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1457】
读物本·【人间杭州】10 李清照
作者:辛夷格格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2500
6
7
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吴晓波年度新作,超越对城市历史传记的一般想象。作者在本书中不断与一个个灵魂对话,同时也一直在捕捉杭州的“城市性格”,以及追问它最底层的文化基因,即称之为人间感。本文仅供对话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4-26 09:25:29
更新时间2024-04-26 10:49:51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10

西湖不照临水人


相关链接:01 开篇 809891 02 良渚 766919 03 杭 812695 04 飞来峰 884815 05 大运河 992995  06 白居易 196317 07 吴越都城 798871 08 苏轼 244897  09 临安 346165

01

就在岳飞被处死的那一年,在武林门外的西马塍(chéng)居住着一位58岁的老妇人,操济南口音,膝下无子无女,终日掩门写字。她已经来到这座城市整整十年,而且还将再居住13年,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一个在杭州住了二十多年的人,应该算是一个杭州人吧?”不过,如果你真有机会问她这个问题,也许,老妇人目光如炬,未必会有肯定的回答。

她曾经是一个那么天真烂漫的少女,出身官宦书香人家,十多岁时就能写下这样的词句: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02

少女17岁时,嫁给一位相府公子、青年的金石专家,两人琴瑟和弦,在汴京和青州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日子。她给自己起号为“易安居士”,“易安”两字取自陶渊明的一首诗句,大抵希望能以清风为伴,易安一生。31岁时,夫君请人给她绘了一张像,让我们今天能一睹她的容貌——她长着一张瓜子脸,细脖高额,人中较深。她看上去很柔弱,却又有山东女子的一份豪放,自称好酒、好赌兼好色。

可是,易安的人生最终不属于她。靖康之变爆发了,两夫妻携十五车书画器物仓皇南逃。最后,丈夫死于金陵,书画尽毁于战火。

03

她是在1132年(绍兴二年)辗转定居到临安的,改嫁给一位中级军官,那年她已经48岁。不料,那个男人看中的是她的古董,一旦发现匣中空空,顿时恶脸相向,仅仅一百天后,她就向官府告发丈夫贪腐,要求离婚。那个男人被发配了,而按照宋律,女子主动离婚须判刑三年,在朋友们的奔走下,她仅被关了九天就被放出来了。不过,这个老妇离婚案在喜欢八卦新闻的临安城里,一时传为街巷笑话。

在当时,寡妇改嫁是一件极羞耻的“失节之事”,特别是像她这样的贵族女子。朝廷曾明文规定,高级官员的妻子(“命妇”)禁止改嫁。与她同时代的理学大家程颐更是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她不但失节改嫁,还告夫离婚,自然是人生极大的污点,在一封写给帮助过她的官员的信中,她自己也说,这件事情“败德败名”,让她“扪心识愧,难逃万世之讥”。

1 这是女词人三十一岁时,夫君赵明诚请人绘的肖像图,上有赵的题字:“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据说女词人很消瘦,曾赋《醉花阴》,下半阕很出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视觉中国提供)

04

事实正是,在她活着的时候,这段闹剧就成了文坛的一个蒙羞事件。胡仔是当时一位出名的文学评论家,在《苕溪渔隐丛话》一书中,他先是称赞她“颇多佳句”,紧接着便说她的改嫁离婚已经成了文人圈里的大笑话(“传者无不笑之”)。到了明清两代,更是有很多人把她视为“失节女性”的代表。

她从此孤独终老。据说,她先后居住在清波门和武林门外,今天,那里是杭城最热闹的地方,而在当年却是城门之外,不是有身份的官宦人家居住之地。十多年里,她杜门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校订夫君的遗著《金石录》三十卷,那是当年他们所收集的钟鼎碑刻的文字集录,也许只有在那些冰冷冷的铭文碑帖里,她才能稍稍安顿已然枯死的灵魂。

