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975】
读物本·《贵妃东渡》(十六)1
作者:狸仙儿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8612
0
4
6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贵妃东渡》是叶广芩的经典散文作品。有作者过往生活的回忆,有生活经历的感受,真挚平实而饶有趣味,有的让人感同身受,有的又让人恍如隔世。作品语言生动,故事精彩,情感真挚,文学性与知识性、趣味性结合。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9-26 08:19:03
更新时间2024-09-26 15:39:17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金牛古道札记(1)


 

1.

我站在陕西户县钟楼下,凝望那座美丽壮观的楼,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楼上的琉璃瓦,照耀着那些和玺彩绘,泛出耀眼的光。熏熏夏风,滚滚热浪,加上广场播放的秦腔“有为王打坐在长安地面”,粗犷豪放,荡气回肠,一切给人以火辣辣、热腾腾的感觉。

我和我的同伴们面对着辉煌的钟楼、背靠着沸腾的秦腔都有些感动,这里是我们此行的起点,象征性的起点,从这里,我们要沿着旧时陕帮西南行的路线行走,跟随他们的足迹,寻觅他们留在盐茶路上的丝丝缕缕。这应该是不难,毕竟他们还没有走远,他们的后人散落在沿途各处,散落在关中大地,那些高宅美院内,还回荡着他们郑重威严的咳嗽声……

 

2.

之所以选户县为出发点,是有人告诉我,《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那个“张家溜溜的大哥”是陕西户县人。我知道,这是种永远无法调查清楚、无法了断的说辞,但作为陕西人我欣然认可,“天下溜溜的男子,任我溜溜地爱”,“溜溜的男子”,户县张家大哥首推第一!

张大哥是从哪儿走的,张大哥是从户县钟楼底下走的,背着包袱,带着干粮,那干粮无外是几块锅盔,用布包了,包的不是干粮,是娘一颗纠结的心。包袱里那几块大洋是家里的全部家当,是爹憧憬的梦,是兄弟姐妹的节衣缩食。

 

3.

钱粮之外,张大哥还背了一个沉重的粗布口袋,口袋上写着大大的“张”字,平时是装粮食用的,现在他装了此行最珍贵的东西,与他同行的关中后生们,几乎每个人都背了一个这样的口袋,就连已经在外头干成气候的赵钱孙李的商号掌柜们,也无不将各自鼓鼓囊囊的口袋装上骡车,那些口袋随着他们向西向南,走进汉中,走进阳平关,走上了金牛道,走进了执着,走进了无限商机。

摄影师余平让我先走,说他的车有点问题,需要修理一下,同时他还要买些东西带在路上,晚一会儿出发,傍晚时候我们在汉中宁强县集合。余平的一句“买些东西”触动了我,司空见惯的话语细琢磨内涵竟然丰富悠远,“东西”是物件,“物件”叫“东西”,不叫“南北”或其他……

 

4.

“买东西”话语的来源便是唐朝长安城内的东市和西市。东市在今日西安东部兴庆宫、交通大学附近,历史上的东市“东西南北各六百步,四面各开一门,街市内贸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聚”,东市周边多达官贵人,所售商品精美细致,档次高贵。各六百步的正方形集市我细细地走过,大约是公共汽车一站的距离,这样一看,这个市场规模便已经相当不小了。据说诗人白居易曾经在东市居住过,至今在那个位置还有一座纪念他的亭子,叫“东亭”,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校园里;

 

5.

西市位于城西部,因多居平民商户,所售商品是来自国外及西域等地的“舶来品”,所以更为活跃热闹,更为大众化、平民化。李白“天阶踏尽无觅处,笑入胡姬酒肆家”指的就是西市的繁华与热闹。今天,西安的回民坊及小吃街,即北院门、鼓楼大街等地,虽然已不属于西市范畴,但多少还自然地保留了唐代西市的部分风情。高鼻深眼的回民大叔,一脸的连鬓胡子,戴着小白帽,那帽并非是简单的白帽,仔细看白缎上还绣着暗花儿,十分的讲究。回民大叔戴白帽,回民大婶披着镂空的纱巾,闪亮着弯弯的眉,操持着西安坊里特有的语言,出售着黄桂稠酒、红番大石榴、热腾腾的馕、散溢着甜香的镜儿糕,牛骨熬的肉丸胡辣汤。

 

6.

