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335】
读物本·【半小时漫画故宫1】篇贰
作者:幼鱼出听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8556
16
33
26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本集40段。阅读本系列,建筑、珍宝、历史、文化全看懂!通过诙谐的语言和漫画的形式,告诉我们,故宫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处处有讲究,处处皆学问…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10-05 08:44:54
更新时间2023-10-07 10:16:09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半小时漫画故宫1】篇贰

四 皇家礼制的巅峰

1.   紫禁城并不是一座宫殿,而是一群宫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它们气势恢宏,占据了紫禁城的中心。

它们也突显着皇家礼制的巅峰,主要是因为:

它们承载着——皇家的面子!

咱们先从功能的角度来好好说说。

(一)三大殿,功能有排面

古人认为“礼”关系到国家兴亡,是重中之重。所以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就是举办典礼。

古代礼仪分为五大类,也叫“五礼制度”。

2.   除了最重要的新帝登基,皇帝过生日(又叫万寿节)、册封皇后等一系列重要活动都会在太和殿举行。

所以太和殿不仅是皇帝的象征,也是国家的象征,地位非常高。

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作为国家的“头儿”,皇帝更要起带头作用。

在清朝,皇帝每年春天都会去先农坛祭祀、耕地。祭祀用的祝版,耕地用的种子、农具,都会在中和殿接受皇帝的查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重要活动也在中和殿举行,比如皇帝会在这检阅玉牒(皇帝的家谱)。

3.   一个国家要想做大做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有人才。保和殿就承担了筛选人才的功能。

这里会举办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场:殿试。科举考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由皇帝钦定。皇帝让他们成为自己事业上的左膀右臂。

(二)三大殿,建筑有排面

三大殿除了功能有排面,从建筑的规模来看,也体现着皇家的面子。因为——三大殿代表着古代建筑的最高等级!

想要了解古建筑,主要看这三部分:台基、屋身、屋顶。

咱们从下到上,挨个儿讲讲。

4.   台基

远古时代,人们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这样原始的房子,有两个致命缺点:第一,建筑原材料是木头,埋在土里很容易腐烂。第二,古人大多住在河边,一旦河水泛滥房子就成了水帘洞。

古人毕竟不是猴,老住在水帘洞里没有安全感,于是人类开始走向地面!

所以台基的作用,说白了就是:房子离地了,水分就上不去了!幸福的生活又占领高地了!

之后人们又从佛教那里汲取灵感,给台基做外表升级。佛像的底座叫须弥座。

随着佛教的盛行,皇宫吸收了这些元素做装饰,并用于皇宫等重要建筑的台基上。

5.   须弥座是一种统称,其实就是一个底座,雕塑、建筑下面都能使用。

如果看到这种有一个小蛮腰的底座,大概率就叫须弥座。

由于建台基花费不少,所以后来台基的层数也体现着建筑的不同等级。

紫禁城里三大殿的台基,有高高的三层,显示了皇家建筑的磅礴气势!

6.   屋身

在古代,墙只是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真正承重的是柱子。

有学者认为,这样建房子的灵感很可能来自森林。既然房子由柱子组成,那么柱子越多,房子尺寸也就越大。

下图这样一栋房子,尺寸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面阔的间数越多,房子的等级就越高。

皇家宫殿:面阔是九间甚至更多。

官衙:面阔是五至七间。

百姓:不管多有钱,也就三间房。

像三大殿中的太和殿,等级最高,所以它的面阔有十一间!

关于十一间面阔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在这里先卖个关子,我们后面再讲。

7.   屋顶

中国古代的房子大多是平层,为了显示气派,就会给建筑加屋顶,“戴高帽”。

我们还是以太和殿为例:屋顶备受古人重视,尺寸甚至能和屋身相媲美。

屋顶同样也有等级之分。

总的来说,要想显示等级高,就给建筑“戴高帽”,戴了就气派,气派了皇帝就能乐。这就是传说中的“戴高乐”!

8.   但万万没想到,三大殿也会迎来火灾,给皇帝们带来不同的挑战。

(三)三大殿,皇帝的脸面

从明朝初建到现在,三大殿发生过四次大火,分别对应四位皇帝。

面对火灾留下的烂摊子,为了维护帝王的脸面,四位皇帝表现出了四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9.   最强硬的皇帝——永乐皇帝

话说当年,朱棣终于摆平了大臣的反对,迁都到北京,住进了日思夜想的新皇宫。但搬进去还不到三个月,就听见咔嚓一声雷响!

