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601】
读物本·《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壹讲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3016
5
3
8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艺术知识类】傅雷先生的名作,被誉为"中国版《艺术的故事》"。 全书围绕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二十位艺术大师及其名作展开讨论。深入浅出,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于一体,授人以美慧而无虚浮之心。 仅限习读。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11-13 18:58:11
更新时间2024-11-11 21:41:3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第一讲 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圣方济各行述,乔托 ,1297-1299,壁画,阿西西教堂

〔1〕乔托(Ambrogio ou Angiolotto di Bondone Giotto,约1266-1337)可说是基督教圣者阿西西的圣方济各(Saint François d'Assise, 1182-1226)的历史画家。他一生重要的壁画分布在三所教堂中,其中二所都是方济各派的寺院。在阿西西教堂中,就有乔托描绘圣方济各的行述的壁画二十八幅。翡冷翠圣十字架大寺的内部装饰,大半是乔托以圣方济各为题材的作品。帕多瓦城阿雷纳教堂中,乔托描绘圣母与耶稣的传略的三十八幅壁画,也还是充满了方济各教派的精神。

〔2〕所谓方济各教派者,乃是1215年时,基督教圣徒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创立的一个宗派。教义以刻苦自卑、同情弱者为主。十三世纪原是中古的黑暗时代告终,人类发见一线曙光的时代,是诞生但丁、培根、圣托马斯的时代。圣方济各在当时苦修布道,说宗教并非只是一种应该崇奉的主义,而其神圣的传说、庄严的仪式、圣徒的行述、《圣经》的记载,都是对于人类心灵最亲昵的情感的表现。以前人们所认识的宗教是可怕的,圣方济各却使宗教成为大众的亲切的安慰者。

〔3〕他颂赞自然,颂赞生物。相传他向鸟兽说教时,称燕子为“我的燕姊”,称树木为“我的树兄”。他说圣母是一个慈母,耶稣是一个娇儿,正和世间一切的慈母爱子一样。他要人们认识充满着无边的爱的宗教而皈依信服,奉为精神上的主宰。

圣方济各这般仁慈博爱的教义,在艺术上纯粹是簇新的材料。显然,过去的绘画是不够表现这种含着温柔与眼泪的情绪了。乔托的壁画,即是适应此种新的情绪而产生的新艺术。

〔4〕乔托个人的历史,很少确切的资料足资依据。相传他是一个富有思想的聪慧之士,和但丁相契,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博学的人。翡冷翠人委托乔托主持建造当地的钟楼时,曾有下列一条决议案:在这桩事业如在其他的许多事业中一样,世界上再不能找到比他更胜任的人。

艺术革命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公式:当一种艺术渐趋呆滞死板,不能再行表现时代趋向的时候,必得要回返自然,向其汲取新艺术的灵感。

〔5〕据说乔托是近世绘画始祖契马布埃(Cimabuë, 1240-1302)的学生;但他在童年时,已在荒僻的山野描画过大自然。因此,他一出老师的工作室,便能摆脱传统的成法而回到他从大自然所得的教训——单纯与素朴上去。他的艺术,上面已经说过,是表现方济各教义的艺术。他的简洁的手法,无猜的心情,最足表彰圣方济各的纯真朴素的爱的宗教。

从今以后,那些悬在空中的圣徒与圣母,背后戴着一道沉重的金光,用贵重的彩石镶嵌起来的图像,再不能激动人们的心魂了。这时候,乔托在教堂的墙壁上,把方济各的动人的故事,可爱的圣母与耶稣、先知者与使徒,一组一组地描绘下来。

〔6〕《圣方济各出家》,表现圣方济各卸下衣服,奉还他的父亲的情景。还有《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圣方济各在苏丹廷上》、《圣方济各驱逐阿莱查城之魔鬼》、《圣方济各之死》、《圣母之诞生》、《施洗者圣约翰之诞生》、《访问》、《基督在十字架下》、《下葬》等等,都像当时记载这些宗教故事的传略一样,使十三、十四世纪的民众感到为富丽的拜占庭绘画所没有的热情与信仰。

〔7〕这些史迹,乔托并不当它像英雄的行为或神奇的灵迹那样表现,他只是替当时的人们找到一个发泄真情的机会。因为那时的人们,一想起圣方济各的遗言轶事,就感动到要下泪。所以乔托的画就成了天真的动人的诗。在《圣母之诞生》中,许多女仆在床前浴着婴儿,把他包裹起来。这情景,圣约翰、圣母、耶稣,已不复是《圣经》上的“圣家庭”,而是像英国批评家拉斯金(John Ruskin, 1818-1900)所谓的“爸爸、妈妈与乖乖”了。

《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乔托,1297-1299,壁画,阿西西教堂

〔8〕这种亲切的诗意最丰富的,要算是《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的那张壁画了。这个十分通俗的题材,曾被不少画家采用过;但从没有一个艺人,能像乔托那样把圣方济各的这桩天真的故事,描写得真切动人。十六世纪时委罗内塞(Paolo Veronèse, 1865-1959)画过《圣安东尼向鱼类说教》。那是:一个圣者在暴风雨将临的天色下面,做着大演说家的手势,站在岩石上面对着大海。

