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大山之下,立广川之上。
循文化坐标,见历史名城。
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
01.
公元819年,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正处在人生中的穷途。51岁的他官至刑部侍郎,却因为一封谏言书触怒皇帝,遭贬外放。韩愈贬谪之地远离国都长安数千公里,在当时中原的认知里尚是一片蛮荒之地,韩愈没想过能活着离开。贬谪是韩愈个人的不幸,却是这片土地的幸运。韩愈对这片“化外之地”以文化之,在荒原的岭南之地,他埋下了读书与教育的种子。1200年后的今天,这里的人们还在纪念着他。这片土地就是潮州。
广东·潮州
02.
你若在潮州随口问一个人,“古城CBD”在哪?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它——太平路。23座牌坊在不到2000米的道路上次第展开,一眼望去,牌坊分布之密集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自宋代以来,这里一直是潮州古城的中轴线,也是最繁华的街区,如今人们习惯称它为“牌坊街”。潮州画家邱玉辉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重绘了清代的《潮州古城图》,来自清代的视觉作品比起文字记述更为直观。画作展现了古代潮州的城廓,甚至整个潮州的川地理和古城格局都与今天的潮州古城几乎完全一致。
03.
沿着广东省第二大河韩江一路向南,就能抵达南海之滨,广东最东界。这里是粤东平原,潮州古城就建设在这片平原之上。大海在其南,群山拥其北。过去,潮州人以“省尾国角”形容所在的这方土地。但千年来,潮州一直与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华文化进行着强有力的互动。
常驻潮州的青年规划师张仁仁熟悉古城的每一条街巷,《潮州古城图》也是她工作时会参考的一份重要资料。从画中所见,清朝时期古城中心的太平路上已建有一连串的牌坊。
历经风雨沧桑,古牌坊年久失修,所剩无几。潮州以历史影像为依据,寻回一部分牌坊上的石构件,沿着太平路重修了23座牌坊,重现了太平路作为古城中轴线的盛景。
04.
沿着牌坊街一路向北,就会抵达潮州古城的制高点——金山。从隋朝开始,金山就是潮州的官衙所在地。站在金山顶,能以居高临下之势俯瞰韩江。韩江在潮州古城的东侧流过,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葫芦山、金山、笔架山,三山共同拱卫着古城。今天,面积为2.33平方公里的潮州古城生活着四万多居民,他们以牌坊街为中心,在东西两侧的巷子中繁衍生息。每天下午,潮州古城的老街坊们都会来到甲第巷的一座老宅,消磨退休后的闲暇时光。71岁的潮剧爱好者周钦松从陶瓷厂退休后将祖传的老屋修缮一新,免费提供给潮剧票友作为演出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