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855】
读物本·【非凡精读馆】巴黎奥运会特辑 二师兄讲《巴黎烧了吗》上
作者:爱吃荔枝的凡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联系作者】读物本 / 近代字数: 9295
7
8
1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一座可以随身携带有声读书馆,樊登读书团队讲书力作——非凡精读馆。各大咖用45分钟帮你吸收一本好书的精华,听懂好书,世界更广。 了解城市传奇:巴黎奥运背后,一座城市的悲伤与荣耀; 聆听惊险故事:炸药已经铺好,巴黎危在旦夕; 发现人性之光:是历史,更是人性的光辉闪耀时; 感受爱情火花:战争没有毁灭的心灵深处,爱情仍在发芽。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8-04 18:17:04
更新时间2024-08-05 17:04:58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感谢遇见赏文雅读的您,雅读愉快☕️

BGM
BGM

1.

樊登老师说:有些书是可以给人生带来分界的。 

读书与不读书,差的是一整个人生!坚持读书,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更是一个人人生中最好的依靠。

一座可以随身携带有声读书馆,樊登读书团队讲书力作——非凡精读馆。各领域大咖用45分钟帮你吸收一本好书的精华,听懂好书,世界更广。

今日推荐:

“巴黎烧了吗?”——这是纳粹德国头子阿道夫·希特勒于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巴黎解放的那天,在东普鲁士(腊斯顿堡)一个叫“狼穴”的地堡里,向他的总参谋长约德尔上将气急败坏地提出的责问。

今天我们听巴黎保卫战的历史,也是目击这座正在举办奥运会的美丽城市,重获新生的辉煌时刻。

主讲人二师兄:

央视《最野假期》《赢在博物馆》节目总导演、制片人。二十余年致力于为中国的孩子们制作有益有趣的电视节目,热衷于户外探险与文博主题内容。致力于分享和科普自然科学、人文历史、育儿心理知识。

2.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二师兄。

巴黎去了吗?巴黎借着今年的两个特别重要的话题,成为最受中国人关注的外国城市之一。其中第一个,当然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第二个就是现在正在如火如荼举行的巴黎奥运会。您去过巴黎吗?反正我是没去过,但是我非常想去,这次他们也没请我,但是迟早有机会去,读完这本书之后,更坚定了我的这个信念。我一定要去看一下这座号称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巴黎。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一部经典的作品,它的名字叫《巴黎烧了吗?》。它讲的绝不是2019年那次巴黎圣母院的大火。那次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很多人非常痛心,当然,我也很痛心。毕竟一座百年的建筑受到了这么大的损失,不管是卡西莫多,还是艾斯米拉达,都会痛心吧。这本书关注的事件要比这个大得多,它关注的是整个巴黎,而不仅仅是巴黎圣母院。这个事件的“主角”当然包括了巴黎圣母院,但还包括了凯旋门、凡尔赛宫、荣军院、埃菲尔铁塔,甚至塞纳河上每一座历史悠久、美丽的桥梁。如果这本书有另外一个名字,我觉得,它应该被称作“巴黎幸存记”。那究竟这本书写的是什么?不要着急,咱们还是从这个问题入手。

3.

这本书的名称叫作《巴黎烧了吗?》,这是一个问题,是谁提出的呢?是二战时期臭名昭著的阿道夫·希特勒提出来的。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他已经占领了巴黎四年多。巴黎是希特勒非常珍视的一枚勋章,他觉得巴黎是他最好的、最耀眼的战利品。但是,面对败局的时候,他下达了这样的指令,就是盟军绝不能在他的手里夺回巴黎。如果这件事一定会发生,那么盟军得到的只能是一片焦土。也就是说,他要在撤离时完全毁灭这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当然,它还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路灯的城市,也是沉睡着拿破仑的城市,而且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这个时候的法国人充满自信和骄傲,他们觉得巴黎是不需要设防的,不需要高高的城墙和蜿蜒的护城河。他们认为巴黎应该敞开怀抱,拥抱每一个热爱这里的人们,拥抱全世界羡慕和嫉妒的目光。

但是,二战时,巴黎迎来了最大的危机,“巴黎烧了吗”这个问题背后波涛汹涌、暗流涌动、千钧一发、如履薄冰。今天这个故事里面有太多让人惊心动魄的时刻,我相信听完这本书之后,我们再看到巴黎,或者听过书的书友,去巴黎的时候,除了赞叹它的美丽,一定还会加上一句:“谢天谢地,你还在。”

4.

