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在中国的西北,有这么一座帝王谷。它位于渭河两岸的山谷之中。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蜿蜒穿行于黄土高原和秦岭之间,形成一片广义的河谷地带。在这片河谷之中,周、秦、汉、唐,中国早期最重要的四个王朝都在这里崛起,在这里定都,在这里埋葬——有数不清的历代帝王埋葬在这里,至今有迹可考的仍有72座王陵,多于埃及帝王谷。可以说,这座东方帝王谷堪称世界第一帝王谷。
北纬30°到34°,诞生了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四大古文明。在这条著名的人类文明带的东西两端,埃及和中国都存在着一个帝王谷,埋葬着众多的古代帝王和先贤,埋藏着数千年前人类文明兴衰的基因密码。
/埃及帝王谷/
说起帝王谷,人们首先想到位于埃及南部、尼罗河西岸这片荒芜人烟的石灰岩峡谷。在这片峡谷的峭壁上,埋葬着古埃及新王朝时期64位法老。这些法老从公元前16世纪开始,统治埃及长达500年。死后的他们,没有选择进入金字塔,而是在这片峡谷中为自己修建灵魂的居所。如今,埃及帝王谷,已经与埃及金字塔一样,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类文化遗产地。
与埃及遥遥相对的东方,中国的腹地也有一片被称为“东方帝王谷”的神秘土地,这里安眠着公元888年以前众多的中国古代帝王。它北依黄土高原,南靠大秦岭,中间是大片新月状的渭河冲积平原,史称关中。
/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由涓涓细流一路汇聚,蜿蜒向东,穿越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和重重的秦岭山脉,进入东方帝王谷,滋润着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最终在陕西省潼关县汇入黄河。
/陕西宝鸡·炎帝陵/
这是一条见证中华文明由萌芽发展到璀璨的河流。在它的流域,诞生了中国古代周、秦、汉、唐四个最耀眼的朝代。它们以关中平原为中心,统治中国长达近2000年。这还是一条与中国古代帝王们同眠共枕的河流。在它的流域范围,分布着上万座皇帝诸侯和王公将相的陵冢。西周诸侯墓、秦公帝王陵、西汉帝陵以及唐代帝陵星罗棋布,仅有名有姓的帝王陵墓就多达72座。
/秦始皇帝陵/
/汉武帝·茂陵/
/唐太宗·昭陵/
/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
/唐睿宗·桥陵/
宏伟的陵园,高大的封土,展现着古代帝王们至高无上的皇权。而在它们的地下,则深埋着无数财富,印证着历代文明的辉煌成就,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馆。
/秦兵马俑/
/汉彩陶俑/
在中国的汉字中,生者的“家”与死者的“冢”极为相似。点在上即为生者的“家”,而点在下则为死者的“冢”,其它一切未变。这或许可以说明,古人对待“生前”与“死后”的一种态度。
段清波(西北大学教授):事死如事生,是中国古代灵魂不灭的观念下的一种埋葬理念。生前所拥有的,在地下,在另外一个世界,也要拥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中国古代的历代帝王的陵园基本上都是按照他生前的都城的形态来设计的。在陵园里面有大量的地面建筑,还埋葬着很多的陪葬物,以及一些陪葬墓。
作为两大文明系统下帝王最终的归宿地,东方帝王谷72座帝王陵与埃及帝王谷64座法老墓同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今天,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将更加接近祖先的灵魂深处,去探索发现那数千年前深埋于地下的未知世界。
周原,周人的发祥地,西周王朝的故都,其地理位置处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县与扶风县。周原被誉为青铜器之乡,自汉代以来,这里就开始出土青铜器,并屡有重大发现。著名的利簋、何尊、墙盘等,皆为国之重器。
然而,虽然周原考古成果显著,但是与周天子有关的出土文物却少之又少。除了在周公庙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过与周王室有关的甲骨外,其它则一无所获。至于周天子的王陵身在何处,至今仍然扑朔迷离。据记载,西周王陵采取“不树不封”的丧葬方式,即既不栽树,也没有封土。因此直到现在,考古工作者还在苦苦寻觅。这些在关中平原依靠先进的农耕文明而崛起的周人领袖们,最终又不露痕迹地融入了这片黄土,神秘般消失在历史的尘雾中。
段清波(西北大学教授):不封不树,是春秋之前黄河流域的王陵和诸侯王墓和老百姓墓的一种普遍的形式,也就是地面上是没有封土的,文献的记载也是如此说的。
/陕西宝鸡·周太王陵/
但是在东方帝王谷,有三座陵墓被认为是周陵,包括周太王陵、周文王陵和周武王陵,它们的地面上都有高大的封土。这些陵墓前面立的石刻呢,都是清代立的。但随着近年的考古的进展,我们认为这些陵墓都不是西周的王陵,它们是战国晚期的或者是西汉晚期的王陵。
/陕西宝鸡·周公庙/
/周公像/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人是国家制度的创新者,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政治组织中的分封制、社会组织中的宗法制、经济组织中的井田制、文化思想中的礼乐制,影响了中国近三千年,在国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周人通过血缘关系来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上至周天子,中至诸侯卿大夫,下至士和庶民,各有其等级尊卑秩序,各安天命。
/陕西宝鸡·周公庙/
他们死后,墓地也按血缘关系分为公墓和邦墓两大区域。
请先登录后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