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973】
读物本·旧梦与远山【15】教师的生命投入
作者:北斗祥雨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7143
8
13
11
1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全文37段,童庆炳的文章: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9-08 09:05:14
更新时间2023-09-08 10:03:07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仅限习读 若侵联删

教师的生命投入

1.

人们都知道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为什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呢?因为它要求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全部生命的投入。不是半个生命的投入,是整个生命的投入。我自己开始当学生,大学毕业后留校当教师。一当就是四十八年,我一直站在讲台边,从未间断。其中的体味不是语言能完全表达的。1998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散文《上课的感觉》发表在校报上,那是用我的教学经历注释我的老师启功先生为北师大题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也总结了我大半生从事教学工作的体会。后来改名为《我的“节日”》发表在当年的《人民文学》上面,被五六种刊物转载,还获了散文奖。那种散文一辈子只能写一篇,因为是用生命写成的。我这篇文章不准备重复那篇文章中的体会,想从教师的职业和生命的投入的关系来讲对教师职业的一种理解。

 

 

2.

当教师似乎只是站在讲台上,面对的是渴望知识的学生的眼睛,他不是上前线打仗,不要冲锋陷阵,不要拼刺刀,不要堵枪眼,难道也要付出什么生命的代价吗?是的。我认为最优秀的教师总是用尽生命的最后一口气来为学生服务的人。这样的教师很多。就我个人的见闻,我自己一生最佩服的有如下几位教师:

 

 

3.

一位是德国19-20世纪的大学教授恩斯特·卡西尔。卡西尔1874年出生于德国西利西亚的布累斯劳(今波兰的弗芬茨瓦夫)的一个犹太家庭。经过多年的努力后,于1919年起担任汉堡大学哲学教授,1930年起担任汉堡大学校长。在这期间,他逐渐创立了所谓“文化哲学”体系。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法西斯专政,卡西尔认为这是“德国的末日”,他辞去汉堡大学校长职务,离开德国。其后辗转于英国牛津大学、瑞典歌德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最后于1944年就任哥伦比亚大学。

 

 

4.

他的一生始终没有离开课堂。他对学生教育、爱护,可以用“忠诚”两个字来形容。他最后是死在课堂上的:1945年4月13日,在哥伦比亚大学美丽的校园里,一群学生围着卡西尔提问,卡西尔耐心地回答着、回答着,就在这时他猝然而亡,死在学生的怀抱里。恩斯特·卡西尔不但以他的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识征服了世界的学术界,同时也以他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的热爱而感动我们。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又是用生命来证明教师职业的神圣性的一位教师。

 

 

5.

另一位是华罗庚。华罗庚是中国数学大师,他的感人的生平事迹,他的享誉中外的成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实际上,华罗庚也是一位以自己的生命投入教育的优秀的大学教授,一位普通教师。从建国前到建国后,他曾先后在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大学担任教授。他的学生遍天下。他对学生提出“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的箴言。他要求学生的不仅仅是“速度”,而是“加速度”,“速度”是出成果,“加速度”是就是要提高成果的质量。老年华罗庚知道年龄不饶人,但他说:“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所以就在住院期间,仍坚持工作,而且说:“我的哲学不是生命尽量延长,而是尽量工作。”

 

6.

他逝世的情境,与卡西尔逝世的情境极为相似。75岁高龄的华罗庚1985年到日本讲学。那年6月12日下午4时,他站在东京大学的讲台上,讲“在中国普及数学方法的若干问题”,精神矍铄,先用汉语讲,后征得与会者的同意,改用英语讲,会场立刻活跃起来。他的讲演生动活泼、言简意赅,博得阵阵掌声。他越讲情绪越高,脱下了上装,解下了领带。原定的45分钟的讲演时间过去,又补充讲了20分钟。讲完后,听众热烈鼓掌,他准备从椅子上站起来表示谢意,突然,他倒下了,心肌梗塞,不治而亡。这又是一位用自己的最后生命抒写完自己教学生涯的教师。

 

 

7.

第三位是我的业师黄药眠教授。黄药眠是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他1950年从香港达德学院返回大陆,出任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从1953年起担任北师大中文系系主任。他对教育的献身精神是难能可贵的。1957年6月8日那天,他自己预感到过不久就可能遭到批判,不能再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于是决定马上给学生讲一个题为“美是审美评价”的题目,副标题是“不得不说的话”。他解释说,这是他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但没有完全准备好,可是时间不等人,要是拖下去,可能就没有机会给大家讲了。在场的学生都不能理解他的这番表白。

 

8.

