。这个时候的李隆基23岁了,政治上已然觉醒,再也不是那个只会吟风弄月、吹拉弹唱、纵马游猎的浪荡公子了。

在潞州,李隆基有意识结交英雄豪杰,韬光养晦、发展势力,为以后起事做了准备。工于心计的李隆基利用回长安期间,暗中结交中下层官员、禁军将领、方士等有志之士,实力不断壮大,这充分体现了他的“阿瞒”一面。

〔8〕公元710年6月,唐中宗被韦后和亲女儿安乐公主联手鸩zhèn杀,终年55岁(一说唐中宗李显系自然死亡)。韦后扶持小皇帝,临朝摄政,亦欲效仿婆婆武则天,实现自己的女皇梦。这对李唐宗室来说,无疑又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韦后蠢蠢欲动,擅改遗诏,称帝野心昭然若揭。而李唐宗室如果不想束手就擒,那就得有人站出来,奋力一搏了。谁能站出来呢?但凡历史上伟大人物,总会在最危险、最能决定历史命运的伟大时刻站出来,力挽狂澜,进而改变历史进程和走向。

〔9〕唐隆元年六月(710年7月),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争辩”,以弱胜强、以小博大、险中取胜,一举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彻底剿灭了韦氏集团。这是勇气的胜利,人气的胜利,当然也是运气的胜利!

年轻的李隆基初露峥嵘,自此走上大唐波澜壮阔的政治舞台,开始了他的帝王征程。那么接下来,他在登取帝王宝座的过程中,又会发生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10〕唐隆政变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彻底改变了历史走向。在这场关乎着李唐王室前途命运的斗争中,李隆基“识度弘远,英武果断”的政治家素质得到了完美展现。凭此大功,李隆基被立为太子,为他登上皇位创造了条件。

太平公主,像她母亲武则天一样,“喜权势”,权欲极强,算是一个狼性女人,她在唐隆“争辩”中也立有大功,她的哥哥唐睿宗对她也是娇宠有加。既有功劳,又有皇帝哥哥罩着,太平公主成为仅次于皇帝的二号人物。她的眼中根本就没有李隆基这个太子侄子。当然,当了太子的李隆基,也不愿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权力。为争夺权力,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这两位政治强人互不相让,一场惨烈的姑侄大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11〕李隆基在与姑姑太平公主的斗法中,可以说是险象环生、步步惊心、一波三折,也曾遭受重大挫折。好在吉人自有天相,李隆基靠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胆识,于713年7月,先发制人,毅然发动先天“政变”,一举诛杀了太平公主党羽,赐死太平,迫使父亲李旦彻底交出权力。发动先天“政变”前,唐玄宗就是皇帝了,皇帝还要亲自发动“政变”,难道还有比皇帝更大的官吗?这算不算天下奇闻?非也,无他,只因这时候的唐玄宗只是个假皇帝,大权还掌握在已退位的父亲李旦和姑姑太平公主手里。

先天“政变”一举成功,此时的李隆基还不满30岁,这位天资英武、雄才大略,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皇帝之一,成为了真正最高统治者,开始独掌大宝。那么,他又是如何开创开元天宝盛世的呢?

〔12〕唐玄宗从一个普通王子到君临天下的帝王,过程坎坷、曲折,充满血腥,他是通数次“政变”夺得天下的,对来之不易的皇位,自然是格外珍惜、严加防范,而当下,“稳定”就是他的首要任务。我们常常说,领导是一门艺术,领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发挥手下的长处,而不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当领导,你自己可以没水平,但你一定要有用人的水平。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的不同人生结局,就很好地印证这一点。有一次刘邦问韩信:我一次能带多少兵呀?

韩信:不会超过十万的。

刘邦:那你呢?

韩信:多多益善耳。

刘邦甚为不悦:那你怎么为我所擒呢?