05

当岳飞被杀的消息传到耳中的时候,很难想象她那时脸上的表情。在这位外柔内刚的女子心里,对北土的沦陷有切齿的悲愤。当年随夫南渡长江,她曾写下一首小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临安的时候,每当有相熟的朋友北上与金人谈判,她也会写诗词相送,那都是一些刀剑相鸣的文字。可是在这个岳飞案上,她却碰到一件实在难以启齿的事情:主谋秦桧的夫人是她舅舅的女儿,她们是嫡亲的表姐妹。

06

她自己的家族及夫家,在临安有不少的亲朋故交,她的亲弟弟还在秦桧的手下当官。这一些纠缠不清的裙带姻亲,给她造成的困扰和不适,千年之后的我们,也许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她曾写了一首《永遇乐》:

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2 杭州城西,被拆毁前的清波门。(甘博拍摄,屈皓提供)

3 1907年,英国画家李通和(T.H.Liddell)绘制的武林门。(沈弘提供)

07

一个憔悴落寞的老妇人,当年是多么的喜欢喝酒赌博,可是如今,任由临安城的元宵佳节是如此热闹喧哗,她也不愿接受酒友诗朋们的邀约。到了夜间,更是不敢、也不愿出门,最多就是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她在临安的那二十多年(其中有两年时间因为避难去了金华),寂寥得像半截被烧毁的画卷,残缺不全而面目模糊。后人只在零星的记录中找到了两则往事:

某一年,她捧着夫君留下来的两幅米芾( fú)的字帖,去请其子米友仁做鉴定。米友仁拿到先父的字不胜感泣,挥笔题写了两个跋,说这两个字帖是真迹,而且已经非常昂贵了,其中一句是“可比黄金千两耳,呵呵”。作为一个钟鼎锦食之家出身的贵小姐,看到那一声“呵呵”,不知心里是怎生一番滋味。

08

还有一则更尴尬的故事,是在陆游写的一个墓志铭里发现的:有一户孙家的小姑娘,聪明伶俐,她似乎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便有心收其为徒,教授赋诗写词的本事,谁料,老孙家不领情,觉得才华不是女子应当有的东西(“才藻非女子事也”),竟当场给拒绝了。

到71岁的时候,这位名叫李清照的女子寂寂而死。在杭州,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曾经在这座城市里居住了二十多年。

清波门距离西湖,仅仅一箭之遥。马塍(chéng)原本是钱镠(liú)养军马的地方,南宋时成了花市,从此地向西南到西湖的曲院风荷,约十里地,当年的李清照走得再慢,两个小时也能到了。然而,终其一生,她也没有为西湖写过一行诗词。

4 2021年的马塍路(吴晓波拍摄)

09

西湖不照临水人,临水不写西湖词。李清照的不着一字,让后世的杭州人十分难堪。久居杭城的“当代词宗”夏承焘(tāo)先生曾试图解读女词人的心情,他说:

过眼西湖无一句,易安心事岳王知。

其实在我看来,易安的心事,除了家国大事,还有自己种种不堪回首的情事琐事家常事,真的说与岳飞听,大将军也未必理得出什么头绪。词人在文字里睨视百代,而在世俗中却往往手足无措。

10 杀青段

我自幼喜欢宋词超过唐诗,词人之中,背诵得最多的是李后主、李清照和辛弃疾,大学的时候还专门用一个练习簿抄录了三人的一百多首词。不过,对于文藻背后的个人沉浮却没有在意得那么多。这些杂乱无序的细节,都是我在写这本小书的时候,从各处收罗到的。此刻,当它们以整齐的文字呈现在这里的时候,我意识到一个事实:人间的繁华与美景,投射到不同的人生里,自有迥异的颜色。在白居易和苏东坡的眼里,西湖是天下第一等风景,他们愿意用数百首诗歌来吟唱它,甚至觉得自己前世就是杭州人。而在李清照的眼里,临安的天空是灰色而屈辱的,西湖的山水寡淡无趣。

人间的模样,其实就是命运的倒影,人间的意义,其实就是活着的趣味,一旦生命萎缩,它们便空空荡荡,不值得哪怕用一个字来记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