这本书是一位美国记者和一位法国记者两个人合著的,他们分别叫作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这两位记者用了三年的时间,查阅了德国、法国和美国三国的军事档案,采访了八百多人,写成了这部大部头作品。这本书1965年出版,大家可以看到它确实很厚。其实这两位作者都是新闻写作方面的大咖。至于新闻写作写得多好,多生动,多体现人性,咱们不做过多的描述。但是从故事的层面看,这本书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故事,非常动人,也丝丝入扣,让大家听的时候欲罢不能。我觉得很多人会沉醉在这个故事里,有所收获。在读过之后,我有很强烈的冲动,想跟大家分享这个波澜壮阔的故事。

一、被占领的一千五百天

这本书是从1944年的8月开始讲起的,当时巴黎已经被占领四年又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一千五百多天了。回到一千五百多天以前,巴黎是怎么沦陷的呢?1940年5月,德国突然开展了军事行动,在十几天的时间里横穿法国。四十万英法联军被迫在敦刻尔克进行撤退,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成功地撤出之后,法国政府退出了巴黎,退往波尔多,就是生产葡萄酒的那个地方。与此同时,法国政府宣布,巴黎成为不设防的城市。什么叫不设防的城市?就是我在巴黎不做军事抵抗,那是为了避免巴黎毁于战火,这也是法国人的良苦用心。从那时候起,巴黎就过上了被统治、被占领的日子。

5.

很快,法国当时的总理雷诺提出辞职,由贝当继任,而贝当政权当时又被称为维希政权(纳粹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傀儡政府),这个咱们在后面会多次提到。就在整个法国宣布承认现状,就是投降的同时,当时法国国防部的副部长戴高乐跳出来说,他不承认贝当政权的合法性。与此同时,他宣布成立自由法国,开始长期在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遥控指挥法国内部的抵抗运动。这就是整个巴黎被占领的故事,也是这本书的“前传”。

到了1944年8月,机会来了。被占领了一千五百天的巴黎面临着可能唾手可得的被解放的机会。因为两个月以前,盟军已经从诺曼底登陆,登陆之后势如破竹,巴黎的解放已经指日可待。

那么被占领的巴黎是什么样子呢?处于占领区的人们,巴黎的人们,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咱们先来简要地了解一下。当时的巴黎每天都会有德军列队在香榭丽舍大街游行,而且是带着军乐队游行,演奏着《普鲁士荣光》,这是德国的一首军歌。其实这对于巴黎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上深深的刺痛和伤害。整个巴黎市大概有两百多座著名的铜制雕像被拆除,被运往德国。它们将会变成炮弹,让德国人继续肆虐和侵略。当时的巴黎已经没有公共汽车,也没有出租车,因为当时的汽油供应非常紧张。整个巴黎市看不到多少车,其中大部分都是属于德国占领军的,而少数的能够拿到行驶证件的汽车里,其中大部分也处于一个烧锅炉的状态。可能稍微年长一些的书友见过类似的画面,就是车的后备箱里面架着一个小锅炉,烧柴或者烧煤,用蒸汽机来为车提供动力。这也是在非常时期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6.

那街上是不是就没有代步工具了?也不是。最常见的就是自行车,还有一种交通工具,有点类似咱们中国当时的黄包车,它是把当时的出租车汽车锯成两半之后,把后边带座的那一半拖在前面的自行车上。甚至书里边说,你很有可能在巴黎街头坐上这样一辆被称为“出租车”的车的时候,前面蹬车的是曾经著名的环法自行车比赛的车手。这可能有点黑色幽默,但是事实也可能恰恰如此。

当时在巴黎是实行宵禁的。每天晚上十二点以后,街上不允许有常人活动,也就是说人们必须在十二点之前结束自己一天的工作、生活和社交。如果在宵禁期间被巡逻的德军抓到,那就看你的命好不好了。命好的话,只需要给当时值夜的德军擦擦皮鞋,第二天天亮以后就会被释放。但如果命不好,你就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什么时候命不好呢?如果头一天有抵抗运动,有德军受损,或者有骚乱事件发生,那这些当晚在宵禁时段被抓住的人,就有可能面临被枪毙的危险。这都不是开玩笑,这都是占领军枪口下的巴黎的日常生活。