韩信赶紧下跪: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13〕韩信一句“善将将”虽然有拍马屁的成分,但也的确是刘邦成功的最大秘籍。唐玄宗李隆基更厉害,他不但自己水平高,还独具慧眼,识人用人的水平更高。不夸张地讲,唐玄宗的兴衰,和他的用人息息相关。

天下初定,李隆基是怎样对待和自己出生入死夺取天下的功臣的呢?李隆基眼光独到,这些功臣打天下可以,治理天下就力不从心了,相反,他们有可能还是威胁皇权的不稳定因素,毕竟他们都是通过“政变”起家的,李隆基对此不能不防。

〔14〕李隆基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只要不对自己皇权构成威胁,他也有帝王温情的一面,他对自己的四个兄弟都恩宠有加,对功臣虽然不再重用了,但对他们也极尽优抚,不像有些帝王,鸟尽弓藏,甚至对功臣、兄弟们痛下杀手。

唐玄宗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 ,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措施,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开元盛世已经到来。当时的唐朝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无可争议的超级大国。

〔15〕开元年间,和中国有朝贡关系的国家有70多个,可谓威加海内。长安更成为全世界的心脏,城内国际友人遍布,“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liú。”在经济上,国、民更是富得流油,有杜甫《忆昔》为证: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底,男耕女桑不相失。

社会经济的发达自然也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大唐诗坛群星璀璨,产生了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贺知章、王之涣、岑参等大诗人,还有“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艺术大咖,他们都生活在唐玄宗时代,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

〔16〕在李隆基十多年的殚精竭虑治理下,国家文昌武盛,四海升平。李隆基也想显摆一下,让天下知道,他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皇帝,而封禅就是最好的方式。封禅,是中国古代最隆重的大典,商代以来,真正在泰山举行封禅的皇帝也仅仅有6位,没曾想高宗、玄宗这爷孙一下子就占了俩。

封禅前期筹备近一年,活动持续两个多月才告结束,是整个中国封建历史上六帝十次封禅泰山中最为成功的,也是最为隆重的一次。这次封禅活动,彰显了国家实力,凝聚了人心,提高了大唐的国际地位。而对玄宗君臣来说,此后他们也逐渐骄傲起来,越来越喜欢讲排场、爱享乐了。

〔17〕上文我们讲过这次泰山封禅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唐玄宗很满意,于是对这次封禅活动有功之臣进行嘉奖。

张说yuè,少年天才,武则天时制举进士,策论天下第一,唐玄宗时号称“一代文宗”。玄宗任命他兼集贤殿书院一把手,掌管全国文教工作。难能可贵的是,张说不仅仅是个文士,他还懂得行军打仗,屡获军功,曾在唐中宗一朝担任过兵部侍郎。张说还是玄宗当太子时候的老师、先天“争辩”的功臣,再次为相后,协助唐玄宗进行大刀阔斧的军事、行政改革,大兴文治,取得卓越成就,获玄宗青睐,他也是得到玄宗重用的为数不多的元老功臣之一。

〔18〕但是人一旦取得成绩后,就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这次泰山封禅活动,张说又立下头功,这下子他有点放飞自我了。按规定,这次协助皇帝封禅的礼官可以直接封为五品官。五品官可是中级官员了,好多人一辈子都熬不上去,所以谁当礼官那可真是万众瞩目了。

张说呢,有点恃宠而骄了,他开出的封官名单全是自己的亲戚朋友,这其中就有自己的女婿。张九龄曾善意地提醒他,你这样做很过分的,会招来麻烦的,但张说根本就听不进去。果真如张九龄说的那样,很多人纷纷举报张说徇私枉法,对此玄宗虽有不悦,但念及张说功高,也没有跟他计较,但张说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了。

〔20〕如果张说敏锐一点,发现皇帝有点不喜欢自己了,低调一点,夹着尾巴做人,或许还能重新获得皇帝信任。可当局者迷,接下来的几件事,张说成功地把自己给作死了。

一年一度的选官,因玄宗对张说不再那么地信任,他亲自委派别的官员绕过吏部进行选官,玄宗对选定的人员名单一一核实,确认后派人送宰相审核。这下张说不干了,对着皇帝认可的名单,横挑鼻子竖挑眼,充分行使否决权,最后搞得一塌糊涂。玄宗自然生气了,你张说还真拿自己当根葱了,连我都不放在眼里了。接下来的一件事,又把张说向深渊推进了一步。玄宗皇帝看中一个叫崔隐甫的人,想让他当御史大夫。

