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511】
读物本·【趣读春秋·辑拾壹·曲沃伐翼】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9447
4
3
12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选自韩佐昌《春秋可以这么读》,以平直幽默的叙述理清诸国历史脉络,讲述大国霸主的崛起历程。 仅限习读,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5-29 22:01:30
更新时间2023-05-30 18:10:15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辑拾壹·曲沃伐翼

 

1.桐叶封弟

1、郑庄公姬寤(wù)生和老爸郑武公姬掘突挑起中原混战的六十多年间,西边的秦国在老大秦文公的带领下集民扩地:一方面收集聚拢西周原住民,人是硬通货,能开荒,能打仗;另一方面遵照周平王的承诺,收复西周地盘,基本上走的是元末明初朱升建议朱元璋走的路线: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南边的楚国自恃是上古火神祝融的后裔,于是也跻身于开疆拓土的泱泱大潮中,有个成语“筚路蓝缕”就是专门用来形容楚人的艰苦创业。

 

 

2、当时的楚国比起三秦大地只能算是蛮夷之地,史称“大启群蛮”,文化积淀和礼仪修养还不曾到深刻理解和贯彻“韬光养晦”四字方针,所以,楚国一经崛起,就不知天高地厚,求爵封王。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基本上都以公、伯、侯冠称,唯独楚国率先称王。

此时的晋国,在春秋时期的中国版图上,地处西北,由于中条山和黄河的阻断,远离中原,避免了与郑、卫、宋等国的纠纷,但却陷入了长达六七十年的宗族内斗。人类社会中,外斗不乏勇猛,内斗也常常凶残。

 

 

3、晋国始称唐国,也称唐尧之地,开国君主是周成王的同母胞弟姬虞,因此美其名曰唐叔虞。对于虞叔立国,史上有一个“桐叶封弟”的典故:话说武王崩,成王年少继位,也就十几岁的小屁孩,一次和弟弟姬虞玩过家家游戏,成王拿了一片桐树叶子剪成圭的形状封给弟弟姬虞。圭是古代王权的象征,以圭为信,《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什么官配什么圭,圭就是官员佩戴的首饰。

 

 

4、古人用玉做圭,王用圭赏赐臣下,作为封官晋爵的凭证。所以成王用桐叶圭戏代玉圭封赏弟弟。《吕氏春秋》中记载,弟弟姬虞一高兴就拿成王的赏赐展示给当时的二号首长周公旦。周公旦拿着这片桐树叶子找到了周成王,说君无戏言,玩过家家游戏说的话也得算数,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史记》记载“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据此推断,汾河、黄河以东,方圆百里,应该在今天的山西侯马市附近,绛县、曲沃、翼城县一带,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名字的来历也可能和唐尧之地有关。

 

 

5、唐国传说是尧的后裔,三监之乱的跟随者,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顺手也将唐国给收入囊中。姬虞封唐之后,唐国称为唐虞之地,姬虞的儿子姬燮(xiè)父继位之后,改国号为晋国,姬燮父历史上也被称为姬侯燮。《竹书纪年》记载:“唐迁于晋,作宫而美。”

至于“桐叶封弟”这个典故的真实性,我认同后世柳宗元的说法:此事不可信,即便是真的,周公旦的做法也是错误的。但这句“君无戏言”足足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

 

 

6、晋国人民世世代代不忘“桐叶封弟”的历史传统,直到今天把山西省的版图书写成像一片树叶的形状。

和中原宋、卫、齐、鲁等国“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发展模式不同,由于晋国之封,在大夏之墟,地处夏的老巢腹地,晋国的几处故都——今天的侯马、曲沃、翼城、绛县都与夏朝故都夏县距离在八十公里以内,所以夏朝的行政模式在当地深入民心。

 

 

7、又因晋国地接戎狄少数民族区域,生产生活习俗与戎狄水乳交融,晋国自行创立一种“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发展模式,延续夏朝的政令管理,融合吸收当地少数民族共荣共生,用现在的一句话来表达就是:民族大团结。这就是最早的“一国两制”。晋国开国之初正处于成康盛世,依据蜂巢效应,晋国顺势而发,逐渐强大,为日后晋国延续六百四十多年,称霸一百五十多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名字惹的祸

