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053】
读物本·《文脉春秋》 第21集 广西北海
作者:蜜思蕾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4453
37
21
36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地理变化为背景,以历史文化名城为单位,通过虚拟数字技术和现实世界视觉相结合的方式,描绘城市发展的文脉印记,展现新时代的万千气象,用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的崭新视角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6-18 22:44:54
更新时间2024-06-19 10:48:08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居大山之下,立广川之上。

循文化坐标,见历史名城。

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

 

01.

在中国的广西,有着这样一座城市,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涠洲岛,闪亮洁白的十里银滩都是属于它的海洋宝藏。它是宋代文豪苏东坡流放岭南最后的徜徉之地,也是两千多年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港。这里是中国西部唯一的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大西南连接东盟的最便捷的出海口。这是一座位于中国南海之滨的城市,它的名字却叫做北海。位于中国南部沿海的北部湾,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在22.4摄氏度,适宜的气候和洁净的水质,为珠母贝的生长繁殖提供了理想的生活环境。

广西·北海 

02.

北海又名珠城,从秦代就有采集珍珠的历史记载。当时的人们还是直接从海洋中捕捞含有珍珠的贝类。现在的珍珠养殖则采用人工方式,在珠母贝中植入珠核,促使贝类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珠母贝的生长与海水中浮游生物,水温的季节性有密切关系。珠民们通过控制浮筏,根据不同季节调节珠母贝不同的生活水层,以获得最佳的生长效果。在中国古代,“南珠”的称谓特指北海海域出产的海水珍珠,因其珠质细腻,光泽经久不变,被誉为“天下第一珠”。历代皆奉为国宝,并作为帝王之家的贡品。正是因为这些瑰丽多彩的珍珠,北海这座海滨小城,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

 

03.

北海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濒临中国西部唯一的海域 北部湾,是中国西南地区走向海洋的门户。北海主城区是三面环海的半岛,宛如一只犀牛角撞入大海。北海拥有广阔的海域,绵长的海岸线,还有深入陆地的海湾和潟(xì)湖。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写就了一部向海而生的人类文明史。

合浦,今天隶属于北海市的一座并不太出名的小县城,然而早在北海成为一座城市的名字之前,合浦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中心所在。宋代时期的合浦县隶属于当时的廉州府,所以今天的合浦县城所在地也被叫做廉州古城。

 

04.

范翔宇,土生土长的合浦人,长期从事合浦古代史研究。在他看来,廉州古城至今依然还大致保留着数百年前的城市格局。阜(fù)民路的前身是宋代廉州西城门外,依托南流江支流西门江形成的交易集市。由于市场紧靠埠(bù)口码头而形成,廉州话称往来的商人为埠民,所以称之为埠民圩(xū)。埠民圩经过发展,促成了街道的建立,最后发展形成埠民街,也就是现在的阜(fù)民路。阜民路的东侧,一江之隔就是廉州古城的所在地。作为连接古城与外界的黄金水道,西门江造就了廉州府的繁荣。

 

05.

惠爱桥古称金肃门桥,全长36米,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当时这里是西门江上最为重要的渡口,因此又称西门古渡。廉州古城街区大多紧傍西门江而建,那时各地来往的货物都是经西门江上下。便捷的水路意味着通畅的人流物流,生意商机也是因此而来。合浦协荣金银首饰店作为阜民路上的老字号,经营至今已是历经八代300多年。掌门人李黄宏炬已经78岁了,自他记事起,就生活在持续不断的叮叮当当声中。李黄宏炬依然珍藏着家族流传下来的珍珠发簪,这件流传至今的清代发簪,是富裕人家女子出嫁所佩戴凤冠的组成部分。

 

06.

除了合浦当地所产南珠,发簪上还以海外舶来品玛瑙、青金石镶嵌。在200多年前的合浦,中西文化元素的交融,造就了这个海港小城的时尚繁华。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北海市所在位置隶属当时的合浦郡。合浦之名,意为江河汇集之地。秦时开凿的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连接贯穿合浦全境的南流江。这是当时从中原地区到达北部湾,进而通往东南亚的最为便捷的通道。今天濒临南流江入海口的合浦县,在汉代是合浦郡的郡制所在地。因为境内河道纵横分布,是天然航道和良港,成为中国南方和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港口。

 

07.