6月10日,他就被定为“右派”,遭到了不应有的批判。这一批,就是长达二十二年之久。改革开放后,他的右派身份被彻底平反,可此时他已经垂垂老矣。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讲课对他来说是不相宜的。但是在1983年春天,80高龄的他坚持要给学生讲最后一次课。他走进了教2楼的一间教室。学生们起立迎接他。他在讲台旁坐下,他的手伸进书包。我们以为他是在拿讲稿。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拿出了三个药盒子,在讲台上一字排开,然后叫我过去,告诉我,如果他在讲课过程中突然倒下,怎样把药放在他的舌下……然后他从容地开始讲他的最后一课。这也是一位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而要把讲课进行到底的教师。

 

 

9.

真正的教师应该是用全部的生命抒写自己的职业的人。他的感觉中要有学生,他的感情中要有学生,他的想象中要有学生,他的理解中要有学生,他的思想中要有学生。必要的时候,他的装束,他的仪表,他的手势,他的微笑,他生命活动中的一切,都要以学生的需要为依归。我自己平时穿着是很随便的,但在上课的时候,我一定要穿上最漂亮的西装,系上最心爱的领带,把皮鞋擦个锃亮,不为别的,就是让学生看着舒服,让学生感到这位老师就是在穿衣这样的细小的事情上也是尊重他们的。

 

 

10.

我的几位当作家的学生描写对我的印象,毫无例外地都写到我的穿着。莫言、毕淑敏、迟子建、刘恪等学生都用诗意般的句子来描写我的穿着,甚至认为一位老师的穿着如何是能否获得学生“信任”的第一印象。其实,学生们不知道,我每次洗澡都是因为第二天有课,我觉得洗完澡之后,讲课时会平添几份精神。连洗澡也是为他们。

 

 

11.

你既然当了老师,你的生命就属于你的学生,你要用生命所拥有的一切,奉献给学生。学生才是你的“上帝”,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一直在诉说我的一个愿望:我不是死在病榻上,而是我正在讲课,讲得兴高采烈,讲得神采飞扬,讲得出神入化,而这时候我不行了,我像卡西尔、华罗庚一样倒在讲台旁或学生温暖的怀抱里。我不知自己有没有这种福分?!

 

 

12.

教师也是人,也要钱,没有钱是不行的。但是为了学生,你就不能斤斤计较。没有钱的活儿,只要对学生有益,你必须全心全意去做。从1994年起,我给我校文艺学一年级博士生开设“《文心雕龙》研究课”,每年讲一学期,每周三小时,至今已经讲了11届了。尽管这门课已经讲过多次,但每次还是要备课,有时高兴,自己在书房里朗读那古奥的《文心雕龙》,摇头晃脑,乐在其中。

 

13.

但是这门课按照我们学校的规定是不计工作量的,我辛苦了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拿不到一分钱。可我的课让这些新来的博士生知道怎样读书,怎样搞研究,怎样写论文,怎样思考问题,同一届的学生应如何团结成一个相互支持的集体……这就值。我会继续讲下去。

教师的生命是宝贵的。他的工作,不仅仅是用话语,是用全部心灵,是用全部生命,是整个生命的投入。他的生命永远属于他的学生。

(2006年3月2日)

 

人生七十

14.

时间是一种怪东西,有时你觉得它太长,过一日如度三秋,有时又觉得它太短,你的一生可能都快过去了,可觉得童年时光如在昨天。眼看就到古稀之年,生活似乎就快结束,却觉得生活才刚刚开始。航船好像刚从黎明时分美丽的港口起航,可转眼之间已经到达黄昏时分寂寞的港湾。人生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你尽管觉得那人生航船走了许多弯路,但已经不能回转,不能重新再来一次。

 

 

15.

你后悔,觉得浪费了虚掷了许多大好的时光,犯了许多已经无法改正的错误,如果没有虚度那些时光,没有犯那些错误,利用那些时光干什么什么的,那你的人生将如何更加美丽多彩更加幸福美满,将会如何青史留名,但这只是空想而已,因为你已经无法挽回。你获得的教训只能留给你的晚辈。但晚辈不见得听你的,照样走自己的路,照样浪费和虚掷大好时光,照样犯错误。可是你还想说,于是你的感言变成一种独语。

 

16.