打雷带来的这把火,烧得朱棣心如刀割。这下大臣们炸锅了:这是老天爷的警告!迁都这事不合规矩!

但是强硬的朱棣决不妥协,不仅杀了一个反应最激烈的大臣,还让其他大臣在午门外跪着检讨、反思。

在朱棣的高压手段下,这事算是圆满解决了。至少在朱棣这一朝,没人敢再提迁都的事。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棣手段强硬,可以压平迁都路上的一切阻碍,他是——皇帝中的压路机!

10.   最有心机的皇帝——嘉靖皇帝

面对同样被烧毁的三大殿,嘉靖皇帝的反应和朱棣很不同。

这就要讲到当年继承皇位的事了。

嘉靖皇帝上位属于意外捡漏。当时上一任皇帝明武宗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他没有儿子,也没有亲兄弟,所以选谁继位就成了难题。最后大臣们选了武宗的堂弟继位,就是嘉靖皇帝。

但很快,老臣们又觉得堂弟毕竟不是亲弟,以这个身份继承皇位,不符合礼法。于是,他们上交了一份超出想象力的、足以酿成人伦悲剧的提案:加入孝宗一家,成为武宗名义上的亲弟弟!

11.   嘉靖皇帝虽然年轻,但不是任人宰割的主儿,他坚决反对这个亲爹变叔叔的操作。

他不断培养自己的亲信,清洗旧大臣的势力,后来追封亲爹为皇考,大伯孝宗为皇伯考。

古人称去世的父亲为“考”,所以嘉靖皇帝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干爹可以认,但亲爹永远是亲爹!

这就是明朝有名的大礼议之争。表面上是嘉靖皇帝找爸爸,背后却是新皇帝努力把老臣踢出权力中心,将皇权紧握在自己手中。

等到后来,三大殿遭火灾重修后,嘉靖皇帝大笔一挥,改了三大殿的名字。

12.   本来奉天殿的含义是“把上天的福泽传给万民”,现在改为皇极殿,意为“皇权至高无上,不容置疑”。

可以说,嘉靖皇帝凭着高超的心机,维护了自己“正统”的至高权力,清洗掉了威胁自己的一切势力,让我们尊称他为——皇帝中的洗衣机!

关于嘉靖皇帝改三大殿名字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嘉靖皇帝信奉道教,不喜欢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这种儒家风格的名字。

13.   最贪婪的皇帝——万历皇帝

到了万历皇帝当政时,三大殿被火烧后又是一地渣。想把这一地渣攒回原样,有两个难题:没有木料,没有钱。

万历皇帝一拍大腿,觉得解决这件事很简单。没木头就发动百姓去伐,没钱就多收百姓的税。

当时万历皇帝还在“花式”打仗,国库几乎被耗尽,伐木的苦役和各种税赋把百姓榨了一遍又一遍,搞得百姓的怨气都要炸锅了!

这样的皇帝,也被人们戏称为——皇帝中的碎钞机!

虽然经过这几次意外,但明朝的皇帝们还是将三大殿修回了原样,但在这个过程中,木材被过度消耗,为后来太和殿的重修埋下了隐患……

14.   最无奈的皇帝——康熙皇帝

讲完明朝三大殿的火灾,咱们再来讲讲清朝三大殿的唯一一次大火。

清朝统治者一上来,先给三大殿改了名字。

主要突出一个“和”字,因为清朝毕竟是少数统治多数,改个名字可以团结全国百姓。

然而到了康熙年间,一次西膳房着火,火势顺着风烧到了太和殿,三大殿又着火了!

直到现在,我们都无法确定西膳房的位置在哪里。

和明朝的天灾比起来,清朝的这次人祸告诫我们:消防安全千万条,厨房用火第一条!

15.   正当康熙皇帝打算坚强起来重建大殿时,他猛然发现,由于明朝皇帝的过度砍伐,现在已经没有合适的大木材来重建恢宏的太和殿了。

对此他的回答是:木材尺寸不够,咱们数量来凑!