8、晋国延续到晋穆侯时期,周天子周宣王在位,晋穆侯奉周宣王之命,讨伐条戎,结果吃了败仗。正好夫人齐姜(娶自齐国,故称齐姜)产下一子,晋穆侯刚吃败仗,仇恨在心,于是别出心裁,给儿子取名叫“仇”,意在不忘条戎之耻,因母贵子长,立为世子。

三年之后,晋穆侯又奉命讨伐北戎,出师大捷,这时夫人齐姜又产下一子,晋穆侯正在志得意满,于是给儿子取名“成师”,以示双喜临门,成就众师。

 

 

9、这种爹给儿子取名的方法,现在中国人都能理解,就像儿子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生,不少人给取名“抗战”,抗美援朝时期出生,就取名“援朝”,1949年出生的男孩子,全中国最抢手的名字就是“建国”。

晋穆侯立长子仇为接班人,理所应当。长子仇继位顺天和礼,但贵为国君,兄的名字叫作仇,弟的名字叫作成师,好事之人一听起来就感觉到有点大小颠倒了,好像万恶的旧社会,给傻老大起名叫狗剩,亲老二起名叫富贵。

 

 

10、晋穆侯手下有一位大夫名叫师服,精通乐理,谙熟礼仪,此人创立了一套“本末论”来识人论物,他认为长子仇名贱命贵,老二成师命贱名贵,本末倒置,寓意不祥,必将生乱,祸及三代。

这和伯阳甫创立“阴阳说”预判周幽王天下大乱如出一辙,无论“本末论”还是“阴阳说”都是老祖先认识事物的辩证思维,放在今天,依然可参可考。

接下来的历史基本上按照师服的预言,犹如多米诺骨牌,跌跌撞撞往下推。

 

 

11、公子仇命运多舛,眼看要接老爸晋穆侯的班,结果半路上让叔叔晋殇侯给截和了,公子仇只能出奔他国。史书未记录他国是哪国,只能推断,应该是齐国,公子仇是齐国的亲外甥,齐国此时当权的是齐前庄公吕购,吕购是齐国中兴的奠基人,在位64年,他怎么会放弃公子仇这么好的风投项目?晋殇侯继位的四年后,公子仇带领追随者回国复仇,袭杀叔叔晋殇侯,公元前781年,和周幽王同年先后继位,是为晋文侯。

 

 

12、晋文侯夫人也来自齐国,史称晋姜。晋姜在历史上不算太出名,但在宋代考古出土了一尊青铜周鼎,因出土陕西韩城,所以称之为韩城鼎,又发现铭文中记载此鼎为晋文侯夫人晋姜所造,于是又称之为晋姜鼎,被记录在北宋吕大临所著的《考古录》中。

韩城虽然属于陕西,但不属于关中地区,而属于河西地区,是日后秦晋河西之战的焦点。晋国称霸,经河西地区图谋关中,必经韩城。在西周时期,韩城被称为古韩国,史上关于古韩国的记录很少,但可以判断,古韩国是一个姬姓之外的独立自主小国。

 

 

13、平王西迁,二王并立,晋文侯趁着帮周平王平定周携王之乱,在公元前757年,顺手牵羊,灭掉古韩国,收归晋国所有。所以,韩城出土晋文侯时期的晋姜鼎,这与历史印证,不相矛盾。此时的韩城,是韩万的采邑,之所以提起韩万,因为他是韩姓始祖,而且此人在晋国史上大戏连连。

晋姜鼎已无迹可寻,只有铭文一百二十一字传世,千百年来,多位学术大家苦思冥想,一直到近代郭沫若都不断考证求释。面对这一百二十一个文字符号,正常人烧脑看三遍,啥都没看懂属于太正常,但专家从字里行间解读出晋姜曾经辅佐过晋文侯成就大业。

 

 

14、晋姜算是中国历史上首位被誉以辅佐夫君建国立业的职业女性,文侯和夫人是一对政治夫妻。晋姜到底如何辅佐文侯,史书未曾翔实记载。

晋文侯是个政治强人,一生干过三件牛事:一是弑叔夺位;二是勤王迁都;三是灭了周携王。其中剿灭周携王让晋文侯达到了人生巅峰,得到了周平王的最高嘉奖,特书《文侯之命》,相当于今天的元首手谕嘉奖令,晋文侯因此也获得了辅佐周天子、代王征伐的最高荣誉。