〔21〕玄宗就和张说商量,张说又是一口拒绝,弄得玄宗很是下不了台。这事吧,要是放在唐玄宗刚夺天下那会,或许没什么,弄不好还会表扬你,现在不一样了,天下治理这么好,皇帝和大臣们都很膨胀。玄宗这次真的很生气,那后果也就真的很严重。张说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那就不要说其他人了,他自然树敌众多。

如果他真的是一心为公,那也行,可他偏偏忘了初心,私欲膨胀,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屁股也不干净。看见张说日益失宠,那些被他得罪的人,一拥而上,纷纷上书弹劾,张说锒铛入狱。最后挽救张说的,除了玄宗念及旧情外,高力士在关键时刻也帮他说了好话,否则命能不能保住,还真不好说。

〔22〕随着张说的下台,进入了开元中期,但这时候玄宗选任的宰相都很平庸,他们纷争不已,整个朝堂乌烟瘴气。历史有时候真的很奇妙。先介绍两个人,张九龄和李林甫。

张九龄我们最熟悉的自然是他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诗三百首》开篇就是他的《感遇》二首,“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也是佳句。张九龄出身寒门,跟张说一样,也是个少年天才,他20岁中进士,是继张说之后的文坛领袖,他举止儒雅潇洒,风度翩翩,是个大帅哥。如果他生在现在的网红时代,做个时尚博主啥的,靠颜值就能吃饭。

〔23〕有才的人多自负,张九龄也不例外,他仕途顺风顺水,所有人,包括皇帝都得哄着他,这加剧了他的自负感,凡事都觉得自己正确。

李林甫靠门荫入仕,大家最为熟悉的当然就是他的“口有蜜,腹有剑”了,他也是有名的“弄獐”宰相,白字先生。像他这种没文化的人,能获得宰相宝座,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一是虽然他没文化,但他具有实干精神。他在国子监政绩突出,此后历任刑部和吏部侍郎,业务水平也是一流的。二是他最厉害的地方,是会逢迎巴结,谁对他有用,他就会巴结谁,最关键的是,他很懂心理学,会巴结,称得上拍马屁大师了。

〔24〕很多人看不起拍马屁的,其实我跟你讲,拍马屁是个技术活,属于高危操作。既要有勇气下手,羞羞答答怕丢人自然不行,还要把握好部位,拿捏好分寸,既要拍得领导舒心,又不能让领导发现你在拍他。拍轻了吧,领导没享受到,你就白拍了,拍重了吧,领导一扭头:你想干吗?难呀,所以呀,同志们就“原谅”一下他们吧。

三是推荐他当宰相的人是唐玄宗宠妃武惠妃。李林甫知道武惠妃最需要什么,他派人传话给武惠妃,说愿意帮助她的儿子寿王李瑁当太子。就这样,这两个奇人进入了唐玄宗的视线。

〔25〕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和李林甫同时拜相,搭班子,李林甫为张九龄打下手。按说这么两个性格迥异、存在文化“代差”、背景截然不同的人搭班子,能行吗?不是行,是非常行,连唐玄宗都很得意,说这次真的选对人了。那么他们为什么能“配合”得这么好呢?

作为文坛领袖的张九龄,是从骨子里看不起李林甫这种“弄獐”宰相的。在唐玄宗任命李林甫为宰相之前,曾在公开场合征求张九龄的意见,你猜张九龄说什么,他说“李林甫议事如醉汉语也,不足言。”

〔26〕在平时的工作中,张九龄也是处处流露出对李林甫的鄙夷,这自然让李林甫怀恨在心,但李林甫的口腹蜜剑可不是浪得虚名,无论张九龄怎么羞辱他,他都默默地忍住了。他知道张九龄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比他重,眼前他还不是张九龄的对手,他需要等待机会。是人都会有弱点的,他在等待那个能给张九龄一击致命的机会。

