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61】
读物本·名人故事【孟小冬】惊才绝艳京剧女皇
作者:妙音🎵🎶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近代字数: 9438
60
108
115
1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全篇48段,孟小冬,一代京剧女皇,一身傲骨,半世峥嵘。被梅兰芳辜负,被杜月笙独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2-12-26 16:54:24
更新时间2022-12-26 17:02:41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习读专用,不作商用,如侵联删。

 

 

 

 

 

孟小冬:惊才绝艳京剧女皇

 

1.

她是民国女人中惊才绝艳的一位:长于梨园世家,7岁开蒙,12岁挂牌公演,16岁即已在上海滩一炮而红了;她长相出众,颜色、气质较之民国最当红的交际花也丝毫不逊色。她又是民国女人中别开生面的一位:唱老生,挂髯[rán]口,着厚底靴,眉梢吊起,扮相英武,嗓音宽亮,唱腔了无雌[cí]声,一出口往往惊艳四座;做功毫无女儿家之态,竟至得到“梨园冬皇”的美誉。她就是“坤生”里前无古人、人称“京剧第一女须生”的孟小冬。

 

 

 

 

误打误撞进梨园

 

2.

孟小冬原本不姓孟,小名也不叫小冬。她本名董若兰,1907年生在汉口,亲生父母包下满春茶园演员的伙食为生计。孟小冬7岁那年,满春茶园来了孟家兄弟组成的京剧班子前来表演。演出期间,孟家班的伙食自然也是包给董家,兄弟几人分头寄宿在当地人家,其中,孟家五爷孟鸿群住在董家,开始了与董家女儿短暂的相处。五爷特别喜欢乖巧、聪明、伶俐的若兰,称她为“小董”,常常带她去听戏。小董小小年纪,未曾经人提点,在听戏时却总是入迷,偶尔还能学上两句,也唱得有模有样。更重要的是,五爷与小董相处十分愉快,索性就认了小董做干女儿。

 

 

3.

很快,孟家班结束表演即将离开汉口,而小丫头早已与五爷难舍难分了。董家包括小董在内共育有五个子女,再加上小董的父母二人即便将全部心力都花在维持生计上面,家境也依然捉襟见肘,见小董与孟家五爷相处那么好,便索性让女儿随了孟家班闯荡江湖去了。后来,小董改随孟姓,名字则由“小董”改为了“小冬”。孟小冬跟着孟家班回到上海后,接受了最早的戏剧启蒙教育,老师是孟家姑夫仇月祥,教的是老生。就这样,孟小冬进了所谓“坤生”行当。

 

 

4.

京剧里有一种说法叫“乾旦坤生”,是指乾坤颠倒,阴阳互换,由男人演旦角,而由女人演生角。“乾旦”有着悠久的传统,自京戏诞生以来,女人连去戏园听戏都几乎不可能,更别提抛头露面去演戏了。所以,一应的女性角色,便都由长相俊美、身段体态柔和、能够模仿女性尖细嗓音的男子来出演。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旦”的梅兰芳、程砚[yàn]秋、尚小云、荀慧生便是“乾旦”的代表性人物。女子可以公开唱戏,始于光绪初年的京剧女班“髦儿戏”,自此以前,女性唱戏仅见于达官贵胄[zhòu]豢养的家伎戏班。

 

 

5.

女人被允许登台唱戏本来就晚,再加上女性同时从嗓音与体态上模仿男性,比男性模仿女性更加困难,因而,有勇气选择坤生的行当,并能够达到极高艺术造诣的女性少之又少。孟小冬很早就登台演出,16岁因一次机缘巧合,在上海一炮而红。彼时,她拜了上海共舞台老板娘兼台柱子露兰春为师。露兰春的拿手好戏是《宏碧缘》里的骆宏勋[xūn],每每出演,必定叫好又叫座。但这位师傅却跟人私奔了,留下孟小冬救场。孟小冬打小就混戏园子,艺龄也有好多年了,又不怯场,几场《宏碧缘》演下来,“票房”号召力居然丝毫不逊于师傅露兰春。自此,孟小冬老生的名头,开始在上海滩走红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

 

6.

18岁,是孟小冬人生的转折点:她遇到了梅兰芳——她一生挚爱,也是她心底最触碰不得的伤口。那是1925年。彼时,孟小冬已经在南方小有名气,也拥有了一大票戏迷,有她参演的剧目往往一票难求。若她能够安于既有的成就,或许,不管风云如何翻涌,世事如何变迁,她起码会拥有安稳平静的内心。但孟小冬知道,京剧的正统是在北方,京剧的根是在北平,若是不能得到北方观众的认可,只偏居南方一隅,即便名气再大成就再高,终究也不过是“野路子”而已。

 

 

7.

