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707】
读物本·《文脉春秋》 第20集 福建莆田
作者:蜜思蕾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3941
20
19
26
1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地理变化为背景,以历史文化名城为单位,通过虚拟数字技术和现实世界视觉相结合的方式,描绘城市发展的文脉印记,展现新时代的万千气象,用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的崭新视角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6-06 23:43:33
更新时间2024-06-07 20:55:19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居大山之下,立广川之上。

循文化坐标,见历史名城。

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

 

 01说到莆田,你会想到什么?绝美的海岛,诱人的美食,独特的民俗,这些都是莆田。但莆田远不止于此,这里是妈祖故里,影响力辐射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里产业发达,被誉为木雕之城,珠宝之乡,拥有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不过,今日繁华的莆田却有一个极限难度的开局。千百年来,莆田人逆天改命向海要地,开启中国古老的填海造城工程,终于从一片苦咸之地造就出一座宝藏之城。

福建·莆田 

 02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莆田市中心古老的街道都会迎来最热闹的时刻。挂灯笼,打铁花,吃烟火,跨火堆,古城内,莆田人正在用各种与火有关的方式来驱邪祈福。古城外,另一项与水有关,更惊险刺激的活动也在进行中。二月的大海,春寒料峭,人们抬着一顶顶隆重装饰的轿子,不惧严寒,不惧风浪,冲向大海。踏海逐浪,人们胆量非凡,比的就是速度、力气、神勇。年轻人认为,溅起的水花越大,新的一年出海越顺,鱼获满仓。因此,风浪越高,颠簸越大,他们越一往无前。直面挑战,向海而生,正是莆田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性格。

 

 03莆田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处福建省海岸线的中部,北临福州,南接泉州,东南毗邻台湾海峡,西面则是阻隔交通的戴云山脉。夹在山海之间的莆田,陆域面积仅大于厦门,是福建行政辖区第二小的地级市。然而即使是这狭小的面积,也来之不易。闽在海中,这片夹在山海之间的土地,在远古时期曾是漫漫海湾,在两三千年间逐渐露出地面成为了大片的滩涂地。由此,莆田人在这片山海之间的苦咸之地,不得不开始了建城兴市的征程。

 

 04清晨,古谯(qiáo)楼是莆田最早醒来的地方之一。老一辈的莆田人登上古谯楼二层,在这里演奏一段十音八乐。古谯楼,莆田的地标建筑,是游客们青睐的必打卡点。整栋建筑通体红色,重檐歇山顶,巍峨绚丽。它是福建省现存最完整的鼓楼之一,也是莆田古城中轴线开始的位置。公元983年,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这里筑起莆田历史上第一座大型城池,这就是后来的兴化古城。兴化,取“兴德化民”之意,这也是莆田城市历史的发端。

古谯楼 

 05城市规划师陈双辰一直从事着莆田古城的保护研究工作。在他看来,在传统礼制营城的规则之下,莆田古城还隐藏着一副精神骨架。古城北部为兴化府城隍庙,承载着庇护城池的精神寄托。古城东南、西南分别布置府学和县学,发挥着教化育人的重要功能。当年的府学旧地,今天已经是擢(zhuó)英中学的校址。这方看似普通的水池,是有千年历史的泮(pàn)池,当年进京赶考的学子们都会从这里经过。如今,岁月流转,传统仍在继续。同学们亲身感受着古老的开学典礼 入泮(pàn)礼。崇文重教,使得莆田历史上文脉兴盛,人才辈出。

 

 06自有科举考试以来,福建全省共诞生了33名状元,其中21名来自莆田。在莆田,融入文化传承的不仅有礼仪,还有美食。芋头丝,肥肉,芝麻,加入盐,糖等调味料上笼蒸制。这道肉糕完全按照家族古方制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早,黄滔的第38世孙,80多岁的黄章坤正在和大家族的其他人一起忙碌着。他们做的是肉糕,也被叫做状元糕。历史上,黄氏家族曾产生了9名状元,98名进士。不过,这座遵循中原传统文化,建立在海边的古老城池,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迎接着来自大海的挑战。

 