所以说,他们之间所谓的配合,不过是李林甫单方面的“忍辱负重”,这样的李林甫真的是太可怕了。性格决定命运。有性格是好事,但太有性格就未必是好事了,特别是你把这种性格一股脑地用在皇帝身上,就不合时宜了。

〔27〕随着唐玄宗年龄越来越大,统治时间越来越长,他越来越懈怠,越来越会享乐,越来越听不进不同意见。相反,李林甫那种察言观色、逢迎巴结,八面玲珑、讨巧卖乖此时就很合唐玄宗胃口,再加上李林甫阴招连连,张九龄和李林甫的斗法,胜负不言自明。

736年,只在宰相位子上呆了两年多的张九龄便黯然收场,唐朝最后一位贤相自此退出历史舞台,铁腕人物李林甫粉墨登场,担任首席宰相长达十九年,这对唐王朝和张九龄来说,当然是个政治悲剧。

〔28〕我们谈到唐玄宗的时候,除了说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风流多情,他的多才多艺也被我们津津乐道。《旧唐书》记载,唐玄宗“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帅哥一枚。他会写诗,《唐诗三百首》录入的唯一一首皇帝诗歌,就是唐玄宗写的。

要知道,唐诗流传下来的大约五万首,有名记载的诗人有2300多位,入选《唐诗三百首》的诗人70多位。目测一下,五万首选三百首,2300人选70人,入选的难度该有多大?什么,你说有人拍皇帝马屁?清代人拍唐代人,有意思么?他会打羯鼓,水平之高,连专业的艺术家都望尘莫及;

〔29〕他会作曲,堪称世界级的大作曲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唐玄宗原创,后世尊称他为梨园鼻祖。他还酷爱骑马打猎,更擅长打马球-----呵呵,唐玄宗要是放到现在,那可就是著名的“综艺咖”了。这样的才子,风流也是必须的。

唐玄宗以多情著称,史书上有名的妃子就有24个,没名的就更多了。妃子太多,个个都是绝色大美女,玄宗挑花了眼,雨露均沾实在做不到,那弱水三千到底怎么舀呢?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唐玄宗是这样做的,每当春天鲜花盛开的时候,玄宗就让妃子们头上插满鲜花在宫里欢宴,然后他放飞一只粉蝶,粉蝶上下翻飞,最后落到哪个妃子的头上,玄宗就临幸谁。

〔30〕这下看谁还能有意见。当然最惨的要属宫女了,宫女太多了,有多少呢?各个离宫别馆的宫女加起来,总数达到四万。深宫红颜锁,寂寞白发长。这些宫女从红粉佳人熬成白发老妪,别说被临幸了,一辈子连皇帝面都见不着。元稹的《行宫》就描写了她们的悲惨境遇: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玄宗为后宫美女多的发愁,更让他发愁的还有太子的废立问题。本来太子李瑛的地位很稳固,但随着武惠妃的得宠,对太子李瑛来说就不妙了。武惠妃当然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当太子,她和李林甫勾结起来,撺掇玄宗改立太子,只是因张九龄极谏反对,他们的阴谋才没有得逞。

〔31〕但张九龄罢相后,太子李瑛失去了保护,武惠妃又在玄宗耳边吹起了枕头风,说太子李瑛和他的两个弟弟图谋不轨,加上李林甫暗地里推波助澜,玄宗头脑一热,赐死太子李瑛和他的两个弟弟,虎毒食子,一日之内唐玄宗竟然杀死了自己三个亲儿子。最是无情帝王家!

唐玄宗是通过“政变”起家,他时时刻刻担心别人也对自己搞“争辩”,所以一有风吹草动便如临大敌,他那三个企图“谋反”儿子只能算倒霉吧。唐玄宗一生一共生了30个儿子,30个女儿,反正儿子多嘛,杀错了就杀错了吧,唐玄宗不见得有多伤心,谁叫他们生在帝王家呢。

〔32〕742年,李隆基已在位30年,经过他的励精图治,大唐王朝空前繁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这一年,好大喜功的唐玄宗改元天宝,还给自己加了一个封号“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意欲再开创一个文昌武盛的新时代。那么,唐玄宗在天宝年间能否再创一个物华天宝盛世呢?