 

 

15、周平王作《文侯之命》褒奖晋文侯,这样的王谕嘉奖,周王室只颁布过两次,而且都是晋国获得,上一次是晋国鼻祖唐叔虞向其兄周成王进献“异亩同颖”的奇异麦穗,周成王作书《归禾》和《嘉禾》昭告天下,以示表彰。不过《归禾》《嘉禾》如今只有篇名,文章已佚失。《文侯之命》则被全文录入儒家经典文献《尚书》之中。

 

 

3.曲沃伐翼第一战

16、有晋文侯在,其弟成师显贤不显强。晋文侯姬仇在灭掉周携王五年之后就去世了,文侯之子晋昭侯继位,情势大变。

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姬伯上位,第二年这哥们干了一件蠢事,把自己58岁的叔叔成师封在了首都曲沃(也称故绛),自己迁都到了东北方向的翼城,等于把晋国经营多年的老巢让给了叔叔成师。晋国的这几个地名今天还在沿用。现在山西有曲沃县、绛县、新绛县,它们都称自己是晋国国都。翼城县则是晋国翼城的所在地。

 

 

17、成师贤能好德,人气超旺,史称曲沃桓叔,有名有誉。曲沃桓叔将曲沃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朝气蓬勃,在古代有个讲究:德可聚财,因为德可聚人,人来了就是财,人是硬通货。投奔曲沃桓叔的人越来越多,曲沃成为翼城之外晋国的另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晋昭侯接着又下了第二着臭棋。晋昭侯觉得自己是理所当然的晋国老大,亲叔叔替自己把老家治理得如此之好,劳苦功高,理应奖励,这才能彰显国君风范。而且这个叔叔贤能好德,不像老爸晋文侯的叔叔晋殇叔那样篡权夺位。于是继续给曲沃加薪加火,又派了一位贤能之士——晋靖侯的孙子栾宾辅佐曲沃桓叔。

 

 

18、栾宾在史上还是比较露脸的。首先辈分高,和晋文侯的爷爷晋献侯同辈,论辈分,曲沃桓叔要管栾宾叫爷爷,晋昭侯得叫太爷爷。其次,栾宾是栾姓始祖,现在的石家庄市栾城区就是栾宾家族的历史遗产。最后,栾宾生了个争气的儿子栾共子,是晋中平原上正义的化身,栾共子又生了争气的儿子栾贞子,跟着春秋霸主晋文公行走江湖。三代望族,后人以栾姓为荣,栾姓才得以源远流长。

晋昭侯只是把自己感动了,并没有感动叔叔成师,倒是成师对晋昭侯的国君位子动心了。

 

 

19、这时,晋国三朝元老、“本末论”创始人师服又发话了:翼城坐镇国君晋昭侯,是晋国嫡长大宗,曲沃桓叔为同门小宗,现在曲沃城大人盛,翼城暗弱无助,本弱末强,晋国内乱,指日可待。果然,晋国开始了长达67年的曲沃伐翼之乱,春秋历史上的曲沃代翼也成就了师服的“本末论”学说。

晋昭侯的危机不仅仅是面对曲沃的本末倒置,还有自己国内的臣强主弱。一般来说,历史上臣强主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人赐死臣子,另一种是臣子弑主。晋昭侯遭遇的是后一种。

 

 

20、晋昭侯继位的第七年就小命不保,被大臣潘父杀了,潘父弑君,德不配位,当不了君主,只能迎立曲沃桓叔。桓叔得到潘父的线报和邀请,立马打了鸡血,领兵即往翼城,准备鸠占鹊巢,继承正统。谁知道晋人也是一根筋,严格恪守周礼:选贵不选贤,大宗之国绝不接受曲沃小宗头领桓叔的领导,于是同仇敌忾,奋力抵抗,把曲沃桓叔打跑了。潘父最后也是小命不保,被翼城晋人诛杀。

这是曲沃伐翼第一战。

 

 