所以重建后的清朝太和殿,虽然比明朝太和殿体积小,但是开间从九间变成了十一间。

康熙皇帝没想到在盖房子这件事上,他竟然要给明朝的皇帝们收拾残局。还好收拾得挺干净,这样的皇帝,混子哥称他为——皇帝中的扫地机!

16.   不只是三大殿,紫禁城里的宫殿从明朝初建到现在,修修补补,改建、重建,虽然格局变化不大,但是大部分宫殿已经不是最开始的模样了。

作为礼制的巅峰,三大殿不仅在国家大事中彰显着皇家的气派,也在灾后重建的涅槃中诉说着帝王的心事。

有时他们收到大臣“以礼之名”的反对,迁都、认父都遇到阻碍;有时他们正好“以礼之名”实现心愿,改殿名,收税,建更多开间……

在争执斡旋间,三大殿以如今的雄伟样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们背后有更多故事等待着我们探寻。

五 国家栋梁的选拔

17. 咱们在前面介绍了三大殿,这篇再讲讲保和殿的那些事。


明朝时,在一些大典前(比如册立皇后、皇太子),皇帝常常在此更衣。

到了清朝,随着新主人爱新觉罗家族的到来,它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用途变得更加多样。总结起来就是三件事——睡觉、吃饭、打排位!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清初,看看那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事。

(一)睡觉——帝王暂居处

清初的时候,当爱新觉罗家族风风火火地进入紫禁城时,他们发现:刚经历过战乱的紫禁城,还没有达到能够舒适入住的水平。

但当时的局势还没完全稳定,想要全面翻修整个紫禁城,精力和财力都不允许。

于是老爱家只好忍痛作出决定:先集中所有精力修整前朝三大殿。

18.   等三大殿修得差不多了,顺治皇帝就先住进了保和殿。

多提一嘴,保和殿的名字也几经更改。如顺治二年从建极殿改名为保和殿,顺治居住的时候改名为位育宫,等到康熙居住的时候又称清宁宫。

满族人有“择高而居”的传统,喜欢住在高一点儿的地方。一来住在高处,象征着高人一等;二来登高可以望远,安全性也更强。

正好紫禁城里,前朝比内廷高。

所以,顺治皇帝暂住在保和殿,既符合老家人住在高处的习惯,心理上又过得去。

皇帝在太和殿办公,把保和殿作为寝宫,也算符合“前殿后寝”的规矩。直到顺治十三年,皇帝才搬回内廷的乾清宫居住。

所以,清初的保和殿是基于现实情况,才变成了皇帝的临时卧室。

这件事也体现了爱新觉罗家族的灵活应变:横竖都是个大宫殿,住进去怎么也不亏!

19.   (二)吃饭——皇家宴会厅

前面我们也提过,宫里的建筑是由很多木头做成的柱子支起来的。

从上往下看,支撑宫殿的柱子,应该是这样排列的:

而明朝在建造保和殿的时候,特意减去了一部分柱子。

这种减柱子的建筑方法叫作减柱造,能在宫殿里留下一大块区域,优点显而易见——能容纳更多人啦!

那么……人多的地儿,适合干啥呢?

于是,因为殿里足够宽敞,保和殿常年承办各类皇家宴席:各种节日宴、嫁女婚宴、送行宴等…

从清初开始,保和殿就举办了一场又一场国家级的盛大宴席,可谓——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宴席!

20.   不过,作为前朝大殿,只管睡觉和吃饭肯定不够。所以保和殿还负责一项重要的国家级赛事:科举殿试。

(三)打排位——科举殿试场

我们需要先弄清楚:科举是咋回事?

为啥会有科举?

众所周知,古代社会等级森严,普通人要想往上爬,得靠选拔。至于怎么选,得看你生在哪个朝代。

战国以前,前途靠血缘关系,只要家人牛,前途不用愁。

21.   到了战国时期,普通人要想往上爬,得靠军功。

尤其是秦国,军功分二十级,在战场上砍的人越多,官位越高。

汉代选人,采用的是察举制。这种制度规定,让各地的地方官来考察、推举人才。

当时,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所以地方官在推举时,最重视孝和廉这两种品质。

但这种推举方式有一个很明显的漏洞:容易滋生“关系户”。时间一长,各种不公平以及拉帮结派的现象就出现了。

于是到了隋唐时期,一种更公平的选人方式诞生了。

通过考试,让大家共同竞争,使普通人也有做官的机会,这一制度就是——科举制!