这些大唐遗留的食品,让人想到他们的先祖来自波斯,来自西部,李白所入的“胡姬酒肆”应该是他们的经营。我的外地朋友来西安,回民街坊是必去之所,为着那里的独特,为着那里的灌汤包子、烤肉串、羊杂汤和柿子饼……当然更为着李白,为着那“斗酒诗百篇”的状态。有位爱好美食的朋友说,在回民街吃半个月,大概不会重样。超越岁月的热闹不唯是吃,还有看,入夜,灯火辉煌中,在鼓楼“8888”的罩护下,各类物品吃食,让千万人留恋于此,“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分明是进入了大唐盛世,走不动了。

 

7.

西安回民街市的热闹,在历史上似乎并未完全中断过,“困难时期”,人们凭借单位发的小票,可以轮流到这里来花几毛钱吃一碗纯正的羊肉泡馍。“文革”后期,我在鼓楼街上吃过一回“不要粮票”的牛肉油旋儿,现在想来十分不可思议。我还记得那是个寒风料峭的傍晚,我从乾县回城,又冷又饿,在鼓楼一个小巷子口,见到了那个卖炸油旋儿的摊子,身上没有粮票,在摊前踯躅许久,我那饥寒交迫的模样大概比较独特,摊主凭他敏锐的目光窥出我的难堪,于是八分钱一个的油旋儿,我没有粮票,摊主收我一毛钱。既恪守诚信,言不二价,又机动而灵活,充满人情,这就是陕西买卖人的传统了,即便在比较艰难的时刻,这些传承也如暗中的潜流,不绝如缕。珍惜每一个商机,秦人的商业头脑从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的时代就开始了。

 

8.

我要说的是从清初到民国走出关中的一批人,我将焦点聚集在西南一地,因为这些人中不光是商人,还有普通百姓,还有征战的军人,用康定文化学者骞忠康的话说,应该叫“陕帮”,陕帮的含义似乎更加广泛,商业行为只是其中一部分。陕商也罢,陕帮也罢,总之在那个时代,他们走出去了,放射性地走到了中国的角角落落。他们在全国修了二百七十四座雕梁画栋的大会馆,有些是自己修的,叫“陕西会馆”,有些是跟山西人一块儿修的,叫“山陕会馆”,无论是哪种会馆,都如钉子一样,牢牢地插入了异域的土地,成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以致至今不少地方存留着的标志性的殿堂楼阁、高耸戏台,一查根源,大都是“陕西会馆”。

 

9.

张家大哥们在数百年间,一次又一次,背包握伞,背钟楼而去,进入了秦巴大山,奔向了蜀地的富庶与商机,将他们的父母妻小留置在关中的黄土地上,固守着心中的殿堂——老家。他们自己则慷慨地将生命和精神,以及仅有的财富投向了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抓住机遇,摆脱惯性,摆脱平庸,是秦地始皇帝及他的父辈们留给他的子民无可更改的基因,眼见着,张家大哥的身影进了秦岭,我们必须跟随上去了。

 

10.

去四川必走蜀道,穿越秦岭的蜀道中,长安至汉中,大致是褒斜道、子午道、傥骆道、陈仓道,汉中到成都有两条,金牛道和米仓道。走甘肃还有一条道,叫阴平道,这个名字常常让我想起日本的古代道路,山阴道、山阳道……那些古道与中国的蜀道相比,缺少了坚韧与凄绝,日本山阳道上有那么多壮丽古松,那些古松的背后也常常幻化出舞着纸扇、抹着白粉、妙曼婀娜的舞伎,让旅者的身心有一个短暂的歇息。中国蜀道的山林中没有歌舞之伎,有的是剑影刀光,是绝壁悬崖,是虎豹豺狼,是暴雨狂风,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土匪强梁。

 

11.

秦蜀几条道路,各有各的形制,各有各的精彩,褒斜道的悠扬,傥骆道的便捷,陈仓道的隐秘,金牛道的亮丽,但是无论哪一条蜀道都充满了艰苦卓绝,充满了胆战心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古人有许多关于蜀道难的描述,最有名的当数李白从长安返蜀写的《蜀道难》了: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

蜀道,因为李白的这首诗,成了专用的道路名词。

 

12.

