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大山之下,立广川之上。
循文化坐标,见历史名城。
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
01.
这是一座现实中的童话之城,因海而生,以岛为名,啤酒和海鲜是这座城市的代言。这里是中国完全按照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建设的典型城市,以颜值闻名于世。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座传统与摩登交融之城,既有齐鲁的务实,又有海洋的包容,这里是青岛。
不管淡季还是旺季,总是人山人海的栈桥,是每一个来到青岛的人都不会错过的风景,也是青岛人自己的四季乐园。这座总长度440米的栈桥,记录了青岛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02.
1892年,清政府在今天的青岛老城区南部的青岛湾内,动工修建起一座铁木结构的栈桥。栈桥的北侧连接海岸,有道路与之相通。谁控制了这里,就意味着掌握了胶州湾的制海权。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紧扼喇叭状胶州湾的湾口。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天然深水良港,胶州湾不仅是我国东部沿海海上交通的要冲,也是进入华北和华东的重要门户。胶州湾因其“上可蔽登莱,下可控江浙”的地位,在清朝海防体系中成为重点,青岛建置由此开始。
03.
1897年,德国海军从栈桥西侧登陆,侵占胶州湾,成为历史的转折点。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青岛沦为殖民地。殖民者图谋把这里建设成为远东的军事基地和港口贸易城市,他们选定胶州湾东岸的青岛口作为最初的城市基址。青岛火车站,中国大陆距离大海最近的火车站,从此往南走200米左右就到了海边。今天的青岛火车站是在老火车站基础之上扩建而成,老火车站如今改造为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
04.
占领青岛一年之后,德国人开始修建胶济铁路,大肆掠夺山东的矿产资源。铁路线从青岛火车站开始,穿过规划中的工业区和仓储区,沿海滩以弧形绕过胶州湾,大致呈东西方向贯通山东半岛,最终到达济南站。胶济铁路和青岛港的陆海一体化,使青岛成为了连接山东内地和世界的枢纽,更成为了掠夺中国资源财富的大动脉。德国远涉重洋来到青岛,不是出于慈善或者无偿援助的目的,而是基于它的世界霸权战略,要建设一座海军基地和军事要塞。
05.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完全无视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提出的诉求,把德国在青岛及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各界人士的强烈义愤。5月4日,数千名热血青年学生发出怒吼,劲风破空而出,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五月的风”雕塑因五四运动而得名,“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呐喊,如春雷般震撼人心,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历经艰难,1922年,中国政府正式收回青岛主权,青岛结束了长达25年的遭受德日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收回主权的第一个租借地,青岛回到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