22.   科举考试具体怎么考?

历史上,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有过不少变动。一个人的科举之路,大致是这样的:首先在本地参加资格赛,也叫作童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轮。考中之后成为秀才。然后前往省城参加乡试。

考中之后成为举人。举人中的第一名,叫作解元。之后前往中央的礼部参加会试。考中之后成为 贡士。贡士中的第一名,叫作会元。

最后前往皇宫里参加殿试。殿试前三名就是我们常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殿试的排位分三等:

一甲,就是前三名,赐进士及第;

二甲,赐进士出身;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通常能闯到“殿试”关的,全国不过一两百人。

而且乡试每三年才举行一次,考不上就得再等三年,不少人因此熬白了头。

23.   于是为了能早日考个好成绩,少不了有人剑走偏锋,选择作弊。

科举作弊与防范

在科举制刚确立的隋唐时期,考场纪律还不完善,有五花八门的作弊手段。

夹带:带小抄。

枪替:找人代考

通关节:勾结考官。

这可真是——手段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

24.   到了宋朝,科举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统治者为了防范作弊,使人才选拔制度更规范、更公平,花了不少心思。

结保报考制:考生互相担保,一人作弊被抓,其他人也受牵连。

浮票制:设立准考证,一证对应一人,以防替考。

锁院制:参考人员都住在一起,与外界断联。

糊名制:遮盖考生信息,包括姓名、籍贯、祖上三代的姓名。

誊录制:把试卷重抄一遍再给阅卷官批改,以防考官认出考生字迹徇私舞弊。

这一整套的防作弊方式,让人惊叹——这场考试,考验的不仅是考生,还有监考老师!

25.   古代对科举的重视也影响了当时的婚姻文化。

当时的“土豪”人家,会派用人守在科举放榜现场,见谁考中了就把人当场拿下,带回家里做女婿。

这就是宋朝流行一时的“榜下捉婿”。

讲到这里,似乎科举是个挺不错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但事实上,公平只是相对的,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意外。这一点在殿试的排位赛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殿试排位赛

殿试这个环节,会由皇帝直接参与。

这样一套组合拳的结果就是——朕说啥就是啥!

26.   由于皇帝的不同喜好,有时考生们也会遇到一些倒霉的事。

①都是名字惹的祸

皇帝在殿试时知道每个考生的名字。

明成祖时期,有个原本殿试成绩最好的人叫孙曰恭,但当时皇帝觉得“曰恭”二字写在一起和“暴”太接近——这名字太暴力,不喜欢!

于是硬生生地把人家改成了第二名。

历史上倒霉的人可不止他一个。相传同治时期有位叫王国钧(谐音:亡国君)的“准”状元,就因为名字听起来不吉利,被取消了第一名的成绩,还被打发到偏远地方做官。

27.   ②都是地方惹的祸

过去由于南方经济发展得好,读书氛围也好,所以长久以来状元多出自南方。

乾隆时期,因为江浙地区出的状元太多,有一年皇帝硬是把当年原定第三名的陕西考生王杰钦拔为状元。

对个人来说,这样的安排不算公平,但对统治者来说,这么做是为了平衡地区而作出的选择。

所以科举考试不仅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也是统治者用来稳定社会的一种方式。

28.   只可惜,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得脱离实际。考试要求写的文章包含八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固定格式,必须严格按照格式写,考题也只跟四书五经有关。

因此出现了八股文。

科举考试逐渐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最终只得随着清王朝一起退出历史的舞台。

保和殿虽然看上去只是个睡觉、吃饭、打排位的地儿,但事实上——它曾在觥筹交错中见证过王朝的兴,也在奋笔疾书中目睹了王朝的衰。它留给后人的,不只是宫殿本身,还有它承载的记忆。

六 后三宫里的东北形象

29.   前面咱们讲了三大殿,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到后三宫。

关于前两个地方,咱们之后会在下一册细细道来,今天主要来讲讲后三宫中的——坤宁宫。

自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坤宁宫就一直是皇后的地盘,明朝历任皇后的吃喝拉撒都在这。可到了清朝,皇后就没这福气了……

从清朝开始,皇后的寝宫就在东西六宫里随机挑一个,坤宁宫则有别的用途。为啥会有这种变化呢?