和现今高速道路建设一样,驿道的修建也是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国家工程,道路的发展体现了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概貌,晋朝时期,有种叫作“千里牛”的快马传递,据说从山东兖州到河南洛阳,可以做到“日发暮还”,来回千里。元朝记载说,那些传递文件的人叫作“铺兵”,他们“腰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赉文书以行。夜则持炬火,道狭则车马者、负荷者,闻铃避诸旁,夜亦惊虎豹也”。今天,我们在宁强县境内仍旧可以见到一通道路《仪制令》石碑,那应该是最早的交通“警示牌”了,上面明确规定着:“贱避贵、少避老、去避来、轻避重。”专家说,南方、平原的驿道多享乐,北方的驿道多战乱,特别是像蜀道这样穿越崇山峻岭的险道,它存在的目的就是战争,是出击和逃避。

 

13.

以唐朝而论,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唐德宗被反叛大臣朱泚追赶,唐僖宗躲黄巢造反,皆靠蜀道亡命,唐德宗的大女儿唐安公主因饥寒交迫,病死在滴水成冰的蜀道上。走蜀道,夏日要和蛇蝎、蠓虫、野兽作战,冬天大雪封山,栈道为冰所覆盖,别说走,连站也站不稳了。无论哪条蜀道,从长安至汉中(梁州)都要翻越三座高峰,第一道坎就是秦岭大梁,子午、褒斜、傥骆,北边第一座高峰都叫作“秦岭”,这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然后才是酒奠梁、柴关岭、平河梁、月河梁、老爷岭、土地岭什么的,各路有各路的叫法。通常,步行穿越秦岭要半月左右,志书上记载,艰苦的山道上有“黄泉”之地,有毒虫,还有吃人的花。

 

14.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张大哥们当精疲力竭、遍体鳞伤地走出那毒蛇猛兽盘踞的山谷到达汉中时,大半个月已经过去了。张大哥们用大半月时光穿行的秦岭蜀道,今天我们只用不到半天的工夫就将它走过了。108、210、117三条国道贯穿秦岭,三百公里的路程在今天已经不再是艰难。西汉高速公路的建成,一百三十六个隧道、一百四十六座桥梁的衔接,在秦岭上装饰出一条玲珑剔透的路,只需三小时便可穿透秦岭,从西安到达汉中了。距离的缩短就是时间的节省,每每通过高速穿越秦岭,我都有感慨,筑路者们用他们的劳动将人们的生命延长,这是行路者要用心去感受的,是值得我们感激的。

 

15.

我站在高速公路秦岭的休息站,这里海拔一千五百米,左手是巨型的汉中历史石雕,右侧是现代化的堂馆式的休息场所,周围停满了来自全国的货车、客车,让人瞩目的是一辆京牌的大货车上,竟然装载了十九辆小汽车……从户县钟楼出发,走到秦岭顶端不到一小时,我把自己的角度置换为张家大哥,以他的速度,现在或许刚刚走近秦岭最北端的涝峪口,正沿着满是鹅卵石的河床缓慢向南,至秦岭大梁,估计还有三天路程……倘若历史的老人用他那超越时光的大手将张大哥轻轻提起,跨越时空,放在今天的高速休息站,迷蒙中的张家大哥面对着眼前的情景肯定是要站立不稳、昏倒在地了。

旅行中我喜欢和历史做这种颠来倒去的把戏。

我们在汉中下了高速,将百十年前的张大哥调上高速公路,张大哥也有权利将我拉上古道,我们置换于充满随意性的时空隧道。

 

16.

去四川的第一站是汉中,不是目的地,是一个小小的歇息,汉中是关键的交通要道,是中国腹地通向四面八方的枢纽,是几条蜀道的集结地。它坐落于秦岭与巴山之间,是块平整的大盆地,东西二百里,南北五十里,古人称它,“北阚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陇蜀”。就是说,从汉中,往北可达关中长安,往南有直达四川的金牛、米仓、平阴三条“国道”,往右策马到达陇西,往左沿汉江到达湖北,南宋丞相张浚也说汉中“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号令中原,实基于此”。

 

17.