4.曲沃伐翼第二战

21、按道理,亲侄子被叛臣所杀,桓叔身为长辈应该诛叛平乱,何况晋昭侯本来就对这位叔叔非常不错。结果桓叔反而落井下石,和逆臣贼子合作去捡漏,失道寡助,也难怪晋人齐声反对。

桓叔退回曲沃,这会儿抓鸡不成,反倒成了偷鸡贼,干脆公开翻脸,另立晋中央,对抗翼城。翼城晋人拥立晋昭侯之子姬平为国君,是为晋孝侯,从此晋国进入“一国两政”。

 

 

22、八年后,公元前731年,曲沃桓叔死了,桓叔之子姬鳝继位,世称曲沃庄伯。从谥号来看,桓叔到庄伯,曲沃是在一步一步向诸侯国过渡。桓叔是辈分,庄伯是诸侯大佬的称谓,像郑庄公级别的大咖才别称郑伯。曲沃庄伯之子谥号曲沃武公,就甚上加甚、更上一层楼了。西周诸侯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级,受周平王通报嘉奖的晋国中兴君主姬仇也只敢称作晋文侯,曲沃桓叔之孙直接上升到武公,这说明东周之初礼崩乐坏,诸侯国称王称霸习以为常了。

 

 

23、从曲沃武公开始,晋国后世君主的谥号都以“晋某公”相称,西周之初的爵位等级制度失效了。

曲沃庄伯上台,一改老爸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门风,不再装了。曲沃政权和翼城撕破脸皮。从那时起,蜷缩在翼城的晋国国君又多了一个历史称谓——翼侯,说明他只能代表翼城,已经代表不了晋国。

公元前725年,曲沃庄伯继位的第六个年头,机会来了,这一年翼城的晋孝侯和戎狄干上了,戎狄不依不饶一直追打到翼城的郊区。

 

 

24、第二年,还在翼城焦头烂额之际,曲沃庄伯趁火打劫,攻破翼城,杀晋孝侯,企图曲沃代翼。结果晋人表现得还是那么执着,怎么招呼老爸就怎么招呼儿子,曲沃庄伯攻进败出,退回曲沃。晋人立晋孝侯之弟姬郤(xì)为君,死后没有谥号,史称晋鄂侯。史书中这里所说的晋人不单单只指翼城之人,肯定还有周边从属、晋国附庸。

这是曲沃伐翼第二战。

 

 

5.曲沃伐翼第三战

25、公元前719年,周平王驾崩,周桓王上位,曲沃第三战拉开序幕,这是曲沃庄伯生前的最后一战,也是春秋以来最为复杂的一场战役。首先背景复杂,多方参战,涉及周天子、曲沃、翼城、郑国、虢国、邢国、荀国、随地等各方势力。其次时间长,历时三年。

战争还是由曲沃一方挑起,曲沃庄伯已经进入人生倒计时,也想在有生之年完成曲沃两代夙愿:曲沃代翼,于是单刀直入,攻打翼城。

 

 

26、翼城此时当权者为晋鄂侯,晋鄂侯并没有曲沃庄伯想象中那么怂,而且还请来了两个好帮手,《竹书纪年》记载:“公子万救翼,荀叔轸(zhěn)追之,至于家谷。”可见公子万帮手相救翼城,荀叔轸乘胜追击曲沃败军。

公子万何许人也,史书没有记载。荀叔轸来自晋国旁边一个名叫荀国的姬姓诸侯国,从名字分析,应该属于荀国的二号首长。结果庄伯夹着尾巴逃回曲沃,晋鄂侯不解气,放火烧禾。春秋时期的禾就是现在的小米,烧完之后接着干。

 

 

27、曲沃扛不住了,最后委派还未继位的曲沃武公出面讲和,深刻检讨,双方暂时休兵。这是曲沃伐翼历次战役中,翼城一方最为扬眉吐气的一次胜利,可惜翼城一方历练太浅,只想平息事端,没有痛打落水狗,狗一旦上岸,更加疯狂。曲沃求和,是缓兵之计。

荀国,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新绛县东北,荀国此次救翼,招来了日后的灭顶之灾。等到曲沃武公上位之后,没有忘记放火烧禾之辱,于周桓王十三年,即公元前707年,也就是繻(xū)葛大战那一年,曲沃武公提兵灭荀,报仇雪耻。