开元初年,唐玄宗为表明自己不追求奢侈享乐,下令销毁宫中的金银器玩、乘舆服御,将珠玉锦绣码堆宫殿前,付之一炬,还把宫女都放回家了。有皇帝作榜样,整个社会崇尚节俭和艰苦奋斗,国家不断走向富强,这才有了开元盛世。

〔33〕天宝初年,社会经济发展到鼎盛,社会安定,人民富裕,整个社会歌舞升平。此时的唐玄宗年近花甲,他身边的几个兄弟纷纷故去,让他感叹生命无常,对死亡产生深深的恐惧。他一方面迷恋道教,寻求精神慰藉;另一方面奢靡享乐,对政事不再热衷。

上行下效,公子王孙高官显宦攀富比阔,上层人物奢侈腐化,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表面繁荣的天宝盛世,潜伏着一层隐隐的危机。而一个美人的出现,让晚年的唐玄宗再次焕发了青春,那么他又将大唐王朝带向何方呢?

〔34〕是的,这个美人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羞花”之称的杨玉环,她被玄宗封为贵妃,故世人也称她为杨贵妃。杨玉环出身世家大族弘农杨氏,她本是寿王李瑁的妃子,他们是735年底结的婚,当时两人都是17岁,小两口属于标准的郎才女貌型,小夫妻也是琴瑟和谐,恩爱有加。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结婚五年后,这对小夫妻就劳燕分飞了,原因竟然是公公唐玄宗看中了儿媳杨玉环。虽说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但老公公娶儿媳妇,怎么说都是人伦丑事,但这可难不倒万能的唐玄宗。

〔35〕事实上,老李家在这种事情上,那可是太有经验了,先前唐高宗不就娶了小妈武则天吗,当时为掩人耳目,就让武则天出家当尼姑,然后再还俗,再然后唐高宗就风风光光迎娶了武则天。

照着爷爷唐高宗的示范引领,唐玄宗如法炮制,略作修改,这次让杨玉环改当道姑了,赐法号“太真”,让她别太当真,哈哈。只是可怜了寿王李瑁,他不但因母亲武惠妃的去世没能当上太子,连结婚五年的老婆都让老爸给抢走了。为安慰儿子寿王李瑁那颗破碎的心,唐玄宗就给他又娶了个王妃。

〔36〕搞笑的是,这父子俩还一前一后举办了婚礼,中间就隔了十多天。怎么就不觉得互相尴尬呢?(Yy:唐玄宗一脸嫌弃,对我射来了王之蔑视:你知道个铲子,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了。)就这样,已经当了五年王妃的杨玉环,一下子又成了唐玄宗的贵妃。玄宗可没有曹操专喜人妻的癖好,那么,玄宗为何能在成千上万的美女中,偏偏看中儿媳杨玉环呢?

一是杨玉环的美貌,杨玉环能入围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那肯定是很美的,史书记载她“含章秀出”、“资质天挺”,是天资国色的大美人。大诗人白居易有诗盛赞她的美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37〕二是杨玉环是文艺女青年。音乐、舞蹈样样精通,还擅长琵琶、㲈等民族打奏乐器。三是杨贵妃没有政治野心,基本上不干政,只是一个会享受生活的人。就这样,唐玄宗就和大美女杨贵妃过上了甜蜜生活,但唐玄宗是风流天子,他怎么可能满足仅仅拥有杨贵妃一个美女呢,他派出花鸟使到全国各地搜罗美女充斥后宫。

唐玄宗呢,今翠明红的,累得不行。这下可把杨贵妃的醋坛子打翻了,她可不管你唐玄宗什么皇帝不皇帝的,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后回娘家,几个回合下来,唐玄宗发现,自己还真的离不开杨贵妃。