汉中不光是军事要地,也是物华天宝的丰硕之地,是旱涝保收的粮仓,稻米、菜蔬、山货、药材,更主要的是美女。至今,汉中的女子独占着陕西美女榜首,地产的丰富,气候的滋润,使这里的女孩白皙匀称,没有川妹子的火辣,有的是汉江碧水般的润滑和嘉陵江可贵的清澈。殷纣王的爱姬,中国著名美女褒姒,就是产于汉中的褒河,至今这里地名犹存。汉中是西南行程路上的温柔之乡,是关中、陕南货物的集中地。

 

18.

来到了褒河口,公路边沿河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鱼庄,我们像《水浒传》里的武松一样,进得店来,将行李卸了,拣靠河的桌子坐了,只叫店家快上鱼来!店家不急,端来茶水、瓜子让你慢慢嗑着,请懂行的跟着他到厨下去挑鱼,有草鱼、鲇鱼、鲢鱼、黄辣丁、鲤鱼,说是从河水里捞上来的,其实都是附近池子里的货色,河里哪儿有那么多鱼为你准备着,就是张大哥那会儿现吃也未必能立刻捞得出。不一会儿,炖鱼用脸盆一样大的盆端上来,盆里有魔芋、粉条、豆芽、青菜、土豆、豆腐一类辅佐,红汤荡漾,香飘四溢,别说吃,只是一闻便已经让人迫不及待了。

 

19.

汉中与四川接壤,在吃食上就有了川味的特色,只是在麻劲上还没有达到四川那样的登峰造极,这更适合秦人的胃口。在夏日的高温下,人人吃得热汗淋漓,全身通泰,一边吸溜着,一边使劲喊叫:“怎的这样贵!又涨价了吗?”

午饭过后,不敢停留,因为要走旧时老路,要过五丁关,那鸡肠一样的盘山路是要耗费时间的。朝四川走,勉县是必经之路。勉县尚属汉中盆地之中,道路平缓,路边有武侯祠、定军山等名胜古迹,然而风光已与关中大异,地里长着碧绿的水稻,农户院里有了芭蕉、棕榈,黄牛变作了水牛,刚硬的关中口音变得细腻柔软,田里劳作的汉子变得清瘦紧称。

 

20.

这段的108国道,是一条千百年来位置不变的老路,这条路上,不但走过张家大哥,还走过诸葛亮的千军万马,走过万万千千的历史名人。进入宁强地界,驿站的布置更加明显,青羊驿、金堆铺、金牛驿、五丁关、滴水铺、百灵驿、黄坝驿、七盘关,自元代开始,三十里一驿,一百二十里一铺(馆舍),标出了古代国家道路的严格秩序。

我们到达大安镇的时候,是下午。镇街上比较冷清,除了过往车辆,几乎不见人影。几家有一搭没一搭的店铺,几处冷冷清清的旅社,几条懒懒散散的狗,一个安静普通的陕南小镇罢了。

 

21.

出乎意料,一群大安的贤人在路边等着,他们说知我从此处路过,有话要说。原本是匆匆而过,既然是“有话要说”,便进到一间会议室,开始座谈。我说大安冷清,贤人们说我小瞧了他们,他们告诉我,最早的大安是繁华的商贸之地,是通往四川水路、旱路的必经之地。陕西的布匹、日用、山货、香菇、木耳、杜仲、厚朴、天麻,在这里集中,四川来的雪花盐用荷叶包了在这里疏散,这里常年住着全国各处来的商贾。街面上,饭庄、烟馆、妓院、旅店、货栈、船帮会、骡马店一应俱全。

 

22.

从这里往下走三十二公里是面临嘉陵江的阳平关,那是个巨大的行船码头,载满货物的木船沿江而下,过大滩、朝天、广元、阆中、南充到达重庆,这是水路。另一路是从大安南折,沿着金牛古道走昭化、剑阁、七曲山、梓橦进入成都平原,直奔成都。入川的蜀道最艰难的地段莫过于秦岭,从汉中出发的入川蜀道虽仍险峻,毕竟是一条成熟的古道,没有了秦岭的莫测艰难。大安原本叫三泉,是陕南政治经济中心,三泉唐武德四年(621年)设县,是中央直属县,所以有人说,中央直辖县全国只有一个大安,大安人牛得很。唐代著名诗人元稹路过三泉,留下诗篇:

三泉驿内逢上巳,新叶趋尘花落地。

劝君满盏君莫辞,别后无人共君醉。

洛阳城中无限人,贵人自贵贫自贫。

 

23.