这还要从清初说起……

30.   当时爱新觉罗家族刚来北京住进紫禁城,在百废待兴之时,心中却又有那么一丝念旧:唉,牛羊肉不如家乡的锅包肉香啊!

身边人秒懂:准是想家了,那咱整点儿老家元素!

于是他们对着皇宫就是一顿改造,其中就包括坤宁宫。

就这样,坤宁宫迎来了整体布局的大变样,从单一的住房变成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房屋!

整个改造过程生动体现了老爱家对祖先的崇拜!

31.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为什么要崇拜祖先?

很久很久以前,在原始部落中,物质不太丰富,生活比较贫困,但有这么一些人发挥超常,令人赞叹,如:燧人氏取火、神农氏发展农业等,这都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事!

这些丰功伟绩被代代相传,原始社会的人们就形成了对祖先的崇拜。

后来随着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并且开始倾向于把东西都留给自己的后代,这种继承制又进一步加深了古人对自家祖先的崇拜。

不仅如此,古人普遍相信:过世的祖先依然具有神秘力量,可以保佑子孙。

32.   从商周开始,人们完善了祭祀祖先的体系,把对祖先的崇拜融入国家礼制中。

之后随着儒家文化的盛行,儒家倡导的“敬天法祖”思想也进一步让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普遍。

这下他们更坚定了:要向祖宗多拜拜,才能和烦恼说拜拜。

对坤宁宫的改造究竟是怎么体现出祖先崇拜的呢?咱们一个个来看!

坤宁宫,必须要记祖!

不管我们去哪儿,总会记得祖先留下来的传说、生活习惯、做事规矩。而坤宁宫就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硬件改造,体现对祖先的惦念。

33.   ①祖先爱骑射——改窗

满族人是在马背上得的天下,骑射那可是看家本领。

于是老爱家干脆将坤宁宫的窗子改造得像一排长箭,凸显了满族祖先骑马射箭的霸气!

这样的窗格在上、中、下三部分横穿木条,也被叫作“一马三箭直棂窗”。而中轴线上的其他建筑依然保留菱花窗的样式。

②祖先爱暖和——加炕

对生活在东北的满族祖先来说,一到寒冷的冬天,最要紧的事就是取暖。

为此,老爱家在坤宁宫西侧的房间加上了炕!

③祖先要防风——挪门

为了在冬天进一步取暖,东北的满族祖先曾经特意把大门设置在东侧。

这样的布局在防风的同时,能让屋内的热量聚集。

34.   而在北京的紫禁城,由于明朝的前房主是地道的中原人,啥都讲究一个“中”,所以中轴线上的建筑都把门开在正中间。

于是为了顺应满族习惯和中原传统,坤宁宫的正门被挪到了中间偏东侧的位置。

就这样,祖先们的生活习惯在坤宁宫里得到了传承和纪念。

坤宁宫,必须祭祖!

经过一番改造,坤宁宫的西边留下了更多的空间。

为啥在西边祭祖呢?

在满族的创世神话中,满族祖先曾经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迷失了方向。于是天母派了东南西北四位方向女神为他们指明方向。

代表西方的女神最先赶到,于是西方就成了人们最先认识的方向,帮人们摆脱了迷路的困境。

35.   也有研究认为,在传说中,天母派出的还有一位中位女神。

于是满族人就把西看成最重要的方向,可谓——屋以西为贵。因此,房屋的西侧不仅可以用来祭祀祖先,还可以祭祀祖先信仰的神灵!

满族人起源于东北的白山黑水间,那里有草有木,还有各种可爱的生物。

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一直都相信万物有灵,所以啥都信仰!

这种崇拜万物、敬畏各路神灵的信仰,就叫“萨满崇拜”。这些神灵在凡间的代理人就是“萨满太太”。

36.   于是在坤宁宫西侧,几乎每天早晚都会举行祭祀活动,招待不同的神灵。

在祭祀过程中,除了有“萨满太太”载歌载舞的表演,还有每天上演的固定节目——杀猪吃肉!