〔38〕卤水点豆腐,唐玄宗终被杨贵妃点倒,从此弱水三千就只舀杨贵妃这一瓢了。为了一片树叶,他放弃了整个森林。因杨贵妃受到专宠,唐玄宗的宫廷越来越腐化了,专门负责给杨贵妃做衣服的裁缝就有700个。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不惜为她开辟特快专递,为了让她能吃上新鲜荔枝,运送荔枝的战马和骑手日夜兼程,结果好多人和马就在传递的过程中累死了。为博美人一笑,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杜牧的《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鞭挞了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城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9〕年过花甲的唐玄宗在贵妃的陪伴下,焕发了勃勃生机,这个文艺皇帝更加追求风流浪漫的宫廷生活,而大诗人李白的加入,他们三人共同演绎了一段千古帝王、绝代佳人和旷世才子的浪漫佳话。因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的推荐,742年,唐玄宗下诏接见李白,并任命他为翰林待诏。

李白听说皇帝要接见,激动得简直要疯了,进京前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傲娇诗句。唐玄宗对李白也表现了求贤若渴,“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那么李白在翰林院到底都干了什么,他的辅佐帝王,安定天下的理想能实现吗?

〔40〕李白在翰林院做的知名度很高的一件事,是给杨玉环写的赞美诗。一个月夜,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让李龟年带着梨园弟子献唱,当李龟年把歌谱报上后,玄宗却嫌这些歌太老、听腻了,于是让李龟年找李白填新词。而此时的李白在长安酒家喝得酩酊大醉,正呼呼大睡呢,推之不醒,无奈只好用冷水将其泼醒,拥扶上马,送到沉香亭。

杜甫诗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醉眼朦胧的李白,在侍从的搀扶下,迷迷糊糊抓起御笔,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写下了《清平调》三首:

〔41〕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全诗语言浓艳华丽,戛玉锵金,字字流葩,人花交映,深受玄宗欣赏,贵妃喜爱。李白获得玄宗和贵妃如此青睐,那么该升官了吧?

呵呵,李白辞职了,啊?李白为什么要辞职呀?唐玄宗给李白封的官叫翰林待诏,翰林待诏跟翰林院里给皇帝起草诏书的翰林学士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它跟棋待诏、画待诏差不多,说白了就是有点特长的天子弄臣,陪皇帝玩儿的,比华清池搓背的小太监强不到哪里去。

〔42〕李白可是抱着“帝王师,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来的,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么,李白这么有才,玄宗为什么不重用他、让他进入权力中枢呢?

从枪林弹雨中走出的唐玄宗,明察、稳重、睿智,阅人无数,什么人没见过,他对李白的评价:非廊庙之器。有才能并不代表就有政治才能,而李白就是属于那种文学才华爆棚,政治才能低下的人,他天马行空的性格,也不适合在机关重重的机关工作。744年,李白递交辞职报告,玄宗给予了礼节性的挽留,最后李白被“赐金放还”。

〔43〕前文我们讲过,首席宰相张九龄罢相后,李林甫成为首相,大权独揽,在宰相的位子上一待就是19年,是天宝年间真正的权力大佬。

我们知道,唐玄宗识人用人很少失误,那么他对口蜜腹剑、“弄獐”宰相李林甫是什么样的人,难道不清楚吗?而且他以前任用首相,为防宰相坐大,一般任期也就三年五年的,以前的姚崇、宋璟都是这样,那么玄宗就怎么放任李林甫一干就是19年呢?你可别以为唐玄宗岁数大了,老糊涂了。

〔44〕唐玄宗对李林甫的为人门清。他之所以长期任用他,一是因为李林甫虽然口蜜腹剑,嫉贤妒能,蔽塞言路,迫害贤才,甚至被后世认为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但不能否认李林甫还是有些能力的,并非大草包一个,后面要说到的安禄山,就很怕他。

二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唐玄宗年高岁暮,面对取得的辉煌成就,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骄傲感,滋长了奢靡享乐之心,没有了前行的动力。为方便自己享乐,不受约束,他再也不想找像姚崇、宋璟、张九龄那样的耿直宰相了,听话的李林甫能够完全满足他的私欲。