设为直辖县是因为商贸的重要,集于大安的货物或下四川,或转关中,或去湖北,或行甘肃,地理位置的优越,将大安推到了风口浪尖。大街、小街好几条,在这个不大的区域内留下了一个个拿得出手的商业世家,有名的店铺是“中和店”,对面是“庆德昌”、“大生店”,大安的繁荣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在人们希冀着成为“万元户”的时候,大安的街上已经有了几十个“万元户”了。商人的头脑是敏锐的,如今的大安人走出了大安,专门经营药材生意,在中国的安国、亳州、禹州、无极等著名药材市场上,都有大安人的影子,在山东滕州等山货集散地,也有大安人跻身其中。水波不兴的大安镇,在外面活跃着一群商业精英,这是历史使然。

 

24.

大安往下不远是嘉陵江码头阳平关,阳平关存在着一个历史之谜,修建宝成铁路的时候人们在镇的古砖下头发现了一枚金印,上头刻着“朔宁王太后玺”。朔宁是东汉公孙述隗嚣的封号,隗嚣根本没来过阳平关,王太后的金印何以流落至此?一般来说,印与人是不会离分的,就是死了,印也要随葬而去,除非是遇到了特殊的紧急情况。阳平关发现金印,对考古学者来说的确是个不好解释的谜。有人分析,王太后的金印可能是因为隗嚣兵败,太后令王元入蜀求救的信物,结果这个王元把印丢失在阳平关……

 

25.

1956年,宝成铁路修通,铁路穿阳平关擦着嘉陵江而过,阳平关的航运交通优势立刻消失,相对冷落寂寞下来,全无了号召商人驻足的魅力。“文革”期间,陕西动员了大量青年学生来陕南修建铁路,名之曰“学兵连”,主要是修襄渝线,其中也包括了从阳平关至汉中、安康的线路。那些个半大孩子,怀着建设祖国的满腔热情,在陕南蔽湿之地,着实吃尽了苦头。现已年近六旬的他们,至今回忆起当年的岁月依旧是热泪盈眶。我有一个当年参与修铁路、叫王代渭的朋友,跟我说起了他们一群修路的战友回到昔日旧地祭奠牺牲在工程中的同学的情景,好不容易找到了地方,他们在坟前摆开祭品,天突然下起大雨,他们纷纷跑到岩下避雨,远远地看着“战友”,那是一座小小的土堆,在雨点的击打下,腾起阵阵烟尘,孤单无助,凄凉荒败,王代渭说,他们都哭了……

 

26.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到过阳平关,车站还没有完全建好,简陋偏僻,那时候到汉中必须在阳平关换车,上下火车没有站台,需直接从车门跳到地上,地上是斜坡的碎石,着实需要一点功夫的。阳平关街上没有人,破烂得难以提及,我找了个小旅社,倒是便宜,一块五一晚。拉开被卧,一股臭味,只好忍着腻歪钻了进去。第二天早晨一叠被,发现被里竟然有一泡屎,就是说我和屎共同睡了一个晚上。

我想,当年张家大哥走到这里,停留的时间不会短,秦岭的药材、关中的土布、陕北的杂粮、陇南的山货,都是他的目标。大安的温柔富贵于他不过是过眼烟云,执着的关中汉子有着家族遗传的肃整与内敛,临行前爹娘的教诲已如刻尺一样刻在心里了。

 

27.

