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遇见赏文雅读的您,雅读愉快☕️
《解密》⑤
一个解密天才,却解不了自己的命运
续【经典茶文】精读麦家作品《解密》上 232249
35.
上期我们读到了容金珍在瓦西里保镖的护送下去北京参加黑密研讨会,容金珍的命运又发生什么样的逆转呢?
黑密研究会是次日上午召开的。
正副四位部长都出现在开幕式上。一位银发老者主持会议。
据说,他是某人的第一秘书兼军事顾问。他在会上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我们必须破译黑密,这是我们国家安全的需要。
他说:“有些密码破译我们是为了打赢一场战争。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大家,看不见X国的高层密码是对我们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
他的呼吁达到了鸦雀无声的高潮,满头银发闪烁着颤动的光芒,像是头发也在说话。
容金珍受命做了报告,介绍黑密破译进展——那就是毫无确凿的进展。还有他个人在困惑中的奇思异想。有些极其珍贵,他都后悔在这个会议上公布了。
他觉得这个会议开得轻浮又浅薄。指望这帮局外人有什么高见也是无稽之谈。
36.
作为一个孤独而疲倦的人,容金珍常常沉溺在幻想中,每个夜晚都在梦中度过。
有段时间,他曾鼓励自己天天晚上做梦,因为他尝过做梦的甜头;另一方面,他怀疑制造黑密的家伙是个魔鬼,只能在梦中才能接近他了。
他一度精神濒临崩溃,只要眼皮一合上,形形色色的梦便纷至沓来。于是他就有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梦中的。
真的,活生生的和虚的,乱糟糟的。
不过,容金珍此行收获至少有四:
看到总部首长很关心黑密,这对他也是鼓励。
同仁对他又是言语又是肉体的讨好,他才发现自己在破译界原来那么璀璨,那么人见人爱。
银发老者答应要给他调拨计算机,这等于给了一个国际一流的帮手。
他买到了《天书》,是著名密码专家亚山的作品。
什么叫不虚此行,这就叫不虚此行。
归途时间是两天三夜。现在,第二个白天正在逝去。金珍除了睡觉就是在看《天书》。在这样一个火柴盒般与外界隔绝的安全空间里,他感到满足。
37.
在701,容金珍以别人不能忍受的沉默和孤独尽可能省略了世俗生活。人们说他不近人情,沉闷。
其实,破译处长的头衔他不喜欢的,丈夫的头衔也是他不喜欢的。
容金珍是1966年8月1日结婚的。妻子姓翟,1964年来到破译处当保密员。她比容金珍高半个头。
说起婚姻,有点命运捉弄他的意思,他好像对女人和婚姻不感兴趣。跟小翟结婚的时候他三十四岁,结婚不久,黑密就贼头贼脑地出现了。
黑密差点成了他婚姻的栅栏。这场婚姻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你在关窗之前突然扑进来一只鸟。
他这个丈夫当得不像话,十天半月不回家,回家就是吃饭,吃好就睡,睡醒就走。作为处长,他也是不称职的,大多数时候都在破译室里,好像只有把自己藏起来才能去寻找黑密的秘密。
38.
现在,金珍躺在卧铺上。他和瓦西里的旅伴是一位退休老教授和他九岁的小孙女。这让他踏实。在这个单纯得没有敌意的小空间里,他把时间消耗在胡思乱想里。
亚山的《天书》扉页题记是这样写道:
天才,乃人间之灵,少而精,精而贵,贵而宝。像世上所有的珍宝一样,一碰则毁。
这句话像子弹一样击中了他——
容金珍说过,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将自己无限拉长了,拉得细长细长,游丝一般,呈透明之状,经不起磕碰。
他们的深度正是由于牺牲了广度获得的,所以大凡天才,总是一方面出奇地英敏,一方面出奇愚笨。《天书》的作者亚山就是这样。
密码界,无人不承认亚山是高不可攀的,然而生活中,他又是回家的路都不认识的笨蛋。就是这个人,一度成了法西斯死神。
39.
40年代初,当希特勒桌上出现了老鹰密码加密的文件后,亚山就加入盟军破译老鹰密码。仅仅用了七个月就敲开了这本密码。这是破译史上空前绝后的,荒唐得像是漫天雨点往下掉的时候一个雨点却在往上飞。
半夜,他被火车进站的声音碰醒,伸手摸了下床下上了链条锁的保险箱,在!他又放心了。“还有三个小时就到家了……一百八十分钟……”
不一会儿,火车出站时的噪音再次将他弄醒。接下来火车的咣当声拍打着他的睡意。
他彻底清醒过来。
月光从车窗外打进来照在他的床铺上,忽上忽下。他总觉得眼前少了样东西。是什么呢?板壁挂钩上的皮夹不在了!
他叫醒瓦西里和教授。教授说,一小时前,他上厕所一个便装的小伙子手里拎着那种皮夹。
“见缝插针。”容金珍露出苦笑。
40.
其实,破译本来就是一个见缝插针的活,容金珍这些年以巨大的耐心等着天空裂开缝隙,却是蛛丝未获。这个缘故,我们想到两点:
紫密的破译让X国慎而又慎。
希伊斯那么了解金珍,一定会提醒黑密的研制者针对金珍设置机关。
容金珍接受了瓦西里和教授的安慰后,心情安静下来。
他的思绪无法拉开皮夹拉链,眼前只有一片长方形的黑色,突然,拉链如雪崩一样摊开,一片梦幻般的蓝色在眼前一晃而过,仿佛晃见的是一只正在杀人的手。
他惊吓地坐起身,大声叫道:
“瓦西里!笔记本!笔记本!”
原来,皮夹里还放着他的工作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