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大山之下,立广川之上。
循文化坐标,见历史名城。
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
01. 这里何以成为大禹定天下的九州之一?这里何以让李清照魂牵梦绕,创作出流传千古的诗词?神秘莫测的东方微笑为什么会诞生在这里?而它又用朴实无华的石头创造了怎样的辉煌?有人觉得它诗意,有人认为它多彩,但无论岁月如何流转,2200多年来,这座古老的城市始终在辽阔的渤海与巍峨的泰山之间坚守着自己最初的本色,如同它的名字一样亘古不变。
山东·青州
02.
古城青州的早晨,总少不了一种风味的点缀。一笼皮薄肉大、外焦里嫩的牛肉煎包,瞬间唤醒身体,成为许多老青州人对青州的味觉记忆。在当地人口口相传中,牛肉煎包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让食客们牢记的不仅是牛肉煎包,还有身旁这棵已有千年的宋代老槐树。它不仅是古城中心的地标,更是古老青州城历史的见证者。年过八旬的侯继亭,演唱青州板鼓已有50年了。为了让更多外地人了解青州的历史,他常常在古城街头进行义务表演。
02.
青州在上古九州中,位于中原大地的东方。按照古代五行学说,东方属木,木色为青,因此便有了“青州”的名字。《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海”指渤海,“岱”是泰山。古青州的地理疆域包括渤海以南、泰山以北的广阔地带,几乎囊括整个山东半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肖建莉,多年来一直参与着青州古城的规划和调研,她的研究重点是青州营城特色。从高空俯瞰,云门山、驼山、劈山,三座山峰耸立在古城南部,构成屏障与自然背景。越过山顶北望,南阳河穿城而过,为古城提供生命的滋养。
03.
山水之间的青州古城,正像缩小版的“小海岱”,呼应着泰山与渤海之间的“大海岱”。大小同构,山水相依,闪耀着独特的山水营城智慧。对于山与海的向往,成就了青州古城最初的样貌。海洋的宽广胸襟,泰山的挺拔脊梁,融入了这座城市的格局之中,并在2200年的时光中始终没有改变。“青州”作为城市名称,始于公元前106年,汉武帝设立青州刺史部。在朝代的更迭中,青州经历“三迁四筑”的演变,先后建有相互毗连的6座城池。今天的青州古城,目前的开放区域面积约1.4平方千米,许多老城内的居民依旧生活在这里。
04.
戴志恒从小在古城长大,她学习美术多年,每次写生都会将青州古南阳城的南门阜财门列为自己绘画的首选。在她看来,经过复建的阜财门不仅保留了历史原貌,成为古城的地标性建筑,还因为有着“财富充盈”的美好寓意,让这里成为每一位游客拜访青州的第一站。青州古城,今天依旧保存着明代古城的格局、肌理,从阜财门向北延伸,遍布着100多条大大小小的街巷,它们纵横交错,以棋盘的形式勾勒了古城的全貌。青州古城的核心区域由数条长短不一的街道组成,被当地人合称为“十里古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