〔45〕三是晚年的唐玄宗除了沉迷享乐外,巩固皇权也是他最为关心的。他利用李林甫想保住相位的心理,利用他打击、消灭潜在的对他皇权产生威胁的人,甚至包括太子李亨在内。

在唐玄宗的纵容默许下,李林甫气焰熏天,利用酷吏,罗钳吉网,制造数起冤案,消灭了一些军政要人,就连太子都活得战战兢兢的。这些政治艺术虽然有利于维护唐玄宗的统治,但对国家来说就非常不利了,酷吏政治死灰复燃,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几乎要沦为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二人转了。唐玄宗完全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的利益之上,曾经英明睿智的明君快速滑向昏君的深渊。

〔46〕花无百日好,人无千日红。李林甫在相位上一待就是十多年,生活极度奢靡腐化,他一生有三多:儿女多、姬妾多、财产多。他生有25个儿子、25个女儿,在数量上仅次于唐玄宗。为维护自己的相位、唐玄宗的私欲,他结党营私,打击政敌,一手遮天,弄得官怨民沸。

唐玄宗本来就是利用李林甫,一看李林甫现在没了“群众基础”、“精华”已尽,也就到了抛弃他的时候了。而一个人的出现,加速了李林甫的覆灭。这人就是杨国忠,本名杨钊,系杨贵妃族兄,武则天男宠张易之的外甥。

〔47〕杨国忠本来是一个江湖小混混,嗜赌,做过一段时间县尉,当过兵屯过田,小有成就。他听说杨玉环被封为贵妃,就从四川来到长安,投奔杨氏姐妹。他跟杨贵妃的二姐,也就是虢国夫人还是情人关系。

通过杨氏姐妹的裙带关系,再加上他还有点理财长处,为唐玄宗搞到不少私房钱,慢慢获玄宗重用。获得玄宗青睐,走进权力中枢的杨国忠,和大佬李林甫不可避免地进行了PK。而失去玄宗支持、已老迈的李林甫很快败下阵来,一命呜呼,死后还受到极具侮辱性的清算。

〔48〕为唐玄宗鞍前马后效忠19年的李林甫,并没有赢得唐玄宗的尊重,唐玄宗对他的定位不过就是一条狗而已,对一条死狗还要给什么尊重呢?

752年,杨国忠被任命为宰相,可以说唐玄宗一生中最错误的一次用人决定,夸张点讲,杨国忠就是压倒唐玄宗的最后一根稻草。李林甫固然卑鄙险恶,但他还能维系着大唐帝国的运转。杨国忠可就不一样了,他属于典型的小人得志,草包一个,小人一旦得志那可就把持不住自己了。他哪还拿政事当政事,私字当头。

〔49〕本来政府选官是一件很严肃、程序很复杂的一项工作,他可好,直接把选官放到自己家中搞,给谁当官,当多大的官,全凭谁给他行贿的多少,本要半年的选官,他一天搞定,还洋洋得意吹嘘自己高效。

贪污受贿对他来说都算是小事了,他还穷兵黩武、抓壮丁,发动对南诏战争,一个小混混懂什么行军打仗,结果是一败涂地,官兵死伤无数。报喜不报忧。遇到天灾,对于地方要求救灾的报告,他压着不上报给唐玄宗,还精选了几株颗粒饱满的谷穗,拿给玄宗看,说庄稼长得很好,地方没灾。

〔50〕他更是为了一己之利,消灭政敌安禄山,一再有意激怒安禄山,希望安禄山能早点反,“安史之乱”爆发后,最高兴的人就是杨国忠了。杨国忠把国家、朝廷搞得这样乌烟瘴气的,难道就没有人举报吗?基本没有,就是有也到不了玄宗手里。

经过李林甫近20年的高压管控,整个朝廷“万马齐喑”,唐玄宗也基本上不理朝政了,大小政事都交由李林甫处理。到了杨国忠这里,情况就更加严重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更加沉迷享乐,“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51〕杨国忠更加跋扈,杨氏姐妹们跟着升天,奢靡无度,杜甫的《丽人行》,揭露了他们丑恶的嘴脸。天宝末年,连年的扩边战争、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巧取豪夺,人民流离失所,啼饥号寒,而统治阶级却奢靡享乐、醉生梦死。