 

 

28、第二年,翼城晋鄂侯上报周天子,详述小宗曲沃谋篡大宗翼城的狼子野心。此时刚刚上位的周桓王年轻任性,正想扬名立万,振兴周室,重修礼乐,于是让虢公忌父领命讨伐曲沃。周桓王上位之后,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要力挺虢公忌父,打压郑庄公。这次让虢公忌父领命讨伐曲沃,就是要给虢公忌父表现的机会,做给老郑看。虢公心领神会,毅然出兵。不过,战果如何,史书记录模糊,留下了诸多空白。

 

 

29、第三年,曲沃庄伯总结往年被群殴的教训,这次反客为主,通过外交联盟,纠结各方势力,准备群殴翼城,郑国和邢国积极加入,周桓王也不知动了哪根筋,竟然也加入群殴翼城的队伍,派出武氏和尹氏领命出兵。周桓王去年支持翼城伐曲沃,今年就帮助曲沃打翼城,出尔反尔,严重不靠谱,只有一种可能,周桓王感觉自己上次出兵亏大了,该捞的好处没捞到,所以掉转枪头,要不就是翼城没给钱,要不就是曲沃给足了钱。

 

 

30、周桓王帮着小宗殴大宗,完全有失道义,相当于婆婆领着小三殴正房,简直有点离谱。面对众多大佬兵临城下,晋鄂侯彻底怂了,只有跑路,逃往随地,《左传》载:“翼侯奔随。”这个随不是今天随州挖出曾侯乙墓的古随国,而是位于今天山西介休县东南的古随城,春秋时期翼城的西北。

识时务者为俊杰,晋鄂侯是翼城唯一活下来的君主,既能打又能跑。

 

 

31、晋鄂侯刚刚跑路,曲沃庄伯正准备统一晋国,曲沃代翼,谁知周桓王又变卦了,明确表态不同意。西周时期,诸侯国君主继位,原则上是需要周天子册封认可的。周桓王否决曲沃庄伯,具体原因史书没有记载,只能解释为周桓王严重不靠谱,好事之人猜想:好处没到手。

眼看煮熟的鸭子飞走了,曲沃庄伯不干了,《左传》记载:“曲沃叛王。”

 

 

32、庄伯此时和周桓王叫板搞对抗,并非明智之举,因为周桓王手上牌多。首先,曲沃庄伯名不正言不顺,需要周天子册封正名;其次,曲沃庄伯实力不济,没有达到晋文侯或是郑庄公能够称雄一方之国力。周桓王是天下共主,不能得罪。于是周桓王双管齐下,先是让虢公忌父领王命讨伐曲沃;然后册立翼城新君,晋鄂侯是周桓王出手赶跑的,已经心有隔隙,不能再用,最后立鄂侯之子姬光上位,是为晋哀侯。

历史证明,春秋初期翼城君主就是个亡命差事,推他上位就是推他上了断头台。

 

 

33、晋鄂侯没能重新回归翼城,算是捡了一条命。晋哀侯没忘记老爸晋鄂侯还在随地政治避难,不能不管。继位的第二年,派遣相当于今天的民政部,春秋晋国称九宗五正,虽然名字比较绕口晦涩,但字面看起来都是有关祖宗德正的正经事。此部门总长名曰顷父,委派儿子嘉父前往随地,把晋鄂侯接到更南边、离翼城稍近一点的鄂地养老,鄂就是今天的山西省临汾乡宁县,现在还保存有古鄂城遗址。顷父、嘉父父子俩因此留名《春秋左传》,古人好德,善事嘉奖留名。

 

 

34、晋鄂侯死于何时,《史记》记载,晋鄂侯卒于晋鄂侯六年,也就是鲁隐公五年,即公元前718年。很显然,这和《左传》记录出入较大,《左传》记录在公元前717年,即鲁隐公六年,“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这说明在司马迁记录晋鄂侯死后的第二年,晋鄂侯之子晋哀侯的确委派嘉父慰问晋鄂侯,而且说得有鼻子有脸,不像凭空杜撰。所以,我只能认定此处司马迁有误。

 

 