满载货物的商船从合浦出发,沿北部湾海岸,经马来半岛可以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生产于合浦的南珠,早在汉代就已经作为热销商品流通,很多来自中原的商贾纷纷来此采购南珠,带回中原。因南珠引发的各种商品贸易,也在合浦愈益兴旺。随着中原移民和各地商贾不断涌入,合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口岸。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合浦县境内陆续发掘墓葬1300多座,其中以汉墓居多,出土文物约两万件套。这件东汉时期的绿釉陶壶,考古人员对釉色成分进行检测,认为其来自古波斯地区。

 

08.

这件多面体紫色水晶串饰,被认为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物证。其制作工艺来源,指向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经考古认定,合浦汉墓出土的海外舶来品文物超过1300件(套)。这些足以证明,还在2000多年前,合浦人的生活当中就已经融入了域外文化的色彩。

下午三点,渔民老李驾驶着小艇出海捕鱼归来,老李的家在北海外沙内港。在潮汐和海浪的作用下,部分海岸外形成了平行于海岸的长条状沙堤,沙堤与陆地间的水域被称为潟(xì)湖,外沙内港就是基于潟(xì)湖基础之上开辟的优良港口。

 

09.

一天的收获足以在市场卖个好价钱。在今天的外沙内港,早年以船为家的渔民大多都在岸边安家落户。然而靠海吃海,祖辈留下的捕鱼技能仍然是今天外沙人家的生存之道。明代初期,外沙内港还是人烟稀少荒芜之地。伴随明朝初期开始的长达数百年的海禁政策,繁荣一时的廉州港逐渐衰败。靠海谋生的渔民纷纷选择南移至遥远的外沙一带,逐利的商贾也纷至沓来。久而久之,一个新的商业街区逐渐兴起。这条今天换作珠海路的老街,就是北海市最初的缘起之地。因为此地大海处于陆地北方,北海之名,因此而来。

 

10.

每天早上八点,庞叔位于北海老街上的糖水店准时开张营业。虽然北海市隶属广西,但是在历史上曾一度作为广东省的一部分。广东人生活中的流行甜品 糖水,在北海也享受同样的待遇。在规划师冯晶看来,北海因港建街,因街建城的格局是适应海洋文化开放自由的特色空间结构的体现。伴随北海开埠以来,商船移民日益增多,各街区为防止夜间盗贼偷窃抢劫,各自都安装闸门,各商号出资请更夫早晚负责开关。街闸的作用类似于城门,大大小小的街闸,构成了北海老城独特的防御体系。

 

11.

北海是一座向海而生的城市,从未修建过城墙和城门。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条直街,及多条鱼骨状通海小巷组成的街巷网络,构成了北海老城巷巷通海的城市格局。在中国古代,“城”与“市”两个字含义完全不同。“城”字意为四周城墙围拢的百姓居住之地,“市”字意为买卖之所。北海从诞生开始就不设城墙,而以“市”的形态存在,并在此基础之上日益发展起来。北海是中国华南地区面向东南亚的一个天然良港,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交通条件的。一方面,北海靠近中国西南部一些资源丰富但又交通相对闭塞的内陆省份,通过水路联运的方式,北海有效地改善了这些地区的对外交通联系。另一方面,北海港的水域开阔,航道深且稳定,具有良好的对外贸易港口的天然优势。

 

12.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北海被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并逐渐发展成为华南地区重要商埠,英,法,德等西方国家也都在此设立领事馆,老街的建筑风貌也在渐渐发生着改变。建造于1883年的北海关大楼,是北海现存最早的西洋建筑之一。当年的北海关虽然是清政府所设,但所有要职全由洋人担任,因此被俗称为北海洋关。作为北海老街的居民,龙起明的家与海关大楼仅隔一条马路。这种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是半个多世纪文化融合的结果。骑楼建筑最早起源于南亚,也叫廊房。为了应对热带炽烈的阳光,当地人建造房屋时设计出这种居室前加盖走廊的方法。

 

13.

骑楼建筑多为二至三层,外墙顶端被称为女儿墙,装饰着千姿百态的浮雕。既吸取了西方建筑的艺术特点,又做了因地制宜的改进。北海夏秋季节台风不断,骑楼上的圆形雕空,就是为增强建筑防风性能,在复杂环境下减少房屋负荷进行的巧妙设计。每天下午,龙起明都会约上老邻居们在廊下喝茶聊天,这也是在老街生活多年养成的习惯。骑楼的外廊之下,是人们聊天纳凉,品茶会客的社交场所,也是孩子们做功课和玩耍娱乐的空间。这条有着200年历史的老街,因为充满沧桑感的建筑风貌,成为北海当地重要的文化交流展示平台。在北海,骑楼不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生活。

 

14.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在浅海潮间带区域的植物群落,潮水褪去时才会完全露出水面。因为林木中含有丰富的单宁酸,一旦被砍伐氧化,就会变成红色,红树林因此得名。常态下的红树林并非红色,而是四季常绿。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为很多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靠海吃海,大潮刚刚落去,村民们开始海滩上寻找一种珍贵的海货,俗称海中虫草的沙虫。沙虫对环境的质量最为敏感,一旦海水和滩涂受到污染就无法存活。红树林的根、茎、叶有很好的过滤能力,这也为沙虫营造出适宜的繁殖空间。

 

15.