这些年,我喜欢这样一个“手握青苹果”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独自到沙漠去冒险。他刚刚走近沙漠不久,就遇到了一阵狂风。在迎击狂风的慌乱中,他丢失了全部的行李,行李中有指南针、水、干粮和其他日用品。狂风过后,他在沙漠中茫然四顾。四面都是沙漠,他不知自己站在什么位置。他慌了。这时候他希望自己衣服的口袋里,还残留着什么救生物。他翻遍了所有的口袋,终于在一个裤子口袋里发现了一个青苹果。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于什么原因,往裤子口袋里塞了一个青苹果。他惊喜之极。他觉得有了希望。

 

17.

他闻了闻这个青苹果,觉得这是一个水库,是一个粮仓,且无比清香。他握着这青苹果,朝一个方向走去。过了一天,他没有走出沙漠,但他不失望,又一次看了看闻了闻青苹果。又过了一天,他还是没有走出沙漠,他仍然不失望,再次看了看闻了闻青苹果。第三天黄昏时分,他惊喜地看到了绿树红花,他终于走出了沙漠。这时候,他兴奋地又一次看自己手握的青苹果,发现青苹果已经变色,水分也差不多干了。他没有扔掉青苹果,而把它珍藏起来。

 

18.

我是一个偏僻山区里的贫苦农民的孩子,我能上完大学,随后又留校任教,随后又成为一位教授,随后又能指导研究生,纯粹出于偶然。如果不是手握青苹果,对自己前途充满希望,并为之不懈努力,那么我也许在小学毕业后,遵从父母的要求,留在他们身边,一边充当半个打柴和种地的劳动力,一边过早地娶妻生子,一生走不出那个封闭的小山村。

 

19.

再往后说,即使时光走到了1963年,我被定为“走白专道路”,从而心灰意冷,放弃学术研究;再往后,在1966年“文革”开始被打成“反革命”“阴谋家”时,从八层楼顶上往下跳;或者1990年又有人要整肃我时,躺倒不干……我的一生有许多机会和理由不再往前走,徘徊在人生的沙漠中,饿死,渴死,累死,痛苦而死,自杀而死,但我没有死,而手握青苹果,一步步走出人生的沙漠。

满怀希望,不懈努力,永远向前,前面就是人生的绿树红花。但这不是人生的全部。

 

20.

你能走出人生的沙漠,仅仅是你自己手握青苹果就能做到的吗?我前些日子编了一个题为“树林、倒影和湖水”的故事:一个景物十分秀丽的湖,湖旁边有一片美丽的树林,那树木高高低低,那树叶的颜色绿红相间,游人来到这里都要“啊”地一声,大叫起来,说太美了。可随后又会“哇”地叫起来:这倒影不是更美吗?你看这透明,这纯净,这写意式的画面,这摇曳多姿的图像!有一天,倒影对树林说:我的伙伴,你虽然站在我的头上,可游人来到这里总是更多地赞美我,看来我的美色还是比你强,不是吗?

 

 

21.

一阵风吹过,树林只是耸了耸肩,笑笑,不以为然,且得意地不容置疑地说:没有我,哪有你?!这时候,又来了一群游人,照样把倒影赞美一番。游人走后,倒影又忍不住说:难道你还不承认?树林保持沉默,根本不把倒影的话放在心上。秋天来到了,雨水少了,湖水越来越浅,终于有一天湖水干了。树林披上了秋天的盛装,五颜六色,更显得美仑美奂,游人为它的美丽所倾倒,纷纷按下了照相机的快门。它的伙伴倒影却完全消失了。人们不免遗憾地说,要是这湖有水就好了,这树林配上倒影不是更美吗?一阵风吹过,黄色的树叶飘落下来。由于湖水干枯,树林的树叶也越掉越多,终于有一天,树叶全掉光了。

 

 

22.

游人不再光顾这里。没有湖水,就没有树林,没有树林和湖水就没有倒影,没有倒影这里就会缺少美色。湖水、树林和倒影三者构成了那里的完整景色。倒影要知道感谢树林和湖水,树林则要知道感谢湖水与倒影,湖水也要感谢树林和倒影。人的一生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你的人生有时是倒影,有时是树林,有时是湖水,三者相互依存。在年近古稀的时候,我感激你,我的祖国,你的每一次成功与失败都牵动我的心,我为你高兴得流泪,或者为你痛苦得哭泣。感谢你,我的故乡,你给我辛酸而充满诗意的难忘的童年,让我时刻有乡愁的冲动。

 

23.