35、晋鄂侯死后没有获封谥号,因为谥号是后人为前人所封,晋鄂侯的子孙后代都让曲沃一茬一茬赶尽杀绝了,自身小命难保,哪顾得上为先人封谥号,后世只能以其栖居鄂地而称作晋鄂侯。

曲沃、翼城同宗相煎,惨烈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郑伯共叔段手足相残,由此可见郑庄公在处理内政外交、攻伐征战方面的手段老练。晋国因此失掉了率先称霸春秋的历史机遇,晋文侯时期创立的晋国中兴局面一毁殆尽。

 

 

36、2003年非典期间,山西曲沃县羊舌村因非法盗墓而发现一座春秋古墓,说来也怪,往往非法盗墓贼发现古墓早过专业考古队,就连考古神器洛阳铲也是盗墓贼发明的专利。经过考古挖掘,此墓葬为夫妻异穴合葬墓,从规模和出土文物推断,为西周早期晋国君主墓。距离羊舌古墓几公里,在20世纪60年代考古就发现了大规模晋侯墓群,被称为北赵晋侯墓,共有9组19座晋国君主及夫人墓葬。

 

 

37、根据出土文物和史书记录,专家推断,依次应该是晋国开国九位国君墓,燮(xiè)父、武侯、成侯、历侯、靖侯、僖侯、献侯、穆侯、晋殇叔,虽然晋殇叔属于篡位,后来被侄子晋文侯所杀,但是死后依然享受国级大佬待遇,按照国君规格厚葬,埋入晋侯祖坟。

羊舌晋侯墓应该是北赵晋侯墓的延续,所以此墓应该是晋殇叔之后的接班人晋文侯之墓,没有挨着晋殇叔。这完全可以理解,谁愿意死后挨着自己的刀下之鬼安息?

 

 

38、但是,进一步的考古令人心生疑惑。

首先,文侯之墓被严重盗扰,这种盗扰不像盗墓图财所为,盗扰者搬走了所有的青铜礼器,但对陪葬玉器视而不见,说明盗扰者对人不对财,单纯盗扰。

其次,这种盗扰不是三五毛贼打洞钻探的行为,而是大规模的开挖掘坟,盗扰者如此明目张胆,最起码是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

最后,盗扰者除了搬走了代表墓主人身份的青铜礼器,还破坏了墓主人的遗体,说明此次开挖掘坟时,墓主人棺室还没有腐朽坍塌,否则,尸骨与泥土将混为一体。这说明盗扰行为发生在墓主人下葬后不久。

 

 

39、因此,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挖坟毁墓行为,谁干的?

可能是曲沃成师后裔所为,目标明确,就是要挖祖坟,断龙脉。文侯之墓是翼城一方的祖坟,也是翼城一方祭祀相传的龙脉,可见曲沃伐翼之惨烈,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至于文侯之墓被毁的时间,最可能在曲沃伐翼第三战之后,因为这次战争冲突最为激烈,曲沃一方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6.曲沃伐翼第四战

40、公元前716年,即鲁隐公七年、周桓王四年,曲沃庄伯去世,其子姬称上位,史称曲沃武公。

一看这谥号,基本可以肯定这位仁兄就是一架战斗机,打仗能手。曲沃武公好像很早就明白“枪杆子里边出政权”的道理,所以基本上把登基大典当作了曲沃政权的建军节,史书记载“尚一军”。

 

 

41、西周初期,周王朝就颁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防止军备竞赛的条例,《周礼·夏官司马第四》明文规定:“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意思是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周天子统辖六军,大国只能有上中下三军,二流诸侯可以拥有左右两军,三流小国建军规模不得超过一个军。这样起码在武力方面,保障周天子永远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42、春秋初期,郑、宋、齐、鲁肯定是大国,而且是周王朝体制内的大国,应该会遵守周礼。楚国根本上就不认周天子这个干爹,自立门户,所以视周礼为无物,肆意扩大军力。

这只是后人的猜测,因为史书记载寥寥,无从严考,但唯独对曲沃武公用了三个字表述:尚一军。说明曲沃政权“尚一军”已经是当时的重大国际事件,这三个字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曲沃已经明目张胆对外以国自居,虽然还只是一军之国;二是曲沃走上强军之路。

 

 