对此,有的人可能会表示疑惑。

这可能是因为……鸟能把祭品带到天上,也算是一种祭天的仪式。

坤宁宫殿外东侧设了一根索伦杆,用于在特殊日子举行祭天仪式。祭天时就会立杆,分猪肉给鸟吃。

由于各种原因,今天的索伦杆只剩下夹杆石还留在原地。

  

37.   关于满族人和鸟的关系,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满族的一位祖先有一次正在躲避敌人的追捕,就在要被发现之时,正好有一群乌鸦落在他的头上,见此情景,敌人以为他已经死了。

就这样,这位满族祖先成功迷惑了敌人,逃过一劫,这才有了后来的大清。

据说喜鹊也用同样的方式救过满族祖先。所以说,被敌人追杀不要怕,因为:装死,真的有鸟用!

至此坤宁宫又增添了新的功能!

但是做了这些,还是不够……

38.   既然要崇拜祖先,就必须保证不断有人跟着一代代崇拜下去!

这就涉及——传承后代!

坤宁宫,必须要继祖!

因为这个想法,坤宁宫的东暖阁被改造成了皇帝大婚的婚房。

西边祭祀祖先,东边承办婚礼。说白了,就是想让——祖先福泽后代!

那么皇帝大婚都要经历啥呢?下面,咱们快速捋一遍。

在正式成婚之前,有一个“送礼”四部曲。

39.   纳采:第一次“送礼”,送宝瓶、马鞍等物品。

大征:第二次“送礼”,除了马鞍之类的物品,还送金银珠宝。

册立:第三次“送礼”,送金册金宝(相当于皇后的凭证),这也是皇家与民间婚礼最重要的区别。

奉迎:派使节到皇后家,迎接皇后入宫。

“送礼”结束后,送亲队伍会风风火火地来到紫禁城,让皇后进行各类打卡。

等婚礼双方见了面,最后就是大婚的高潮——合卺jǐn礼,也就是传说中的喝交杯酒!

卺指的是葫芦。合卺,就是把葫芦一剖为二,再用线连在一起,新婚夫妇各拿半个葫芦饮酒。

皇室大婚借鉴了这种形式,用金银珠宝打造了合卺的专用酒杯。

喝完这杯酒,坤宁宫的婚礼终于迎来了大结局。

40.   之后的那几天,皇后要跟家庙祖宗、婆婆和各路亲朋见面,向各地群发成婚的消息,并且摆酒席宴请宾客,向所有人宣告成婚这件大喜事。

这段时间,皇帝与皇后就住在坤宁宫。

按照清朝的规矩,几天后皇后就要离开坤宁宫,搬到东西六宫中的某一宫去居住。

历史上,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皇后(也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就是在大婚后住进了钟粹宫。

坤宁宫的改造,从内到外都留下了祖先崇拜的印迹:在房屋改造上凸显祖先传统,在祭祀活动中传承祖先信仰,在帝后大婚中延续祖先福泽……

从此,坤宁宫不再是冷冰冰的宫殿,它寄托了老爱家对家乡、对祖先满满的思念。

而在今天,这种感情依然在延续,比如:清明节祭祖扫墓、中元节祭祀去世的亲人…

对于祖先的追思与敬仰,依然留在我们心中。

【半小时漫画故宫1】系列文本号

①197323   ②本集

【半小时漫画中国地理1】系列文本号

西藏篇:960745 青海篇:云贵篇:

 --------------------------------

相关其他本号:

【故宫宴】系列1--5文本号

①469721     ②884543     ③434121

④580645     ⑤579963

【美丽宋词遇缱绻】文本1--15系列号更新中

①374981 ②183107 ③813505

④343421 ⑤102217 ⑥758209

【帝王不简单】系列1--6文本号

①607611 ②766425 ③176391

④921131 ⑤252065 ⑥686839

 

【军机重臣人生浮沉】系列1--9文本号

①976913     ②579699     ③458445

④644353     ⑤360177     ⑥387271

⑦189039     ⑧199505     ⑨396433

【大唐诗人折腾史】系列1--11文本号

①509471     ②313293     ③654461

④247531     ⑤529099     ⑥614489

⑦932117     ⑧525937      ⑨113399

①⓪635617               ①①812559

 

【唐诗里的烟火人间】系列1--7文本号

①668311      ②235787     ③832179      

④104263     ⑤480187     ⑥493457

⑦744573

【浪漫诗书话知己】系列1--13文本号

 ①945711 ②511687 ③768965

 ④388379 ⑤955623 ⑥483877

⑦741155 ⑧631671 ⑨183823

①⓪585341 ①①278929

①②778911 ①③19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