挖沙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沙虫有着高超的钻洞技能,一不注意就会地遁消失。有经验的渔民会找到沙地上的洞眼,然后挖开泥沙,让沙虫无所遁形。沙虫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食材。清蒸蒜蓉沙虫在当地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最大限度保留了沙虫的原汁原味。把沙虫在盘中摆放整齐,撒上切碎的蒜末,浇上酱油调味,蒸熟后即可食用。一上午海滩上的忙碌换来海边人家最为简单的快乐。每年八月,经历三个半月的休渔期,南海再度迎来了盛大的开渔季。

 

16.

作为中国四大渔场之一的北部湾,这里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沿岸浅海和广阔滩涂还有平坦的海底地形,非常有利于浮游和底栖生物的生长,从而为各种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凌晨时分的侨港海鲜市场,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这里已经是一派繁忙景象。满载而归的渔船刚刚靠岸,就被早已等待的商贩围拢起来。挑选海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并不仅仅是靠眼睛看,还要靠丰富的经验。借助手电筒的微弱光线,买家们精确判断海鲜的品质等级,以获取最优惠的价格。留给交易者的时间并不宽裕,在天亮之前,这些海鲜就要运到远近市场,以保证货品的新鲜程度。

 

17.

在北海,形形色色的海鲜价廉物美,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尽享海鲜自由的快乐。根据最新统计数字,北海市海洋水产品年产量约125万吨,按北海市常住人口188万计算,如果这些水产都在北海当地消费,平均每个北海人可以分到接近700公斤。

从北海主城区向南大约21海里,就是北部湾面积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涠洲岛。百万年间,无数次的火山喷发和海洋风暴,加上平时海水与海岸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涠洲岛丰富多彩的地理地貌。根据史料记载,涠洲从汉朝就隶属于当时的合浦郡。先民们因为躲避战乱,到岛上定居。

 

18.

涠洲之名,意指被水包围的陆地。从小在涠洲岛长大的阿亮,故乡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每年的春夏交替时节,在涨潮的晴朗夜晚,可以邂逅一种罕见的自然奇观“蓝眼泪”。“蓝眼泪”现象来自于一种名为夜光藻的单细胞藻类。当夜光藻大量聚集受到海浪扰动,会发出美丽的蓝色荧光。涠洲岛的温暖海域,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定的风向和潮汐条件,还有清澈的水质,造就了人们眼中如梦如幻的荧光海。如今的涠洲岛成为游客趋之若兀的旅游地,从事设计工作的阿亮选择回到家乡重新打量这个熟悉而又新鲜的家园。

 

19.

珊瑚石来自于珊瑚虫的分泌物,大量的珊瑚虫聚居代谢,生存繁衍,不断分泌出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石灰石经历漫长时间的堆积叠压,最终形成海底的礁石。珊瑚石不惧海风侵蚀,而且透气吸潮。涠洲岛的先民们很早就用珊瑚石做原料建筑房屋,冬暖夏凉,人们称之为会呼吸的房子。因为环保的原因,涠洲岛上的珊瑚石已经禁止开采,将有限的珊瑚石材料画龙点睛地运用到酒店设计中,是阿亮目前思考的重点。和阿亮一样,许多曾经离开海岛的年轻人,当下都纷纷选择回归,在自己的家乡找到新的归属。

 

20.

每年冬春时分的涠洲岛海域,可以看到这种体长10到13米,体重可达10至15吨的庞大海洋哺乳动物 布氏鲸。涠洲岛周边海域不仅有足够的水深,还有丰富的食物来源。正值繁殖期的布氏鲸,把这里当做最佳的觅食地和哺育幼鲸的家园。万物成长,无不依托于自然慷慨的馈赠。北海因海而生,大海为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提供了勃勃的生机。

 

21.

如今的北海,不仅仅是滨海旅游胜地,更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工业城市。得益于北海海岸线大量的石英砂资源分布,光伏产业成为北海当前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产业。光伏玻璃产能位居全国前三。与此同时,因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北海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当之无愧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这座两千年的海港之城正在释放出越来越丰沛的海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