 07清晨,从事古建修复的林建生与同事正在为修缮民居做准备。他们竟然往锅里倒细沙和竹条,林建生为什么要炒细沙和竹条呢?莆田靠海,台风多雨水多,土筑的泥墙很容易坍塌。为了保护土墙,莆田人在泥墙外加上壁砖。土在里,砖在外,相当于给泥墙穿了件铠甲。但是土墙和泥砖如何加固,如何更好的抵御台风和暴雨呢?莆田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就地取材,将竹子削成一寸多长的条状,钉入墙体。竹钉穿透泥砖和土墙,将两者紧紧连在一起。将竹钉钉到墙里之后,为了避免雨水顺孔而下,莆田人会留一节竹钉在墙外,并在凸起的地方抹上腻子,于是墙上就留下了这样一个个排列规则的白色“泥点”。

 

 08如今,走在莆田古城的街头,时常能见到墙体上的竹钉阵列。但这并不是莆田人抵御台风暴雨的唯一利器。双坡面,悬山顶,燕尾脊,莆田民居标志性的特点。在这灵动飘逸的线条中,红色屋瓦上厚重规则的砖石更显别致。每隔半米放置一块两公斤左右的砖石,这些屋顶的砖石阵法又有何用?为了防止海风将屋瓦掀起,传统的莆田民居会在屋顶的瓦片上压上砖石。这些红砖或是小方块的整石,被称为压瓦石。远远望去,呈梅花散点状,也成就了莆田民居的独特风景。

 

 09穿过这些遍布竹钉和压瓦石的建筑,就能看到长寿社。“头”在莆田方言里,指的是人车汇集的岔路口。古城里,还有商贸集市汇聚的“市头”,水陆枢纽的“河头”,用于饮水的“井头”。像这样重要的“头”,在城内共有九处,它们串联起18条主要巷道,上百条街区里巷,辐射到城内每一户普通人家,这就是莆田古城独有的“九头十八巷”格局。这些当地人口口相传的地名,也见证着莆田古城的生长变化。在莆田,有很多以“浦”字,“洋”字命名的地方,这是莆田先人围海造田留下的印记。

 

 10沧海如何化作桑田,秘密就藏在莆田古老的地图里。这是我们在编制莆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过程中绘制的几张分析图,通过这个海岸线变迁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在早期,整个平原是处于海平面以下的。唐代时,海潮仍然可以抵达莆田古城东侧一带,所以这也是莆田古城东门名为镇海门的主要原因。从这六张历史地理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千年时光里,随着海岸线退却的步伐,莆田从大海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然而这些被海水浸泡过的苦咸之地并不适宜耕种,如何将它们转化为良田,是莆田先人面临的又一难题。

 

 11豆浆炒,莆田的灵魂早餐。一把兴化米粉加入豆浆,手起手落间,豆浆的香甜融入细腻的米粉当中。配上榨菜,花生米,咸甜鲜香。这也是水利专家吴俊伟最喜欢的早餐之一。它的诞生与莆田一项古老的世界级工程有关。900多年前,参与这项工程的莆田民众数十万。为了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莆田人发明了兴化米粉这种古老的快餐。发源于戴云山脉的木兰溪,极富野性,难以驯服。它全长168公里,沿途汇聚了360多条溪流。木兰溪奔腾而过,在下游与海水相遇。一旦碰上天文大潮和强降雨,就会造成海水倒灌至上游30多公里,所经之处盐碱遍地,无法耕种。

 

 12北宋时期,莆田人决定在木兰溪上修建一座水利工程,来同时束缚,利用海水与河水。今天,木兰陂(bēi)仍然以最传统的方式发挥作用。当上游洪水来袭,打开木板闸,洪水通过闸门泄入大海。当下游海潮来袭,放下木板闸,阻挡下游海潮倒灌。水流缓,落差小,对陂(bēi)的冲击力则更弱。经过反复勘察地形,莆田人决定在此筑碑。选址巧妙,但另一个难题随之出现。筑陂(bēi)地点属于沿海淤泥地质,在这里修坝如同在豆腐上筑堤。

 

 13时至今日,在冲击平原软基地带建造拦河大坝,依然是世界性的难题。那900多年前的莆田人,又是如何破解的呢?砂石之上交错铺好花岗岩的条石,这时候糯米红糖就派上了用场。糯米磨粉与红糖一起熬制,放入沿海特有的贝壳灰和沙土进行搅拌,制成粘性很强的砂浆,填充在缝隙之间。它就和现在的水泥相同的原理,古人就使用这些材料进行灌混,加强条石与条石之间的稳固性。1083年,历时八年,木兰陂(bēi)终于建成。木兰陂不仅抵挡来自大海的咸水,还将河水蓄积分配,七分引入南洋平原,三分引入北洋平原,灌溉13.7万亩土地。