43、曲沃武公上位的第六年,哀侯干了一件致命的蠢事。在曲沃与翼城之间,有一个附庸小弟,史称径庭,现在的山西曲沃县听城村,“径庭”和“听城”发音近似,这也许就是历史传承中的误差。也不知道翼城哀侯动错了哪根筋,以大欺小,直接对径庭下手。

当时的径庭也就相当于一个几千人的部落,军队可能只相当于电影中的还乡团,史书上甚至找不到径庭老大的名字。

 

 

44、一般来说,国家争端讲究要不远交近伐,要不近交远伐,偏偏这个哀侯真把自己当成了推土机,碰见谁怼谁。他采取的策略是远攻近伐。

结果径庭反水,直接投入到曲沃武公的怀抱,建立了抗翼同盟统一战线,历史的天平开始倒向曲沃武公一方。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第二年,曲沃武公领着径庭直接向翼城哀侯叫板,这是曲沃伐翼第四战。

 

 

45、这一战基本没有留下多少历史悬念,可圈可点之处很少,所以普通民众并不熟悉这段历史。翼城哀侯和曲沃武公亲自上阵厮杀,准确地说是车杀,从史书用词推断,这场车杀持续了至少三天,哀侯驱车败逃,武公驱车追杀,哀侯车陷泥洼,马被树挂,最后翼城哀侯做了曲沃武公的俘虏。

但是这一战的精彩之处在于出现了一位精彩之人:栾共子,尊称为栾共叔,栾宾之子,堪称臣子典范。为此左丘明专门作了一篇名为《武公伐翼止栾共子无死》的散文,收录于《国语》。

 

 

46、事情是这样的,栾宾本来是遵照翼城晋昭侯之命辅佐曲沃桓叔一方的,结果与曲沃反目为仇,摇身一变成了翼城的隔壁老王,这和栾宾家族捍卫周礼的三观不合。翼城家族出身晋穆侯长子晋文侯血统,周礼称之为大宗;曲沃家族出身晋文侯之弟成师的血脉,周礼称之为小宗,小宗对抗大宗,属于大逆不道。于是栾宾儿子栾共子回归翼城,成为大宗翼城的铁杆粉丝。

 

 

47、曲沃伐翼第四战,栾共子辅佐翼城哀侯亲自参战,结果兵败被围,不知道曲沃武公是感念栾宾曾经的相助之恩,还是欣赏栾共子的德才兼备,或许二者共有,于是劝降栾共子归顺曲沃,甚至承诺推荐栾共子去做周王朝的卿士。这时候的栾共子在左丘明的笔下,升华成为正义的化身,坚决捍卫忠君不贰的封建礼仪,对曲沃武公斥之以理,并且说出了一句儒家社会的至理名言:“从君而贰,君焉用之?”

 

 

48、最后,栾共子战斗至死。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栾共子将死,其言大义。这就是三晋大地上春秋版的刘胡兰,难怪左丘明大书特书。

话说曲沃武公俘虏了翼城哀侯,其实就是手捧了一块烫手的山芋。春秋初期,两国交战,俘虏一国之君,鲜而有之;斩杀一国之君,几乎没有,因为这严重违反外交规则。大家都是周天子麾下龙的传人,大龙可以欺负小龙,但是大龙不可以杀小龙。

 

 

49、《司马法》中有约:“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可是曲沃武公追杀翼城哀侯属于穷追猛打,绝对不止百步,直到哀侯战车抛锚,活捉为止。打也打了,追也追了,人也捉了,曲沃一方已经相当过分,最多再让哀侯献舞,羞辱一下,跳完舞放人,败君献舞,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很强,这是春秋时期的老规矩。除此以外,还想咋办?