当时巴黎的整个能源供应受到严格的限制,每天大概只能供电半小时。人们利用这半小时的时间,除了做必须在白天完成的工作之外,更多的是去偷听自由法国的广播,从广播里面获取心灵上的慰藉和最新的战事进展。甚至报纸会介绍这样的生活小窍门,比如使用得当的话,可以用六页报纸,在十二分钟的时间内把一升的水烧开。难以想象当时在巴黎的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7.

再说说吃。所有的食品凭票供应,回到了计划经济的时代。巴黎人们开玩笑说,用肉票可以领到的肉,一定得用地铁票小心地包好,而且还强调说,一定要用没有使用过的地铁票,因为一旦地铁票被使用过,上面就会打一个圆孔,领到的一点点肉很有可能就会因此从那个小圆孔里面掉出去。当然,这也是人们自嘲的说法。

不论如何,能源是非常紧缺的,肉类也非常紧缺。但是巴黎的人们也想到了一些办法来解决长期面临的食物短缺的困境。他们把能够找到的空间,都用来饲养鸡和兔子。所以当时巴黎有这样的景观,到处都是兔子窝,而且一到清晨,整个巴黎不再是被晨钟叫醒,而是被鸡鸣叫醒。整个巴黎市,到处都是雄鸡报晓的声音。听上去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但其实这里面都是辛酸。人们养这些动物一定不是用来当宠物的,一定是为了应对极度短缺的蛋白质供应。当时人们的主食甚至是原来不屑一顾的用来喂牲畜的胡萝卜和土豆。

出人意料的是,当时巴黎的电影院竟然还在持续开放,只不过它的能源供应也受到严格的限制。但怎么办呢?电影院有人力发电机。当时还有这样一个换算公式,四个人以十三英里每小时的时速,蹬六个小时电影放映机的发电机,就可以放映两场电影。昆汀拍过一个电影叫《无耻混蛋》,非常经典,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它里面就讲了这样一个德军占领下的巴黎电影院的故事。

8.

其实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当时巴黎最大的奇迹是巴黎竟然还完好无损地保存着。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建筑还以一副完整的面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在战火和德军压迫性的统治下,它们依然屹立在塞纳河的两岸。但是这样的情景不知道还能再坚持多久,巴黎是不是能够以这样完好无损的状态在战争中保存下来,现在出现了巨大的变数。这个变数是什么呢?就是巴黎即将被解放这个事实。巴黎即将被解放,点燃了人们心中希望的火焰。在巴黎活动很久的抵抗军准备随时组织一场巨大的起义,把这些占领军杀死或者赶走。但是前车之鉴就是波兰的首都华沙,德国占领军为了镇压波兰首都华沙爆发的起义,进行了血腥而疯狂的报复,在报复的过程当中杀死了超过二十万人,而且把华沙变成了一片废墟。那么巴黎,究竟会得到和平完好的解放,还是会像华沙一样损失惨重地幸存?这就成了当时缠绕在巴黎人,以及整个国际社会各方政治势力心头的一个巨大的问号。

二、哪些人决定着巴黎的生死命运

接下来就跟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当时牵扯最紧密的几方势力。

首先就是德国占领军。德国占领军已经占领巴黎四年零两个月了。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占领军充分享受着巴黎的美丽和浪漫。他们享受这里,甚至也爱上了这里。巴黎是希特勒在整个二战过程当中收获的最闪亮的勋章,他们一定不会轻易地放弃这枚勋章。

9.

