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章 赢得满衣清泪
——平地风雷
1
如果说从李清照的词里面去寻找那些代表“弃妇”的典故,然后把它们放大成赵明诚喜新厌旧的滔滔罪证,还不够有说服力,而且还有点罗织“文字狱”的意思的话,那么李清照在晚年为他们夫妻共同撰写的考古学巨著《金石录》写《后序》时,留下了一句看上去好似无意,实际上却很值得琢磨的话。李清照写这篇《金石录后序》时,赵明诚已经去世多年,他临终时没有专门给李清照留下什么遗言,按李清照自己的说法是:“殊无分香卖履之意。”这里又用了一个典故,“分香卖履”,出自《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这是曹操给自己的妻妾留下的遗嘱,意思是:我死了以后,宫中留下的香料可以分给众妾,而宫女们可以学着做鞋卖了养活自己。后来人们常常用这个典故表示临终之人对妻妾的顾念,妥善安排自己身后的众妻妾生计问题。
2
以李清照的博学,她用这个典故,难道会没有任何用意?作为赵明诚的正室夫人,李清照是有着自己的尊严的,因此,她在这里说丈夫没有“分香卖履之意”,是不是在暗示,赵明诚在临终前,并没有对其他姬妾做出特别的安排?也或者是在暗示,丈夫在去世的时候,给了自己的正室夫人李清照绝对的尊重和信任?不管李清照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这句话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种感觉:赵明诚去世的时候,身边并非只有李清照一个女人。只不过,他对其他的女人没有做出善后的安排,没有把自己的遗产分给她们的意思罢了。
3
也许这样说打碎了很多人的美好愿望。人们总是喜欢将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经历划分成前后两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很明显:从历史的大背景看,分界线是在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靖康之难后,金兵灭了北宋,大批的皇室贵族开始向南方逃难,赵明诚和李清照也在南渡逃难大军之列,吟诗作赋的安稳生活从此结束;从李清照的个人经历来看,就在逃难的这几年中,丈夫赵明诚去世。一个中年妇女,接连遭受国破、夫亡的两大打击,李清照的后期生活,从此转为一片暗淡阴沉。
4
人们总是一厢情愿地以为,李清照在国破家亡之前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爱情长盛不衰,夫妻志同道合,她那些伤春悲秋的作品不过是一个小女人的“无病呻吟”而已。可是李清照留下来的这些“蛛丝马迹”还是让人为她担心:这个多愁善感的女人,她的愁、她的泪,恐怕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生活当中真的有一些缺陷。甚至,现在还有些学者认为,李清照的词里有些句子,暗示自己爱情失落的意思是相当明显的。比如,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其中有这么几句:
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5
读诗读词有很多种读法。有的人是囫囵吞枣,“好读书不求甚解”,匆匆扫一遍,觉得这首诗词读起来上口,文字很流畅,感情很真实,能打动人,大概意思也明白,这就是好的文学作品。有的人,却是拿着“放大镜”去读,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要弄个水落石出,不但有意思的地方要读出意思来,没意思的地方恨不得也要读出意思来。就比如这句“多少事、欲说还休”吧。想想看,凭李清照这么豪放洒脱、这么大胆叛逆的性格,还有什么事情,是连她都不敢说,说不出口,要“欲说还休”,话到了嘴边又强迫自己咽回去的呢?
6
这样一读,还真的就从“没意思”的地方读出那么点“意思”来了。何况,“欲说还休”后边还跟着那么几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个本来就瘦精精的骨感美人,为了什么事又更瘦了呢?原因既不是喝酒伤了身,也不是“悲秋”。悲秋至少也有两层含义:或是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年怕中秋月怕半;或是通过感叹时间过得快,进一步感叹自己老得快,因为人生也有秋天。可是,李清照自己说,我“瘦”的原因不是悲秋。也就是说,“瘦”,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老了。
7
那么,还能是什么原因,会让李清照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女子也难于启齿?剩下来的可能的原因,好像就只有一个了:丈夫的心不在自己身上了,至少,是不完全在自己身上了。
回过头来再看,上文讲过的李清照好酒也好,好赌也好,“好色”也好,还是胆大包天,谁都敢骂也好,这些叛逆狂傲的表现,都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信!一个传统女性的自信能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答案大约只能是美貌和才气。有了这两点保障,才能拴住丈夫的心。李清照之所以能够如此狂傲自负,跟丈夫的纵容是有很大关系的。比方说,没有丈夫的默许,她敢指着公公的鼻子骂他是“冷血动物”?
8
可惜的是,进入中年之后,李清照的“自信”也许慢慢开始向“自卑”靠拢了。因为这时候,女人的两大资本至少缺了一半:对于一个中年女人来说,也许什么都能留得住,就是美貌留不住。美貌没有了,丈夫的心还能是她坚强的依靠?只不过,自信惯了的李清照,想要彻底扔掉她的自信,“自卑”地承认自己的失落,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他们夫妻间发生的“多少事”,也只好“欲说还休”了吧?
9
不过,虽然女人自信的两大资本:美貌和才气,中年李清照已经丢了一半——年轻美貌,但是她至少还留着另一半——才气。才气跟美貌不一样,美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才气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和学识的增长而增长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没出嫁前,李清照已经是当时最有名的才女,嫁给赵明诚后又是二十多年的韬光养晦,早就是一般女人望尘莫及的超级大才女了。而且跟丈夫二十多年的共同奋斗,还有谁能比她更了解丈夫的脾气,更能够在丈夫的事业上助他一臂之力呢?因此,虽然赵明诚跟那时候的大多数男人一样,可能免不了三妻四妾,可能免不了要拈花惹草,逢场作戏,可是“身体出轨”,并不一定意味着心也跟着出轨。也许赵明诚就像李清照手里攥着的一只风筝,不管飞得多高多远,看过多么漂亮的风景,最终还是得回来。
10
有句话说得好:“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女人往往太自恃自己的美貌,可是往往最靠不住的也是美貌。李清照拴住丈夫靠的绝对不仅仅是美貌,更主要的是才气。就凭这一点,赵明诚娶再多的妾,逛再多的妓院,也找不到第二个女人可以代替李清照在他事业和生活中的地位。有这么一个故事,可以证明,赵明诚风流归风流,可在他心里,不管经历过多少女人,最重要的还是李清照。
11