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江南的桂花开了,寂寞成片成片的香。不知多少人读到余秀华的这句诗时,会梦入江南,看那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对于很多像我这样很少踏足江南的北方人来说,满街桂花香带来的震撼,远超过余秀华所写。它不是成片成片地沁人心脾,而是一树一树地席卷而来,你甚至看不到花开,就被花香包裹。从江南校园的这头,到江南校园的那头,十里单车还未骑远,一阵桂花雨,满地都是秋。其实在古典诗词里,桂花不只可以闻,还可以食,可以观,可以品,可以叹,老少皆宜。
2、“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桂花馅的糯米元宵,曾让符曾垂涎欲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春山夜桂的花落无声,曾让王维自得空寂安闲;“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杭州的月桂潮头,曾让白居易流连忘返;“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年少时的桂花载酒,曾让刘过叹似水流年。而桂花能让无数文人墨客钟情,主要原因不外乎谢懋(mào)所写: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桂花富有浓淡相宜的香气,还有美好素洁的神韵,可以用来比德、传情与言志,万古流芳。
3、
1.桂华皎洁,洁身自好
兰叶春葳蕤(wēi ruí),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早在屈原的《九歌》里,桂树就被视为美好高洁品质的象征,将桂花酿酒,用桂花作旗。
4、当64岁的张九龄,被奸臣李林甫排挤出京而贬谪到荆州,他也延续了屈原的香草美人传统。他从遥远的岭南走到长安的繁华中心,从25岁进士及第到55岁官拜宰相,用了整整三十年。可三十年尘与土,抵抗不了李林甫的口蜜腹剑和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只能眼看着盛唐衰落下去。
一代纯臣贤相,也逃不过与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相同命运,到头来只能用家乡最常见的桂花表明心志。当然,与之一起的还有空谷幽兰,这春兰葳蕤、秋桂皎洁,盛开在各自最美好的时节里,如此生机盎然,又如此清雅高洁。
5、尤其是那份由内而外的清香,山中隐士也情不自禁地心生爱慕之情,想折一段幽香,来欣赏愉悦。可张九龄却将笔触一转,道出天下读书人的心声,“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草木芬芳是本性使然,而我洁身自好、忠君爱国,也是我本心所在,根本不是为了闻达诸侯、谋取高名。此时的张九龄被贬荆州已经不被赏识重用,但依然选择坚持高洁品性,并表明这是本性使然,大有屈原“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的高情远致。
这种君子品格,正如元代杨维祯所言,“桂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不以无信而改德易行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