另外一方的势力是维希政府,他们当时控制、管理着巴黎的日常生活。他们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毕竟他们是投降派。他们的原则就是,谁强大,我们就为谁服务;谁官大,谁枪多,我们就听谁的。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处于一个摇摆的状态。

另外一个坚决的势力就是之前组织自由法国的法国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将军。戴高乐已经遥控指挥巴黎解放和整个法国的抵抗运动四年多了。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边,他已经通过广播,把自己打造成了法兰西最后的希望。在这个时候,戴高乐将军必须保证他能够借助巴黎解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树立自己在整个战争中绝对光辉伟岸的形象。所以戴高乐将军认为,巴黎的解放必须是由他指挥完成的。这也是戴高乐所有周密部署的出发点。戴高乐最高的目标,就是让全世界都相信指挥拯救法兰西的就是戴高乐。

在戴高乐的指挥下,法国有一支重要的力量叫抵抗运动,类似于游击队或者地下组织。他们在巴黎经常会进行破坏活动。但是抵抗军的成员不完全是一条心的,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类。抵抗军又分成两大阵营,其中一大阵营被称为戴高乐派,也就是说,他们受戴高乐将军的直接领导,也支持解放巴黎、拯救法兰西必须由戴高乐将军领导完成。而抵抗军的另外一派,据作者的分析也是当时更具实力、更有纪律、更勇敢,也更坚定的另一派,我们称之为起义派。他们主要是由法国共产党领导,并进行相应的活动。坚定的起义派认为,解放法兰西,拯救巴黎人民于水火的,只能是巴黎和法国人民自己。就像歌里边唱的那样:“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想拥有幸福的生活,只能依靠我们自己。”所以一旦时机成熟,这些起义派决定掀起声势浩大的全民起义,让荣耀属于巴黎人民。这才是起义派最终的动力。

10.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盟军。因为只有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后,整个巴黎和法国的解放才能被提上议事日程。盟军当时的最高统帅是艾森豪威尔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当时的打算是什么呢?跟前面几方想的并不一样。他当时首要的目的并不是尽快解放巴黎,而是尽快结束战争。他们的目标是要追击、歼灭德军的有生力量,而不是尽快让巴黎人民能够翻身做主。因为解放一座城市要消耗大量的弹药。不仅于此,当这座城市解放之后,它就会被置于盟军的管辖之下。在盟军的管辖之下,就要由盟军来统筹规划这座城市每天需要的海量的能源、食品,以及维持相应的秩序,而这会给盟军增加巨大的负担。如果没有这个负担,盟军可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之内把战线推进到德国境内。这才是艾森豪威尔将军当时主要的战略规划。

因为各方的目标和战略规划不同,所以,当时的巴黎处在各方势力的撕扯之下。而他们拉锯的,不仅仅是巴黎究竟什么时候被解放这个时间节点,也包括巴黎以什么样的方式被解放、解放之后巴黎还剩下些什么。

先看看盟军艾森豪威尔的计划。他的计划是绕过巴黎,尽快推进战线。所以他的指令是抵抗运动不允许在巴黎发动起义,如果发动起义,一切责任和后果自负。这是他明确的指令。而戴高乐将军一直在争取的是不要绕过巴黎,在第一时间解放巴黎。戴高乐甚至跟艾森豪威尔商议说:“如果你不这么做,我准备调法国军团去这么做。”而这里面,他最引以为傲的、最被他重视的就是法国第二装甲师,这是当时戴高乐将军手里的一张王牌。

11.

其实当时艾森豪威尔也没当回事。因为他知道所有战争的指令是由他的盟军最高统帅部下达的,而相应的能源配给也是按照战争的计划来提供的。也就是说,他以为,即使戴高乐将军下令第二装甲师按照戴高乐个人的意愿向巴黎推进,并违背盟军的指令的话,这支装甲部队也没有足够的能源来应对这样的战事。但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在戴高乐将军的谋划之下,这支装甲部队已经提前做好了相应的能源储备。他们在之前的日子里边少汇报战略损失,比如说我今天损失了五十辆坦克,我不报五十辆,我只报二十辆,那这样,我在第二天申请油料的时候,就可以把那三十辆实际上已经报废坦克的油料再要过来。这样他们就积少成多,一天又一天地积攒够了足够多的燃料,供他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违背盟军指挥部的指令,去解放巴黎。