感激你们,生养我给我以生命和温暖的亲人,没有你们,就没有我。感激你,我的妻子,你给我的爱情、温暖和支持,你是我生活的源泉。感激你,我的老师们,你们是我的指路明灯,你们给我以知识和勇气,我的身上有你们的影子。感激你们,给我以各种机会的同志和朋友,没有你们是万万不行的。感激你们,我的学生们,你们给我以安慰、愉快和自豪,并使我年轻起来,即使现在你们摆开架势与我争论,我一样地为你们感到安慰、愉快和自豪,因为你们终于成长了。

 

24.

还有你们,孔子、孟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刘勰、李白、杜甫、苏轼、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席勒、马克思、恩格斯、普希金、别林斯基、卡西尔等等,你们留下的书本犹如知识的宝藏,让我挖掘了一辈子也不知道疲倦……如果我是倒影,那么你们就是湖水和树林;如果我是树林,那么你们就是湖水和倒影;如果我是湖水,那么你们就是日夜陪伴我并使我美丽的树林和倒影。

不忘祖国,不忘故乡,不忘前贤,不忘亲情,不忘爱情,不忘友情,不忘师生之情……一切给过我生命以各种各样滋养的人们都是我的上帝,我对他们永远怀着感恩之情。但这不是人生的全部。

 

25.

人要稳稳地站在大地上,难道是简单的吗?我经常想到古人用来煮食品所用的“鼎”。鼎有三足,所以才稳稳地站在大地上面。人生是不是也像“鼎”那样有“三足”呢?我写过一篇题为《祖母·山路·小溪》(本书改名为《祖母、小溪和山路》)的散文。记得我在那篇散文里回忆我每一次返回故乡的共同经历:我在回到故乡之后,总要先到祖母坟前鞠躬,献上一把鲜花,或者按照故乡的风俗,给祖母磕头;然后就是在家门口的小溪旁徘徊,回忆童年在小溪旁度过的愉快时光;然后就要跟我小时候一起上山挑柴的伙伴,游我们走过无数次的弯弯柴路。

 

 

26.

每次回家所做的事都有很大不同,唯有上面所说的这三件事是每次必做的。这是为什么?我在散文的结尾写道:“我终于体悟到,祖母、小溪和山路是童年对我的三大馈赠。祖母象征着爱心、亲情、善良、忠诚、宽厚、人性、人道……小溪象征着美感、艺术、自由、欢乐、享受、闲适、超脱……山路则象征着劳动、追求、勇气、决心、毅力、苦练、冒险、攀登……童年的三种馈赠构成了三组象征,犹如鼎之三足,这就是我的生命之鼎。有了鼎之三足,我才得以牢牢地站立在大地上。”我不敢吹牛我多么了不起,但我敢说,我心地善良,我热爱艺术,我喜欢不倦地劳动。

爱心、艺术和劳动是我的生命之鼎,是我能够幸运地走完和将要走完人生之路的保证。但这不是人生的全部。

 

27.

人开始的时候总要模仿别人,没有一个人不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不是可耻的事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学习的深入,你总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人生开出别样的花朵。牡丹花,国色天香,她开放时的美丽往往令观者人头攒动。可如果你只是一朵如米大小的笞花,根本没有人关注你,难道你就不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静静地开放吗?你的生命与牡丹花是一样的,你也有别样的美丽。我又编了“萤火虫和电灯”的故事:农村的夏夜,在一条小路旁,原是没有装电灯的。

 

28.

那时候,人们在夜间走过这条路,常常感到困难。幸亏有那么多如繁星的萤火虫不停闪烁的光,照亮了小路,使人们得以走过这段难走的路,人们感谢萤火虫。后来,人们在这里装了电灯,小路被照亮了,人们在夜间经过这条路不再困难,而萤火虫的光,被电灯的光所掩盖。人们感谢电灯。有一天晚上,萤火虫和电灯发生了争吵。电灯说:你萤火虫就不必再闪烁了吧!我的光是如此明亮,人们怎么会再需要你呢?萤火虫反驳说:你的光不是自己的,假如电厂不供应电的话,你就要消失,那时人们将重新需要我的光。

 

 

29.

尽管我的光是如此微弱,但我说自己的话,我发我自己的光。电灯正要批驳,突然电厂出了故障,停电了。电灯灭了,可小路上仍然有亮光,人们发现那是无数萤火虫闪烁的光。我长期教书,我追求自己的一些教法。我研究,我竭尽全力提出一些想法。这些都属于我自己。尽管我的声音是那么微弱,但我庆幸这里有我的光。

不论我们做任何工作,我们都要说自己的话,发自己的光,不怕那话分量不够,不怕那光微弱暗淡,怕的是没有属于你自己的话和光。但这不是人生的全部。

 

 

30.