 

 14苦咸之地盐分减少,终成良田。南、北洋平原合称兴化平原,它是福建历史上最大规模围海营田的人造平原。

七月如火,莆田的荔枝成熟了。果农爬上莆田现存最大的荔枝树进行采摘,这棵荔枝树已经940多岁了。北宋年间,来自莆田的徐铎中状元后衣锦还乡,种下荔枝树,故此也被称为状元红。千年时光转瞬即逝,今天,这棵荔枝树树冠覆盖面积达一亩多,最高年产荔枝量达1200多公斤。状元红扎根的这片土地,正是莆田先民向海要地为自己创造出的粮仓沃土。

 

 15清晨,九莲山,千年古刹南少林禅钟响起。在装满水的大水缸上,僧人们开始了一天的练习——梅花桩,这是莆田的僧人们为了提高在海上作战的能力而独创的练功秘籍。莆田陆地面积仅占福建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三,但其海岸线,却占整个福建海岸线的十分之一。海岸线曲折,地形复杂,不易设防。从明代开始,莆田古城屡遭倭寇侵袭。莆田人展现出自己铁血坚韧的一面。为了击退倭寇,扁担,木凳这些日常用品也化身武器。灵活变化中,发挥出十足战力。相传,当年南少林的僧人们演绎出这套特别的功夫,是为了帮助手无寸铁的百姓 在与倭寇的斗争中能够安身立命,守护家园。

 

 16上千年来,山、海、河流不仅带给莆田人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也带来意想不到的发展机遇。随着海港流转变迁,在兴化古城的东边,一座新的商业集市繁盛起来。对于莆田,兴化古城是设立官署和百姓居住之地。萝苜田则是因港兴商,因港兴市的商贸重地。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莆田涵江区,占地面积不到一平方千米,却流经4条河流,10多条沟渠。还曾经拥有两座繁华海港,一座内陆河港。水上巴士穿梭在莆田的水乡之中,可以连通萝苜田,这是当下莆田最热门的旅行线路之一。

 

 17画家徐学仕经常乘船外出写生,多年来,他几乎画过了莆田的所有水系。在他看来,萝苜田的水路情况尤为复杂,而莆田人用不同类型的船只巧妙解决了这个难题。在莆田涵江,巨大的海船载来远洋货物。海港连通河港,钩船将货物分散转运到不同的内河码头;更远的水域则由更轻巧灵便的溪船完成;复杂的水域里,汽船与钩船、溪船并行。货物经由众多水路在萝苜田转运,萝苜田成为了商贸繁盛的重镇。夜晚,莆田涵江区萝苜田咸草顶的小吃夜市开始了。

 

 18莆田老话“江南七八省,不如涵江咸草顶”。当年这一带聚集了众多名牌商号,因此被誉为小上海,足见它的繁华。这里是萝苜田的一个青年创业园,年轻的文创工作者们在此寻找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灵感。这栋连续拱券(xuàn)的建筑有个奇特的名字,“东方二十五坎”。90多年前,这里是繁华的购物仓储转运中心,是莆田当年创新融合智慧的代表。整个建筑沿河而建,呈“L”型排列。临沟是一排砖砌拱形立柱,一大一小对应一砍。25坎也就对应有25个店铺。

 

 19更为巧妙的是,25间店铺的前面都有独立的码头,这些码头上连江河,下通大海,交通便利。遥想当年,莆田商人从家乡出发,扬帆万里,开创出“无莆不成市”的商业传奇,也造就一座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莆田涵江霞徐天妃宫,当年,每到农历3月23妈祖诞辰日,这里会挂出一幅奇特的古画,出海远航的人相信 它会为遥远的旅途指明方向。如今,这幅画被珍藏在莆田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它的名字叫《设色星图》。

 

 20展开这幅明代古画,1400多颗星星呈现在眼前。最为奇妙的是星图上这个三厘米左右的圆环,上面写着的24方位与航海罗盘一致。如果用眼睛和天上的星斗相印证,可以实现全球辅助导航。因此,这幅画也被今天的专家形象的称为明代GPS。

从港口启程,穿越众多黄金水道,数百年前,不畏艰辛的莆田人从家乡出发,他们的足迹遍及85个国家和地区。如今,莆田已和遍布全球的50多个港口实现了通航,辐射43个国家和地区。从向海要地到依海而生,今天的莆田正在向海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