那再看看起义派。咱们说了,那些以法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活跃在巴黎地下的抵抗组织已经决定,不论是不是能够得到盟军的援助,他们都将在近期合适的时间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至于盟军、艾森豪威尔、戴高乐是不是能够及时给到这座城市它需要的,甚至必要的增援,不在这些起义领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们甚至扬言说:“我们认为为了巴黎的解放,付出二十万人的鲜血是值得的。”在这些起义者的眼里,他们要联合、发动整个巴黎的市民,夺回这座属于自己的、历史悠久的、无比美丽的城市——巴黎。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最主要的敌对方。希特勒在这个时候是怎么想的呢?他绝不允许盟军把巴黎从他的手上夺走,如果夺走,那盟军得到的只能是一片废墟。在这本书里,这句话被反复地提及多次,也就是说希特勒坚定地认为,守住巴黎或者毁掉巴黎,只能在这两个选项当中选一个,没有第三条路。

12.

三、“城市终结者”肖尔铁茨的动摇

为了坚定地执行这个命令,希特勒决定选一个最合适的人选担任大巴黎军区的司令。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这本书里花大量篇幅去介绍的迪特里希·冯·肖尔铁茨,这个名字一听就是典型的德国人。他们家是三代军人世家,而且肖尔铁茨本人毕业于非常著名的德国军校,作为军官十三年以来战功卓著,而且他以绝对忠诚闻名于整个德军最高统帅部。经过千挑万选,德军最高统帅部的人力资源部向希特勒推荐了这样一个人。最吸引希特勒的是这个人的外号,叫作“城市终结者”,因为肖尔铁茨在进攻荷兰的时候炮轰鹿特丹,把鹿特丹变成了一片废墟,把城市中心变成了焦土。他在进攻塞瓦斯托波尔的时候,率领四千八百人的部队,以无比坚定的决心向前推进,最后战至三百七十四人,终于完成了他自己的使命。而且他在掩护部队撤退的时候,坚定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给他的把塞瓦斯托波尔变成一片焦土的策略。

肖尔铁茨之前所有的战绩、所有的简历都告诉希特勒,这个人是绝对忠诚的。甚至一段对话被记录在这段书里,有人问肖尔铁茨:“进攻一个没有宣战的国家,你会不会感觉到良心不安?”肖尔铁茨的答案是一个反问,他问道:“为什么呢?”其实就是说,他从来都没有质疑过每一道指令,只是坚决地完成。在此之前,他是一个绝对忠诚的希特勒的铁杆粉丝,希特勒是他的偶像,他会坚定不移地完成希特勒交给他的所有使命。

不仅如此,希特勒更是准备亲自召见并且亲自任命这个可能成为巴黎终结者的候选人。他在拉斯顿堡的地堡里,也就是被称为“狼穴”的地方,亲自接见了冯·肖尔铁茨。整个过程在书里面有大段的描述。其实在来到拉斯顿堡之前,因为德军的节节败退以及最高统帅部的种种行径,肖尔铁茨已经在心里产生了一丝松动。他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铁粉了。他希望这次旅行,或者说这次任命之行,能够帮他找回最初那坚定的信仰,重新回到对领袖无比坚定的崇拜上。但是恰恰是这次会面,让他产生了更大的松动和动摇,因为他发现他之前崇拜的那个人已经彻底疯了。在跟希特勒短暂的接触过程当中,他觉得这个人的精神已经处在崩溃的状态下,这个人已经失去理智了。

13.

为什么说他觉得希特勒这个时候已经疯了?因为他在狼堡见到希特勒以后,先是进行了一些漫无目的的闲聊,然后希特勒的情绪突然就爆发了。书上是这么写的:

“他的手紧紧地按着身后的桌边。他向前倾斜着身子,面孔挨得很近,肖尔铁茨禁不住眨起眼睛。希特勒在尖声呼叫。‘自从七月二十日以来,将军阁下,’希特勒吼道,‘好几十个将军——是的,好几十个将军上了绞刑架,因为他们要阻止阿道夫·希特勒继续完成我的工作,完成我的领导德国人民的使命。’他的嘴角喷着唾沫,额上沁出汗珠。冯·肖尔铁茨看到,他的身子因为神经过度紧张而在哆嗦。”(引自拉莱·科林斯/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巴黎烧了吗?.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以下凡出现引用,若无特别说明,均引自本书)

而这为巴黎的幸存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就是因为肖尔铁茨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反思,他曾经奉为真理的那一切是不是绝对正确的,才让他给巴黎的幸存留下了一丝机会。

14.