人的天赋的确有差异,但差异并不大。大多数人的天赋属于中等,非绝顶聪明,也非愚顽不敏。我自己也是如此。天赋不可信,我更相信专注与用心。人只要不受外界的影响,走自己的路,就能到达终点。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青蛙要爬一个高塔。他们争先恐后往上爬。过路的人看见这群青蛙的愚蠢行为,就大声喊起来:哎,塔这样高,你们是爬不上去的。于是有一些青蛙停止了爬塔,退下来了。可还有青蛙继续往上爬。人们又叫喊起来:哎,你们是绝对爬不上去的,赶快下来吧。

 

 

31.

于是又有一些青蛙退了下来。经过人们几次喊叫后,所有的青蛙都退下来了。只有一只青蛙继续往上爬,不管人们怎样喊,那只青蛙都不听。最后这只青蛙终于爬上了塔顶。待这只青蛙从塔顶下来后,人们问他:你凭什么精神爬到塔顶?青蛙摇摇头。原来这是一只耳朵全聋的青蛙,他根本没有听见人们的喊声,丝毫没有受到别人的干扰,他只是凭着自己的专注和毅力才爬上塔顶的。

 

 

32.

我的一生常常不能由我自己选择,但有几次机会是勉强留给我选择的空间:1963年我选择了读书和研究,没有想做行政干部;1966年8月“文革”初期,我被摘去了“反革命”帽子之后,没有上“井冈山”公社,当起了“逍遥派”;1975年我坚决辞去学校“大批判”组长的职务,回中文系当了一位普通教师;1989年1月,我辞去了似乎前途“看好”的校研究生院副院长职务,回教研室整顿北师大文艺学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多少人来劝我,向我喊话,可我没有听见,我是那只聋青蛙。

确定自己的目标,做自己想做的事,专心致志,长期积累,不动摇,不气馁,也许你就会接近你的目标。但这不是人生的全部。

 

 

33.

人都觉得自己的选择总是最好的,事实不是这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经验,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志趣,不同的目标,要学会尊重不同的人不同的选择。我曾编过这样一个故事。“小溪和石头的对话”:小溪旁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巨石千百年来岿然不动,永远站在那里。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水涨水落,它总是蹲在那里,用冷眼观看着世界的变迁。小溪则流动不止,无论日升日落,无论白天黑夜,用它的哗哗的流水和浪花唱着歌。水主动,石主静。水流的理想是奔腾向前,石的理想是坚定不移。没有理由贬责石头而独尊小溪,也没有理由独尊石头而贬责水流。

 

34.

每个人的健康3的选择,都有可贵之处。我们一生都要学会尊重别人,尽管别人与你那样不同。

我身上缺点不少,一辈子做过许多错事,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尊重我周围的每一个有不同性格和毛病的人。谁没有缺点和毛病,你,我,他,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毛病。我们难道不应该彼此容忍和原谅吗?但这不是人生的全部。

 

35.

人的一生都在寻找幸福,但幸福在哪里?金钱吗?金钱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幸福。权力吗?权力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幸福。妻儿吗?妻儿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幸福。幸福如同穿鞋,你穿了一双鞋,却不觉得那鞋的存在,鞋没有引起你自己的注意,也没有引起别人的欣赏与议论,那种感觉就是幸福。鞋太长了不好,鞋太短了也不好,幸福是穿一双合脚鞋时的那种感觉。

 

 

36.

幸福在于你寻找到适合你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你不觉得勉强,不觉得不安,不觉得为难,不觉得尴尬。生活像天空蓝得那样自然,像小草绿得那样平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特别欣赏王维这个句子,那种自然而然,随遇而安,可又总能发现美的境界,可能是人生的极境了。但这也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的全部在你感性与理性全部展开的过程中。你能忍受贫苦,也能享受富有。没有体会过贫苦不是真正的人生。

 

 

37.杀青段

你能够哭泣,也能够欢笑,不曾哭泣的人不能体会真正的人生。你尝过挫折和失败的痛苦,也有过成功的喜悦,没有尝过挫折和失败的人也不能领略真正的人生。你能够在黑夜中坚守,也能在阳光下劳动,没有努力在黑夜中坚守的人也不能领略真正的人生。你能欣赏春天的美景,也能忍受冬天的严寒,没有经过严冬的人不能体会真正的人生。你有清醒的理智,也有丰富的感性,没有理智的人也不是真正的人生。啊,人生的全部就是你尝遍了生活的甜、酸、苦、辣,经历了风、霜、雨、雪,体验了阴、晴、圆、缺!

(2005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