许是骨子里就带着的倔强,许是多年唱生角的经验使她的性格愈发刚烈,孟小冬几乎是没有丝毫犹豫就选择了北上,先去天津,后来长驻北平。所以,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她与梅兰芳是要相遇的。孟小冬初到北平,一切都得重新开始,但她扎实的功底与过人的天赋,使她能够在名角遍地、观众品位极高的北平迅速站稳脚跟,成为最红的生角;而长她十三岁的梅兰芳,已是“伶[líng]界大王”,在旦角行当里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8.

孟小冬来到北平的那年8月,在一次大腕云集的义演中,她和梅兰芳相遇了。当天的排戏,大轴是梅兰芳与杨小楼合演的《霸王别姬》,压轴是余叔岩与尚小云合演的《打渔杀家》,排序仅次于大轴戏与压轴戏的倒数第三场戏,便是孟小冬与裘桂仙合演的《上天台》。这三场戏的阵容用“华丽”两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梅兰芳的名头自不必说。余叔岩何许人也?第三代“老生三杰”之一、“谭派”艺术的集大成者、“余派”艺术的开宗立派者。杨小楼,因为在武生行当里自成一格而开创了“杨派”,并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尚小云,与梅兰芳共同名列于“四大名旦”之一;裘桂仙主演净角,开创了“老裘派花脸”。

 

 

9.

18岁的孟小冬,从年龄到资历,都差着辈份,但与这些在京剧表演中自成一家的大腕儿们同台,她非但没有丝毫怯场,简直就是大家风范!那场表演之后,孟小冬在京津的名头迅速打响了。可终究还是女人。即便在舞台上的角色不是皇袍加身便是绿林英雄,卸了戏妆,换回女装,孟小冬依然是为了爱情会奋不顾身的那类人。那天坐在剧院里看孟小冬表演的观众决然想不到吧,唱戏时气度非凡的孟小冬,在后台看到梅兰芳时是怎样一副娇羞情状,她柔声喊他一声“梅大爷”,就再不知从何说起。

 

 

10.

面对孟小冬的那一声喊,梅兰芳在想什么呢?我们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对她,他完全没有名角儿的架子:孟小冬当时的艺术成就虽未至化境,但也早已到了低估不得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她的美,置诸梅兰芳见过的女人中间,恰似一盏定窑宋瓷,混在满目皆是的景泰蓝器物里,简静、珍贵,摄人心魄。孟小冬与梅兰芳第二次相见,不过仅仅隔了十天,是在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王克敏生日堂会上。这一次,她已经摇身一变,从“梅大爷”压轴戏的陪衬,成为与其比肩搭戏的另外一位“角儿”了。

 

 

11.

曲目是《游龙戏凤》,只不过,这次的表演真真是“阴阳颠倒”:孟小冬演风流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梅兰芳演聪明伶俐品貌一流的凤姐;孟小冬唱念间尽显真龙天子的潇洒倜傥,梅兰芳吟哦[é]颦笑里全是乡野女子的天真可人……总之,两个人生生是把一出先是皇帝调戏民女,后是布衣封妃变作枝头凤凰的平铺直叙戏演得高潮迭起。那场《游龙戏凤》,本是孟梅二人第一次搭戏,在此之前,别说排演了,连台本都没对过。可在旁人看来,舞台上的那一对,一来一去,一进一退,一张一弛之间,明明就是默契十足的恩爱眷侣啊!要是脱去戏服过上寻常生活,他二人还是夫妻就好了!

 

 

12.

当时,梅兰芳身边有一个小小的团体,所谓“梅党”,类似于现在的经纪团队,但比现在的经纪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他们不光安排梅兰芳的演出行程,连梅兰芳的生活起居、家室朋友统统都要过问。梅兰芳本人则跟孟小冬一样,也是小小年纪就学唱戏,什么劳什子的“人情练达”与“世事洞明”一窍不通。所以,梅兰芳的人生大半,基本上都是由梅党操控的。在孟梅二人表演的当口,舞台下的两位梅党齐如山和冯耿光早已拿定主意,要撮合这一对璧人,让他们把戏本中的缘分,平移到生活中。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