四、追赶火车的女人

在短暂的会面之后,肖尔铁茨带着他的任命来到了巴黎。他也破天荒地成为四年占领期间,巴黎军衔最高的占领军统帅。他在来到巴黎的路上,就已经被晋升成了上将。在这个时候,由一个上将来镇守巴黎,意图是明确的。也就是说,希特勒已经不再把这里简单地当成占领区的后花园,而是把这里当作了战争的前线,当作了一个要被死守的最后的堡垒。

那么肖尔铁茨到任巴黎的时候,他手下有什么样的牌呢?他手下有两万两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一百辆虎式坦克,还有九十架飞机。肖尔铁茨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之后,他迅速做了几件事,来帮助他稳定这里的事态。肖尔铁茨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趁着事态混乱,解除了所有巴黎警察的武装,因此也引起了巴黎警察的罢工,这个后面咱们还会再讲到。第二件事,就是他让所有的巴黎占领军,包括两万两千名士兵和一百辆虎式坦克,列队在巴黎市开始兜圈子,进行耀武扬威的列队游行。

与此同时,他开始向德军最高统帅部申请援军,因为他面对的是汹涌而来的盟军,目前这点兵力肯定守不住巴黎。而德军最高统帅部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即便在如此混乱和德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在想尽办法为巴黎援增调援军。但是事实证明,在那样的混乱、但求自保、溃不成军的情况下,所有的努力最终都白费了。

15.

当时,巴黎已经宣布进入战斗状态,会变成被死守的堡垒。这时在巴黎的所有非战斗的德国人员会被紧急撤离,而这个撤退简直是一场闹剧,可以看出德军已经是什么样的状态。大量的德国占领军把自己能够带走的一切都带走了,不仅包括家里的家用电器,比如洗衣机,还包括他们所占领公寓的窗帘、电话机,甚至电话线都被拆下来打成卷,挂在自己的车上带走。

当然,也不都是这样。所以我非常喜欢这两位作者,他们在描述魔鬼的时候,往往还给魔鬼留下一点向善的影子。书里面描述了一个德国的高级军官,他在离开他占领居住的公寓的时候,写了一张条子留给主人。他写的是“我不知名的主人,感谢您并不由衷的接待。”当然他还写到,他离开这所公寓时,公寓里一切如旧,煤气、电话、电费的账单都已付清,看门人的小费也已经付过。他还告诉主人,他很欣赏他的三卷本的《伏尔泰文集》,阅后已经放归书架原处,然后又附了一张钞票,赔偿他借住期间不慎打破的两只水晶香槟杯。

这时的巴黎还在进行着一件非常紧迫的工作,那就是转移政治犯。当时巴黎监狱里面关押着几千名政治犯,他们将被送回德国去。当时的事实非常清楚,被送到德国的那些人可能暂时还能迎来一线生机,但是被留下的即将面临的就是疯狂的屠杀。在这里,作者讲了一个小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还是挺动人的,所以在这儿跟大家分享一下。

16.

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叫海伦,她的丈夫就是被关押在监狱里的政治犯之一。海伦听说了她的丈夫在这天早晨有可能被移出监狱,押上火车,押往德国本土,她就推着自行车来到监狱的门外,想看一眼自己的丈夫。囚犯们被一列一列地赶出监狱,登上一列一列的大巴车。海伦就焦急地、渴望地用目光在这些犯人当中寻找自己的丈夫。终于,她在人群当中找到了那熟悉的脸庞。她的第一反应是:“天哪,他已经瘦成这个样子了,可见在监狱里面是如何被虐待的。”她看到自己的丈夫被赶上了大巴车,看着大巴车启动,离开,远去。她说,她自己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就骑上了自行车,开始追逐这些带着囚犯、带着她的丈夫远去的大巴车。而她没有意识到,这次追逐将横穿大半个法国。

她拼命地蹬着自己的自行车。用自行车去追这些机动车谈何容易?但是她一路追,一路询问,顺着这些大巴车的轨迹来到了火车站。到火车站以后,她甚至没有停下来。当她得知押送着囚犯们的火车已经在两个小时之前就启程了之后,她又开始拼命地蹬着自行车,沿着铁轨的方向,去追那个在不知道哪节列车上,已经消瘦得没有人形的丈夫。在法国巴黎蓝色的天空下,一个白色的身影骑着一个小自行车,我在看着这段的时候,脑子里就有这样的画面。

17.

