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607】
读物本·【人物志】郭敬明(转载)
作者:是壞人呀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5709
1
3
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人物志】系列传记,整理自网络,随缘更新。 本期:“小四姑娘”——郭敬明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3-07 11:40:07
更新时间2024-03-07 14:40:15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人物志】郭敬明

转载

    2023年9月15日,电视剧《云之羽》收官,“郭敬明我恨你”的词条登上热搜,这部由郭敬明“隐姓埋名”自编自导的古装偶像剧,自开播就争议不断。有人说,你可以永远相信郭敬明的审美。更多人说,你可以永远相信郭敬明用剧本讲不好故事的能力。

    在大结局“烂尾”登上热搜后,还有一条高赞评论这样写道:“编剧是郭敬明,你就让让他吧。”舆论喧嚣,争议已经成为郭敬明人生的底色。

 

    2013年,由他执导的《小时代》上映,收获票房奇迹的同时,影片的价值观被广泛批判。电影掀起的血雨腥风经久未散,争论从电影本身扩散到演员,“粉丝电影”和“流量经济”由此拉开帷幕。这一年,郭敬明接受采访,被问到是否觉得自己是成功的导演。郭敬明回答:这要交给时间去检验,希望十年之后再来评价他。恰好十年已过,他交上一份答卷。答案也已见分晓。

    郭敬明的复出,原本静悄悄。2013年9月2日,《云之羽》空降开播。没有宣传、没有预热,编剧和导演两栏挂着个陌生的名字:顾晓声。顾晓声与郭小四的首字母缩写同音,后者是郭敬明广为人知的外号。片场流出的照片中,郭敬明站在监视器后的导演位上,顾晓声自然也被网友盖章为郭敬明本人。

 

    女主角虞书欣在采访中说,接拍的原因是导演给她打了个电话:“我想在你20多岁最美的时候,留下你最美的样子。”男主张凌赫也暗暗点头,他被说服的理由如出一辙。两人都没有明说电话那头的人是谁,网友却心照不宣,在评论区写满“郭敬明”的名字。众所周知,美就是郭敬明的镜头哲学。出走十年,郭敬明依旧未变。

 

    在这部剧中,华丽的服装与深沉的色调堆积出他口中的“颜值狂潮,颜狗盛宴”。层出不穷的慢镜头在眼前划过,主角抬头、推窗、拥抱,甚至连头发丝被风吹动的镜头都要被放慢观赏。剧集热播期间,无数个剪辑片段在网络上流传,“你可以永远相信郭敬明的审美”的话题遍布各个平台。为了上镜好看,郭敬明还严格要求演员的体态。虞书欣曾提到一句话:“没有人可以胖着走出郭敬明的剧组。”

    与视觉盛宴相对的,是寡淡的剧情。男主是“宫门”门主,间谍女主是他的新娘,故事的主线是在“宫门”里抓间谍,设定是一部“江湖奇谋谍爱剧”。换句话说,悬疑与权谋并存,还要恋爱。照常理推断,若是权谋,便该尔虞我诈、深藏不露,如《琅琊榜》。若是悬疑,就要层层深入、抽丝剥茧(jiǎn),如《大宋提刑官》。《云之羽》却一反常态。权谋戏上,是兄弟间用毒药、暗器挑拨离间的“狼人杀”;悬疑戏里,又是对手派出的三个低级间谍“过家家”。还有网友品尝着镜头,咀嚼出了几分《小时代》的熟悉感。

 

    有媒体评价这部剧:“剧情琐碎,以大段大段的群像台词支撑剧情走向,大多是故作悬疑、故弄玄虚。”将视角放得长远些,这句评价套用在郭敬明的经典作品《小时代》上,却也贴切。数年前,郭敬明曾憧憬过最世文化的未来,要打造数个顶尖IP,“可以把一个故事、一个文化,复制到很多的领域去,让IP产生更大的价值”。时间把他的想象狠狠戳碎:最世文化的IP只有一个,就是郭敬明。

    在少有人关注的角落里,年少成名的郭敬明也已经40岁了。沿着他的人生坐标梳理,会看到一个起伏巨大的折线。折线的高点,他是富豪榜首位,折线的低处,他被人人喊打。

    1983年,郭敬明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4岁时,他被确诊为败血症。常年在病床上流连,再加上过于瘦小的身体,让郭敬明很少参与到同龄男孩的游戏中,转身投入到书籍里。上学后,郭敬明遇到一位老师,鼓励学生创作投稿,郭敬明就跟着投了几篇文章,他被选用的第一篇作品是写学校体操比赛的作文,被刊登在《少年先锋报》中缝最下面的一小块位置。版面太小,文章连标题都没有,只最下方署着郭敬明的名字,他因此得到5块钱的稿费。那时郭敬明上小学二年级,他看到自己写下的文字变成铅字,一股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后来,这种感觉被他形容为:神奇。

    但命运作弄,神奇的光景也不常在。2002年,郭敬明高考发挥失常,与心仪的大学擦肩而过。往常模拟考试,他的作文是提分项,60分的满分常常能考到58、59分。郭敬明估了自己高考的分数,发现高考作文自己只考了30分,他因此去了上海大学,人生的轨迹也在这一刻,偏了航线。

    郭敬明形容上海大学是一个“非常夸张的大学”。95%的学生都是上海本地人,大部分又是复旦大学落榜却不想去别的城市的优等生,心高气傲,家境优渥。

    郭敬明的专业是影视编导,整个班只有他一个外地人。课堂上,老师用上海话讲课,同学之间讲的也是本地话,陌生的语言体系让他难以融入,他开始意识到:“这个城市不属于我”多年后的一则采访中,出生在上海的鲁豫对这种感受感到不解,她试图向郭敬明解释,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很强。郭敬明的回答是:“那你要有钱。”

“当你周围的同学永远在用最新款的手机,他们都穿名牌的时候,你用着最老土的手机,只能永远吃食堂的时候,那你就会觉得这个城市不属于我。”

 

    上海的一切都太过繁华了,“周围全是高楼,最矮的那栋都比自贡的楼高很多”,可他偏要在繁华处扎下脚跟。

    大一学年结束,郭敬明学会了上海话。可他很少上课,整天窝在宿舍里睡觉、打游戏,空洞的生活只能在独自一人的写作中得到慰藉。他因此被扣了学分,挂了数门课程,甚至一直没有拿到毕业证。而此时,学业于他已经无关紧要,这时的郭敬明,已然在文坛声名鹊起。

 

    时间回到千禧年,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如约而至,这个作文大赛向现代文坛输送了大量青年作家,往前数,第一届的一等奖获得者正是与郭敬明齐名的韩寒。郭敬明一口气写了十几篇文章,陆续寄向上海,直到截稿日的当天,他才寄出最后一封。他想着,增加命中率,总有一篇被选中。“我是很认真地想要拿第一名,用尽全力地,朝向那个最虚荣的存在。”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