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志 陈鲁豫
转载
曾经,王源在演唱原创歌曲《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时,因用情至深于录制现场崩溃大哭。
“世界怎么这么安静,感觉被所有人抛弃,生活这么努力拼命,是不是也算一种远离。”
借着歌词,王源说出了自己的过往,亦道出了无数人的孤单心事——所谓的“我懂你”其实一直都伪命题,因为刀不扎在你的身上,你永远的不知道有多疼。
在这个始终讲究“效率”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是忙碌的,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于是他们便都活成了孤岛——渴望被拥抱,却又惧怕去负责。
如此,成年人便集体爱上了“有话直说”的干脆生活。不猜疑、不误解、不评价,这是优质倾听者的“职业道德”,更是所有倾诉者都梦寐以求的交流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来,这样“拥抱过后便路过”的对话其实很难,而鲁豫却想试上一试。
从2001年《鲁豫有约》开播至今,这名曾经的央视主持人、凤凰卫视的当家花旦前前后后采访了近1万人。无论是曾经显赫一时的富豪,还是在娱乐圈呼风唤雨的大佬,又或者被强大舆论裹挟的素人,鲁豫总有办法让他们直面自己的内心。对于公众人物,人们从不会停止对鲁豫的讨论。可无论如何你都必须承认,她总有办法让对方“说出你的故事”。
“我想做一个我能接受自己,一个专业的好的一个人,我能够保护TA的生活完成我的工作,任何一方面我都不想舍弃,我就是这样一个不够极端的人。”
在人人拥有麦克风,喜欢捕风捉影的时代里,鲁豫的克制显得格外稀缺与珍贵。
从媒体诞生以来的近百年,无论名人或素人似乎对于媒体拥有着某种天生的抵抗力。他们讨厌被“监视”的感觉,更厌恶有人在自己的“黑历史”上大做文章,可万事皆有例外。
一间演播厅,一张黄沙发,无论多么腼腆或伟岸的人在碰到鲁豫之后,都会选择主动将过往和盘托出。不回避、不掩饰,他们主动放弃“身段”,只等待她的提问与讨论。
大概是在2年前,在经历了奥运会退赛风波和闪婚闪离八卦新闻之后,退役的刘翔走到了人生的谷底。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指责,刘翔一度消沉,不愿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可崩溃过后,他还是选择了重新出发。在接受《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的采访中,刘翔与鲁豫去掉了所有所谓公众人物身上的装饰,像久别重逢的旧友一般,谈论过去的荣誉,亦坦诚如今的窘境。
完全放松的对话让身陷舆论漩涡中的刘翔,感受到了久违的舒适,他开始卸下自己所有的防备,开始与鲁豫畅聊人生。
“我能放过自己,别人不会放过自己,这都是每个人的命,我的命。”
当刘翔说出这话时,鲁豫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飞人”的无奈与辛酸。
雅典摘金,刘翔一战成名,可仅仅是8年之后,在同一个赛场上,他被伤痛打败,最终以极度悲壮的形式告别从前所有的荣耀。只是一瞬间,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只记住了“刘翔退赛”,却选择性地遗忘了他曾经带给祖国的荣光。
那天,鲁豫坐在刘翔对面,在其回忆完整件事情之后,她开口问道:“你那个时候感受到了所谓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吗?”
刘翔无奈地笑着回答:“那时候充分的感受到了。很多事很多人,冷嘲热讽,我当时还想谁能揍我一顿。”
不存在任何无用的寒暄,她借问题让嘉宾说出彼时内心所有的挣扎与痛苦。她在帮助对方解脱,更在帮助所有人明白:
谩骂过后,所有曾经的“言语施暴者”,都欠这名“奥运英雄”一句道歉。
在采访刘翔的过程中,鲁豫时刻保持着温暖的理性。不张扬,不刻意,比起风风火火地议论,她更喜欢在细微中看清事物的本质。
以小见大,这点在采访明星夫妻时,显得尤为重要。
“在外人看来袁咏仪很强势,但我觉得在家里一定是张智霖说了算”。在采访张智霖夫妇时,鲁豫一语便道破了二人在婚姻中的真正的相处模式。
多年的主持经验,给予了鲁豫敏锐的洞察力。而也是凭借这句话,张智霖夫妇得以向公众放下戒备,他们大方坦白两人“绝不是模范夫妻”,展现出夫妻生活中的磕磕绊绊。
不管是红极一时的当红小鲜肉,亦或是风光无两的商业巨子,甚至久经娱乐圈洗礼的明星伉俪 ( kàng lì ),在鲁豫面前他们都回归了本心的真。
因着这个原因,鲁豫总能在采访中收获许多“意外之喜”:
商界说一不二、敢怒敢言的董明珠在她面前卸下了防备,为她送上一个亲昵并真诚的拥抱;
争议与流量加身、粉丝无数的吴某凡在她面前正视了自己的内心,谈论起自己对粉丝经济的反思。
漫漫访谈路,鲁豫的每一次出场都带着惊喜与温暖,她身边的人听她说:
“采访不是一锤子买卖,我把你请到这里不是为了消费你,我希望未来我们还有感情交流。那就意味着我们要给彼此留余地,留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