其实按道理说,她是很难追上火车的,一路上也确实这样。虽然当时火车开得没有现在那么快,但是也有几十英里每小时的时速。但上天有时候可能会眷顾那些为了某些事格外用心的人。恰恰这辆运载着政治犯的火车,成了当时游击队们解救的目标。他们知道这里面关押着很多抵抗组织的精英,所以他们准备在路上的某一段铁路设伏,劫了这辆火车,把这些精英政治犯拯救出来。

他们炸毁了其中一段铁路。而当这辆列车行驶到被炸毁的这段铁路的时候,被迫停下来了。被迫停下来之后,这些游击队员没有像期待的那样,能够拯救这列火车,因为当时的德军从附近的山洞里找到了另外一辆可以调用的拉牲口的火车,转运这些政治犯。而负责阻拦这辆囚车的游击队,又没有足够的人手来硬抢。所以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军把囚犯换上另外一辆列车。这一段宝贵的时间给了海伦,也就是那个蹬着自行车的女孩追上这列囚车的时间。这段文字跟大家分享一下:

18.

“当那列车驶进阳光下时,有个年轻妇女蹬着自行车从铁轨旁弯弯曲曲的河边大路上骑来。玛丽-海伦·勒福歇终于赶上了列车。从货车上跳下来的给煤烟熏黑和咳嗽的人中,她认出了皮埃尔。从那一瞬间起,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哪怕是党卫军,能够阻止她同她丈夫说话。她仍推着自行车,在野菊丛中冲过来,到了他的面前。见到他羸弱的身体,她不假思索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从口袋中取出一块白手帕,给他擦眼角的污垢。她永远也不会弄清楚,皮埃尔身后的那个警卫为什么那么宽容,他只冷淡地耸了一耸肩,让玛丽-海伦走在她的丈夫、这个脸色苍白、走路蹒跚的人身边。她的裙子轻轻地擦着他的破烂裤子,她的手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她抓紧时间尽情地享受在他身边的两个小时。那天上午,哪怕只有这一半时间,她也愿意蹬着自行车进地狱。在走那段令人断肠的路时,他们低声交谈的话中,有一句话将永远记在她的心中。听到这话,玛丽-海伦就知道秘密警察的严刑拷打没有打垮这个坚强的人的意志。他仍旧有他的幽默感。‘我要答应你一件事情,’皮埃尔告诉她,‘有了这次旅行经验,我以后永远不会同你争论卧铺车的价格了。’”

这个画面在那个时候就显得尤其美好。在短暂的会面之后,海伦并没有放弃骑着自己的自行车,继续追逐这列载着她丈夫的囚车。她并没有能够穿过德法的边界。几个月之后,她在各方人士的努力和帮助之下去了集中营,领回了自己的丈夫,团聚了。当然,这个故事的结尾是喜人的,但是跟她的丈夫同一囚车的其他人可能没有那么幸运。最终那辆囚车上的两千四百五十三人中,幸存下来回到巴黎的,还不到三百人。

未完~请继续  357057

❤️  【非凡精读馆】二师兄讲《巴黎烧了吗》下  ❤️

【非凡精读馆】系列阅读:

苗怀明讲《聊斋志异》475797 506999

李蕾讲《繁花》 814911 783709

夏磊讲《野蛮进化》497479 528681

梁永安讲《飘》304301

李蕾讲《肖申克的救赎》369705 338503

李晓愚讲《才女之累 李清照及其接受史》153541 122339

李蕾讲《挪威的森林》621571 652773

林松果讲《我的母亲做保洁》451737 482939

樊登讲《布鲁克林有棵树》772919 804121

李蕾讲《基督山伯爵》866525 897727

张志浩讲《东方快车谋杀案》142717 173919

李蕾讲《彼得·潘》641949 673151

李蕾讲《额尔古纳河右岸》107407 976205

独属于中国人的节日 李晓愚讲《清嘉录》282849 314051

李蕾讲《白鹿原》848627 87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