在这里他的休憩不是简单的休憩,他要在这里收集货物,养足精神,打点行装,以便继续前行,背上背的已经不是简单的爹娘给的小包袱了,那有限的银圆,成了他的“货”,成了他的希冀。通过街上的邮政点给关中的父母邮去一封报告平安的家书是必须的,全部的思乡之情都凝聚在两页薄薄的信纸之中,说是思念却绝没有回去的意思,他得努力朝前走。

他走上了金牛道,向着西南,义无反顾。

随着张大哥的脚步我们来到了金牛道口,这里是个三岔口,往右可以到阳平关,至青木川,往左进山过五丁关到宁强。如今的路口有金牛装饰,金牛仰首面向金牛道,腚下有金。据说秦蜀相会,石牛屙金的地点就在此地,设置雕塑,目的是使当年的情景生动再现。

 

28.

战国时代,秦王欲灭蜀,苦于无路,遂设计,“刻石牛五头,置金于后,伪言此牛能屙金,以遗蜀。蜀侯贪,信之。令五丁来引牛,堑山堙谷,至之成都”。蜀侯作茧自缚,自己为自己修建了一条灭亡之路,我总在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程度,尽管《括地志》、《华阳国志》等史书上多有记载,我还是不能相信,我不信一代王侯能傻到信石牛拉金子这个份儿上,这就是谁掌握了政权谁就掌握了话语权的典型例子。如果是蜀占领了秦地,那就将是另一个版本了。其实据专家考证,早在三千年前,秦蜀之间就已经有了通行的小道了,后来随着战争和交流的需要,小路得到不断的扩展开拓,临崖处又修建了栈道。

 

29.

以前我认为“五丁”是五个青壮男子,是修路的代表,后来有人纠正我说“五丁”是一个人,他的名字叫“五丁”,是蜀时玉妃溪边的一个弃婴,这些在《成都耆老传》里都有记载。古代传说和现实常常混淆,无论怎样,我还是坚信那是一个坚不可摧的筑路团体,绝不会是单独的个体行为。一条河水将山脉冲开,沿河是一条蜿蜒山道,两边是陡峭石壁,形成一段幽深通路,这是张大哥和他雇来的骡马走的道路,狭窄的道路,路面坑洼不平,直立的山壁,颤颤巍巍的栈道,头顶不时有碎石滚下,人和马都走得小心而艰难。

 

30.

崖口高处,刻着几个鲜红大字“西秦第一关”。越往里走山越高,道路盘旋向上,路边有“五丁村”的标识,有“金牛古道”的石刻。在村碑前停下来,走出车门更感到山路倾斜,坚硬的山风扑面而来,清澈的河水翻滚着向下而去。道路是古道原本的走向,已经叫作108国道,在张大哥身后变作了平整光滑的柏油路,古代被现代重复。我看到,在这条道路上,走着一帮乡党,有去蜀赴任的官员,有做买卖的商贾,还有被调去征战的兵士,更有奔波在日子上的芸芸众生。在张大哥的前面,还有很多,萧何、王莽、诸葛亮、张飞、唐玄宗、刘禹锡……

 

31.

傍晚我们来到宁强,住在宾馆里。宁强是通往广元的必经之地,也是金牛道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绕不过去的县级城市。在明朝以前它叫羊鹿坪,是集镇也是驻军之所,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羌人起义,占领陕南、川西大片地区。朝廷派兵镇压,在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设宁羌州。1935年红军到此,一度把宁羌县改作申熙县,是为了纪念红军领导蔡申熙的牺牲,申熙苏维埃政府叫的时间不长,红军走了,没叫起来。1941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到宁羌,住在县上的中央银行,晚上,官僚们都拥到他的住处去求字,于右任给其中一位写了“安宁强国”的大字,于是,宁羌便改叫了宁强。

 

32.

我对宁强的记忆有两样:火柴与核桃馍。

这两样东西可称宁强的名片,让这个偏僻的小城名声传得很远很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西北使用的火柴基本都标明了“宁强火柴”几个字,这个火柴厂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当时管火柴叫洋火,尽管中国发明了火药,但是由此衍生的火柴却不是我们的专利。火柴厂在当时采取的是股份制,发行股票,经营理念十分先进。有个叫谢泗泉的商人,也有人说是谢廷麟,入股不分红,带有赞助家乡的性质,赢了利的火柴公司感谢他,为他修了一座公馆,即今天县政府、检察院的所在地。

 

33.