小官员大诗人杜甫的儿子都饿死了,他泣血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最终一个胡人的崛起,敲响了大唐帝国衰亡的丧钟。

〔52〕这个胡人叫安禄山,安禄山不过就是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一介武夫,却被玄宗一拔再拔,险些当上了宰相,只因政敌杨国忠的阻挠作梗而泡汤。这足以看出晚年的唐玄宗昏聩到了何种地步。

唐玄宗为了安抚这个“失意”的干儿子,让他做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让安禄山的势力急剧膨胀,他渐渐有了攫取天下之野心。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禄山撕下“滑稽憨厚”的伪装,落出獠牙,以“清君侧”为由于范阳起兵,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武装叛乱。

〔53〕老而昏聩的唐玄宗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英武果断、雄才大略,更没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一错再错,譬如,听信谗言在阵前斩杀了大将封常清与高仙芝;犯常识性错误,逼迫哥舒翰出关迎敌,导致潼关失守。

不顾颜面和百姓死活的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少数官员狼狈逃往四川,在马嵬驿,士兵哗变,杀死了杨国忠,杨贵妃也被缢杀。马嵬之变本质是一场得到太子李亨默许的“政变”,也是唐玄宗失去影响力的一个表现。

〔54〕试想,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状态下,跟谁混更有前途?大家心知肚明。昏聩无能的老皇帝唐玄宗已经失去对国家的掌控,唐玄宗为自己不作为、乱作为最终付出了代价。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被手下人活活逼死,唐玄宗作为帝王的尊严已荡然无存,唐玄宗的时代已宣告结束。而贵妃之死,说到底是死于政治斗争,所谓的红颜薄命,不过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她本身也算不上是什么红颜祸水。

〔55〕马嵬之变后,提心吊胆当了近20年太子、已45岁的李亨,在没有得到唐玄宗授权的情况下,“顺应民心”,在灵武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逃到四川的唐玄宗则被尊称为太上皇。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在外流亡一年多的唐玄宗回到长安。住在兴庆宫的唐玄宗因和长安城的百姓、剑南道官员及禁军首领有来往,引起唐肃宗猜忌,唐玄宗因此被幽禁太极宫。

太极宫就是当年玄宗登基称帝的地方,如今竟遭儿子幽禁于此,不知玄宗此刻当何感想?被幽禁太极宫的唐玄宗,不仅和外界失去了联系,连一直在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被赶走了,负责警卫的陈玄礼被勒令退休,而最忠实的老奴高力士也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洪江)

〔56〕没想到一生叱咤风云的唐玄宗,少年时代遭奶奶幽禁,晚年又被儿子幽禁,这都是权力惹的祸,还是那句话,莫生帝王家!风烛残年的唐玄宗,没有了精神支撑,那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初五,唐玄宗绝食而亡,享年78岁,死后葬在泰陵。生前他坐拥千军万马、如云美女、绝代佳人杨贵妃,但最终在泰陵陪伴他的,只有老奴高力士一人。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而在唐玄宗去世仅仅13天后,52岁的唐肃宗也追随父亲的步伐,驾崩西去。至此,这对一生相互提防的父子,终于卸下了沉重盔甲,扔掉了手中利剑,相逢一笑,享受到“奢侈”的父子天伦。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

〔57〕唐玄宗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开创的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绝后的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的骄傲,更是唐玄宗个人的骄傲。也是他,一手将自己缔造的盛世,葬送在“安史之乱”的熊熊战火中。

而他和杨贵妃写就的千年爱情,也被埋葬在马嵬坡的荒烟黄尘中,徒留一曲长恨悲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你的英武豪迈,你的雄才大略,你的风流才情,你的惊天伟业,你的怠政荒政,连同你的悲伤,终被苍老的岁月无情掩埋。没有谁的人生可以完美无缺。“倚天把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这样的生命比传说更美丽,人生若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