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1993年春,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一带盗掘古墓的活动非常猖獗,引起主管部门注意。第二年春,甘肃省文物工作者对大堡子山被盗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经过8个月时间,发现两座大墓,两座车马坑、还有200多座中小型墓葬。它们均坐西向东,合为一体,形成完整的陵园格局。这个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终于揭开了秦早期都城西犬丘和最早的王陵——西垂陵园之谜。
/西周都城镐京/
公元前771年,一支来自西陲的部落军团来到镐京。这座西周都城刚刚遭到犬戎入侵者的烧杀劫掠,已经完全毁于战火,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都城沦陷于异族。三百年后,罗马城也被高卢人攻陷,东西方两大文明都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秦襄公/
这支西陲军团成为华夏文明的拯救者,他们护送周王室突破犬戎军队的重重包围,东迁洛阳。从此,他们作为一方诸侯登上历史的舞台,他们的杰出首领叫秦襄公。关于秦襄公,两千七百多年来,人们对他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史记》这样的文献典籍中。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
直到有一天,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上的两座古墓被意外发现。这里,是被遗忘了两千多年的秦人部落的发祥地吗?这里,是当年挽救华夏危亡并创建秦国的秦襄公灵魂的居所吗?
/秦始皇帝陵/
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帝国,人们并不陌生。他们曾经席卷全国,扫平天下,至今在东方帝王谷内遗留下世间最宏伟的帝王陵。但是,秦人最初并不生活在关中地区。他们来自何方?他们是一支怎样的部落?他们为什么能在逆境中求生,在战争中不断壮大,最终崛起?
两千多年过去了,很多历史的细节和真相隐藏于远古的黑暗之中。
段清波(西北大学教授):秦帝国在中国文明史上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两千年来,我们对秦国以及秦文化的了解,也仅仅局限在历史的文献记载上。自从1974年陕西临潼兵马俑发掘之后,所出土的考古资料震惊了世人,这样才把一个鲜活的、强大的秦帝国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秦人在建立秦帝国之前,还有五百年的发展历史。那个时候秦人并不生活在关中,那么,那个时候秦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长期以来,考古学家们不断地寻觅秦人早期的都城和陵墓。
《史记·秦本记》记载,秦人最初生活在东海之滨,属于东夷人的一支。在商王朝时期备受器重,他们被举族迁往西北边陲,为商王朝抵御戎狄异族和正在崛起的周人。然而,牧野之战,商王朝倾覆,秦人沦为周人的部族奴隶,废姓绝祀,度过了最黑暗无光的数百年。
2009年,一支专业田野考古队来到甘肃省清水县李崖古城塬遗址。遗址位于县城西北,渭河支流牛头河与樊河的交汇处,北依邽山,台地发育良好,符合建立城邑的自然条件。面积14万平方米的地表,遗存大量陶片。考古队在这里发掘出10余座西周中晚期的墓葬及30余座周代灰坑。其中,墓葬为东西向、直肢葬,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贵族墓葬习俗一致,部分陶器具有显著的商代风格。据此推断,这批墓葬很可能是早期秦人嬴姓宗族的遗存。
梁云(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领队):清水李崖遗址发掘的西周时期的墓葬有19座,都是头向西的仰身直肢葬。跟春秋时期的秦的贵族墓,嬴秦宗室的贵族墓葬,葬式是完全一致的,年代又是西周中期,和周孝王封非子于秦的年代——西周中期也是吻合的。同时呢,李崖遗址又是牛头河流域这个流域的规模最大的遗址,应该是这个流域当时的一个中心。从这几方面来(看),我们认为李崖遗址极有可能是非子的封邑,当时周孝王把非子封到了这个地方。
/秦非子/
秦非子是秦部族发展史上极为关键的一位首领。在迁居西陲的数百年里,秦人和当地游牧民族相处,学会了一项重要的本领——养马。
养马技术最出色的,就是族人首领的年轻儿子非子。他的名声甚至传到镐京,周王室命他建立国家养马场来繁殖马匹。非子不负重望,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成千上万匹骏马茁壮成长。汘水和渭河一带,草原上万马奔腾,成为周王朝最重要的战马供给地。为表赏赐,周王朝封非子为周的“附庸”,划出一块叫“秦”的方圆五十里的土地,让非子去建立自己的城邑。经历了漫长的黑暗,秦人终于迎来了曙光。
梁云(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领队):周孝王把非子封在秦邑,是秦人的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我们说秦人秦王朝,秦国,这个秦,得名于哪?就是得名于这个非子受封于秦。邑,在古代有都邑的意思,也有聚落的意思,是古代的一个居民点,同时也是一个地方的一个政权的一个分支。
王辉(甘肃省文物考古所所长):按照西周的这个礼制所规定的,这个贵族呢,他是应该有自己采邑的。那么秦非子能得到这么一块封邑呢?就是秦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根据地。因为它毕竟有了自己的地盘了,不像早期呢,按照这个秦文献所记载,它是参加了叛乱,被迁徙过来,那么它可能没有这么一块固定的根据地,它是杂处于这个戎狄之间。
/木版地图/
上世纪八十年代,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战国秦墓遗址出土了七幅珍贵的世界上最早的木版地图,上面绘制了详细的河流走向,标记了春秋以来秦人在天水陇南一带的主要活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