〔9〕乔托的作品却全然不同:圣方济各离开了他的同伴,走到路旁,头微俯着,举着手,他正在劝告小鸟们“要颂赞造物,因为造物赐予它们这般暖和的衣服,使它们可以藉此抵御隆冬的寒冷,并给予它们枝叶茂盛的大树,使它们得以避雨,得以筑巢栖宿”。小鸟们从树上飞下来,一行一行地蹲在他面前,仿佛一群小孩在静听“基督教义”功课。有的,格外信从地,紧靠着他;有的,较为大意,远远地蹲着。一切都是经过缜密的观察而描绘的。笨拙的素描中藏着客观的写实与清新的幻想。

〔10〕圣者的手,描得很坏,小鸟也画得太大,飞鸟也飞得不行。十八世纪以来的动物画家可以画得比他高明十倍。他的树,像纸板做的一样。但是我们看了圣者向小鸟说教,小鸟谛听圣者布道的情景,我们感动到忘了它一切形式上的笨拙。原来那些技巧,只要下一番功夫就可做到的。

此外,这种新艺术形式所需要的特殊的长处,是此前的画家们所从未想到的:在构图方面,它更需要严肃与聪明;在观察方面,更需要真实性。

《圣安东尼向鱼类说教》,委罗内塞,1580,布面油画,罗马波格赛美术馆

〔11〕在描写历史或传说的绘画中,第一要选择能够归纳全部故事的时间。一幅历史画应该由我们去细心组织。画家应当把衬托事实使其愈益显明的小部分搜罗完备;更当把一幅画的题材,含蓄在表明一件事实的一举手一投足的那一分钟内。

可是,对于乔托,一件史实的明白的表现,还是不够;他更要传达故事中的热情来感动观众,因此,他不独要选择可以概括全部事实的顶点,并且还要是画中的人物所表现的顶点的时间,同时是观众们感动得要下泪的时间。

《圣方济各出家》,乔托,1325-1328,壁画,翡冷翠圣十字架大寺

〔12〕在《圣方济各出家》一画中,这一个时间便是方济各脱下衣服投在他父亲脚下,阿西西城主教用一件大氅替他遮蔽裸体的一幕。他父亲的震怒,使旁人不得不按住了他,阻止他去鞭挞他的儿子。路上的小儿,亦为了这幕紧张的戏剧而叫喊着,在两旁投掷石子。在《基督在十字架下》一画中,乔托选择了圣母俯在耶稣的脸上、想在他紧闭的眼皮下面寻找她孺子的最后一瞥的时间。

如果要一幅画能够感动我们,那么还得要有准确而特殊的动作,因为动作是显示画中人物的内心境界的。在这一点上,乔托亦有极大的成功。

《基督在十字架下》,乔托,1304-1306,壁画,帕多瓦城阿雷纳教堂

〔13〕《圣方济各在苏丹廷上》那幅壁画,据当时的记载,有下列这样的一桩典故:

圣者一直旅行到信仰回教的国中,大家都佩服他的德行,他们的苏丹(即回教国君主之称)想把他留下。圣方济各受了神的启示,就说:“如果你答应崇拜基督,那么,我为了爱基督之故就留在你们这里。你如果不愿意,我可给你一个证据,使你明白你的宗教与我的宗教孰真孰伪。生起火来,我答应和我的弟兄们走到火里去;你那里,也同你的僧徒一起蹈火。”苏丹声明他相信他的僧徒中,没有一个敢接受这种真理的试验。圣方济各又说:“你答应放弃对于穆罕默德宗教的信仰罢,我们可以立刻踏到火焰中去。”这时候,他已撩起衣裙,做着预备向前的姿势。然而苏丹没有接受他的条件。

《圣方济各在苏丹廷上》,乔托,1325-1328,壁画,翡冷翠圣十字架大寺

〔14〕乔托的壁画,即是描绘那“撩起衣裙,预备向前”的一刹那。画中一共有六个人,都感着极强烈的而又互相不同的情绪。六个人个个都在准确明白的姿势中,表出他们的心境。苏丹的僧徒们,正在惊惶逃避,他们大张着衣裙以避炉火的热度,并可藉此看不见圣徒蹈火的可怕的情景。圣者的弟兄们做着惊骇的姿势。苏丹,在王座上,命令他的僧徒不许离去。在这纷乱的场合中间,圣方济各的动作即有两种意义:第一,表明他是跣足着,第二,表明撩起衣裙,乃是准备举步。

这般生动的描写,当然非金碧辉煌的拜占庭艺术所可同日而语了。

〔15〕那幅画上的人物,且是对称地排列着如浮雕一般。苏丹的王座在正中,炉火与圣者就在他的身旁。全部的人物只在一个行列上。

他的素描与构图同样是单纯、简洁。这是乔托的特点。

乔托全部作品,都具有单纯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与其他的美一样,是一种和谐:是艺术的内容与外形的和谐;是传说的天真可爱,与画家的无猜及朴素的和谐;是情操与姿势及动作的和谐;是艺术品与真理的和谐;是构图、素描与合乎壁画的宽大的手法及取材的严肃的和谐。

〔16〕现代美术史家贝伦森(Bernard Berenson, 1865-1959)曾谓:“绘画之有热情的流露,生命的自白,与神明之皈依者,自乔托始。”

实在,这热情的流露,生命的自白,与神明之皈依,就是文艺复兴绘画所共有的精神。那么,乔托之被视为文艺复兴之先驱与翡冷翠画派之始祖,无论从精神言或形式言,都是精当不过的评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