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5335】
读物本·【文学名人】少年相思在长安13 黄巢
作者:辛夷格格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8441
2
5
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唐朝诗人的历史故事书,从现代人的视角生动地介绍了诗人们的生平。在书中我们与他们并肩而行,倾听他们的故事,或暖心,或悲伤,或励志,或荒唐,终不被世人遗忘。本文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4-27 17:05:38
更新时间2025-04-27 17:05:3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文学名人系列 之 少年相思在长安13

第十二章 唐末英雄传

[插图]

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已经语焉不详,只是我不舍让这样的故事随身体一起烂死腹中。如果说人生是一场生死契阔的游戏,我甘愿为黄巢的故事写一个结局。他的征途止于狼虎谷,那一日,他的身侧是用双手撑起的蔚蓝的天空。

我会让时光定格这一刻,让刀剑和笔墨记录着他永世不朽的传奇。


01

乾符二年(875),一个书生看向发布新科进士姓名的榜单,沉重地叹了一口气。

他又落榜了。

这已经是他第不知多少次前来长安参加考试,从小,他在家乡也算得上文采斐然,祖父希冀他们家族可以从孙子这一辈由商入仕,振兴门楣。可不知为何,他年年科考,年年落第,真让人心有不甘。

他颓丧地转身离开,准备回山东老家,忽然听到旁边一人叹道:“果然又和往年一样,中第的全是门阀士族的子弟,没有一个寒门上榜。”

书生一怔,他又仰头仔仔细细地查看榜单,果然和那人所说的一样,上面的名字,要么就是“崔卢李郑王”这样的山东士族,要么就是“韦裴柳薛杨杜”这样的关陇阀阅,偌大的榜单,竟没有一个寒门小姓。

02

书生发现眼前蓦然出现一团黑雾,明明睁着眼却什么也看不见,他感觉身体失重悬空,知觉像被甩到了躯体之外,但体内沸腾的血直冲脑门,反复提醒由来已久的愤怒。

那几日,他滞留长安,四处打探消息,终于结识了不少这次科考落第的举子。从他们口中得知,这届的主考官崔沆是博陵崔氏,山东的五姓七宗之一;而这次科举的状元叫崔瀣,正与主考官是同族。故而渐渐有传言,说他们这叫“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书生气到想骂人,他连灌数坛酒,痛斥朝廷不识人才,录用的尽是这些世家大族的绣花枕头。

殊不知,这家酒楼正有世家子弟在饮酒,他们见书生痛骂,不由得出言讽刺道:“你自己不努力,就酸我们?”

书生冷冷一眼扫过去,道:“你们能考中,也不过因为投了个好胎罢了。”

那些世家子弟轻佻大笑,“我们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

书生不答,结完账,便要转身离开,那些世家公子哥放肆嘲讽道:“说不过,就要跑路?”

03

是时,一阵风来,吹得野菊花四散飘舞,空气中弥漫着菊花香,书生轻闻,缓缓回首,他轻声吟道: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一作《不第后赋菊》)

吟诵完诗句,他朗然大笑,豪气冲天地离去,留下身后一众士族子弟面面相觑。

他们这些贵族小伙子还不知道,自汉魏以来延绵数百载的门阀世家,在不久的将来,会被眼前这个离去的年轻人连根拔起,从此中国再无士族。

没人得知,这年书生若能中第,历史会不会改变,毕竟命运里容不得假设。

可命运之轮一旦开始转动,所有人都只能在既定的轨迹里,按部就班,永不停歇。

04

书生叫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

黄家世代以贩盐为业,家境富足,黄巢自幼便有精力学习骑马射箭,还写得一手好诗。

他五岁时,侍奉祖父,正逢祖父与父亲对诗,以菊花为题,祖父沉思许久也想不到好句子,谁知幼年的黄巢开口答道:“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

父亲朝黄巢脑袋上一巴掌抽过去,就你能是不是,祖父就笑,说孙子会写诗,就是不知道轻重,遣词造句略显狂妄,来,再给爷爷重写一篇看看。

黄巢揉了揉脑袋,想了想,又朗声诵道: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05

好小子,比刚才那首还狂,父亲的拳头咯咯作响,祖父倒是欢声大笑,久历风霜的他,总隐隐觉得,这孩子好像生来就带着王者的霸气,有着桀骜不驯的气质和睥睨(pì nì)世界的狂妄梦想,也不知这对黄家来说,到底是福是祸。

黄巢去长安考过数次科举,次次名落孙山,干脆不考了,回乡继承了祖业,慢慢地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盐帮首领。

自从大中末年以来,天下灾荒频频,百姓流离失所,唐懿宗早年还能励精图治,可到了晚年却任相非人、倒行逆施。在懿宗死后,年仅十二岁的僖宗柩前即位,这一个孩子,整日就只知嬉戏玩耍,宦官田令孜把持朝政,弄得天怒人怨,四海沸腾。

06

时有谶(chèn)语“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在乾符元年(874),濮(pú)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揭竿起义,次年攻陷濮州,还击败了前来镇压他们的官军,当时河南山东皆逢水旱两灾,流民遍地,王仙芝的队伍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最终王仙芝号称“天补平均大将军”,旗下军队叫作“草军”,他们四处攻城略地,一度与官军打得不相上下。

当年正逢黄巢落第回乡,见王仙芝带领草军将山东搅了个风起云涌,他脑海浮现出在长安那些世家子弟们张扬嘲笑的面孔,于是当机立断,带领黄氏族人加入草军,反了这个腐败透顶的朝廷。

眼见关东民变,唐僖宗命令平卢节度使宋威镇压草军,王仙芝带领黄巢、尚让等农民将领奋勇作战,几场硬仗下来,把宋威打得节节败退,纵横江淮,朝廷各路节度使合力围剿,不但没能镇压他们,还让草军四处流窜吸纳流民,发展到了足足三十万兵马。

07

有次与官军作战,黄巢陷入重围,凶神恶煞的官军挥刀杀来,一个身影从远处撞击过来,用身体硬生生替他扛下了致命一击,鲜血溅在黄巢脸上,他嘶吼一声,呼喊着将官军杀退。

那个为救他而受伤的人叫朱温,是个小胖子,和人说话总是乐呵呵的,一副老好人的样子,因这次救命之恩,黄巢认他当了兄弟。

有时朱温会问他:“我们为什么要打仗?”

黄巢眼神迷离,他站起身来,望向远方惨惨淡淡的光亮,那个抬起头张望的模样居然是抹不去的温柔。

他说:“为了将来再也不打仗。”

08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