但是,曲沃武公真心想要哀侯死。论辈分,翼城哀侯要管曲沃武公叫堂叔,论官场,曲沃武公要管翼城哀侯叫老大,这是手足相残,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也就是周平王和老爸周幽王这对父子了。

 

 

50、曲沃一方向来以德聚人,真要曲沃武公自己杀了翼城哀侯,那以后在外交上还要不要脸?曲沃武公采取的是曲线杀人,翼城哀侯必须他杀。这个他就是曲沃武公的亲叔叔,曲沃庄伯的弟弟韩万。之所以称之为韩万,是因为他的采邑在韩城。

于是,韩万急侄子所急,以自己的名义做掉了翼城哀侯。史书没有交代细节,总之,韩万杀了哀侯,地位日趋重要。其后辈们在晋国高举韩氏大旗,独霸一方,最终三百年后,三家分晋,形成韩国,韩姓才得以源远流长。

 

 

7.曲沃伐翼

51、哀侯被杀之前,翼城就已经把哀侯之子姬小子立为国君。没办法,国不可一日无君,国君就是蜂巢里的蜂王,虽然不会采蜜,但是没有蜂王,工蜂自散。

姬小子上位的第四年,让曲沃武公骗到曲沃做客,不用遮遮掩掩,直接给杀了。这位国君,死后未获谥号,后世史学家为了方便传世记录,送了一个称谓:晋小子侯,虽然听起来有点别扭,但人家这个级别的人,死了就得享受这个待遇。

 

 

52、曲沃当局这么肆无忌惮地宰杀国君级别干部,此时的周桓王看不下去了。估计翼城当局也在鬼哭狼嚎般四处喊冤告状,周天子再不出手,以后就没人认他做干爹了。

于是,周桓王派出另外一位虢公序列政客:虢公林父。这个虢公林父之前在繻(xū)葛大战中已经露脸,曾经干过周天子右路军统帅,只不过在繻(xū)葛大战中成了败军统帅。他的前任虢公忌父曾在十几年前代表周桓王教训过曲沃,而且不辱使命。对于这两个虢公序列,司马迁称前者为虢仲,后者为虢公,一字之差,容易烧脑。

 

 

53、虢公林父这次也不辱使命,不用两军对阵,曲沃武公就认怂,就差献舞认错。不是曲沃武公怂,是实在不敢得罪周桓王。曲沃一方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又不守周礼,如果天子都不认,那不就成了叛军?

于是,虢公林父又帮着翼城一方物色新君。此时晋小子侯后继无人,或是子幼不当立,谁能料到四年间哀侯父子都会命丧曲沃,再快速度的生养,也接不上这么快速的死法。没办法,只能往上找,最后选定了哀侯的弟弟姬缗(mín)。估计姬缗也是横下一条必死之心,对于翼城来说,国君风光继位,就相当于英勇就义。

 

 

54、这一年,南方的荆楚大地上,楚武称王,举行沈鹿会盟,公开和周桓王叫板。从此,周天子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地位开始动摇了,国际形势开始有利于曲沃政权。

其实,从曲沃伐翼第四战之后,晋国的金字招牌已经名存实亡,曲沃政权的风头完全超过翼城当局,曲沃代翼只是时间问题,最大的障碍还是要看干爹周天子的脸色。

 

 

55、从姬缗(mín)上位起,前后二十八年,曲沃武公经历了三任干爹,从周桓王、周庄王到周釐(xī)王。最后曲沃武公眼看身体不济,即将西行,也想在有生之年过一把国级干部的瘾,于是发动了曲沃伐翼的第五次战争,摧枯拉朽般横扫翼城,姬缗以被杀的方式,让同宗兄弟送进了祖坟。

周釐王还来不及表态,曲沃武公就已经把占领翼城所得的晋室藏宝,呈现给这个现任干爹。周釐王大喜,随即诏令曲沃武公匡扶晋室,重新扛起晋国的金字招牌。

 

 

56、但是周釐(xī)王留了一手,武公建国,国格降低,晋国军队只可保留一军,即一万二千五百人。

这场曲沃伐翼之争,同宗相残,晋文侯的弟弟曲沃桓叔祖孙三代,历经67年,逐杀文侯之后的五位国君,最后取而代之。

这一年,春秋历史高潮来临,齐桓公开始称霸诸侯。

第二年,曲沃武公死了。


【趣读春秋】

【01先从一个牛人说起】370609

【02一段不得不说的历史】174431

【03女人惹的祸】 109973

【04二王并立】297935

【05郑武中兴】919921

【06手足相残】272341

【07庄公小霸】503275

【08假命伐宋】256463

【09天下诸侯 莫非郑党】753641

【10繻葛之战】 994291

 

……持续更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