宁强火柴厂惠及了一大批人,且不说佣工,就是小孩子们平日靠糊火柴盒,也能赚出日常的零花甚至学费。无论社会怎么改,怎么变,宁强的火柴一盒两分钱,一直不变,谁能不用火柴呢,真正的薄利多销呀!八十年代作为报社记者,我采访过宁强火柴厂,那时候的火柴厂还是很有规模的,一根根木头,变成了一根根火柴,那神奇的过程让人着迷,让人流连忘返。

有人问,现在还有火柴厂吗?甭管是宁强的还是北京、上海的,都关门了吧!在打火机风行的时代,火柴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首先它们对木头的需求就不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我不知道曾经让我喜爱的宁强火柴厂现在是否存在,我几乎没有勇气向当地人询问,如同怀念留恋张家大哥,我同样怀念留恋那个充满木头香味的工厂……追随张家大哥的行走,是充满怀旧、充满伤感的行走,往事如烟,无论是大哥还是工厂。

 

34.

宁强另一个纪念物是核桃馍,这是只有宁强才有的绝活。

八十年代我在城门里的石板街上转悠,看到了制核桃馍的王老太太,慈祥微胖,一间门脸的馍铺,香味溢满半条街道。当时,老太太的老伴在旁边帮忙,那是个退了休的大学教师,两位老人是绝好的搭档,使得香酥的核桃馍充满了文化气息。以后我每次到宁强,都要恬不知耻地提前给当地部门打招呼,“给我准备点儿核桃馍啊”!不是有意叨扰地方,是核桃馍必须提前预订,王家制馍的数量有限,现吃现买绝无可能。核桃馍的做法很麻烦,得先将核桃仁去皮后与椒盐、芝麻等一起制成馅泥,再将油面经过三次发酵后,抹上核桃泥,放入烤炉里烘烤。王家核桃馍历史悠久,最早是个天津厨子做的,是他们家的上门女婿。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到西安避难,地方官将核桃馍进贡,深得老佛爷喜爱。

 

35.

民国间,陕南的北洋军阀第七师师长吴新田盘踞汉中,酷嗜此馍。有次派一名心腹护兵到宁羌来购买。这个护兵怕登山涉水,走到半路便在沔县一家馍铺依样画葫芦地定做了若干带回汉中交差。哪知吴咬了一口,便勃然大怒,掷馍于地,说他撒谎,那个护兵嘴硬,直到吴吩咐人从厨房里拿出剩下的一块王家真品命他尝,才明白味道的确不同。

民国三十年(1941年),陕西省主席蒋鼎文路过宁羌,县府以核桃馍做招待糕点。蒋一经品尝,大加赞许!返回西安以后,特地给王家馍铺颁发了一张“生产奖状”,以资鼓励!

 

36.

中央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入蜀途中,品尝了此馍,也连声称好。离开时让随行人员买了好几封带往重庆,凡尝到者无不大加赞赏。王家核桃馍小如瓷盏,色橙黄,可以看见附着的核桃泥,味浓郁,未入口其香味已沁入肺腑。尤为可贵的是,这种馍即使在炎炎盛夏,“放置数日乃至逾旬,其色、香、味依然如初,没有丝毫改变”。

这话不假,为了追寻张大哥,我临行将宁强朋友送的核桃馍带在车上,满车馍香,勾得人时不时要伸手摸一块吃。时值阳历8月,骄阳似火,湿热难耐,那些馍竟然随了我们一路,半个多月,成了我们救急的干粮。

 

37.

从宁强再往前走不远就出陕西,进入四川地界了,第一站就是朝天。在这里,金牛道和嘉陵水路有了一次短暂的碰面。朝天是金牛道上的一个驿站,位于嘉陵江南岸,最早叫飞霞驿,756年6月,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亡命西蜀,途经此地,百姓们提浆捧食迎于道旁,朝见天子,于是,以后飞霞驿改名朝天驿。朝天驿前面有个乡叫转斗乡,意为从宁强走到此地已是晚上,必在此过夜,故名“转斗”。“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转斗乡周围都是陕西地界,唯独此地属四川,是蜀的一块飞地,因为当年往来商旅甚多,地域偏狭,四川人索性将此地买下,专作拴马之用,此举倒是很有川人性格,至今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未完待续)

文章转载自网络

请尊重知识产权

侵权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